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9届高考备考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6: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精心备战高考着重落实培优

2009年我校参加高考的学生1025人,平均分为103.63,全级考取110分以上的学生有291人,115分以上的学生有129人,120分以上的有38人。说实话,这个数据并不理想。因为我们与A组的平均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高考的回归残差数是4.75,在广州市49所回归分析为正值的学校中排在第2位。这说明了经过我们三年来各年级备课组的不懈努力,学生还是有了较大的进步的。如果说我们的备考工作做得还算是比较好,还值得肯定的话,是与全年的有序备考——在以前累积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届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系统的教学计划,以专题突破为切入点,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分不开的,现把几点心得体会写出来,趁此机会与各位同行交流,倍感荣幸,也希望同行们不吝赐教。

一、开学之初,制定好一年的备考计划。

“凡事预则立”,有了明确的系统的计划,备考方向才能清晰,备考要求才能落实。为达到这个目标,开学初即要求本备课老师组积极认真地参加广州市教研活动,听取多所知名学校的备考计划介绍,再认真地研读了刊登在《广州市教研信息》上的多所学校的备考计划,形成自己的思考,然后在备课组活动中交流,再结合本校学生及语文学科学习的实际情况定下全年的备考计划,力求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有效、落实到位。

当然,全年的计划毕竟规定的是备考的大方向,在具体的备考过程,备课组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灵活处理,确保具体内容的具体落实。

二、坚持“抓大放小”的备考原则。

所谓抓大,就是在第Ⅰ卷与其他同类学校很难拉开距离的情况下,将备考重点放在第Ⅱ卷上;当然所谓放小并不是放弃第Ⅰ卷的复习,而是放手让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将基础题分散到平时的“每天一练”中,采取细水长流,化整为零的做法,大大减少了堂上的讲练时间,从而保证了第Ⅱ卷的堂上有效训练和复习反馈的时间。

三、选取作文教学作为备考工作的突破口。

作文是语文高考得分的半壁江山,作文的分数直接影响高考的成败。本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词汇和写作素材积累不多,为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有:

1、制订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每2周选取一个作文专题重点训练及讲评,如从审题立意、拟标题、选用材料、结构安排、增加语言文采以及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目标明确,避免泛泛而讲,一课一得,不断纠正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

2、突出抓好议论文的指导。绝大部分学生都写议论文,我们就以议论文作为文体指导的重点。教他们每段该怎样写,譬如开头如何切入话题,行文如何扣题,结尾怎样点题,文章才不会容易出现偏题,保证文章能拿基础分(合格以上的分数);再从语言、例子、结构、思路等方面下功夫,就会提升文章的发展等级分。

3、注重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厚积而薄发”。要求学生将可以作例证的事例汇编起来,同时收集了近三年来“感动中国”的15个人物,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事例如何多角度阐述不同话题,或多个事例如何从同一个角度阐述相同话题,找出事例与话题的切入点,灵活将课内的名人、伟人或感动中国的人物引进文章。经过大半学期的训练,学生基本上消灭了不能完成作文的现象,从而减少作文低分户的出现。

4、注重作文讲评激励机制。每次作文讲评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分别拿出好、中、差三类文章做范文,让好的学生拥有成就感,中等学生找自己文章的增分点,而稍差一些的学生

- 1 -

则让他们学会发现自己文章的弊病。只要不放弃,每位学生都可以写好作文。作为老师更要善于挖掘他们文章闪光的地方,一有进步就加以表扬,大大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四、精组题,抓落实,重到位。

(一)精组题。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教师精心筛选题目,使训练题有“三度”。“三度”即信度、效度、区分度,富有针对性(一切以高考的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前提)。题目贵在“精”,思维容量要大,要具有典型性。通过让学生做训练题,逐步弄清高考中此类题目已有的题型和将有的题型,达到巩固考点知识、提高备考能力的目的。我们觉得最好的训练题就是高考试题,我们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经典的高考试题(0

8、0

7、0

6、05年的高考题我们都让学生做了)。做高考经典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加深习题印象,积累做题感觉。

