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印度Indiacn推荐印度人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特色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0: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印度饮食(印度中文网indiacn推荐) 我们一般都是自己做的饭,吃印度饭估计没有10次吧。有在外面吃的,有在印度人家吃的。外面我们一般都是吃他们的肉,比如鸡肉,羊肉,鱼肉之类的。如果想同学们来的话我们可以领你们去,但是AA哦。去印度人家吃饭发现他们的印度茶还是比较好喝的,其他东西就不敢恭维了。如果谈到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中最大的差异,我想应该是饮食习惯的巨大差异.印度人分素食主义者和肉食主义者,素食者有的就素的不能再素了,牛奶不喝鸡蛋都不吃.只吃点青菜什么的,但是个个都肚大腰圆,看上去有福气的很,个个大腹便便,个个如果一看肚子都是大老板(你看他们的神像也是大肚子哦).肉食着就吃的比较杂了,但是几乎都不吃牛肉(因为牛在印度教中是神),吃鸡肉,羊肉还有海鲜较多.应该很少有鸭肉,来这么长时间没有吃过一次,但是在印度迈索尔动物园见过一次。当然逛街的时候是不是邂逅过就不得而知了,估计印度做鸭的男孩子也不多吧?哈哈哈哈,开个玩笑.吃印度餐少,不是因为它难吃,而是因为很多时候和印度人的吃饭时间点对不上.比如印度人的晚饭一般都是10点以后,晚饭一般都是一天最后的活动,吃完后就可以上床Sleep了,这个也是为什么印度人都那么肥胖的原因.就是让我们吃了就直接睡,3个月内肯定会胖很多的.另外的原因,就是印度餐和我们中餐差异太大,咖喱比较多(咖喱其实就是各种辛辣香料制作而成的料理,它不是道菜,而是烹调方式的总称),另外因为旱季天气炎热干燥,雨季闷热潮湿等原因,为提高能量,都比较辛辣的食物,口味也都普遍很重.并且都喜欢吃粘乎乎的和粑粑一样的东西,尽管偶尔吃的时候会很喜欢,但是说实话吃几次后再一看颜色就没有食欲了.还有的原因就是在印度吃饭是很贵的,尤其是正宗的相对高档点的饭店。印度餐中我比较喜欢的就是它饼类的东西,比如Naan(比较柔软,口感厚重),Chapati(比较硬),比如Roti(类似烤面包,还带着黑黑的烤痕,当然比面包要薄)等,在印度主食中除了米饭,就应该说是饼类食物了.是用面做成,口感很好.一般都是把饼用手撕成小块然后沾咖喱汁吃的.也偶尔吃到过所谓的飞饼,但是和驻马店卖的是差异很大的.没有看到卖飞饼的把饼玩的在手中飞起来的呢.也比较喜欢印度餐中的烤肉,真的味道不错的.别的我就真的谈不上喜欢了.还有印度的甜点都做的不错哦,蛋糕,冰激凌等肯定比国内的口感和质量好.总体对印度餐的感觉就是偶尔吃一餐很香,连续吃几次就反胃的很奇妙的食物.有机会到印度还是要尝一尝的,请注意这里我用尝,千万别天天吃,身上会吃出咖喱味道的,你的胃也受不了.....印度人素食者多,且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低者才乐于吃肉食。由于印度南部气候炎热,当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对就轻多了。印度是个香料之国。印度菜的烹调也极重视对香料的运用,主要调料就有十几种,几乎做每种菜肴都离不开。印度北部人烹制羊肉和

家禽最为拿手,一般的炮制方法是将鸡肉、羊肉或其它肉类切成小块,腌好后用铁扦串起来挂在天多炉内,用火烘烤制熟。印度人喝菜的方法别具一格,一般都是把茶斟入盘中,用舌头舔饮。他们一般都不爱喝汤,认为任何一种汤都无法与无色无味、冰凉爽口的白开水相比。他们喜欢吃中餐,喜欢分餐制,不习惯用刀叉和筷子,一般用手抓食。

印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③主食 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颇感兴趣。

④副食 爱吃鸡、鸭、鱼、虾和羊肉;蔬菜喜欢西红柿、洋葱、菜花、鸡蛋、鲜辣椒、豌豆、土豆、元白菜、菠菜、茄子、洋山芋等;调料喜用黑茴香、黑芥末子、黑胡椒、小豆蔻、丁香、咖喱汁、玉桂枝、芫荽、辣椒粉、茴香、豆蔻皮、姜、玫瑰香精、黄豆粉等。

⑤制法 对炸、烤、烩、烧、煮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苏菜。

⑦菜谱 很欣赏咖喱鸡、糖醋鳜鱼、烤填鸭、干炸明虾、烩鸡丝、红烧茄子、糖醋里脊、青椒鸡丝、炒辣椒、黄油炒豌豆、鸡火煮干丝、番茄鱼片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伊斯兰教徒均戒酒,喜爱咖啡、酸奶、凉开水等。印度人最爱饮奶茶。有的则习惯加姜或小豆蔻的“马萨拉茶”。

