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很老套的话题,但凡有几年教学经历的人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备学生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通过平时的听课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解学生与研读教材同等重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研究一旦确定,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而学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理解来展现的。通俗地说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台”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选用恰当的方法,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组织学生唱戏。因此,备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呢,

1、全面了解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多了、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清楚了,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不用教的,学生可能不会。如果我们按事先设计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就必须把握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些?

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播的......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探究的,哪些可以甚至不讲的,从而很好地把握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3、备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素质教育首先应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4、纵观全班学生,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隐性备课重于显性备课

备课切忌拿到教材就急于动笔,边写边想。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思想上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放飞自己的思想,想的远一点、杂一点没关系,而是着重思考整体的思路和框架。依托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说的隐性备课。

1、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等。写教案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写教案是显性的,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则是隐性的。我认为隐性备课最重要。

2、隐性备课最重要

隐性备课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内功\"好的人即文化修养高、悟性好,花的时间可能短但效率高,反之就会低。当然,“内功”的修炼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 隐性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一般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第二步:朗读课文(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老师要先做一做。这是针对语文课来说,其实,其他学科也需要理解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 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

思考了大致的思路和框架之后,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资料的储备,有利于课堂的拓展延伸,让课堂富有弹性,充满灵气。发挥资料最大的价值,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

3、要思考教法

有了思想的准备,资料的储备,教师已具备了驾驭课堂的初步能力,但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了不可预知性,面对突发的情况,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去化解,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几种方法,多了解学生。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课文钻研好了,教法也往往随之有了。隐性实际并不隐形,它是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

三、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一)看重教材

我们经常说,教书育人。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教书的目的而言,教书要育人,不做教书匠;另一层是从育人途径而言,育人要教书,在教书中育人。因此,必须看重教材,

否则,国家就不必编写、审查教材了。

1、教材是新课标的精神体现

编者通过教材渗透新课标的精神,通过教材面对学生,架起桥梁。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

2、教材是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与学的依据。

3、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都要依据教材这个本来进行)

4、教材是教学过程的支架。能为怎么教、怎么学提供支架。虽然教材不能等同备课,却能为教师设计教学提供支架;虽然教材不能代替教学过程,却能为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提供支架。

(二)看透教材

既然教材赋予了我们这么多东西,我们就要在看重教材的同时还要看透教材,做教材的真正主人。

1、举例与范例的观念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他学科也是如此)。他对语文教材看得很透,作为例子,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不是为教材服务,而是教材为学生服务。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教。教材是举例,也是范例。课文都是精选的,例子就是实践,仿例、用例就是积累运用。

2、煤块与煤球观念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系元和课外教学资源,教材犹如\"煤块\",可以再利用,可变成\"煤球\'蜂窝煤、煤气…..它是资源,具有弹性,旨在善于开发,综合利用。看透这一点,就会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教材、驾驭教材。

3、供创与共识观念

作品变为教材,性质发生了变化,理解、表达是作者、编者与教者、学者共创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有共识也会求异,会有独特的感受,甚至对教材扩展延伸,均是正常的。看清这一点,对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大有益处。

(三)钻透教材

仅仅看透教材是不够的,好要吃透教材。教材虽然是个例子,却又是凭借,例子是重要的,但看得远还需站得高,有了例子教师更应该钻研例子,例子钻不透,就设计不出好教案,就挖掘不出引起学生兴致地探究点,只是在表面游来游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前提。拿一篇课文来说,应从几个方面钻研教材。

1、钻\"面\" 要整体把握教材。不仅要抓住每段的具体内容,而且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例如《鸟的天堂》全文按时间可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各些什么呢?有的教师这样说:第一天傍晚看到了一棵大榕树,第二天清晨看到无数的鸟。这种理解将两部分完全割裂开来,文章是整体,各部分有着内在联系。其实是,树中有鸟,鸟在树上,鸟与树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将鸟与树的亲密关系,才是真正的鸟的天堂,才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钻\"体\" 以文本为依托,了解文本背后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补充有关资料。这样钻研,利于课内课外结合,利于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3、钻\"点\" 文章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整体是由局部组成,局部有离不开整体。所以,从整体中抓局部,从局部中悟整体,应该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钻研教材。

(四)用足教材

吃透教材很重要,但不是目的,用好教材才是目的。如何把看透教材的理念、转化为驾驭教材的操作呢?如何把吃透教材的积淀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呢?仅仅吃透教材是不够的,要让教材为学而用,为教会学生而用。也就是说,要善于用足教材。

1、品点

品味语言的音、形、意、道、境、情……

2、扩点

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再创造的空间。空间在哪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找准这个点,进行扩展延伸,省略处求补充,概括出求具体,暗含出求明朗。如《小马过河》,小马过河后得出结论:河水既不深又不浅。课文虽然完结了,但事情可以延伸,小马磨完面回来,还要过河,可以与老牛、松鼠有一番对话;小马回到家,也可以像老马汇报自己两次过河的感受。这都是训练学生理解表达的扩点。

3、疑点

李政道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学生敢问、学问、会问、爱问,就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问和素质。在何处抓质疑点?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质疑,关键处质疑\'疑惑处质疑,无疑处质疑。学生在质疑时,问题的范围可能深浅不一,我们在备课时要弄清楚层次:疏通性问题;深究性问题,鉴赏性问题;延伸性问题;评价性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创见,目的在于鼓励求异,开拓创新的空间。因此,备课就要抓住疑点,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4、争\"点\" 备课要善于抓住教材揭示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讨论、争论。教师要抓住\"争点\",引发论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四、遵循一个前提 实践两个观念

以前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而是把学生粗暴的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是学习的机器。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这是前提。

在我们的备课中,我们还要实践两个观念,即大语文观念和课堂互动观。(其实,其他学科道理是相通的,大数学观与课堂互动观…….)

我们语文教师经常在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实质上就是张孝纯老师所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观。我也经常听数学教师说,生活中的数学......同时我们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数学,特别是在现代这个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学生在很多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在备课中,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参考书,而应该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多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鲜活的例子。在备课中,应该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语文,从而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新课程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以前不顾学生反应只顾自己满堂灌的陋习。新课程的理念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心灵相融,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在设计教学环节还是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上,都应该有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内容,如果教师在备课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仍然走满堂灌和满堂问的老路。

其实,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备课是最基础的极好的表现。

教师千差万别,个性、特点都不相同,备课的习惯、做法自然就会不同,也没有哪一种备课的方法可以完全适用、套用或简单地学用,这很正常,教师并不需要拘泥于统一。但,一些共性特征明显的做法或规律性的东西倒是可以提供给我们来思考。

,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是一种力图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个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所谓用心,就是要静下心来并潜心去备课。

所谓用情,就是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备课。

所谓用力,就是要施展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去备课。

新课改下的集体备课

浅谈新课改下的集体备课

新课改背景下备课与上课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集体备课

反思新课改背景下的集体备课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

新课改下教师更需要什么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改形势下的物理教师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