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7: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察土壤

教学设计思想: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课文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埋垃圾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和理解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3.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

教学方法:

探究科学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采土样工具、放大镜。 活动2:筛子、纱布、量筒、纸。

拓展:花盆、放大镜、塑料手套、生活垃圾。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我们知道地面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大家在什么地方见过土壤。 学生:草坪上。

学生:在学校外面的路上。 学生:我是在种菜的地里见过土壤。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土壤,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土壤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去校外采集土壤,我把采集工具发给大家并提几点注意事项:①不要用小铲伤着自己和他人。②不要扬土,以防止土进到眼睛里。③不要扔石头,以免伤人。④不要用摸完土壤的手揉眼睛。⑤在使用放大镜时要谦让。⑥采集土壤回来要洗手。

教师分发采集工具,进入采集活动。 2.户外活动:采集土壤。

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一块还未开发的草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集活动,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教师到各个小组予以指导。 注意: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的,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3.观察土壤。

教师:请大家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我们刚采集好的土壤。 学生活动。

教师:谁来告诉老师,土壤是什么颜色、它的手感怎样、气味又如何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用放大镜仔细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些什么? 学生:我发现了土壤里面有很多小芽,还有许多小石头。 学生:土壤里面有根、空气,还有砂子,还有水分。 学生:里面还有蜗牛的碎壳,还有小洞洞。 教师:还有和她们不同的也可以说说看。 学生:我发现石头有点硬。

学生:我发现有很多小洞洞,有枯草、蚯蚓。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让我们把结果填到P23土壤的研究报告中。 学生填写土壤研究报告。

教师:现在我们将一小部分土壤放在教室窗台上晒干,等课下再从颜色、手感、气味等三方面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然后完成P23土壤研究报告。留下大部分土壤我们用来完成拓展活动——埋垃圾。 ★拓展活动:埋垃圾

教师:老师让大家带果皮、菜叶、塑料袋、剩饭、落叶、泡沫塑料、报纸等生活垃圾,大家带来了吗? 学生:带来了。

教师:好,大家戴上塑料手套,把老师让你们带来的生活垃圾用土埋到塑料花盆里,然后用小喷壶往土壤上喷水,直到土壤变得潮湿为止。 学生活动。

教师:大家预测一下,这些埋在土壤里的生活垃圾哪些能腐烂,哪些不能腐烂?大家把预测结果填入到P25表中。 学生填表并回答。 教师:好,为了验证大家的预测,我们每天要埋垃圾的花盆里喷些水,注意潮湿即可,不要有积水,大约三周后,将土挖开,看看掩埋的垃圾哪些腐烂了?那些没腐烂?,将观察结果填入到P25表中,比较一下和预测是否一致。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观察土壤 活动1:观察土壤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注意事项:①不要用小铲伤着自己和他人。②不要扬土,以防止土进到眼睛里。③不要扔石头,以免伤人。④不要用摸完土壤的手揉眼睛。⑤在使用放大镜时要谦让。⑥采集土壤回来要洗手。 2.户外活动:采集土壤。 3.观察土壤。

颜色 手感 气味 拓展活动:埋垃圾

4.作业:课下观察晒干后的土壤并将P23的土壤研究报告填写完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土壤,大家想一想,土壤的颗粒是不是有大有小呀? 学生:对呀。

教师:那么大家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把这些大小不一的颗粒分出来呀。 学生思考。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教师:在每位同学的桌子上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份土壤,大家试着用手看能不能将沙子拿出来? 学生尝试。

教师:不好拿是不是,我们一起想办法怎样把沙拿出来,有办法吗?想一想。 学生:放在水里面。 教师:为什么?

学生:砂子很重,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学生:砂会浮上来,土沉下去。 学生:砂和土都沉。

教师:现在有三种意见,一种都沉下去,第二种,砂沉在下面,土不沉,第三种土沉、砂不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用水来帮帮忙。另外,大家还要观察把土壤放到水里还有没有别的现象?把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教师:用塑料棒搅拌后,让烧杯放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问题,把土刚放在水里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有小虫子,而且小缝里面的小泡泡根本没有浮起来,粘在土上面。 学生:把土壤放在水里面,土壤在下面。

教师: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庄稼,用什么样的方法鉴别土壤,看它是否肥沃? 学生思考。

教师:老师告诉你,加热就可以了,现在老师演示一下,大家注意看。(老师先将酒精灯灯帽拿开,点燃火柴,自下向上点燃酒精灯,将盛有土壤的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两次就可以了现在开始实验。 (学生活动)

教师:通过加热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请一个代表发言。 学生:加热后土壤冒烟了。 学生:烧完后,就有臭味。

教师:听了几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给土壤加热后有臭味,说明土壤中有可以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动植物的残体腐烂之后变成的。我们给它取了名字叫腐殖质,腐殖质一般是黑褐色的,在土壤中腐殖质越多说明土壤越肥沃。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土壤是肥沃的土壤,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刚才这个实验,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我看到了有很多小根浮上来了,砂和土沉下去了。 学生:沙在底下。

学生:草都浮上来了,沙沉下去了,还有一些小虫子。

教师:沙和土都沉下来了,这种意见统一了,沙到底是在下面还是在上面呢? 学生:草都浮上来了,沙沉下去了,还有一些小虫子。 学生:砂和土都沉下来了,并且都分开了。 学生:砂在烧杯的最底下,土在砂的上面。 教师:仔细观察砂和粘土有哪些不同?

学生:砂颗粒较大、粘性小;粘土颗粒较小、粘性较大。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呀?

学生:空气、沙、粘土、腐殖质。

教师总结:大家想想,土壤是湿的,还含有水分,所以土壤是由水分、空气、沙、粘土、腐殖质五部分组成的。 板书设计: 第六课 观察土壤

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1.三种意见: 第一种都沉下去。

第二种,砂沉在下面,土不沉。 第三种土沉、砂不沉。 实验验证。

实验一:把土块放入盛有半杯水的烧杯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把上述烧杯中土块轻轻捣碎,充分搅拌,静置沉淀后观察。 现象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把黑土块放在石棉网(铁片)上灼烧,先用干冷烧杯罩在土块上方,片刻后观察。

现象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土块继续加热观察,闻一闻气味。

现象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砂和粘土的不同

砂颗粒较大、粘性小;粘土颗粒较小、粘性较大。 3.土壤的成分

土壤是由水分、空气、沙、粘土、腐殖质五部分组成的。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6、《观察土壤》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7课《土壤保护》教案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认识自己(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工作总结

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