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年工作总结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0 08:01:27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年例

年例

摘要: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风俗,它不仅是简单的驱鬼纳福的敬鬼活动,它所蕴含的宗族认同和村际交往,人际交往,增强了当地人们的乡土情节,是当地农村典型的人际交往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西人们逐渐摒弃年例中掺杂的迷信色彩和攀比、浪费的习惯,并不断注入时代的新元素,使得年例这个传统节日由原来的娱神节日向娱神娱人的综合性节日发展,不但增强了感情交流,还保护了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粤西 年例 传统节日 传承 发展

年例的起源与发展

年例,是古时候粤西本地居民的贺岁方式,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在原始家长制时代(唐朝前),粤西土著人并没有过年的习惯,而是选谷熟的时候为腊,以腊月腊日作为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日子,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这是粤西年例盛况的最早描述。 年例是鉴江流域的土地上,盛行着一种新春祭祀、庆贺方式,可解释为:溯古例今,以此例比,照成规进行的“贺年例会”。这是一个较为广义的年例形式。

“年例”的正式形成是在明朝。 清朝晚期,在粤西多个县志对这活动作为风俗给予记载,说明这种贺年例会受到官府重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为年例的历史留下了佐证。

直至到民国初年,粤西年例并没有因取消立春祭祀消亡,相反以粤西独特的风俗形式盛行,解放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在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做年例没有现在这样热闹、隆重。那时,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几斤肉,再杀一个鸡做菜,就算是丰盛了。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来越隆重、热闹。如今,粤西地区的年例习俗已加入时代的新元素,使得年例在本地区传统习俗中经久不衰。

2年例的内容

2.1例首 2.2主例 2.2.1做祭祀

2.2.2年例的重头戏——宴食 2.2.3贺丁灯

2.2.4广东茂名信宜镇隆飘色 2.2.5高州八音锣鼓和木偶戏 2.2.6广东茂名电白舞麒麟 2.2.7独具特色的化州跳花棚 2.2.8电影公映 2.2.9放烟花 2.3例尾,又称尾年例。

2.4以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官地村罗侯庙年例全过程为例

4粤西年例的主要特征与重要价值

4.1主要特征 4.2重要价值

5粤西年例在经济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6年例在生活中的优点与缺点

6.1年例的优点 6.2年例的缺点

7年例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2年例的内容

年例主要分三部分:例首,主例,例尾

2.1例首:又称头年例,起年例。不同地方的形式都有不同,但都极具地方特色。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醮”。它是“年例”中最传统的节目,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所谓摆醮,各户选取家中最肥的大阉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俗称“三牲”,为摆醮的主供品,伴有糖果、三茶五酒和香烛供奉在八仙桌上。摆醮活动多安排在夜间进行,这是延续下来的习惯,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

2.2主例: 2.2.1做祭祀

2.2.2年例的重头戏——宴食

2.2.3贺丁灯

2.2.4广东茂名信宜镇隆飘色

2.2.5高州八音锣鼓和木偶戏

2.2.6广东茂名电白舞麒麟

2.2.7独具特色的化州跳花棚

2.3例尾

3问卷分析

3.3调查问卷分析

从中得知年例文化极具地方特色,仅为粤西地区所有,多数人的家乡都有年例。不过对年例了解的人士却不多,仅在少数,大部分人士都认为年例只是拜神和吃饭。在多数人中一般来说年例对大家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不过极大多数都是对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仅在少部分认为年例的开支占据很大,透露出部分人对年例的开支控制得不是很好。在有年例的家庭里,大部分人都会精心去准备,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节俭。仅在少数人花费过大,不过都是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年例作为一个热闹的传统盛会,深受大家喜爱。无论亲朋好友还是不认识的人士,均可参加,大家对年例的热情均不低。2009年,年例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反应剧烈百分之九十的粤西地区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年例在粤西发展了上千年,在近代的发展中,都有其优缺点。百分之八十人均表示年例在生活中利大于弊,其缺点不对年例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粤西地区的年例形式丰富多样,以拜神,宴会,放烟花和放花灯为主。年例作为粤西一张典型的文化名片,推动粤西经济发展。这种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促进运用,应该继承与发展

4粤西年例的主要特征与重要价值

4.1主要特征

1、”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粤西地区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

2、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4、年例是粤西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在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让年例在当地得到普遍认同。

5、年例带动了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粤西地区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粤西 “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4.2重要价值

1、保留了茂名地区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茂名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茂名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茂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认为:茂名若能开发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动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5粤西年例在经济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年例时期人们的消费欲望非常旺盛,占据粤西地区消费总额百分之三十。其中以茂名消费总额最多,占据全年GDP三分之一。尤其是外出工作的乡亲们,更是在家庭电器用品、年例宴席的食品以及其他比如烟花,彩灯等喜庆物品的消费上占了很大的比例。同时,近这几年来我们粤西三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家务农的人们在农业方面的收入增长也很快,与年例相关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粤西地区的父老乡亲去别人家吃年例时都有买点水果、糖果和饼干等做礼物进主人家门的习惯。为了图个吉利,水果一般只选择橘子和苹果(橘子表示“大吉大利”,而苹果则有“平平安安”的意味)糖果和饼干则会选择一些包装较红的产品。有些乡亲就会利用家中不用做年例的日子去批发一些水果、糖果和饼干等探亲礼物村口零售,既可以赚点小钱,又方便了吃年例的人们。

很多商家都值年例期大量供应应节的食品、用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很多商家在年例期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及年例购物区等方便市民购物也喜获成功。在去年及前年,著名的茅台集团及中华红酒厂分别生产10吨年例特供酒供应我市年例市场都取得骄人成绩,面市不久都悉数售出。

近几年来人们为了方便,在做年例是越来越多地选择既卫生而又环保的一次性的可降解的碗,筷子和水杯给客人用,还有一次性的台布,这些都是非传统的消费品,目前市面上货源不够充足,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部分商家看准了这一商机后迅速加快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年例期不但食品需求量大,而且与年例相关的用品及娱乐演出(如粤剧、歌舞„„)等市场潜力也巨大,受到我省及邻省众多的文艺团体的青睐,所以每年都举办“春班”订戏会,年年都吸引几百订戏代表和上百家演出团体参加,去年年例演出达3000多场,看年例戏约花700多万元。

在许多年例中,出现部分外地游客,他们均表示对粤西年例文化很感兴趣,专程在正月、二月来到岭南粤西感受年例。其中一个外地来客告诉我们,他第一次来“看”年例,觉得挺有特色,假若有哪家旅行社组团来观看年例及风光,肯定令游客流连忘返。作为广东省及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若能加以开发发展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将为粤西地区旅游业添砖加瓦,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6年例在生活中的优点与缺点

6.1年例的优点

年例作为一个传统而重大的节日,历史悠久,而且随着年代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长久不衰,想必一定存在它的理由。的确,年例的存在有着它的深刻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春期间做“年例”,宴请亲朋好友,联络情谊的习惯,给春天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也增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2.促进经济发展。年例期间,乡镇和城市的消费剧增,各商家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赚钱。菜市场、各商店、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琳琅满目。水果、糖果、饼干等供应大大增加,新菜式的兴起也逐渐成为经济的一个亮点,它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同时也拉动了相关物品的需求,直接增加了菜农的收入。

3.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扬光大,和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年例期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节目,如信宜的飘色、高州的木偶戏、电白的大戏等,这些都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近几年来,已经很少有这些节目的演出了,而茂名年例正好给了这些节目一个发展的空间„„另外,这些节目演出场数很多,持续时间很长,已经形成了文艺界的“春班”,“春班”演出市场养活了“两广”(广东、广西)的大部分粤剧团,使之得以生存,并且促进了优秀的艺术节目脱颖而出,促进了艺术团体有发展的活力和逢勃的生机,也给农民的生活增加了色彩,大大地丰富了农民们的精神生活。

4.茂名市正在兴办“旅游城市”,而年例正是我们茂名地区的一大特色,可以也应该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我们应该规范年例,大力宣传年例,把它推广开来。

5.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各村年例也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不仅放电影、演古装戏、放烟花,还到外地请歌舞团演现代戏,跳现代舞、唱现代歌,甚至举办游园活动、扭秧歌、腰鼓舞、健身舞等,开展歌咏、体育、棋类、牌类等有奖比赛,成为社区一种健康的风俗文化。

6.2年例的缺点

在新春期间做“年例”,宴请亲朋好友、联络情谊的习惯、给春天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然而“乐不可极,欲不可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年例期间出现的一些不文明风俗习惯:

1.游神拜佛、送鬼贴符驱邪等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既传播了封建迷信思想,又容易酿成意外伤人、失火的事故。

2.一些互相攀比、比富斗阔的现象。外出人员回家过年时将他们辛苦一年赚的一些钱用来大力操办宴席,将做年例变成摆富斗阔、显示“本事”的舞台。将发展生产及供子女读书上学的钱财花在铺张浪费上,不惜为此花掉积蓄甚至负债消费。 3.胡吃海喝、损害身体。年例期间一些人吃了东家吃西家,不停走家串户,甚至一天吃三四档酒席,直至肚皮发胀。天天如此,容易损伤身体,甚至喝出病来。 4.年例期间人们流动频繁,混乱而造成的交通拥挤,失窃抢劫偶尔也会发生。可见,做年例亦要讲文明,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这样才觉得快乐、充实。 5.放鞭炮的时候,虽然噼里啪啦的带给人们节日的欢兴,但阵阵浓烟咆哮的向上翻腾,吞没了燃放鞭炮的工作人员和旁边观看的人群,并呛得人们呼吸困难。笔者认为此环节也是年例的弊端,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极大的浪费,而且还是个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此环节中极易造成失火、伤人的事故。烟花鞭炮的大量燃放,既污染了环境,也带来了火灾、烧杀等安全隐患。我就曾目睹一位小孩被鞭炮炸到,半边手臂都留下了疤痕。

6.一些不健康的年例节目也纷纷涌现在年例期间,例如,有些歌舞团为了增加收入,在农村等地方表演脱衣舞等,还有不少小贩在人群众多的地方变相开设睹坊,骗取孩子和农民的钱。

7年例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年例习俗,既体现了岭南文化品格的共性,又彰显了粤西文化的个性特点。粤西地区没有粤东、珠三角地区优越的海外关系和地理位置,但他们没有沉沦。一方面外出闯荡,努力拼搏;另一方面,把处于劣势的山地变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荔枝、龙眼、圆椒等种植业。依靠各种优势,获得可喜的经济收入。岭南人善于经商,敢于闯荡,务实开放的品格在粤西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对于外出闯荡的人来说,商海无情,竞争激烈,高风险的拼搏使他们需要寻找精神的依托;对于坚守故土的人来说,自然多变,市场莫测,寻求庇佑成为必要的心理安慰。

年例仪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年例活动中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游神、大戏、木偶戏、飘色等。在生活节奏加快,人民外出增多的今天,这些艺术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年例这样的地方性民俗节日的存在,成为其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土壤。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中,最重要的是生存空间的存在,即围绕民间艺术所产生的习俗,生活模式,艺术传承者的技艺及精神实质的薪火相传,只有这样的传承才能使民间艺术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年例成为粤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

