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1: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无论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无疑已成为今年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其就业问题有没有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人才需求总量相比仍然不足,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那就业难是由那些因素造成的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大学生就业日益走向“买方市场”,同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仍将呈增强趋势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规模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据权威资料显示现在在校学生人数跟1998年比已经增加了4倍还多,但现在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跟1998年几乎差不多。从岗位来说,这就意味着现在有4个同样专业的毕业生要去竞争同一个工作位置。同层次、专业相似但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同质竞争,导致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的怪圈。

二:大学毕业生人数倍增期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重叠是一个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同时,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三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如此多的就业人员同时涌向一个有限的就业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三: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成为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全球金融危机肯定要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迅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出口下滑,对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四:当比例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是一个重要内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机制也相应由传统的“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当前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然停留在不切实际的旧思维中,就业期望值偏高,把目光盯在大城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农牧区基层却鲜有兴趣。不少人瞅着公务员的“金饭碗”而趋之若鹜,宁愿去做“国考炮灰”也不愿理性选择其他职业。而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窘境,从而存在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矛盾。另外许多毕业生仍然存在“等、靠、要”的被动就业观念,就业主动性、积极性差,导致“错失良机”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大学生宁愿做“啃老族”,也不愿意选择高端就业。由于这种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导致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就业不难择业难”的普遍现象。

五: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缺乏

由于缺乏这两种意识,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缺乏对自身能力、优势、兴趣爱好的明确了解,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冷静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作为大三即将毕业的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兴趣、优势和能力等个人特质,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在兼顾短期形势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增强主动性,积极把握机会,争取早日就业,找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 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rtf

大学生就业难 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

大学生就业难之我见

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