另一方面,把部分组题权下放给学生。这一做法在第二学期一模后尤为有效。让学生在总结前一阶段做的语基题、默写题的常错题后再组成“每天一练”。因为自上高三以来,语基题学生已经做得不少,但是平时只是自行整理或根本没有整理过,更没有在同学间交流过。我们认为错题的交流与“一个苹果与另一个苹果交换”是不同的,它应该产生“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一模试卷分析时就给学生布置了先个人后小组最后全班交流,继而整理、编题的任务。这一新鲜的举措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其中——他们先筛选出自己的常错题,然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哪些错题更典型,值得全班、全级同学去再做一遍。选定题目之后先在本班集中起来,由几位科代表做好“合并同类项”工作,然后编成一份份小练习题。再把各班组成的题集中起来由备课组的负责老师进行一次“合并同类项”的工作,就设立了后期“每天一练”的学生自组“题库”。学生做自编题时虽然偶尔会对因编题不够细致而出现的一些题目的错漏有不满,但因为是自组的题所以兴趣还是比较浓的,对有争议的地方还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二模考试时考到了他们在自组题中做过的词语题(如对“蕴藏”一词的辨析)时,他们品尝到了对题目总结的甜头,编题、做题、对题目质疑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当然,这能否对后期语基题的真正“增分”提供可能,我们会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样,学生有了兴趣去做而不是由老师强迫去做,这绝对可算得上是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高兴的事情。

而默写题我们同样要求学生先个人后小组最后全班交流,继而整理、编题,梳理出各班同学常错的字与句,组成“默写题库”,最后以“填字”的形式出题,目的是把常错的字放大,一个一个地纠正学生会背不会写的字,一而再再而三写错的字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中得到了明确,再辅以整句的默写时,学生因那一个常错字而被扣分的情况就大大减少了,这种有效的做法为学生在默写这一块增多1分提供了可能。

(二)抓落实。也包括两点:

1、落实动笔写。语文科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多,学生动笔写的时间多了。要使学生能灵活组织语言来准确表达,就要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老老实实地写,反反复复地练,不能以想代写,以说代写。

2、落实答题的规范,争取拿下可以拿的分。

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是备考的难点,先是引导学生整理出两大专题常用的鉴赏术语,包括文体知识、分类方法、修辞方法、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诗文开头结尾作用的术语等,学生在熟悉术语的基础上,强调答题的规范性。通过练习反馈,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模式和套路,怎么问怎么答,按照答题的踩分点就可以多拿一些分。在每次套题训练的讲解中,找出有代表性的答案让学生自己评分,“在比较中抢分,在反思中提高”,强化了他们的得分意识,到了“一

模”后,学生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已经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三)重到位。主要是指讲评方面:

我们一直认为,学生的能力可能有一半来自对老师精当、严谨评析的领悟。因此,评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认知程度的深浅,决定了学生课堂收获的大小。评讲要讲出思路,讲出规律,讲出方法。通过讲评,理顺学生的答题思路,改正平时不规范的答题习惯。

二模后的堂上限时训练以套题为主,备课组首先要求老师能及时阅好卷(基本上今天做明天就要讲评,学生听课的兴趣才浓),并在阅卷过程中注意总结学生作答出现的问题,掌握相关的数据(如每一道题的答对率),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为学生找到自己的“增分点”服务,而不是“泛泛而评”。并且,根据阅卷的情况以讲评带动薄弱专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回顾。在套题综合讲评的过程中开一些小专题,不断地让学生能够在“讲新”中“回顾旧知识”,从而“温故又知新”。并且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评中,让学生讲答题思路(无论是答对还是答错)。答对的看他们是真的已掌握还是“碰运气”,答错的找到错答的根源,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这种堂上解题思路的展示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解题思维火花的碰撞,比单纯听老师的分析理解得要透彻些。毕竟同班同学的相似思维会给他们更多的启发,从而找到更切合他们自身的答题方法,也便有了“增分”的可能。