年例是粤西地区古老的民俗节日,在乡土社会的变迁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人们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作为一个尊重传统信仰心理又敢于突显现代狂欢精神的文化符号,当代年例仪式剧烈变迁的真正推手是国家的在场。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和岭南的风气之先的优势是年例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而年例仪式的快速应变能力是粤西人处于劣势而努力改变的生活实践的文化变现。粤西年例文化的现代兴盛带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经济的发达,社会的急剧变迁不一定会使传统民间文化走向衰落。经济发展形成的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变迁的动力,人们的诉求在民俗活动中得到充分满足应是现代民俗发展的新趋势。

推荐第2篇:年例

年例

摘要: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风俗,它不仅是简单的驱鬼纳福的敬鬼活动,它所蕴含的宗族认同和村际交往,人际交往,增强了当地人们的乡土情节,是当地农村典型的人际交往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西人们逐渐摒弃年例中掺杂的迷信色彩和攀比、浪费的习惯,并不断注入时代的新元素,使得年例这个传统节日由原来的娱神节日向娱神娱人的综合性节日发展,不但增强了感情交流,还保护了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粤西 年例 传统节日 传承 发展

年例的起源与发展

年例,是古时候粤西本地居民的贺岁方式,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在原始家长制时代(唐朝前),粤西土著人并没有过年的习惯,而是选谷熟的时候为腊,以腊月腊日作为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日子,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这是粤西年例盛况的最早描述。 年例是鉴江流域的土地上,盛行着一种新春祭祀、庆贺方式,可解释为:溯古例今,以此例比,照成规进行的“贺年例会”。这是一个较为广义的年例形式。

“年例”的正式形成是在明朝。 清朝晚期,在粤西多个县志对这活动作为风俗给予记载,说明这种贺年例会受到官府重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为年例的历史留下了佐证。

直至到民国初年,粤西年例并没有因取消立春祭祀消亡,相反以粤西独特的风俗形式盛行,解放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在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做年例没有现在这样热闹、隆重。那时,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几斤肉,再杀一个鸡做菜,就算是丰盛了。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来越隆重、热闹。如今,粤西地区的年例习俗已加入时代的新元素,使得年例在本地区传统习俗中经久不衰。

2年例的内容

2.1例首 2.2主例 2.2.1做祭祀

2.2.2年例的重头戏——宴食 2.2.3贺丁灯

2.2.4广东茂名信宜镇隆飘色 2.2.5高州八音锣鼓和木偶戏 2.2.6广东茂名电白舞麒麟 2.2.7独具特色的化州跳花棚 2.2.8电影公映 2.2.9放烟花 2.3例尾,又称尾年例。

2.4以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官地村罗侯庙年例全过程为例

4粤西年例的主要特征与重要价值

4.1主要特征 4.2重要价值

5粤西年例在经济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6年例在生活中的优点与缺点

6.1年例的优点 6.2年例的缺点

7年例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2年例的内容

年例主要分三部分:例首,主例,例尾

2.1例首:又称头年例,起年例。不同地方的形式都有不同,但都极具地方特色。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醮”。它是“年例”中最传统的节目,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所谓摆醮,各户选取家中最肥的大阉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俗称“三牲”,为摆醮的主供品,伴有糖果、三茶五酒和香烛供奉在八仙桌上。摆醮活动多安排在夜间进行,这是延续下来的习惯,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

2.2主例: 2.2.1做祭祀

2.2.2年例的重头戏——宴食

2.2.3贺丁灯

2.2.4广东茂名信宜镇隆飘色

2.2.5高州八音锣鼓和木偶戏

2.2.6广东茂名电白舞麒麟

2.2.7独具特色的化州跳花棚

2.3例尾

3问卷分析

3.3调查问卷分析

从中得知年例文化极具地方特色,仅为粤西地区所有,多数人的家乡都有年例。不过对年例了解的人士却不多,仅在少数,大部分人士都认为年例只是拜神和吃饭。在多数人中一般来说年例对大家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不过极大多数都是对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仅在少部分认为年例的开支占据很大,透露出部分人对年例的开支控制得不是很好。在有年例的家庭里,大部分人都会精心去准备,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节俭。仅在少数人花费过大,不过都是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的。年例作为一个热闹的传统盛会,深受大家喜爱。无论亲朋好友还是不认识的人士,均可参加,大家对年例的热情均不低。2009年,年例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反应剧烈百分之九十的粤西地区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年例在粤西发展了上千年,在近代的发展中,都有其优缺点。百分之八十人均表示年例在生活中利大于弊,其缺点不对年例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粤西地区的年例形式丰富多样,以拜神,宴会,放烟花和放花灯为主。年例作为粤西一张典型的文化名片,推动粤西经济发展。这种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促进运用,应该继承与发展

4粤西年例的主要特征与重要价值

4.1主要特征

1、”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粤西地区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

2、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4、年例是粤西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在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让年例在当地得到普遍认同。

5、年例带动了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粤西地区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粤西 “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4.2重要价值

1、保留了茂名地区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茂名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茂名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茂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认为:茂名若能开发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动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5粤西年例在经济上占据的重要地位 年例时期人们的消费欲望非常旺盛,占据粤西地区消费总额百分之三十。其中以茂名消费总额最多,占据全年GDP三分之一。尤其是外出工作的乡亲们,更是在家庭电器用品、年例宴席的食品以及其他比如烟花,彩灯等喜庆物品的消费上占了很大的比例。同时,近这几年来我们粤西三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家务农的人们在农业方面的收入增长也很快,与年例相关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粤西地区的父老乡亲去别人家吃年例时都有买点水果、糖果和饼干等做礼物进主人家门的习惯。为了图个吉利,水果一般只选择橘子和苹果(橘子表示“大吉大利”,而苹果则有“平平安安”的意味)糖果和饼干则会选择一些包装较红的产品。有些乡亲就会利用家中不用做年例的日子去批发一些水果、糖果和饼干等探亲礼物村口零售,既可以赚点小钱,又方便了吃年例的人们。

很多商家都值年例期大量供应应节的食品、用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很多商家在年例期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及年例购物区等方便市民购物也喜获成功。在去年及前年,著名的茅台集团及中华红酒厂分别生产10吨年例特供酒供应我市年例市场都取得骄人成绩,面市不久都悉数售出。

近几年来人们为了方便,在做年例是越来越多地选择既卫生而又环保的一次性的可降解的碗,筷子和水杯给客人用,还有一次性的台布,这些都是非传统的消费品,目前市面上货源不够充足,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部分商家看准了这一商机后迅速加快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年例期不但食品需求量大,而且与年例相关的用品及娱乐演出(如粤剧、歌舞„„)等市场潜力也巨大,受到我省及邻省众多的文艺团体的青睐,所以每年都举办“春班”订戏会,年年都吸引几百订戏代表和上百家演出团体参加,去年年例演出达3000多场,看年例戏约花700多万元。

在许多年例中,出现部分外地游客,他们均表示对粤西年例文化很感兴趣,专程在正月、二月来到岭南粤西感受年例。其中一个外地来客告诉我们,他第一次来“看”年例,觉得挺有特色,假若有哪家旅行社组团来观看年例及风光,肯定令游客流连忘返。作为广东省及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若能加以开发发展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将为粤西地区旅游业添砖加瓦,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6年例在生活中的优点与缺点

6.1年例的优点

年例作为一个传统而重大的节日,历史悠久,而且随着年代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长久不衰,想必一定存在它的理由。的确,年例的存在有着它的深刻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春期间做“年例”,宴请亲朋好友,联络情谊的习惯,给春天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也增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2.促进经济发展。年例期间,乡镇和城市的消费剧增,各商家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赚钱。菜市场、各商店、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琳琅满目。水果、糖果、饼干等供应大大增加,新菜式的兴起也逐渐成为经济的一个亮点,它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同时也拉动了相关物品的需求,直接增加了菜农的收入。

3.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扬光大,和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年例期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节目,如信宜的飘色、高州的木偶戏、电白的大戏等,这些都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近几年来,已经很少有这些节目的演出了,而茂名年例正好给了这些节目一个发展的空间„„另外,这些节目演出场数很多,持续时间很长,已经形成了文艺界的“春班”,“春班”演出市场养活了“两广”(广东、广西)的大部分粤剧团,使之得以生存,并且促进了优秀的艺术节目脱颖而出,促进了艺术团体有发展的活力和逢勃的生机,也给农民的生活增加了色彩,大大地丰富了农民们的精神生活。

4.茂名市正在兴办“旅游城市”,而年例正是我们茂名地区的一大特色,可以也应该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我们应该规范年例,大力宣传年例,把它推广开来。

5.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各村年例也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不仅放电影、演古装戏、放烟花,还到外地请歌舞团演现代戏,跳现代舞、唱现代歌,甚至举办游园活动、扭秧歌、腰鼓舞、健身舞等,开展歌咏、体育、棋类、牌类等有奖比赛,成为社区一种健康的风俗文化。

6.2年例的缺点

在新春期间做“年例”,宴请亲朋好友、联络情谊的习惯、给春天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然而“乐不可极,欲不可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年例期间出现的一些不文明风俗习惯:

1.游神拜佛、送鬼贴符驱邪等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既传播了封建迷信思想,又容易酿成意外伤人、失火的事故。

2.一些互相攀比、比富斗阔的现象。外出人员回家过年时将他们辛苦一年赚的一些钱用来大力操办宴席,将做年例变成摆富斗阔、显示“本事”的舞台。将发展生产及供子女读书上学的钱财花在铺张浪费上,不惜为此花掉积蓄甚至负债消费。 3.胡吃海喝、损害身体。年例期间一些人吃了东家吃西家,不停走家串户,甚至一天吃三四档酒席,直至肚皮发胀。天天如此,容易损伤身体,甚至喝出病来。 4.年例期间人们流动频繁,混乱而造成的交通拥挤,失窃抢劫偶尔也会发生。可见,做年例亦要讲文明,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这样才觉得快乐、充实。 5.放鞭炮的时候,虽然噼里啪啦的带给人们节日的欢兴,但阵阵浓烟咆哮的向上翻腾,吞没了燃放鞭炮的工作人员和旁边观看的人群,并呛得人们呼吸困难。笔者认为此环节也是年例的弊端,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极大的浪费,而且还是个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此环节中极易造成失火、伤人的事故。烟花鞭炮的大量燃放,既污染了环境,也带来了火灾、烧杀等安全隐患。我就曾目睹一位小孩被鞭炮炸到,半边手臂都留下了疤痕。

6.一些不健康的年例节目也纷纷涌现在年例期间,例如,有些歌舞团为了增加收入,在农村等地方表演脱衣舞等,还有不少小贩在人群众多的地方变相开设睹坊,骗取孩子和农民的钱。

7年例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年例习俗,既体现了岭南文化品格的共性,又彰显了粤西文化的个性特点。粤西地区没有粤东、珠三角地区优越的海外关系和地理位置,但他们没有沉沦。一方面外出闯荡,努力拼搏;另一方面,把处于劣势的山地变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荔枝、龙眼、圆椒等种植业。依靠各种优势,获得可喜的经济收入。岭南人善于经商,敢于闯荡,务实开放的品格在粤西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对于外出闯荡的人来说,商海无情,竞争激烈,高风险的拼搏使他们需要寻找精神的依托;对于坚守故土的人来说,自然多变,市场莫测,寻求庇佑成为必要的心理安慰。

年例仪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年例活动中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游神、大戏、木偶戏、飘色等。在生活节奏加快,人民外出增多的今天,这些艺术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年例这样的地方性民俗节日的存在,成为其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土壤。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中,最重要的是生存空间的存在,即围绕民间艺术所产生的习俗,生活模式,艺术传承者的技艺及精神实质的薪火相传,只有这样的传承才能使民间艺术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年例成为粤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

