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原创】古代幽默诗词故事赏析183连载二十一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原创】古代幽默诗词故事赏析183连载二十一

古代幽默诗词故事赏析

本博连载的《古代幽默诗词选载》内容大多出自由梁申威编著的《笑诗广记》及由马春阳、顾桐山编著的《奇对怪诗笑话故事》,其中,本博主根据史实对原作中诸多谬误之处进行了修正或增删,并加入了本博主的看法,故亦可作为二次创作,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博友指正。

【二十一】

【接上期】

拟古翻新

张岱,字石公,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西湖梦寻》等,

清兵南下时,张岱寓居杭州,入山著书,文笔清新,时杂诙谐。当时时逢天旱,百姓以树皮草根为食。地方官吏却仍然搜刮民脂民膏,纵酒行乐。张岱对此十分愤慨,便把南宋林升讥讽朝廷苟安纵逸的诗《题临安邸》拿来,改造,以含蓄委婉的笔法,对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予以辛辣讽刺。原诗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张岱拟古翻新,将上首诗改为:

山不青来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做汴州!

注: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古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

这是对贪官污吏、贵戚豪门的当头棒喝,表达了作者对腐败官场无耻行径的极端厌恶。其实,即便是现在,某些贪官污吏、贵戚豪门还不是依仗权势,对百姓巧取豪夺,自己却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例如刚落马的*、徐才厚等一系列高官。

蛛网为喻

袁于令,江苏吴县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所作传奇《瑞玉记》,写明代宦官、权奸魏忠贤结党营私、设计陷害周顺昌等忠臣一事,极为详尽,加之曲辞工妙,优伶多喜排演。

一日,地方绅士商定演出《瑞玉记》,并邀袁于令赴官署观剧。到了演出那天,众人已先后到场,只有袁于令迟迟未来。在等袁的时间里,一优伶提议说:“剧中太监李实上场时,尚缺引子,请各位代作一曲,使全剧更加完整。”于是,众人各施才华,拟曲供挑选。正在这时,袁于令匆匆赶来,有人即向他告知优伶的请求。袁于令并不知众人已拟,只说:“我这就写!”说罢,当即操笔作《卜算子》一首:

局势趋东厂,

人面翻新样。

织造平添一段忙,

待织就,迷天网。

妙在以蜘蛛织网,喻奸佞罗织罪名,陷害忠良,句句双关,意在言外。众人读后无不叹服,悄悄地撕毁了各自的拟作。

薄情桃李

陈佐才,字翼叔,祖籍江西,归隐云南巍山,明末清初诗人,著有《宁瘦居集》。

诗人久经磨难,目睹时艰,心潮起伏,难以按捺,写诗云:

摘句寻章学腐儒,触机掩卷又狂呼。

眼前多少不平事,昔赠莫邪还在无?

“莫邪”,宝剑名,后人将“莫邪”、“干将”、“龙泉”、“秋水”等用作宝剑的通称。此诗抒发了作者欲挥剑砍尽人间不平事的爱国豪情。

在清朝“留发不留头”的淫威下,陈佐才不顾生死,蓄发明志,被时人称之为“义士”。他的诗歌正是这种威武不屈品格的生动写照。如题《枯竹》诗:

撑风老干坚如铁,几度凌霜不改节。

哪似薄情桃李花,须臾便与春相别。

以凌霜挺立的劲竹、凌寒怒放的梅花自况,以薄情桃李比喻那些见风使舵、投降变节的官员,予以无情地鞭挞,其爱憎是何等的鲜明,所用比喻也颇耐人寻味。

原诗第二句第四字为“风”字,犯重,今以诗格改之。其实,古往今来,在官场上,见风使舵者比比皆是,像陈佐才这样真正有铁脊梁的耿直官员,鲜有例外。

老僧吞蛋

破山明是明末清初四川的一位高僧。据说“破山”二字是“破山明”有感于江山易主,山河破碎而取。他毕生致力于宣传佛教,所建新都双桂堂,被誉为“蜀中丛林首”。

破山明还是诗人、书法家。新都桂湖古碑陈列室中,就有他写的《牧牛颂》:

善法堂前拟圣流,南山牧得一头牛。

我欲骑往西天去,又恐如来不肯留。

书法流畅中带疏狂,诗意通俗中含幽默。

民间传说破山明曾只身去见张献忠,请求他破城后不要屠城。张献忠故意取来一个鸡蛋,说:“你们出家人是不讲杀生的,今天你若将此蛋生吞下去,我就依你所请。”

破山明接过鸡蛋,二话不说,生吞了下去,边吃边念:

混沌乾坤一口包,也无皮血也无毛。

老僧带尔西天去,免在人间挨一刀。

据说,张献忠果然传令慎杀。

《牧牛颂》中,“泉”改为“山”字似更贴切;“如来”原为“西天”,犯重,今改为“如来”,因如来即代表西天。下联“免在人间挨一刀”,原文为“受”今改为“挨”字,则更显通俗。作为诗人,破山明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大概是被后人篡改了。骆驼咏

担当,原名唐泰,字大来,云南晋宁人,明清之际诗人、画家、书法家。他对那些依附权奸、争宠求荣的人一向鄙视,曾以诗明志:

老僧自有梅花骨,不肯将身伴牡丹。

担当的诗有弦外之音,画有景外之意。他七十九岁时,曾画山峦似倒伏之状,题云:“已近八十翁,老眼犹在画纸中。摸索不知反正,今日世界不曾翻转过来,歇不得乎?”故国山河之想,溢于书画之间。

担当的诗作,多反映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如《寄友》中:

如有赤忠凌碧汉,平声岂肯负千秋?

但他也不乏愤世嫉俗之作,如曾画《三驼图》,题画诗为:

叔驼仲驼与季驼,三个骆驼是一窝。

偶然相遇抚掌笑,直人何少曲人多。

借画骆驼,对那些奴颜婢膝者予以讥刺,其揶揄嘲讽的锋芒何等有力!

句中,“偶然相遇”原文为“偶然相逢”,失律,今按诗律改之。冷雨何妨

担当曾画一小品,枯干如铁斜伸,层林挺立如列,一人策杖仰望层林危峰,题诗曰:

僧手披霜色有无,千层林麓尽皆枯。

尚留一干坚如铁,画里何人识董狐?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史官,以求实直言被誉为“良史”。此诗深刻地表达了担当愿作“画中董狐”的心愿。

《踏雪寻梅》原本是历代多有描述的题目,但在担当的笔下,却写出了这样的新奇独特的句子:

担头多酒雪已降,行行虚见老梅桩。

一枝两枝折不尽,呼童恨不连山扛。

另外一首题画诗又云:

冷雨何妨尽做冰?扶持原不用孤藤。

尽教路滑吾有足,踏破街头铁一层。

“冷雨”、“路滑”借指人世社会,“不用孤藤”、“踏破”之语,是作者愤慨与抗争的心声,表现了他倔强的性格。八满药方

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擅诗文,工书画,著有《霜红龛集》,他立志坚贞,终身不事清,曾写诗明志,云:

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

性种带至明,阴阳虽屈伸。

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

相传,有天傅山接到一张请柬,是清廷某官员请他前去叙旧,并为之诊病。此人原本是傅山的好友,两人曾共同起誓不降清,谁知后来此人竟违背誓约。傅山看过请柬,对此背信弃义之人非常气愤,哪里有心与他叙旧,更不愿为其诊病。于是挥笔为他开了一个“药方”,密封后交来人带回,一再叮嘱要病人亲自看过方可。

来人将“药方”呈给主子,这位官员拆开信封一看,里面哪里有什么“药方”,原来是一首《八满诗》。因清军来自满洲,故借“满”字嘲讽:

满洲衣冠满洲头,满面春风满面羞。

满眼河山满眼泪,满腹心事满腹愁。

其讥讽之意,溢于言表。该官员看过“药方”之后,不仅病情没有好转,相反更加沉重了。不久那人便一命呜呼了。

傅山之志可见一斑。

【待

续】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诚谢作者

古代幽默诗词故事赏析

古代钓鱼诗词赏析

古代著名清明诗词赏析

古代情艳诗词赏析

古代情艳诗词赏析

古代诗词

高中古代怀古咏志诗词赏析1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原创】古代幽默诗词故事赏析183连载二十一
《【原创】古代幽默诗词故事赏析183连载二十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