⑨果品 爱吃香蕉、桔子、楷杷、西瓜、甜橙、番木瓜、椰子、荔枝、芒果等水果;干果喜欢杏仁、花生米等。 印度节日

如果说365天天天过节有点夸张的话,那么起码周周有节日是不怎么过分的.因为印度种姓众多,宗教众多,不同的宗教种族有不同的节日,所以几乎天天都有节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过,而是各自过各自的.在众多的节日中,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几个

Diwali:因为到处掌灯结彩所以也叫灯节.相当于中国春节的地位。也是印度影响最广泛的节日,每年的10-11月间过这个节日,到时候到处掌灯结彩,处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重点祭拜一位叫做Laxmi的神,应该类似于国内的财神爷,人人都祈祷来年财源广进.这个节日也是印度最大种族Hindu的新年,过完这个节,一切就是新的了,所以人们尤其是商人,从节日第二天开始就把帐本等都换成新的,预示着一切都是新的美好的开始,来年一定能赚很多的米米.这个节日期间也是人们消费最旺盛的时间,据说全年40%左右的消费都集中在Diwali节这个月.

Ganesh Chaturthi:也叫大象神节,因为他长着一个大象头,还有大象鼻子,故叫大象神(我这样想的).也是Hindu种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开始于印度西部的孟买所在地的马邦,不过现在很多地方也都过这个节日了.Ganesh是大象神的名字,应该是代表智慧学识的吧(英文叫Wisdom).他是印度最著名的神Shiva的儿子.这个节日持续10天,每年8-9月份庆祝,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在家中供奉大象神,有的供奉一天,有的两天,有的十天不等,最终会把供奉的这个大象神送到水中(主要是海或者湖中),预示着神把所有的污秽的不好的东西都带到水底去了.每到这个送神的时候,绝对是水泄不通,交通瘫痪,人们敲锣打鼓,边唱边跳的护送着大象神到固定的送神的地方去送神.神像有大有小,最大的有几米高呢,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反正听说送到水中后会化掉的. Navrutri-Durga(Dandiya):我叫它棍子节,因为这个节日中人们会聚到一起挥舞着木棍(有的也是别的材料做的五颜六色,大约40来厘米长,中指那么粗细吧)载歌载舞,互相敲打木棍.是个很有意思的节日.这个节日主要是供奉祭拜Durga这位神灵的,据说是个杀死了魔鬼从而保护人类免受灾难的神.这个也是Hindu的重要传统节日,因为Hindu人口占印度的80%左右,所以重点的节日都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撒.节日期间,人们会到固定的场所去集会去跳舞,去祭拜去祈祷.有的通宵达旦的庆祝(也只是听说,去年节日期间,我们想去玩个通宵,结果12点后人就不多了).据说这个节日也是小情侣约会的好时候,听说很多女孩生理上从女孩转变成女人都是从这个节日期间发生的.不知道是真是假,难道就和传说中的"圣诞夜,失身夜"一样?真的不知道哦.

Holi:也就是常听说的泼彩节,每年3月份庆祝吧.当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走出家门,用五颜六色的彩互相往身上抹,互相往身上泼,奔跑追逐嬉戏,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尽情的释放自己,去享受无束缚的快乐.我觉得可能印度人被压抑太久了,找这么个节日出来释放.不管是不是,我能感受到的就是当天人们都是那样的纯真和快乐.这个节日前一天晚上人们要焚烧很多破旧的东西,意味着不好的破旧的一切都被焚毁,第二天开始就是美好的开始了,也就是出来疯狂的泼吧.也是为了祭拜一个叫做Holika的神,据说她为了拯救人类而坐在火上活活的被烧死了,留下人类的幸福安康.所以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也焚烧东西....别的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节日也很多,比如各种各样的Poojia,还有丰收节,南部Cochin 的Unam因为区域不同,过的节日也不同,场面大小也不同,印度人真幸福,每年都有那么多的节日过.如果有机会来印度,又有机会碰到这样的节日,建议要好好的感受一下哦。如果那天从某个神庙傍边过的时候印度人给你分享小甜点或者水果的时候不要惊奇,那说明你赶上了他们的节日。印度中文网http://www.daodoc.com

印度的风俗禁忌

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身份”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买酒有时间限制在泰国有个规定,凌晨2时以后不准再买酒,否则会被警察处以罚款。在印度新德里,星期

二、星期

五、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为禁酒日,在这些天就是神通广大的人也休想买到酒。印度中文网http://www.daodoc.com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旅客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游客,曾经由于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纪念照而被刑罚。对想带回去的佛像纪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信奉佛教的国家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

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英国人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元旦饮食特色

湖州特色饮食

印度聚焦363(中国人的户籍与印度人的种姓)

国外节日特色饮食

哪些疾病与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

初中英语作文之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关于江西省饮食特色及成因分析的调查报告

粤西特色饮食与文化2

印度Indiacn推荐印度人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特色
《印度Indiacn推荐印度人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