年例是粤西地区古老的民俗节日,在乡土社会的变迁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人们集体记忆的重要象征。作为一个尊重传统信仰心理又敢于突显现代狂欢精神的文化符号,当代年例仪式剧烈变迁的真正推手是国家的在场。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和岭南的风气之先的优势是年例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而年例仪式的快速应变能力是粤西人处于劣势而努力改变的生活实践的文化变现。粤西年例文化的现代兴盛带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经济的发达,社会的急剧变迁不一定会使传统民间文化走向衰落。经济发展形成的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变迁的动力,人们的诉求在民俗活动中得到充分满足应是现代民俗发展的新趋势。

推荐第3篇:化州年例

化州年例

--以博龙下岭村为例

一、年例的由来 各种书记载

二、年例的过程 1.游神、拜神 2.做年例、吃年例

三、化州年例与湛江年例的差别

四、年例的意义与不足

推荐第4篇:粤西年例调查报告

粤西年例调查报告

摘要:年例是粤西文化的重要符号,是当地人对信仰的表达,我们要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城市,年例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字:年例起源及发展影响

年例是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 “年例大过年”的说法。作为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节日,年例文化可以说是粤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本文将由年例的起源开始介绍简单年例的起源及发展,并提出如果我们能够将其积极发扬年例文化,它便会更加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为社会文化、经济做贡献。

年例是流传于粤西鉴、罗两江流域村镇的一种民间传统节日,数百年来盛行不衰,民间素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是粤西地区特有的一个节日。它以一系列的仪式来体现村民的民间信仰和宗族认同。

什么是年例

1.年例的起源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几百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灯节的习惯也被人们接受,并且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第二种说法较为大家所接受,相传年例与冼太夫人有直接关系。冼太夫人(512—602年)是粤西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她是广东南部越族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她为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后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1400多年来,冼太夫人一直受到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以至于将她神化。粤西地区建有大量的冼太庙,而做年例的庙宇亦大多为冼太庙,年例的神像中也包括冼太夫人像。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自、化州和廉江、恩平、阳江、阳春、吴川等地,正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冼太夫人所到之

处,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她所建功勋的。在以后的年代里,这里的人们和冼太夫人的后裔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时间、习惯举行纪念冼太夫人的活动、仪式并逐渐演变为年例。所以在今天的民间“年例”习俗,只有在这一地区才有,这应是一种历史的痕迹。

2.做年例的地区和时间

年例主要分布在:茂名(现管辖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和旁边的化州市以及湛江、吴川一带, 还有广西桂东南少部分地区。各村的年例日起都是约定俗成的,各地区都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至清明前后(个别地区的年例日在秋季),尤十三至十八日为最多。一般同一个村庄或附近几条村的年里日为同一日。年例是一年一次的,但有个别地方是一年两次,但第二次的年例是小年例,不会大肆宴请宾客。

3.年例的习俗

贯穿年例始终的是“吃”和“睇”。一次年例一般可以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 ,祭祀仪式主要包括扫尘、接灯、拜神、游神、摆醮、烧船等仪式。祭祀仪式中最重要的是游神和摆醮。其间伴随着唱大戏、舞狮、飘色等颇具粤西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

“起年例”有游神活动,早上道士会把菩萨从庙里请出来,按照预定的路线媛媛前进。家家户户都早以好准备三牲(猪肉、鸡、鱼)以及各种水果迎接神架,祈求神的庇佑,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大吉,然后是大放鞭炮,这种敬神形式叫“摆醮”。各家各户摆醮完毕再转回庙里。游神队伍非常庞大,按放铳队、扛旗队、锣、灯笼、肃静回避牌、罗线队、神轿、狮队(陶鼓队)、大鼓等仪仗队列排好顺序,鸣炮起身,出行游神,八音齐奏,一路鞭炮声、锣鼓唢呐声、铁铳声不绝于耳。

“正年例”那天家里的成员会邀请自己的朋友、同学来大吃一餐,主人热情款待亲朋好友、互致问候,邻近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走年例),所有血亲姻亲表亲、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无论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主人都会热情款待招呼茶饭,来的人越多,主人越高兴,因为人越多代表那年会越兴旺。

“年例尾”有送灯、游灯、烧纸船等仪式。烧纸船时,小孩们会将 “草鬼”( 草扎的鬼魅)放进纸船里,这个仪式意味着将家里不好的东西交给纸船押走,驱邪除妖。仪式结束后,道士会焚烧灵符。村民则纷纷去抢灵符灰烬,将其融入

开水里,给小孩喝。据说这样小孩就不会生病,即使有病痛小孩也会好起来。活动结束后,每家都可以获得一张由道士施过法术的灵符。村民将灵符贴在自家大厅香案后方的墙壁上,这张灵符将保佑村民全年五谷丰登、人财两旺。

晚上,村里会邀请一些粤剧团、歌舞团演出,俗称“唱大戏”。全村男女老少都会集中在预先布置好的舞台前观看,热闹非凡。例如笔者今年在高州某同学家所见,从傍晚开始舞台上便有类似粤剧的“木头戏”看,“木头戏”由傍晚一直到演出至深夜12点,12点后便换成某歌舞团演出。起初演“木头戏”时,观众基本都是老人,且人数不多,但到歌舞团演出时现场却已是人山人海,站在后面的观众完全看不清楚,笔者亦唯有爬上够高的地方观看。表演现场气氛十分火爆。

年例影响

1.年例的正面影响

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习俗,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使年例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是岭南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粤西地区人们敬神信仰的表现。可以看到,年例的仪式几乎都和“神”有关,即使现代社会中神灵已经失去了部分传统功能,即使科学知识大大减低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心怵感,但人们依然试图以仪式来实现自身与外在环境的谐调,即构建天人和谐关系。剥去宗教的外衣,粤西人民在神圣的祭祀仪式中,表达了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情。其次,人们以年例作为一年的开始,把不干净的东西丢走,期盼美好的一年,从心理上走向新的一年。在年例的准备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合作、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使宗族的凝聚力和族群认同感得到增强,这个比神灵的庇佑更为重要。

每一个民族节日都会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年例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例已经从最初的娱神节目到发展成后来的娱神娱人节目,再到现在的融入地区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目。在传统的年例仪式中,年例筵席并不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例的宴席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年例筵席兴盛的原因。改革开放后,人们纷纷外出,或打工,或读书,不再固守乡土,年例作为当地独特的民俗节日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共聚一堂、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载体。某村村民说“春节的团聚是家庭内部的,而年例的聚会则是面向外界更广泛的关系的”。茂名人对年例的重视程度远大于春节,外出的人春节期间未必回家,但年例期间肯定要回家。所以农村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人们把年例当作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而团圆饭形式是乡土社会沟通感情的最好途径,于是,年例筵席逐渐演变为年例中

的重要仪式。这是建立在宗族基础上,不断往外延伸的社会关系总和的确认。年例筵席有个待客原则:来者皆是客。就算不认识的人,主人家也热情接待。客人越多,表明这个家庭来年越兴旺。主人家的家庭成员都可以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赴宴,亲朋好友还可以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前往。因此,有些客人连主人都不认识。在一些人看来,免费请那么多人吃大餐,是一种浪费又毫无意义的做法,属于纯粹的炫耀行为。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深刻仪式意义,即通过年例筵席,形成社会关系圈。这个关系圈是家族关系的延伸化,也是年例适应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化趋势的一种应对措施。

年例仪式的繁杂多样,体现出了民众抛弃了平时节约、精打细算的消费观念,而是大方宴请神灵、祖先,大方宴请客人,不计较客人的到来将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反而客人来的越多越开心。人们用狂欢的态度来庆祝这喜庆的日子,在过了一年寻常平凡的日子后,人们在年例期间切底抛开平时负担的压力,尽情吃喝,调节了平日里的单调和压力,增添了乐趣和生机,让大家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不至于迷失在日常繁琐的生活中,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是一种合理的情感宣泄方式,这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呼应的影响。

年例仪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岭南特色文化的符号,年里中有大戏、木偶戏、八音、跳花棚、飘色、舞狮等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在当今物质时代,这些地方性民俗艺术活动在生活中出现的机会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年例习俗的传承,让这些文化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使这些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空间展现给大家,也让大家有机会接触这些祖先留下来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让我们能好好重视并珍惜它们。

2.年例的负面影响

当然,在我们传承年例习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在影响着我们。年例活动是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它是人们敬神、畏神的表现,其中总会有一些糟粕在里面。例如上文提到的村民抢灵符的灰烬,然后融在开水里喂给小孩吃,这便是十分不可取的行为。这些仪式中,如果只是一种基本的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意愿当然并不伤大雅,但如果一味迷信鬼神的力量,便变成了腐朽的封建迷信思想了。

其次,年例大方宴请客人导致了一些攀比心理出现,造成奢侈浪费的现象。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说法:“一年挣钱年例花”。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手里的钱财总有些剩余,于是在年例期间过度宴请客人,为的便是争个面子。甚至有人花几十万来做一次年例,比的就是排场。谁家的小车多,谁家就有

面子。这就导致了一些并不富裕的人打肿脸来充胖子,倾其所有来宴请客人,导致年例过后,家里的钱财所剩无几。于是,在笔者坐车去看年例的路上,听到司机这样说,这些年例其实还不如不做,大家都是农村人,本来就没几分钱,再被年例这样一弄,年例过后便穷上加穷了,这样又有什么意思。本来做年例,亲朋戚友共聚一堂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传统习俗也添上这些恶俗,把铺张浪费当成是荣耀的话,未免就本末倒置了。如其这样“大手笔”还不如把这些钱捐给慈善机构,或者捐赠给村里困难的家庭,也总比铺张浪费好。

年例的发展前景

何火权在《关注传统民俗丰富多元文化》一文中提到,年例习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前后后被禁止了好几次。因为具有浓重的鬼神色彩,年例习俗在新中国一直被打压,尤其是改革开放前,思想还没解放,这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是绝对禁止的,当时破四旧,破除封建迷信,村村拆公庙,弄得沸沸腾腾。但农村的民间习俗就是这样奇怪,可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直没能完全把年例消除,到后来一些政府机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种状态一直延至今时今日。

而现在,在广东在大力建设文化大省的时候,我们应对年例文化加以引导,发展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年例特色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想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年例文化得以保留以及发展壮大。继承和发展年例文化是丰富农村活动的需要。农村的文化活动可谓少之又少,而年例是农村活动的重头戏。但有人认为它是落后的、迷信的旧风俗、坏习惯。有人认为它是铺张浪费,拉关系搞宗派、滋生腐败的根源,应该禁止其发展。有的人对年例不屑一顾,认为是民间的“小文化”上不了档次,没必要认真对待。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大力打造“年例文化”品牌,用政策加以正确的引导,从内容、形式上加进当代的一些多元化因素,使其不断地在传承中丰富和进步。

高州的大王岭村也在旧传统里增加了新内容。年例期间村里除了传统活动还组织了儿童和妇女的拔河比赛、男子篮球赛、武术表演和给上一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新时期,有的村庄取消了年例。廉江飘塘村2005开始,便没有做年例了,而是用以往做年例的钱用来奖励优秀学生和激励后进学生,奖励率达80%。4年里,共发放14080元奖学金,4年里,小山村先后走出了8名大学生,130多人次顺利升学。新时期也有原来不做年例的村子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下做起了年例。高州市大井镇竹码坡村原本是不做“年例”的,但近年来村民的生活普遍提高了,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实行富民强国政策的