对学生的作答,我们多从褒扬和肯定入手,只要学生的表达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哪怕是很小的一点,我们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能拿一分就是一分,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在拿一分的基础上再多拿一分。

五、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鼓足干劲,满怀希望投入备考。

一方面备课组内统一好“口径”,向全体学生鼓劲——成绩不稳定确实有其原因,但更意味着每一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高考的“黑马”,只要你不放弃,就有可能成为那匹黑马!“花落谁家”到高考才能见分晓!你放弃了就什么马都逮不住了!在这种语言强烈的刺激、暗示下,大多数学生重燃斗志,重新找到了语文学习、备考的信心,秉着“只问付出、不问收获”的信念开始了最后一个月的冲刺。

另一方面复印了广州教研资料中的《2008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各科分数各分点人数统计》表给学生看,和学生认真分析,点出了在80~102分之间每个分数点集中了近万人的事实!这在大多数同学(因本校一二模的平均分在93分左右)心中产生了一定的震撼,产生了“增多1分就能战胜一万多人”的心理,有了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有了主动“增分”的想法,再加上老师的及时引导便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方面是备课组要求每位老师做好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平时语文成绩优良而

一、二模考差了的学生)的“心理师”。为使高考中“白马”“黑马”都能出现,备课组向每一位语文老师提出要求:在高考前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以不同形式(书面、直接交流均可)跟每一位学生进行最少一次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跟学生认真分析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心理等问题及其原因,不断鼓励学生并和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诚恳的态度,真心的付出,学生感受到了,就会乐于“呼应”:平常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学习干劲更足了,平常成绩不大稳定的同学有了明确的提升方向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平常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有了老师诚挚的关怀学习的兴趣激发了„„有了这些良好的心态,高考的成功还会是一句空话吗?当时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不管最后的高考结果如何,相信这段老师与学生携手共同走过的艰难日子一定会成为彼此铭记在心的“美好时光”。

六、抓临界生,提升整体水平。

所谓临界生,指的是介乎于重点与非重点、本科与非本科之间语文学科稍微薄弱的学生,因其自身有“冲重点”“冲本科”的强烈愿望,所以在全级组成两个“扶临班”后,临界生参加辅导的热情是高涨的。我们又选派了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这两个班的辅导老师,他们精心备课,对症下药,使这批学生的基本功慢慢夯实,对年级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继续追踪了这批学生的成绩,发现扶临班的学生大多数的成绩是有所提升的。

七、落实培优,抓稳尖子。

2008年的高考,我们学校考取115分以上的学生只有108人,120分以上的只有26人,数据不令人满意,这是遗憾的事情。所以我们定下了2009年的高考尖子生人数能有所突破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高三备课组在整个高三备考阶段在优秀生培养方面开展了以下的工作:

(一)选好培优对象,激发参与兴趣。

首先圈定年级语文单科前200名,然后由各科任老师再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各班的培优对象,学生如果不愿参加则当弃权处理。选出培优对象后,先由备课组长组织这批学生召开了“全级优秀生动员大会”,以往届大量的参加了语文培优高考成功的事例激发起他们参加语文培优的兴趣,并告知他们培优对象选择的标准,激发起他们作为语文“培优生”的强烈的荣誉感,让他们知道高三的培优其实就是“成功的体验过程”。开了这样一个头,这批参与培优的学生在高三上学期的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地加强了。(当然,在这批培优生里面,有一些确实是语文学科比较优秀的学生,但还有一些是总分高分语文学科稍弱的学生。)

(二)做好问卷调查,定好辅导计划。

1、做好调查,循序渐进。

召开动员大会后,由备课组老师设计一份问卷,让这批同学自查优劣势,并调查他们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辅导,还让他们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

通过这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能力情况后,我们便能知道优秀生的迫切问题,便能有针对性地助其分析“软肋”及丢分所在,就为确定高三一年的循序渐进的辅导策略及阶段性重点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要求及奋斗目标,与学生一起制订辅导计划。

