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几种常见的凉山彝族美食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彝族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彝族人以坨坨肉让人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猪、牛、羊、鸡都可制作坨坨肉,然以仔猪坨坨肉最有名气,一般习惯上“坨坨肉”也是指坨坨猪肉。特别讲究的人家,要选用按照传统放牧方式自养的、凉山地方品种“乌金猪”的仔猪为原料。这种猪的肉质比较好,少是饲料喂养无污染,因是放养的猪的肌肉较为紧密结实,而猪多以山上的高寒植物为主食,肉质也带着高山上的醇香。屠宰后的猪直接放在地上,用草堆放其上烧烤,将体外猪毛烧光,这时猪皮也烧黑,彝族人就将其刮干净,但是可见其皮呈现黄褐色,又再烧刮,直到较为干净,此时闻着也有了肉香,这也是彝族坨坨肉的前期加工的特别之处了,俗称烧毛猪。之后再开膛剖肚,将内脏处理完毕,将整猪砍成数块,再将肉砍成扁方形的肉坨坨,大牲畜砍得较大,仔猪肉砍得较小,大的超过六七两,小的也有二三两重。但大多的地方款待客人以大为敬,自家和本家人食用则要小一些。别看坨坨肉简单,可是掌握火候是关键。坨坨肉放入锅的冷水中,煮时放些木姜子入汤,一般不再放入其他调料,锅架在锅庄上用柴烧煮,煮两涨待水面的泡沫消失就行了,这时肉刚熟,就须捞起,肉此时还有弹性。放调料看似最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彝族人一般在小簸箕中(现在多用瓷盆)拌以盐就行了,反映出过去物质极大匮乏时原始饮食习惯,这算是最纯正的坨坨肉。但现在许多地方还要加辣椒、花椒,在一些地区习惯采用炒的方式在热锅中拌和以上调料,以增加香味。但是坨坨肉本身要求是尽显猪肉本色,不要太多的太复杂的调味品,就是放也要尽量少一些。制作坨坨肉在凉山彝族地区并无固定的时间,凡重大节日或聚会上,或婚丧嫁娶等众多礼仪中,以及贵客的到来等,彝族人就会杀猪做坨坨肉。彝族有两个重大节日:火把节和彝族年。但是,火把节重在娱乐,许多都杀鸡以示庆贺,坨坨猪肉少。而彝族年是其传统节日,按照凉山彝历,在每年的“蛇月”前后内选择吉日过年。过年从杀过年猪之日起算为 3天,但过年活动至少有 7天以上。彝族人民认为,通过过年期间的各种庆祝活动能够达到人寿年丰的目的,过年期间要制各种美味佳肴,尽情享受辛苦一年所得的丰收成果。同时还要开展各种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娱乐和走亲访友等活动,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过年饮食礼俗。在这个时间走入凉山彝区,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吃坨坨肉。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

(制作前)

成品

圆根酸菜

圆根酸菜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自古以来,始终伴随着古老的彝人,是彝家待客的佳菜,世世代代受到彝人的青睐。彝族民间传说中称:远古时代,人类遇大洪灾,只剩下现代人类祖先“祖莫惹牛”,他在人间无处找到伴侣后,就到称之为“时姆恩哈”的天界上,娶了仙王“资约丁古”的幺女。他俩在人间相敬如宾,但是人间已无蔬菜作物。于是,“资约丁古”幺女上天偷偷地从父亲身边盗来了圆根、油菜、白菜等10多种蔬菜种子,撒向人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生机。“资约丁古”在失去幺女和菜种后诅咒:“圆根被你偷下凡,根根会比石头重,叶叶不能充菜粮。”从此,人间有了“圆根”这种绿色植物,成为彝家的食品。

圆根适应秋冬生长,如何让它长期贮存呢?聪明的彝人采用腌制干燥的办法,把绿黄色的圆根叶子变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圆根酸菜。经鉴定,圆根酸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和减肥之功效,食用方法极其简单。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

(一系列的酸菜汤,我们都非常爱喝。前两天,一去非洲的堂弟回来连喝了几碗后大呼过瘾,说想念这个味道好久啦!) 烧土豆下酸辣汤

烧土豆下酸辣汤,彝族地方土豆最多,吃法一样多,但我爱烧土豆下酸辣汤。可城里难得吃到啊!在三锅桩内烧上一大堆土豆,不能全熟,有七成熟就可以吃了。酸辣汤是用彝族家的水酸菜切好加上酸汤(适当加上点冷开水),加上盐、鸡精、白糖、辣椒面、花椒面、木姜子面、蒜搅拌,就可以吃了。做出来的酸辣汤下烧土豆味道不说了的。烧土豆颜色看起来呈暗金色,有一种泥土的香味,香得你流口水。酸辣汤带着一种独有的酸辣味,和平常的口感完全不一样。很好吃的哦。