感激之情,也为了表达对摆脱穷困步入小康生活的庆贺之意,更为了祝福今后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富裕,因而村民们集体决定选择了一个“年例日”,也做起“年例”。而吴川市人们就凭借“年例”而大做“招商引资”的文 章,搞“一节一会”,一节就是“吴川市元宵民间艺术节” ,一会就是“吴川市经 贸洽谈会”,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这些都是发展年例文化的好例子。

政府应该认真重视年例文化,应该打造年例文化品牌,把它作为建设文化城市的重要符号,而不是听之任之或者加以禁止。这样,年例文化才能在不断变迁的社会中不断传承和完善,这样岭南文化才能发扬光大,真正的为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结语

年例祭祀活动集祭祀风俗、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戏剧演出于一体,对我们研究风俗、戏剧、民间娱乐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全民性的节日,我们应该了解其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因此,发掘、整理、研究这一民俗形成的始末及现状,无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来说,还是对于促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来说,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罗远玲.仪式叙事中粤西年例的变迁与当代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10,30(5):22-25

[2] 吴汉林.谈年例的渊源与展望[J].南方论刊,2010,(09):98

[3] 张来卡.浅论如何引导和发展茂名特色的年例文化[J].南方论刊,2007,

(11):96-97

[4] 周大鸣,潘争艳.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8,28(02):5-9

[5] 何火权.关注传统民俗 丰富多元文化[J].南方论刊,2011,(02):92-94

[6] 刘岚,张文江.吴川年例祭祀活动调查报告[J].季刊,2002,(03):52-64

[7] 将明智,吕玉东.乡村社会的人情盛会一以粤西高州的年例为例[J].民俗研

究,2008,(03):84-99

推荐第5篇:吴 川 年 例

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年例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包括吴川)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一度的,一个村子一年之中在一个固定的日子里做“年例”。“年例”传说源于“元宵节”,但“年例”的时间范围却比元宵节宽泛得多,以选择在元宵节或元宵节前后做“年例”的居多,各地因地理位置和族人姓氏的差异,所定的日子而有所不同。一个村庄的“年例”一般是一天的时间,搞得热闹隆重的地方一般延续到两三天,一直到中秋节前后,仍有村庄做“年例”(早的在年初二,迟的在十

一、二月份)。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那么,“年例”是何时起源的? 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实际上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年例”的最大目的是敬神,“年例”首先是为神而做的。“年例”中,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在节日里,人们极尽所能来讨好神,献媚于神,以博取神的欢心,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古代,人们的生产力极低,对大自然的驾驭能力很弱,因此,对神的敬畏是很深切的。现在,“年例”依然在继续过,敬神的色彩依然很浓,但是现在的“年例”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神而过,人们也可以籍此而自娱自乐了,吴川市的人们就凭借“年例”而大做“招商引资”的文章,搞“一节一会”,一节就是“吴川市元宵民间艺术节”,一会就是“吴川市经贸洽谈会”,这就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了。

年例期间,鞭炮声伴随着锣鼓声不绝于耳,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搭建花桥、花塔,装扮飘色、泥塑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尽献于众。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这时,主人认识的客人带着主人不认识的客人都来了,主人也毫不见外,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大家便很快融为一体,无拘无束地谈笑风生,吴川人也因此留给客人热情好客的好印象。过去,乡村青年交际圈狭小,“年例”就曾起过“情人节”的作用,深为年轻人所喜爱。每到“年例”,青年男女,走街串巷,一来二往,渐渐熟悉了,婚姻大事不用别人操心了。 过“年例”的时候,家家户户广延宾客,从早到晚不停地宴请亲朋好友,宾客们随到随吃。谁家到的客人越多,谁家门前停的小汽车最多,谁的脸上就越光彩;若是门庭冷落,则要被人看不起的。有钱人家是这样做“年例”的:他们的“年例”比一般人家的婚宴还要丰盛,开销还要大,他们的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珍馐佳肴、名贵酒品。一桌花费少则上千元,多则三几千,一天下来,共摆了十多桌,就得花去数万元。有钱人家这样做“年例”,岂不是亏大了?非也,他们不会全干亏本的事,因为地方的党政干部是他们的“座上宾”,他们把吃 “年例”当成拉关系的一种手段,关系建立了,还不方便他们以后赚更多的钱?没钱人家当然也做“年例”,虽然没钱,但也要尽其所能请一些亲戚来吃“年例”才心安理得,否则就觉得自己太寒酸了。

也许是年年有“年例”的关系,吴川菜在远近也是知名的,吴川人的各种喜筵上的菜色,都比周边地区的好,味道也佳,吃过吴川人的酒席,再到别处吃酒席,就吃出差别来了!“年例”,不但是一个肠胃的盛宴,还是一个眼球的盛会。街头巷尾搭起牌楼,沿路彩旗飘扬,每家每户张灯结彩。城乡各处,电影、粤剧、轻音乐会陆续上演。吴川是一个粤剧之乡,人人都爱听粤剧,“年例”期间,本地的粤剧被人一订而空,人们就从湖南、广西、广东其他地区请来粤剧团唱戏。这时候,必然要从各种庙宇里请出众神来观看演出。戏首先是演给神看的,然后才是演给人看的。近些年来,由于电视剧的发达,年轻一代喜欢看粤剧的渐渐少了,舞台下面的观众日渐稀少了,照此下去,到最后,也许粤剧的观众就可能只剩下的神了!

吴川市区——吴川元宵,梅菉镇的民间艺术可是赫赫有名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了吴川市梅菉镇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梅菉镇民间艺术的“四绝”是:飘色、泥塑、花桥、花塔,历年来曾经吸引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四绝”的来历跟梅菉镇的“年例”密切相关,因为在“年例”中,各种民间艺术都要竭尽所能,表演给神看。梅菉镇的“年例”就是农历正月十

五、十

六、十七三天,因此梅菉镇从“年例”敬神的历史渊源中发展出了吴川民间艺术的“四绝”。

吴 川 年 例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带的农村文化风俗。所谓的年例,就是一年例或是年年有例。它是以土地神的“社境”为单位,一年之中在固定的一个日子里做年例。在吴川,从正月初四到十二月都有村庄做年例,但主要集中在正月二月。不少村子有两个甚至三四个年例,如兰石镇的兰石村、顿谷村,大小年例有四个。有的村子年例期可以改变,如长岐镇的石秀、杜村,原来年例在农历十月十五,后因年例期间成熟的稻禾让人偷割而改为农历的二月十六,博铺镇的六个社区,原来的年例各不相同,后来为方便起见,统一大业改为新历的一月一日。

追溯历史,年例实际上是神明诞期、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扩大的元宵节、庙会、社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因此,年例的重头戏是敬神、游神、祭祀社谡、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吴川,尽管各地年例活动内容不尽一致,但都不得丰富多彩。大致有如下活动项目:

游 神

在年例的前一天,俗称“起年例”,晚上有出游活动,人们接线员着神像在同一“社境”的村子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走在前面的是彩旗队,旗手由村中的小孩子充当。接着是灯笼队,各家的小孩子拿着特制的灯笼,里面点着火,曲曲折折的灯笼队伍在夜色的映衬下显得甚为壮观。然后是狮子,最后是锣鼓班。狮子一路表演。高超的表演技艺,振奋人心的锣鼓声,使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

摆盅、摆醮

菩萨从庙里出来,到“社境”的各个村子巡游,每个村子都不得有一个或几个“摆盅”的场所,这是“起年例”的重头村。每个“摆盅地”摆上几直张方桌,村民从家里挑上上好的水果及糕糖,装在盆子里,摆在方桌上,供菩萨“享用”。旧时还有道士在掷“杯较”(把一个木质的圆木对切开两片,问神时往地上一抛,两片切面向上谓之阳较,两片切面向下谓之阴较,一上一下为圣较)。仪式上大放烟花炮竹,还有舞狮子表演。年例的当天中午,还举行游神和“摆醮”。“摆醮”形式与“摆盅”相同,不同的是供品由水果、糕、糖改为“三牲”(鸡、猪肉、鱼)。

舞 狮 舞狮子的习俗在吴川流不息有个神奇的传说。话说我国古代没有狮子,说不清是秦朝或是汉朝,西域的番国与我国交恶。有一年,番王派使者给我国送来一头狮子,并要求把狮子驯服,表示交好,并约定第二年我国皇帝寿辰前来观看驯服的狮子表演。谁知狮子难以驯服,半年后竟逃出铁牢,咬死了几个宫娥美女。幸好两个驯兽员武艺高强,三两刀就把狮子砍死了。这下右闯了大祸,皇帝寿辰拿什么给番国使者观看呢?弄不好两国会再次发生战争。好在两个驯兽员机灵聪明,在皇帝寿辰那天,两人披上狮子皮在舞台上表演,一跳一缩,左右摇摆,一醒一睡,栩栩如生,跟真狮子一样,番国使臣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从此便产生了舞狮子的习俗,民间逢年过节,都爱舞狮子表演。

貔 貅 舞

在吴川的梅录头村,每逢农历的正月十八和三月初五的年例,都不得有貔貅舞表演。

这习俗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这里的人们过着安宁平静的生活。有一天突然来了个凶猛的野兽貔貅。据说貔貅长得像狮子,但比狮子凶猛,它见鸟兽就吃,见人就咬,弄得人们谈“貅”色变。一天,一个樵夫到山上砍柴,被貔貅追上吃掉了。这刚好被土地公碰见,他拼命上前相救,无奈几个回合,就败下了阵来。他便于工作乱扣帽子北极玄天上帝(北帝)禀告貔貅作恶之事,北帝马上派童子紫薇手捧金印前来降服貔貅。紫薇武艺高强,法力无边,但是也不是貔貅的对手,几十个回合后,渐显吃力。情急之中诈败让貔貅吃掉,在貔貅肚子里拼命踢打,痛得貔貅满地打滚。貔貅无奈之下哀求饶命,愿意降服。紫薇便于工作把它作为坐骑。从此山林就太平了。引线薇降服貔 貅 这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五,当地人们为了感谢北帝派紫薇为民除害,便于工作把该日定为北帝诞。又把紫薇降服貔貅的过程编成舞蹈,每年的正月十八年例和三月初五年例(北帝诞)都不得舞一番。

飘 色 巡 游

飘色,这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型艺术在雷州半岛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不多见。吴川流不息飘色来年历番禺的沙湾飘色,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川地区的梅岭、梅录头、瓦窑、隔塘等村庄的年例,常有飘色巡游。正月十

六、十七的年例中午,来自这几条村子的飘色、狮班等腰三角形浩浩荡荡游行在梅录的竹栏街、解放路、人民路等地,历经四个小时左右。先是锣鼓班开道,后面跟着彩旗,锣伞等依仗队,接着便是飘色。每辆承载飘色的车子后面由两个穿着统一服装的人推着,每隔十组飘色配一套锣鼓班,声、色、艺交融在一起。来年历吴川,甚至全国各地的几十万观众,人头拥拥,场面甚是壮观。

宴 客

宴客是年例的得头戏。吴川流不息人做年例,一村做年例,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不得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称“吃年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当作:“四旧”,一度中断,但年例“吃”的内容还是保留下来。不过,只是生产队杀一口猪,干一口鱼塘,一户人家分几斤猪肉,几条鱼,招待客人的菜肴少得可怜。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例上的酒菜越来越讲究,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不少人家从受到破坏请来专业厨师掌勺,定神人家摆几十桌,一般人家几户合起来,请几位专业厨师,每户弄两三桌“星级”水平的年例菜肴,既省事又有档次。

