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1: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以自然异变为诱因;②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旱灾

成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

特点:具有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的地域广

常发地区:非洲(最严重)、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中国四个旱灾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江淮地区(伏旱)

应对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思考:华北地区春旱特别严重,为什么?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快。③春季正值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需水量大;④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思考:华北地区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将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一般不影响小麦的收成,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2.洪水灾害

类型:暴雨洪水(危害最大)、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的成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雨持续时间长或暴雨集中

分布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还林、还草;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增强人们对洪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思考:为什么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雨多,暴雨集中;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③东部季风区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资产密度大;④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如围湖造田,滥砍滥伐,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⑤在河流下游的低洼地从事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

3.寒潮

特点: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影响:带来低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但是寒潮也可能带来一些益处,如冻死害虫;带来雨雪,改善土壤墒情等

4.地震

两个概念: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烈度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有多个烈度。烈度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

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中国四个地震多发区:新疆、青藏、华北、台湾;我国南北地震带位于105°E附近,是我国东西构造的地质分界线(看图)

中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

我国地震的空间分布特点: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

5.滑坡、泥石流

分布规律:多发生在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山地丘陵区

思考:为什么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

①该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区,地势起伏较大;②靠近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岩体破碎;③夏季降水充足,多暴雨;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山区,破坏植被;④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⑤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

6.风暴潮

中国风暴潮的时空分布:我国风暴潮灾害广泛发生在从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是台风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9月最为集中。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影响风暴潮强弱的原因:风力大小、风向、海域轮廓、天体引力、海岸防护等

7.台风灾害

形成条件:广阔的洋面、温暖的海水(26℃以上)、大气层上冷下热

我国台风灾情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台风眼风力微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台风登陆后势力削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

应对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转移和安置广大民众;加强对交通、通讯和供电等部门的管理;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等

8.沙尘暴

思考:华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①雨季未到,地表干燥,土壤疏松;②春季多大风;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严重;③滥垦滥伐森林、草原,植被覆盖率下降

思考:华北地区如何预防沙尘暴?

①生态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的覆盖率;②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开发;③合理利用水资源;④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⑤控制人口数量

9.蝗灾

我国蝗灾重灾区:主要是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

蝗灾与旱涝的关系: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适合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有利于蝗虫幼虫成长

我国灭蝗的主要方法:人工诱捕捕杀、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投放天敌等方法。

三、防灾与减灾

1.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重要技术

遥感(RS):获取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地理信息技术(GIS):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在灾害前采取的工程性或非工程性措施)

工程性措施:从三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如加固堤坝、山体、植树造林等

二是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如修建大堤防洪防潮

三是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如加固房屋,增强其抗震性

非工程性措施:即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3.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主要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

灾中应急: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主要目的是挽救生命,保护财产。事先做好应急预案,可使救灾工作高速高效

灾后恢复:一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二是增强抵抗未来灾害发生的能力

4.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发生地震时:

互救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生后救人;仔细倾听被困人员发出的声响;不乱挖,防止意外伤亡

自救方法---如果在10几秒内不能够迅速跑出室内,则要选择就地躲避的方法,如墙角、桌下、跨度小的房间;地震时跳楼不是上策;当被埋在废墟时,可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烟尘窒息;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尽各种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进行联系;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发生台风时: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并且不要靠近窗户;在野外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在海上航行的船只要尽快靠岸

发生滑坡、泥石流时: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思考: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①加强对地震的研究,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②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③建立防灾、救灾预案;④实行防灾演习;⑤建立地震灾害保险

思考:你认为家庭防震避难袋里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考题回放

(2008山东文综)

31.(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6分)

(2) 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1.判别自然灾害的标准有两条:其一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其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的加剧,日渐成为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

人类活动包括采矿、工程开挖、蓄水排水、堆填加载,滥伐乱垦等,这些活动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物质条件,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强度。

3.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等。

3.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4.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较弱, 经济损失也少。

5.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

6.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

7.四个地震多发区:新疆、青藏、华北、台湾

南北地震带:位于东经105°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

8.我国地震的空间分布特点: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

9.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现代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危害。

10.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和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两条分界线之间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密集区。

11.滑坡泥石流灾害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12.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工程措施(锚固山体)和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结合

13.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14.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北坡少

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15.洪水灾害的三种成因类型: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

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16.我国的雨涝成灾原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我国洪涝多发区恰是我国农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城市密集、交通便捷、工业发达的地区,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会增加洪灾的风险性:

17防治洪涝的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还林、还草,修建堤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等。

18.风暴潮的时空分布:

(1)地区分布:我国风暴潮灾害广泛发生在从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是台风风暴潮。

(2)季节变化: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9月最为集中。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19.影响风暴潮强弱的原因:风力、海域轮廓、天体引力、海岸防护等

20.我国旱灾灾情特点: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是:华北(春旱)、江淮(伏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

21.我国干旱与洪涝的关系:时间上交替出现,空间上交错出现

原因:不稳定的季风气候

22.旱灾导致农业灾情严重,工矿、城市危害巨大。

23.华北是我国旱灾多发中心,为什么?

华北地区有“春雨贵于油之说”, 春季和初夏,雨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降水少,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又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快。有值小麦等农作物需水量大的生长季节,缺水严重。华北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4.防治干旱的对策: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增强节水意识,节约用水;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政府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加强监测预报。

25.我国台风灾情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26.台风形成海域:西北太平洋

27.台风形成的条件:广阔的洋面、温暖的海水(26℃以上)、大气层上冷下热

28.台风眼风力微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下沉

29.台风登陆后削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

30.台风有什么益处?减弱夏季高温,缓解南方伏旱

31.应对台风灾害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并有计划地转移和安置广大民众;加强对交通、通讯和供电等部门的管理;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等。

32.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易发区?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和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气候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都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多发区。

33.华北冬季比春季降水少,为什么不说“冬旱”更严重?

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34.寒潮时空分布特点: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深秋到初春

35.三条路径:偏西路(从河西走廊进入)、偏北路(从西伯利亚、蒙古进入)、东北路(从我国东北或日本海进入)

36.我国地形对寒潮的影响:纬度对寒潮的影响

37.冻害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发生在春节和秋季

38.寒潮有什么益处?

杀灭害虫,增加土壤肥力;雨雪融化改善土壤墒情;可能净化空气

39.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森林覆盖率下降。

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40.华北地区如何预防沙尘暴?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保护现有林地草地、生态退耕、农林牧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数量

41.沙尘暴的有利影响:增加降水,减少温差,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水域营养盐,塑造地表形态

42..蝗灾与旱灾的关系——“旱蝗”: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适合雌蝗产卵。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有利于蝗虫幼虫成长。

43.蝗灾的分布重灾区主要在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

44.我国灭蝗的主要方法——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投放天敌等方法。

45.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46.国家及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合肥。

复习纲要

Dlkcsaa地理自然灾害复习

行政管理学复习纲要

机械设计复习纲要

建筑材料复习纲要

《西游记》复习纲要

企业管理复习纲要

纲要 复习111111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出师表》复习纲要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
《自然灾害复习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