洋芋酸菜汤

将洗净的洋芋切成片或丝,按传统的切法,左手握洋芋,右手持镰刀,切成鳞状滚刀片,放入肉汤煮熟并煮出鲜味后,下入酸菜,再下盐、辣椒、木姜子面和葱段等调料。酸菜一般用圆根叶子煮熟泡制后晒干备用。

烤小猪

烤小猪,是一道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菜。选用20-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烤小猪肉外脆里嫩,酥香可口,味道鲜美无比。

彝族的辣仔鸡

彝族的辣仔鸡,用2斤左右的仔鸡,杀后烤好,将肉宰碎(搅粉碎)后加上,木姜、生姜、辣椒面、花椒等佐料,和冷开水就要中吃了.原汁原味,味道辣而爽口,肉细嫩鲜美,品后余味无穷。要用高山特产的红海椒,深受彝族的喜爱。

石烙仔鸡

将2斤多重的仔鸡宰后剔去全部骨头,用刀剁成肉末,再用盐、辣椒、花椒和木姜子面拌和均匀,盛入木钵,把烧得通红的一个鹅卵石夹于肉上,速用另一木钵反扣其上,然后两手持两木钵反复摇动,使鸡肉与卵石反复接触而被烫熟。这种烹饪鸡肉的方法非常特殊,但食者品尝石烙仔鸡香嫩无比。 臼捣仔鸡凉辣汤

(听很多老一辈的人说起过这个东西,小时候貌似吃过,现在生活中不太容易找到,这幅图看起来也不太像。)

将宰割好的仔鸡放进火塘烧熟,洗净后剔出骨头(或连骨)放入石臼舂捣,直至舂烂捣融。个别地方用刀剁碎不用杵臼。仔鸡肉臼捣好后,根据仔鸡大小,将一定数量的红辣椒或烧熟的青辣椒、花椒、木姜子和大蒜放入石臼舂细,并加上盐末兑上适量的冷开水或无污染的高山泉水,搅拌均匀即成。臼捣仔鸡凉辣汤是凉山彝区的特色食品,深受彝民喜爱,常作待客佳品。

彝族荞麦

彝族荞麦,荞麦分为苦荞麦和甜荞两种,是凉山地区主食之一。《荞麦的来源》诗中说:“人在社会上,母亲位至尊;各类庄稼中,荞麦位至上。苦荞位居首,甜荞位居后”。凉山地区的气候和土质适合栽种荞麦,苦荞的产量和营养价值都高于甜荞,所以彝族地区普遍栽种苦荞,也颇受彝族人民喜爱。苦荞具有不易虫蚀、食用方法多、可与多种食物配制、制成熟食后不易变质等特点。荞麦主要食用方式有:荞粑、烙饼、烧馍、煎饼、荞米饭、疙瘩饭、汤丸子、糊羹、凉粉、扎扎面等。根据饮食爱好,可分别与四季豆、洋芋、小麦、大米、圆根、蕨粉、白蒿等配制。彝族人民在节庆、婚嫁、丧事及接待宾客时通常将荞麦作为主食,也可作祭祖供品。据有关专家暨机构研究,荞麦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多种疾病具有防治功效。随着人们对荞麦认识的加深,荞馒头、荞面条、荞蛋糕等食制品也相继问世。

(我很喜欢它,经常在家里自己做。)

斗笠荞烙饼

荞麦烙饼(斗笠荞烙饼),在盆钵内用温水把荞面拌成稠糊,用汤瓢舀入铁锅并适当摊开,锅内可放少许猪油以免粘锅 ,用文火慢烙,适时翻面,两面烙黄后起锅。这样烙烘出单层荞饼,待烙烘第二个荞饼时不待翻面便将已烙成的第一个荞饼重叠其上,并且依次重叠三个、四个以上,便得多层荞饼,缘由厚渐薄,活像两个斗笠对扣之形,彝族称为斗笠荞烙饼。食用时用刀逢中交叉切成四等分或八等分。烙饼既香脆又柔软,老少皆喜欢吃。与坨坨肉、酸菜汤、石烙仔鸡、臼捣仔鸡凉辣汤待客,味美极佳。

连渣菜

连渣菜是一道很有彝族特色的风味汤菜。将黄豆用石磨磨成浆,放菜叶,点酸水制作而成,可吃原汁原味,不放任何作料,也可用湖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浇在连渣菜上吃。特点是:清热解渴,色香味俱全,清爽舒服。.

试述凉山彝族小裤脚地区的服饰特征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观后感

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在火舞中狂欢

元旦饮食特色

湖州特色饮食

在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第四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浅谈彝汉双语教学在彝族地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彝族地区厉行勤俭节约调研报告

彝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浅谈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