抢 炮 头

不少村庄的年例,在晚饭后有“抢炮头”的习俗。“炮头”就是烟花升空后掉下来的纸团。炮头有“发财炮”、“猪仔炮”、“添丁炮”、“菜炮”等。民谷相传,谁拾到炮头,当年就会顺顺利利,添丁发财。谁拾到什么炮,第二年便要还什么炮,如果把拾到“猪仔炮”的,每二年还要还一头猪崽,拾到“菜炮”的,第二年也要还一桌酒菜。指令性计划炮头的场面很热闹。烧炮时,一支支火箭射向天空,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火箭在天空中炸开,空中飞舞着五颜六色的彩球,美丽极了。最后通牒“嗖”的一声,从炮筒里射出一个炮头,在空中划出一首美丽的弧线后掉下来了,人们争先恐后前去抢夺。此谷在一些村庄已消亡。

押 舟

押舟的时间表在年例当晚8点至10点,人们接线员着神像和纸船在村中巡游,或是停放在“醮地”,各家从家里拿出些鸡毛、乱头发、麻种、豆种(象征麻疹、疮痘),放在纸船里,接线员到村外的三叉路口或江边焚烧掉(意即祛邪逐鬼)。此俗现已基本消亡。

唱山歌、演戏 吴川人的年例,文化品味很浓。除了舞狮子、舞貔貅、飘散色巡游外,还唱山歌、演木偶戏、演大戏。

旧时年例,有些村庄请人唱山歌。吴川山歌,拟七言绝句,押韵,语言通俗显浅。唱歌时,拾设歌台,请三个人唱,一个歌师,一个歌手(女人、称作姑娘或歌妹。解放前由麻风病人充当,解放初多为盲妹充当)。歌会开始时,歌师、歌妹登上歌坛,先唱贺神歌,然后两人对唱。所唱的歌,大致分为相思歌、古人歌、字眼歌、物件歌和纺纱传、落南传(指到南洋去谋生)等。唱完后与“歌搅”对唱(歌搅是群众中喜欢唱歌的人,很有急才。歌手与歌搅对歌,是歌会的高潮)。笔者小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家乡年例曾举行过山歌会,至今仍记忆犹新,可惜山歌会如今在吴川亦已消亡。

吴川年例有些村庄还演木偶戏。吴川人叫木偶戏为“鬼仔戏”、“鬼儿戏”。吴川的木偶戏有三种:一种是单人木偶,流行于长岐、浅水、兰石一带,另一咱是小班木偶,流行于吴川流不息西南各镇,唱吴川山歌腔,再一种是大班木偶,又称粤剧木偶,唱粤剧腔。有些大班,日场木偶演出,夜场演员演出,故又称阴阳班。现在小班木偶、大班木偶已基本消亡,还有少量单人木偶班,演员多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

演大戏。吴川流不息人称粤剧为“大戏”。大戏在吴川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村村有戏班。改革开放后,每逢年例,几乎村村演大戏。每逢年末,政府都组织粤剧春班订戏会,来自两广粤剧团的演出经纪人瀑满会场。有的富裕村庄的年例,一场子近十万元的省粤剧团,能一口气连演十晚;有的村庄同时邀请两个粤剧团“双拍台”,一连演几个晚上。

吴川的古老年例活动,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其积极意义不容忽略,它既联系了亲情、友情,增添了喜庆气氛,弘扬了传统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刺激了夸张消费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生,吴川年例对传统作了重大的改革:一是气度了某些迷信陋习,如押舟、抢头炮等;二是增加了不少娱乐节目,以增添节日的气氛,如有些村子年例期间举行篮球赛、东南风色巡游、歌舞演出等;三是政府出面,大写“招商引资”的文章,如举行“一节一会”(一会就是吴川市经贸洽谈会)等。吴川的年例也与日俱进了。

摘自2011年2月20日《湛江日报》

推荐第6篇:粤西年例习俗

粤西年例习俗

目录

一、年例的概念与起源

二、年例的习俗

三、年例的发展

一、年例的概念与起源

1、年例的概念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年年有例,是粤西地区(包括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云浮市、肇庆市)特有的一个节日。年例节与一般的民俗节日不同,他由做年例的村庄在一年里选择某个固定的日子作为自己村子的年例日,所以年例节是“同节不同日”,每个村子的年例是错开来做的,一般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也有个别村庄一年有两个年例节的,但后一个俗称为“小年例”,一般不会特别重视)。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尽献于众。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客人登门,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

2、年例的起源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元宵节、庙会、社戏、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粤西一带而不是其他地方呢?更多人相信它与粤西名人冼夫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冼太夫人名冼英,南朝末,隋朝初,岭南俚族的女首领,嫁南朝梁高梁太守冯宝,积极助陈统一岭南。因击败反陈的广州刺史欧阳纥有功被封为石龙夫人,后又击败王仲宣叛乱,隋文帝封她为谯国夫人,并设置了谯国夫人幕府(将军府),颁发了印章,允许她调拨所辖地区的六州兵马。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高州冼太庙时称她为“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楷模”。1400多年来,冼夫人一直受到民间的敬仰和崇拜,粤西地区建有大量的冼太庙,已经形成一套“初

一、十五拜冼太,困扰求冼太,小孙契冼太,夫妻不和求冼太,诞辰祭祀冼太的习俗”。这些习俗以及纪念活动随着历史的冲洗而形成今天的“年例”传统风俗。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白、化州和廉江、恩平、阳江、阳春、吴川等地,正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这样的“年例”习俗在这一带出现,这不能说是一个巧合。人们总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用某种形式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和有功德、有威望的人。如果按照这一理念推理,在冼太夫人所到之处,人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她所建功勋。在以后的年代里,这里的人们和冼太夫人的后裔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时间、习惯举行纪念冼太夫人的活动、仪式。今天的民间“年例”习俗,只有在这一地区才有,这应是一种历史的痕迹。

二、年例的习俗

1、做年例

对主人家而言,年例是个“做”字。一次年例一般可以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起年例”有“游神”活动,家家户户准备“拜神”“摆醮”,一般要拜土地庙和灶君。“正年例”则要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宴请的菜肴原料,搭起灶台,有的人家从中午就一直吃到晚上,迎来送往,热闹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1) 游神。游神简单来说就是把菩萨从庙里“请”出来,按预定的线路到每个厅堂搞一次摆醮,再转回庙里,完成一个圆圈式的流动,最后在凌晨时将纸船烧掉,这个活动才算彻底完成。游神是年例最隆重的活动,一般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者或者是一些年轻的志愿者用轿抬着神像出游,游神队伍还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热闹非凡。

(2) 摆醮。摆醮,也有的称为“摆钟”或“摆忠”,是敬神的一种仪式,也是年例的“重头戏”之一。大家把准备的“三牲”和丰富供品拿到自己家的门口、广场、村口或者是庙宇前摆出来供菩萨享用,称为“摆醮”。“三牲”指的是鸡、猪肉和鱼,而且颇有讲究的。做“三牲”的鸡必须是大阉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此外是三茶五酒(三杯茶五杯酒)和元宝蜡烛,其余的就自由发挥了,可是各家各户都怕怠慢了菩萨,各种贡品是应有尽有,竭尽所能的供奉给菩萨的。“摆钟”时道公佬唱读祝文,民众顶礼膜拜,三跪九叩,祈求神的庇佑,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大吉,然后是大放鞭炮。

(3) 清照。游鬼船,意为用纸做的约五米左右的大纸船游各大家族,收五鬼六害。到零辰时分再将收鬼船送到最近的江边随江点火。烧鬼害以祝愿本村人一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2、食年例

由于年例的时间是错开的,今天吃了这个村子的年例明天吃另一个村子的,今天我到你家吃年例明天你到我家吃年例,人人参与,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活动。年例日家家户户广延宾客,早晚不停地宴请亲朋好友,宾客们随到随吃。所有血亲姻亲表亲、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都热烈欢迎,主人家会竭尽所能的让客人吃得高兴吃得尽兴。

3、看年例

晚上有各种表演给菩萨的节目,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粤剧和被称为“鬼仔戏”的木偶戏是年例的必备节目和亮点之一。年例前后,村民每家每户凑钱邀请剧团来演出,演出时间短则三两天,长则一个多星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节目外,电影、戏剧、音乐会、体育比赛、猜谜活动等健康向上的形式日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三、年例的发展

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习俗,深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它在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渗入了不少精神糟粕,既有健康向上的内容,也有低级没落的东西。既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宗族认同、人际交往的活动,也滋长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的歪风。是加以遏制使其逐渐消亡还是任其自然发展?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思考。

1、年例的负面影响

(1) 封建迷信活动。年例活动中常有一些迷信色彩,如接神仪式结束后,道士会烧灵符,村民则纷纷去抢灵符灰烬,将其融入开水里,给小孩喝。据说这样小孩就不会生病,即使有病痛小孩也会好起来。 (2) 攀比风气造成资源浪费。年例有这样的说法,“一年挣钱年例花”。做一次年例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并不少见,普通人家做年例也要打肿脸来充胖子,倾其所有请亲戚朋友来吃才脸上有光。做年例为的是吸收更多的亲友前来赶热闹,哪一家吃年例的人来得越多,门口泊的汽车越多越靓,请的官员、贵宾越多,就越有面子。

2、年例的正面影响

(1) 宗族认同,乡土情绪。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这个“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礼物,也包括了情感上的交流。应邀参加年例是一次很重要的社交活动,是给别人面子的表现。被邀请去吃年例如果不去就是不给面子,而通常吃过别人的年例也会回请他到自家吃。这一来二往的感情就加深了,认同感加强了,人际关系也扩展了,年例活动中的信仰及仪式正是体现了宗族认同,扩展村际、人际关系的功能。 (2) 保护地方民间艺术。茂名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高州市有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戏、电白的舞麒麟、高脚狮,化州的“跳花棚”、“十八学士”等等,这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人文内涵的民间艺术但平时很少有演出的机会,年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使得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

(3) 发展农村文化。农村文化阵地你不去占领它,腐朽、落后、色情、颓废的文化就会大行肆虐,我们应该用反映时代内容的现代剧,用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优秀文艺节目去占领它。以前,年例演出的对象是神,今天我们的对象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创作出群众喜欢的精神食粮和排演形式多们的节目娱乐大众,才能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蓬勃发展。

(4) 促进经济发展。年例活动中,经贸活动非常的活跃,每年茂名地区的年例节期间,年例的宴请活动使物价有所上升,农贸市场出现应激性的活跃。 香港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都曾经报道过茂名地区的年例活动,这些都对年例的宣传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由于对年例究竟是封建迷信活动还是传统文化还存在着争议,年例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收起人们的重视,这些活动都没有形成规模。年例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但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其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关键是我们能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塑造健康积极的年例文化。茂名年例的独特习俗以及平日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相信传统-文化-经贸,这三者的结合能使传统的年例习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里焕发新生。

推荐第7篇:家乡的年例

家乡的年例

我的家乡在茂名,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年例”。

年例是茂名地区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

睇年例。昔日大多数人“睇年例”是步行,人们曾诙谐地称它为“11”车。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发展到了骑自行车;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发展为骑摩托车;到了如今,特别是近一二年,小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你看看,村道两旁前来睇年例的小车,多得像城里的街道!当然啦,某日的村道是泥泞小路,别说汽车,连步行也难,但现在,村前的主道已变成了四车道的水泥马路了!时代在发展,家乡在变化,现如今的家乡,真是鸟枪换炮了。

村中的设施也变了,昔日的家乡,开天辟地,哪里有过什么健身广场、长廊凉亭?哦,现在有了,有健身广场、健身器材,还有长廊和凉亭!前来睇年例的人称赞不已,小客人即爬上了健身器材玩了起来,有的客人也悠哉乐哉地坐在长廊上闲聊,享享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福气。

年例期间,不少小商贩也慕名而来,平日冷清的榕树下,今日宛如一个热闹的小集市,各种小摊档摆满了树下,村民和前来睇年例的客人即成了顾客,他们流连于摊档,讨价还价挑选自己钟意的小玩意或小食品。

借着年例之机,朋友们欢聚一起 ,多么开心!他们相拥相抱,欢呼雀跃。然后,畅谈当年的情谊,话今天打拼的收获,展望新一年的打算和希望更是充满自信和喜悦!

