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7: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赠序”和“书序”的文体知识,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反复朗读课文,争取成诵。

4、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所谓序,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一种是赠送别人的,叫赠序。这篇文章属于后者。宋濂年老辞官后,洪武十一年又从家乡到南京入朝,同乡马君则是南京国子监的学生,来拜见宋濂,宋濂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马生。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

《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

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3、学习生字: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duō)既加冠(guān)负箧曳屣(qiè)皲裂(jūn)媵人(yìng)

三、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四、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手。

2、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4、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挂。

五、古今异义:

1、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到的汁液。)

2、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

3、尝趋百里外:(古义:跑;今义:离去。)

4、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5、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不真实。)

7、既加冠:(古义:表示已经成人;今义:帽子。)

8、援疑质理:(古义:引,提出;今义:援助。)

六、教师小结: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

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熟读,指名背诵。

3、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是由元入明者。他们经历了社会*,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

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

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道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中的《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二、一词多义:

1、从:(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2)、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2、其:(1)、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2)、俟其欣悦:他。

3、至:(1)、礼愈至:周到。(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

4、若:(1)、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2)、烨然若神人:好像。

5、以:(1)、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

的,可译为“来”。(3)、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4)、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相当于“因为”。(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

三、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第一段,讲述作者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分为两层:第一层: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

写出了求学的勤和苦。第二层: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出了求师之难和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第二段,讲述作者求学时道路之艰辛,生活之简朴,得出要勤奋求学的结论。分三层:

第一层:写从师求教道路的艰辛。第二层:叙述生活的简朴,与“同舍生”作比较,说明作者一心向学的心情。第三层:总括全段,说明学有所成的原因。

3、第三段, 点名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五、教师小结: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经过作者

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的辛酸之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探究:

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式进行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呢?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呢?

明确:共四个方面。一是家贫读书之难;二是援疑质理之难;三是从师求学之难;四是

敝衣粗食求学这难。

2、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文中哪些词写出了读书的艰难?

明确:求学的主要方式是:援疑质理。读书的艰难:假借藏书,手自笔录。

3、《送东阳马生序》文中表现了明代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与

作者的哪些求学经历相对照?

明确: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坐大厦而诵读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宜有之书皆集

于此。

诸生衣食之丰与作者生活俸禄之薄相对照;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借书苦读相对照;诸生

有师传授与作者从师求学之苦相对照;诸生有求必应与作者质疑请教之难相对照。

4、《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稍:稍微、稍许。)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患:忧虑,担心。尝:

曾经。)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等到。

三、赏析课文: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有时

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的)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这句话写出当年求师之艰难。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

(读书),(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点明了作者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的原因。

3、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为什么在文章中却要大谈自己年轻时求学之

难呢?

明确:本文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说教,

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历述自己当初得书的艰难,从师的辛苦。这一段话既含教诲,又怀勉励,写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

四、合作探究:

1、对宋濂早年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评价?

明确: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否定的是作者“学而优则仕”的学习动机,至于他那种不畏

艰难,刻苦攻读的学习态度,仍让人得到启发。学习无疑会遇到各种困难,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只有不辞劳苦,勤奋学习,才能有所建树。

2、“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

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徳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七、板书设计:

23、送东阳马生序

1、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2、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3、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肢僵劲;

4、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