问卷完成,学生自查情况的同时,由各科任老师把培优生的问题收集起来,归纳成几个专题,与学生一起确定整一学年的培优内容,再根据学生对某些专题辅导的迫切性定下专题辅导的顺序,这样,辅导计划制定后,再把专题分给各个老师,分到专题的老师要求负责收集该专题的相关资料,出好相关的培优练习卷并做好培优课的指导课件。然后提供给大家使用,这样避免资源浪费,也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附:我们制定的辅导计划(辅导的专题)有:

(1) 古诗文阅读(诗词快速解读、文言文翻译、虚词);

(2) 现代文阅读(筛选整合信息、概括归纳、准确表达);

(3) 语言表达(压缩、情景运用);

(4) 作文贯穿其中(观点新颖、材料典型、分析深刻、语言有文采、个性化)。

(三)引导学生领会考纲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纲是备考的指南针。在进行专题辅导前,我们组织了这批语文优秀生对去年的考纲进行了学习,利用暑假发放的全体学生都要求完成的2008年广东高考卷和高

三开学摸底考使用的2008年山东卷指导考生领会考纲,初步理清考点及考查的能力,并要求学生以此观照自己。有了这个基础,初上高三的优生在辅导反馈中说,通过对考纲的学习,他们对高考考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初步确定了自己在这一年里能力提升的方向。就这点收获而言,我们的考纲学习应该算是达到了目的。

(四)抓好落实巧练精讲

在引导学生进入了高三备考殿堂后,培优的关键就在落实上下功夫。我们的培优在实际操作上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抱”,所以全级的培优生并不是集体上课,因此在落实方面更依靠于各位科任老师的辛勤工作。为确保培优不流于形式,备课组长与年级组长达成共识,在培优课室较紧张的情况下,找到了几间专用培优课室,使得我们的培优工作得以“定时定点”进行,培优工作落实算是比较到位的,老师的责任感在培优的过程中尽情展现。体现为:

1、基本能按照培优计划进行,轮到准备辅导练习的老师提前选好练习题,制好指导课件,供给全

年级使用;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卷后互相批改、互相交流后提出仍存在的疑问,在培优辅导课上在老师

的指导下解决,在不断的思维的碰撞中提升大家的解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精讲:讲如何快速把握隐晦诗词的感情,讲如何理解含蓄性的散文、小说的主题及含义丰富的

句子,讲如何组织答案。讲作文如何多角度运用素材,如何挖掘意义使分析深刻。

4、追踪每一位优生的考点掌握情况。制订了一个《培优生情况跟踪表》,每次大考后第一时间让

他们填好各题的得分情况。一个阶段后让他们回顾、思考,发现弱项及时夯实。

总而言之,训练的原则是:适度超前、难度加大、发散迁移、提升能力。在巧练精讲中慢慢地夯实、提升学生的能力。

(五) 善于激励营造竞争氛围

1、发动备课组各科任老师大力宣传、激励培优生,使他们感觉到进入“培优班”是一 种荣誉,

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利用晚修的时间跟他们谈话、聊天,不断地激励他们。

2、鼓励优生课后结成对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结合,优劣也互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互促关系。

3、创设条件,交流心得,体验成功。备课组要求老师给予这批培优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经常

给他们提供“压轴”出场,精彩亮相的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这种课堂的成功会促使他们上课更积极地开动脑筋,活跃思维。

经过了一年的培优,我们欣慰地看到,高考成绩出来后,115分以上的学生有129人,120分以上的有38人,人数比2008年明显增加了。而各班的培优生的高考成绩大多数能保持在年级成绩的前列,这多多少少证明了我们的培优辅导是收到效果的。

以上几个方面便是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在过去一年教学管理工作上的一些做法,有些不大成熟,有些仍在摸索中,但我们努力过,学生的高考成绩便给了我们努力的回报,让我们留下欣喜泪水的同时,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辛勤的付出是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的!

09届高考化学备考总结

高考备考总结

高考备考总结

高考备考总结

高考备考总结

高考备考总结

高考备考总结

25班高考备考总结

高考数学备考总结

高考英语备考总结

09届高考备考总结
《09届高考备考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