推荐第8篇:论民间习俗——年例

论民间习俗——年例

让我介绍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就拿我家乡一个民间习俗文化来说吧,这个习俗在整个粤西都很出名的,当然很多地方也没有听过,这个在我家乡每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节日,在年例期间,各种食物与生活用品价格上涨得很厉害,交通往往也会堵塞,每年年例那天都是大堵车,在一段只有两三公里的地方却用了两个小时都很常见,大家都是去有年例的家里吃饭,不管是朋友还是亲戚都会叫上的,平常一家有喜的时候摆宴席,都会有很多人来,现在的年例都是一个村庄都举行,甚至附近的村庄也有很多举行的,人就会拥挤上来。不过大家并不会因为交通堵塞而不来,反而有时更加喜欢趁热闹,人越多,也证明这个村庄的年例就越旺。年例每个村庄都是一年举行一次,平常过年的时候还没有拜访过得亲戚朋友就会趁这次的机会聚聚,也是有可能就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的,年例期一过就会各奔东西。

这个节日就是年例,很多外地人听不懂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是年宵,事实上又跟年宵有很大的不同。茂名大部分乡镇在每年都会举办年例,但各个地方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又不相同,集中在正月二月份,还有八月十五左右都有不少,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一天,少数两三天。不过附近很多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同一日的,这时候就特别特别热闹了,不过年例在大部分市区都不会举行的,市区都是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年例都是充满着浓浓的神主义,不过聚聚人气气氛并不比神主义的气氛差,何况现在受着各方面的现代化的浸染,神主义也会慢慢的变得稀淡,但气氛总会很高的。很多农村年例都是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每个地方的年例风格也不同,大家都想让年例变得相当热闹,够特色。

在年例这天,很多外出的人多会返回自己的村子做年例,而在整个年例中很多都是迷信的活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了不少现代节日庆祝方式,点鞭炮少不了的,在农村每个节日都会点鞭炮,这个是传统庆祝节日的最常用方式。舞狮舞龙当然也少不了的,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 装扮成狮子的样子, 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都喜欢敲锣打鼓, 舞狮助庆。舞狮中“采青”最为常见。采青有“生猛”的意思,生意兴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舞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为了增加娱乐性,采青有时还会用上特技动作,例如上肩(舞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或者过梅花椿(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椿)等等,这个给节日添加不少热闹气氛。舞狮舞龙这些都会窜门,家家户户都会去的,舞狮进屋了,当户人家就会给个利是给舞狮的,当舞狮走的时候就要点一串鞭炮恭送舞狮的离开。当然舞狮团都也会有技术表演的时刻,有时会接受别人的邀请在他家里面进行表演,凭借着技术,会吸引到很多人来观看,然后有些人就赞叹不已,就会给舞狮团一些不定金额的利是。

当然年例那天都会请来不少表演团,基本那天24小时都会有表演,表演最多的是劲歌劲舞,也是最受欢迎的,有出名的歌手来到现场,唱起高歌,全场都是欢呼起来,在一年中最热闹的就是这一天,在过年的时候并没有这些表演,在歌唱的时候,人流也特别多,一个并不大的舞台就被人流围得水泄不通,因为人流很多,周围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摆摊,也成为了一个小市场,那个舞台每个村都会有,然而通常都是只有这一天可以用得的这个舞台。在年例每年那一天,基本都会下雨的,不过那天的下雨并不会减少节日庆祝的气氛,白天的时候也会有魔术表演,吸引到很多人,特别是小朋友,充满了好奇,有时进行互动的时候更引起大家满口大笑。

在我那个地方,最为出色的节目就是飘色,当天的晚上吸引到不少外地人来观看飘色。这个飘色的出色曾经有CCTV的专题采访,获得全国飘色的山花奖。飘色大概有二十多台大型手推板车组成,每个车上都装着不少装饰设备,然后就在上面装上椅子,然后让些小孩子坐上去,从外面看上去就好像看到小孩子在飘起来,并不会知道小孩子是坐的姿势,最下面是由一条质量很好的铁柱顶着,支撑着一个架子,每个架子都有很多分支,分支上就会坐这一个小孩子,当然每一台的人数也会不同,这样增加了飘色里面的多样性,每台的飘色车都是由十二生肖分别组成,第一台通常是那一年的生肖,还有一台很大型的,就是一台车上面飘着大概有二十多个人。在人数上已经是很大难度的了,可是在这个难度上还会让整个支架转起来,只要保证支架的平衡,这些飘色都会正常地被推动。飘色在举行前都会清理好道路的障碍,包括国道都会进行封锁,前面也会有舞狮舞龙进行保护,后面也有,一旦进行的时候,人流基本就动不了的了,各种的电视台记者也会把摄影设备把飘色围住。这些飘色通常都是穿越到每家每户的街道,基本都是绕了一圈镇的中心街道,当经过每户门口的时候那户通常都会点上鞭炮迎送飘色的经过,基本都是飘色去到哪,鞭炮的声音基本都是在哪里响起来。整个活动大概举行五个小时,并不包括前后筹备撤场的时间。

在年例期间,每家每户都会张灯结彩,村镇街道两边都布置彩楼、彩廊、画廊,彩旗等,路旁都插满着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并没有停止过,各种民间艺术表演都尽演自己的才艺,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在这里面中特别以粤剧最为受欢迎,在当地都称为大戏的,也有类似的戏叫人班戏。这些都是受到当地老人的喜欢,木偶戏也是少不了的,之前是很受老人的喜欢,不过现在每次都是只有那么几个人在听,现在主要都是在庙隔离进行表演,主要都是给菩萨听的,但这几年都是在慢慢衰落,以前是很多人喜欢的才会流传到现在,现在想听的人并没有多少了,接这个艺术的班更加没有多少人了。

我们过年例,传有有“年例大过年”这个的说法。在农村,年例就是玩吃聚,做“年例”,探“年例”,吃“年例”是我们这边的农村人不变的节目,很多很多的小孩子也在盼年例。相对传统的年例也有不少改变:我们的迷信色彩的活动相对大大减少,更加注重的的以食为主,以娱乐为伴,这些往往都会增进亲朋戚友之间的感情联络。 当然很多村庄还是有很多迷信之类的活动,虽然说得是迷信,但更注重的是形式礼仪,在我舅父的家乡就会有很多神游的活动,“摆宗台”是神游的一部分。这也是年例活动中相当热闹的场面。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要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放在村头或村中的一块空地上,摆在供桌上。最显眼的供品也是最重要的是鸡。在我们的茂名无鸡不成席,所以就没有鸡就不会上供的了。以前迎神的气氛很浓很浓的,不过每个地方不同,总之迎神越来越少了,可是大家庆祝的气氛并不减弱,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也可以闻到。以前经常出现迎神这些活动,不过也有很多村庄还存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村庄已经取消这些神游的活动。

在年例的期间听到最多的是吃年例,也就是宴客,这也是我们举行年例的重头戏,邀请到在各个地方的亲戚朋友,这是年例活动中的一个最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年例请客就好像喜宴的请客那样,也就是我们通常都是借着年例的一天聚一下,一年就没有聚过得,通常都会来吃年例,当然来的客人主人不必很熟悉,甚至也从没听说这个人的:随着亲戚或朋友来了,一概欢迎,甚至多多益善,来客越多摆的台数越多就证明该户人家越兴旺。当然相反,谁家来的客人少,会感到门庭冷落。

有人把年例解释成年年有例。年例已成了茂名人每年必过的节目,好同过年一般,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演变,年例已在高州和化州这两块土地上生了根。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更主要的是年例已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是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年例人们都会如过年般重聚在一起庆祝,还宴请朋友分享这块喜庆。因此年例也成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

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知支撑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推荐第9篇:基层组织建设年整改意见例

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

市直各单位党组织:

抓好整改提高,推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是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取得实效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市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整改提高、晋位升级”的实施意见》(宝市组发[2012]178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做好“整改提高、晋位升级”阶段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总体目标

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扎实做好整改提高工作,努力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整改提高工作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做到突出问题集中解决、整改措施有效落实、制度建设全面加强;要坚持分类施治、对症下药,根据不同行业各基层党组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整改措施;要坚持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实事、解难题。

二、找准突出问题

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分类定级情况,对照“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标准和“五个一”(“五个一”即:每个支部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要求,进一步梳理“调查摸底、分类定级”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查找问题原则上要按照“班子建设、发展思路、组织覆盖、工作制度、活动阵地、保障机制、民生实事”等七个方面进行。各基层党组织要把梳理出来的问题提交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进行研究讨论,逐个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找准解决办法,做到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措施,一件事情一人负责,建立整改问题项目制,明确整改重点。

三、明确方法步骤

“集中整改、晋位升级”从现在开展,到9月底结束。重点做好五个阶段的工作。

第一阶段:找准问题,梳理汇总。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分类定级的结果,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群众测评、领导点评等方式,认真查找党组织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的难易程度进行梳理汇总,找准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要求每个后进党组织建立“一支部一情况一对策”整改台账,使整改有内容、晋级有目标。

第二阶段:研究措施,制定方案。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制定改进提高的目标和措施,形成系统的整改提高方案,并于6月30日前报市社党组审核。对上报的整改方案进行逐个审核,主要看整改措施针对性、可行性强不强;对整改方案不符合要求的,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加以完善。

第三阶段:分解落实,公开承诺。各基层党组织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要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对每个整改事项提出整改目标,要建立整改台帐,限定工作时限,落实工作责任。并于7月初将整改方案和具体的工作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向广大党员群众和上级党组织公开做出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社党组对各基层党组织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年终对所属基层党组织承诺内容进行公开点评,确保转化升级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阶段:实施整改、晋位升级。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序时进度,认真组织实施整改,实行项目化推进,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于9月上旬整改基本到位。市社党组督促指导各基层党组织按计划进度表及时进行整改,重点看是否按整改进度表及时整改,看整改措施是否落实,看存在问题是否解决。

第五阶段:建章立制,巩固成效。各基层党组织按照边整改、边落实、边总结的要求,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推出的一些好做法,至少建立1—2

项务实管用的制度。重点围绕落实基层党务公开、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党内关爱、党建工

作责任制等方面,建立完善一系列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达到整改提

高、晋位升级的目标。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清“集中整改、晋位升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狠抓

措施落实,务求工作实效。

1、落实责任。整改提高、解决问题,工作在基层、关键在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

“集中整改、晋位升级”工作作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中之重,坚持做到“书记抓、抓

书记”。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

以扎实过硬的作风,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项措施的落实。

2、强化指导。结合“三问三解”活动,市社党组成员要带领分管科室加强对各自联系

的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力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

确保整改有行动、提高见实效。

3、抓好宣传。要继续发挥好网络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集中整改、晋位升级”工作

的有效做法、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形成舆论声势,营造集中整改、晋位升级的良好氛围,

引导广大党员以创先争优的良好风貌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

召开。

各单位“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专项总结于9月15日前报市社人事科。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推荐第10篇:工作总结例

2016-2017学年文艺部工作总结

学院学生会文艺部在过去的一年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领导、学院师生领导和同学的高度评价。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功都凝聚了我们文艺部、学生会其他部门以及学院老师辛苦的汗水和智慧。文艺部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习惯把全体成员比喻成一只手,每个成员就是手上一指,他们灵活、勤劳,各有特点,当把手握在一起我们就是最有力量的!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澎湃,特对这学年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第一学期

1、开学伊始,我们配合学校参与举办了“2016届校迎新晚会 ”,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带领16级自编舞蹈、自编武术套路,向全校师生展现了我们体育科学学院的风采。

2、十月份,配合学校进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带领16级健美操班排练出难度极大的《走出沼泽》、《飞度泸定桥》大型舞蹈节目,为寻求节目质量,不但需要牺牲同学们大量晚自习或周末空闲时间,而且找到老师进行修改指教,最终节目生动感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3、为了更好迎接16级新生到来,帮助2016届的学弟学妹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让大家感受到体育科学学院的温暖,学院特举办以“征途”主题的迎新晚会,与去年相比,这次晚会也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同时也为16级文艺部新纳进的干事提供了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经过三个星期筛选审核,最终确定14个节目参加晚会演出,其中大一新生节目占8个。

4、十一月初“校园十佳歌手”正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园内如火如荼的开展,我部配合校文艺部进行“亮嗓门”十佳歌手初赛选拔,体育科学学院共有22人参加初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确定7人参加学校预决赛。

5、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我院举行以“蓬勃青春梦,挥洒体科情”为主题的元旦晚会,这也是我院历年都会举行的大型文艺晚会,也是上半学年最重要的工作。晚会前期,我们到各个企业、机构拉赞助,十分困难,但也丝毫未影响同学们对晚会的热情。这次晚会,我们将我院武术专业作为整场晚会的开场舞,节目内容种类繁多,如:武术、歌曲、舞蹈、拉丁、健美操、搏击操、瑜伽、小品、T台走秀等,充分展现了我院同学多才多艺,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二、第二学期

1、开学回来三月,为了提高体科院学习积极性,丰富大学生活,文艺部举办了“曲园健身知识大会”健身知识比赛,这次比赛,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它仿照“中国成语大会”比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但这次活动第一次举办,具有许多的纰漏,如比赛规则出现漏洞;比赛内容过于简单化;比赛题目过少等等。但总体来说比赛选手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同学们更好的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另外,这次活动宣传方面,我们做了很大的改进,除海报和下发通知的方法外,还增加好友之间互相宣传,QQ空间的宣传,使更多人关注这次活动。我们将继续举办下去,努力克服困难,改进比赛流程,使它走出我院,成为面向全校的一次具有体育科学学院特色的活动。

2、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我校举行了“传薪火祖国之重任,擎团旗奏时代华章”五四诗会。我院文艺部配合学校团委及学生会工作,再一次带领16级彩排出精彩的舞蹈话剧,有前几次舞蹈彩排的基础,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也存在几点问题,比如大家积极性不高;时间紧、任务重;彩排时间不统一等等。但在我们努力克服下,最终大家已优异带给全校师生精彩的演出。

3、伴随着毕业钟声的到来,我们再一次迎来以“十八般舞艺”毕业汇报演出,作为我院招牌毕业汇报演出,展书记三令五申的要求我们做到最好,也使我们感觉到压力,不过有压力就会有动力,晚会前期,我们分工明确,没日没夜的整理汇总晚会的信息。作为音乐、灯光的负责人,我要求前期工作丝毫都不允许有差错,特别是音乐,有些节目的音乐一直未确定,我会帮忙去排练现场找师哥师姐现做音乐,使他们在晚会当天更好熟悉音乐。整场晚会中,灯光是最难负责的任务之一,每个舞蹈节目都需要灯光,换句话说,在观众视觉疲劳的时候,灯光是带动观众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灯光负责首先要自己熟悉所有灯光名称,这样才能与灯光负责人员协调好、负责好;其次还要背熟所有节目的内容、演员站位、音乐节奏起伏;最后每个节目每个灯光要求可能不一样,我们所要记灯光重点,有良好的审美和随机应变能力。看似简单的灯光,背后付出的要很多,晚会当天可能会感到心乱,但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冷静思考,没事可以仔细观看灯光表。最后晚会由于我过于紧张,出现许多错误,我做深刻检讨。总体上晚会进行很顺利,也为大四毕业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于文艺部这一年,是劳累的一年,是充实的一年,也是任务艰巨的一年,多少风雨我们文艺部这个大家庭一起走过,我们付出了,也成功了,这是为人生的里程碑添砖加瓦。与这一学年即将分别,我们或许拥有丝丝不舍,但是我们必将在前进路上,我们必将继续奋斗,希望在以后人生路途中,以文艺部永远为荣。

第11篇: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

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们

茂名的年例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文

化因没受到重视而正走向灭亡,所以我们更应该挖掘和保

护中国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而我认为茂名的年例也是一

种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不应该忽视,虽然其中

也有许多陋习,但我相信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茂名的

年例也能绽放其独特的光彩。

调查时间:2012年2月4日—2012年2月17日

调查对象:茂名部分农村的群众

调查方式:访谈法、资料检索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如何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在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上作出回应:其一,我们要传承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六中全会文件中指出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其二,如何传承。这实际上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方法、载体与方式问题。

一、年例风俗的历史根源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 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在农耕社会,农为百业之本,明朝时,粤西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上演当时全国各地都进行的立春祭祀仪式,以示对农业重视。

“打春牛”视作新一年的开耕典礼,官吏们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有旧县志:“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

由于聚集各乡民庆典,与元宵、年例重合,百姓索性张灯结彩,舞春牛、舞狮子、游神、驱鬼、飘色、鼓乐歌讴达旦,形成一种集元宵、春祭一身的年例,清朝更是发展到高峰期。年例因其与众不同的风俗,导致粤西各县纷纷记载,成了朝廷对地方风俗参考的重要依据。

据清光绪《信宜县志·舆地志》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土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

光绪信宜县志。卷一舆地志十风俗:“元宵,城市家悬彩灯,亲朋聚赏萧鼓,歌讴之声达旦。多于是月乡傩,名曰年例。”

光绪茂名县志。卷一 舆地志第一风俗:“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道光电白县志。卷四舆地一疆域.风俗: “元旦恭贺,曰拜年。家设糕果祭神,曰供养。或悬先像,设糕果礼拜。是日,不杀牲,多素食,三日内不市。各乡行春傩礼演戏,曰做年例。”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卷三 舆地三风俗记载内容与上相同。

光绪高州府志。卷六舆地六风俗: “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民间多建平安醮,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次祷祀,掷珓悬朱符而去。神号康王,不知所出。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帜,朱蓝其面,衣偏裘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参岭南杂记、道光志、电白志。”

粤西各县对年例的记载,为年例历史留下了佐证。

直到民国初年,粤西年例并没有因取消立春祭祀消亡,相反以粤西独特的风俗形式盛行,解放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关于年例的来由这里有三种说法:一说:相传,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过年和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庆祝丰收、祈祷祭祀日子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另一说:它实际上是元宵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

节日。还有一说: 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圣母冼太夫人是粤西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年例活动由粤西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

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茂名地区的年例日因各地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

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日期,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期的。年例的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随着社会的发展,年例的传统也随之有所改变,许多地方逐渐习惯于把“做年例”、“睇年例”变作“吃年例”。但作为茂名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着深深的情结,对茂名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年例的主要特征

1、”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粤西茂名和湛江两市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

2、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4、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在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让茂名年例在当地得到普遍认同;

5、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6、而在我的访谈中,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这个节日非常的重要,所以人们都会放很多的鞭炮,小朋友也非常喜欢玩各种各样的小鞭炮,以来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二来鞭炮有一定的危险性,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和意外事故。

三、年例的重要价值

1、保留了茂名地区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茂名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茂名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茂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认为:茂名若能开发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动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四、茂名年例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相关报道,2011年3月20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课题调研组到茂名市,就年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从凌晨开始到晚上,调研组一行8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茂名年例的全过程。据了解,茂名市2011年拟将年例等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将对于挖掘、传承和保护好茂名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研组一行于2011年3月16日抵达茂名市,17凌晨1时起,他们在高州市区新街观看了年例的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等全过程。其中16日晚上的新街年例游行有龙狮队、腰鼓队、飘色等富有民俗特色的节目,让专家们赞叹不已。调研组成员之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世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茂名红红火火的年例活动感到很高兴。他说,年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地方特色,表现形态丰富多彩,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年例对人们之间的人文生活、沟通交流很有现实意思。他认为茂名年例能流传至今,体现了茂名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的重视。

调研组一行还考察了高州木刻画、缅茄雕、冼夫人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调研组将去到化州市,对该市的化橘红中药文化、赛龙舟、合江镇梧村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

五、我所发现的问题及拟解决方案

虽然年例已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政府还没有明确的方案肯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年例还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而且,虽然这几年都还有一些老一辈在举办着,有些活动还不得不请些小朋友来帮忙,这是因为很多青年人对喜欢看年例,但不喜欢参与其中。

有些活动需要拥有一些传统的手艺,比如说用竹子编织比较大型的船和灯笼等,而现在会做这些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可悲的是喜欢学这种手艺的人更是少的可怜。还有一些传统的文艺活动和杂技,比如说粤剧、木偶戏等,喜欢看的人少了,会做唱的人就更少啦。在粤剧、木偶戏这些传统文艺活动逐渐衰落的同时,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很流行的比较庸俗的劲歌舞。

如果再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人们的关注,再这样发展下去我怕有一天它会彻底衰落!

所以,我希望政府可以重新重视此文化传统,多些关注,多些保护,多些鼓励人们,多些实际行动。

对此,我建议:

1、政府要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年轻人关注年例,鼓励人们学习其传统文

艺及手艺。

2、多宣传年例的文化重要价值及意义。

3、多鼓励人们坚持每年举行此文化传统,不要中断。

4、在茂名年例的那段时间内,还可以办一个年例旅游节假日,可以让

更多没有此习俗的人们到有此习俗的当地参观或参加年例活动,让

他们更了解年例。

5、最好可以淘汰一些庸俗的文化活动,继承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文化活

动。

6、对于鞭炮的污染和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问题,也希望政府可以鼓励

人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喜庆,或者尽量减少鞭炮的燃放,或者在每

个村子用指定的地方让人们燃放鞭炮烟花。

第12篇:湛江年例的调研报告

湛江年例的调研报告

一、1.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调研题目:关于湛江“年例”文化的调研报告。3.调研地点 :湛江吴川市

4.调研目的 :a.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b.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学会与人交流,学会

思考,提高自身素质

c.在实践中石室社会阅历,增加社会经验

二、前言

湛江是中国南方一个著名的美丽海滨城市,她位于广东的最南端,这里景色优美,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为了对湛江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一行5人乘车来到了湛江吴川对当地进行实地调查。我们调查的主题是——湛江历史习俗之“年例”。

三、内容

生活在湛江你一定会知道湛江有一个比“新年、元宵”还热闹、还隆重的节日,那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年例”。近一步了解,在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过“年例”的时候,家家户户广延宾客,从早到晚不停地宴请亲朋好友,宾客们随到随吃。谁家到的客人越多,谁家门前停的小汽车最多,谁的脸上就越光彩;若是门庭冷落,则要被人看不起的。有钱人家是这样做“年例”的:他们的“年例”比一般人家的婚宴还要丰盛,开销还要大,他们的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珍馐佳肴、名贵酒品。一桌花费少则上千元,多则三几千,一天下来,共摆了十多桌,就得花去数万元。有钱人家这样做“年例”,岂不是亏大了?非也,他们不会全干亏本的事,因为地方的党政干部是他们的“座上宾”,他们把吃 “年例”当成拉关系的一种手段,关系建立了,还不方便他们以后赚更多的钱?没钱人家当然也做“年例”,虽然没钱,但也要尽其所能请一些亲戚来吃“年例”才心安理得,否则就觉得自己太寒酸了。所以我们选题的缘由是,年例是我们湛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节日,但到现在过节的目的是否变了;还有一个“年例”是怎么形成的!

1、过节的性质

在讨论现在村民在做年例的时候,过节的目的是否变了。我们小组多次走访周边的村庄和访谈当地的村民,得出村民最主要还是以敬神、游神、传统文化表演等传统形式过节;但有些地方的确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大摆筵席(攀比),大鱼大肉,铺张浪费,还有出现一种所谓的“轻音乐”表演,即情色表演,曾多次被曝光于日报。

2、年例的形成

所谓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年例风俗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广东通志》载:“雷州府于元宵鸣锣鼓,奏管弦,装鬼扮戏,沿街游乐。”记载了当时雷州府跳傩舞闹元宵的场景。

据地方史志记载,年例活动历史悠久,且非粤西地区独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钦州志》和清嘉庆《灵山县志》都记载了当地跳古乡傩闹年例的场面。但是,各地的年例活动中,粤西的年例活动却以其隆重、规模大、范围广、群众参与性强、流派众多等特点而独树一帜。

光绪《茂名府志•风俗》卷六“风俗十二”篇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帻朱蓝其面,衣偏裻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社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

关于年例的形成民间存在三种比较广泛的说法。说法一:湛江年例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至元宵节为高峰,清明之后淡去;二是湛江很多地方的年例时都张灯结彩,颇具庙会性质。随着汉唐以后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于是民间便把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等扩大化,每年都热闹地举办一回,后来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庆——年例;说法二:年例的兴起与冼夫人有一定关联。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有史料显示,“年例活动最初由冼氏家族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二是湛江有许多冼夫人庙,在湛江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见到“冼夫人”。据了解,生于高州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百越族的著名领袖,率兵平定海南540的兵乱,为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对粤西及海南等地有深远的影响。说法三:做年例是为了驱瘟逐疫。据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瘟神十分狡猾,当一个地方驱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地区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驱逐瘟疫。

以上三种说法都没有充足的史料予以考证。事实上,一种民俗的形成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孕育而成,存在诸多因素。民俗专家的观点比较一致,认为年例是以祭祀文化为核心,由历史上多次南迁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为补充,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多元文化,再以民俗的形式传承下来。

关于历史上的迁徒,《雷州府志》有记载:“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移民远迁,把来自中原的释道儒多元宗教文化带到雷州半岛,再与雷民俗文化交融。原湛江群艺馆馆长、民俗专家朱卫国认为,年例是一种信仰文化,历史上几次迁徒,来自中原、福建、江西等地的各支各脉以习俗的方式保留了祖宗的习惯、信仰和图腾,传递着一种遥远的文化密码。

关于年例的起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在遥远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薄弱,对天地万物心存敬畏,于是祭祀之风盛行。在偏远封闭的粤西地区,祭祀之风更盛,历代因战乱、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南迁的中原汉族人,经过五次辗转来到这里落脚、生活、繁衍,生生不息,复杂的民系和越楚文化、汉闽文化、海洋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凝聚,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一个具有湛江特色的群体。而由同一宗族发展而来的村落或者部族,会在每年初春或者清明前后农闲时节,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神祭祖,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大吃一顿,为了丰富活动内容,还开展舞醒狮、燃社火、游神、演木偶戏,鸣铳炮、送瘟神、烧纸船、插彩旗等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国泰民安。这种约定俗成的活动慢慢演变成一种包括饮食、戏曲、民俗、祭祀等在内的大文化体,这就是年例。

四、总结和建议

民俗节庆仪式活动在封建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下是允许的,而且政府官员都热心参与各种节庆,目的是利用节庆的民俗唤起民心向背,达成一种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昌启民族精神文明。那么,在新社会主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年例?首先,年例作为一种大文化,包含着巨大丰富的文化财富,政府要做好挖掘和保护工作,从中提练出物质和精神财富。 其次,年例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只能引导,不能阻止。政府要用科学的眼光明辨年例中存在的神灵祭祀、宗教信仰内容,不能动辄就为其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要充分考量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再次,年例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成为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通道。政府要加强正确引导,抵制不良风气,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提高年例的文化品位;要组织创作出群众喜欢的精神食粮和排演形式多样的节目娱乐大众,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蓬勃发展,使年例成为新时期的农民文化节。

第13篇:粤西年例习俗及发展

粤西年例习俗及发展

摘要: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风俗,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驱鬼纳福”的敬神活动,它所蕴含的宗族认同和村际交往、人际交往增强了当地人们的乡土情结,是当地农村典型的人际交往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西人们逐渐摒弃年例活动中的迷信色彩和攀比浪费的习惯并不断地加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得年例这一古老民俗由原来的娱神节日向着娱神娱人的综合性的节日发展,不但增强了感情交流还保护了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粤西;年例;风俗;发展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年年有例,是粤西地区特有的一个节日。粤西地区包括茂名市、湛江市、阳江市、云浮市、肇庆市,其中年例节最流行的在茂名市管辖的包括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湛江的吴川和濂江也比较流行,其余地方广西的南部也有但是并不常见。年例节与一般的民俗节日不同,他由做年例的村庄在一年里选择某个固定的日子作为自己村子的年例日,所以年例节是“同节不同日”,每个村子的年例是错开来做到,一般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也有个别村庄一年有两个年例节的,但后一个俗称为“小年例”,一般不会特别重视)。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其能,尽献于众。‘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客人登门,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文中所说的“年例节”即指年例。又有记载:“‘年例节’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游神游灯锣鼓喧天。”

一、年例的起源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社戏、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粤西一带而不是其他地方呢?更多的人相信它与粤西名人冼夫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冼太夫人名冼英,南朝末、隋朝初,岭南俚族的女首领,嫁南朝梁高凉太守冯宝,积极助陈统一岭南。因击败反陈的广州刺史欧阳纥有功被封为石龙夫人,后又击败王仲宣叛乱,隋文帝封她为谯国夫人,并设置了谯国夫人幕府(将军府),颁发了印章,允许她调拨所辖地区的六州兵马。她为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高州冼太庙时称她为“我们后辈永远学习的楷模”。1400多年来,冼夫人一直受到民间的敬仰和崇拜,粤西地区建有大量的冼太庙,已经形成一套“初

一、十五拜冼太,困忧求冼太,小孙契冼太,夫妻不和求冼太,诞辰祭祀冼太的习俗”。这些习俗以及纪念活动随着历史的冲洗而形成今天的“年例”传统风俗。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白、化州和廉江、恩平、阳江、阳春、吴川等地,正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这样的“年例”习俗在这一带的出现,这不能说只是一个巧合。人们总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用某种形式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和有功德、有威望的人。如果按照这一理念推理,在冼太夫人所到之处,人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她所建功勋。在以后的年代里,这里的人们和冼太夫人的后裔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时间、习惯举行纪念冼太夫人的活动、仪式。今天的民间“年例”习俗,只有在这一地区才有,这应是一种历史的痕迹。

二、年例的习俗

1.做年例

对主人家而言,年例是个“做”字。一次年例一般可以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起年例”有 “游神”活动,家家户户准备“三牲”拜神和“摆醮”,一般要拜土地庙和灶君。“正年例”则要从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宴请的菜肴原料,搭起灶台,有的人家从中午就一直吃到晚上,迎来送往,热闹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1)游神。游神简单来说就是把菩萨从庙里“请”出来,按预定的线路到每个厅堂搞一次摆醮,再转回庙里,完成一个圆圈式的流动,最后在凌晨时将纸船烧掉,这个活动才算彻底完成。游神是年例最隆重的活动,一般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者或者是一些年轻的志愿者用轿抬着神像(不同地方供奉的对象不同,有冼夫人的神像,也有关公、康王等各路菩萨)出游,游神队伍还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热闹非凡。

(2)摆醮。摆醮,也有的称为“摆钟”或“摆忠”,是敬神的一种仪式,也是年例的“重头戏”之一。大家把准备的“三牲”和丰富供品拿到自己家的门口、广场、村口或者是庙宇前摆出来供菩萨享用,称为“摆醮”。“三牲”指的是鸡、猪肉和鱼,而且颇有讲究的。做“三牲”的鸡必须是大阉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此外是三茶五酒(三杯茶五杯酒)和元宝蜡烛,其余的就“自由发挥”了,可是各家各户都怕怠慢了菩萨,各种贡品是应有尽有,竭尽所能的供奉给菩萨的。“摆醮”时道公佬唱读祝文,民众顶礼膜拜,三跪九叩,祈求神的庇佑,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大吉,然后是大放鞭炮。

(3)清照。游鬼船,意为用纸做的约五米左右的大纸船游各大家族,收五鬼六害。到零辰时分再将收鬼船送到最近的江边随江点火。烧鬼害以祝愿本村人一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2.食年例

由于年例的时间是错开的,今天吃了这个村子的年例明天吃另一个村子的,今天我到你家吃年例明天你到我家吃年例,人人参与,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活动。年例日家家户户广延宾客,早晚不停地宴请亲朋好友,宾客们随到随吃。所有血亲姻亲表亲、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都热烈欢迎,主人家会竭尽所能的让客人吃得高兴吃得尽兴。

3.看年例

晚上有各种表演给菩萨的节目,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粤剧和被称为“鬼仔戏”的木偶戏是年例的必备节目和亮点之一。年例前后,村民每家每户凑钱邀请剧团来演出,演出时间短则三两天,长则一个多星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除了传统的节目外,电影、戏剧、音乐会、体育比赛、猜谜活动等健康向上的形式日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三、年例的发展

年例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习俗,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它在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渗入了不少精神糟粕,既有健康向上的内容,也有低级没落的东西。既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宗族认同、人际交往的活动,也滋长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的歪风。是加以遏制使其逐渐消亡还是任其自然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思考。

1.年例的负面影响

(1)封建迷信活动。年例活动中常有一些迷信色彩,如接神仪式结束后,道士会烧灵符,村民则纷纷去抢灵符灰烬,将其融入开水里,给小孩喝。据说这样小孩就不会生病,即使有病痛小孩也会好起来。活动结束后,每一个交了份钱的人家都可以获得一张由道士施过法术的灵符。村民相信将这张灵符贴在自家大厅香案后方墙壁上,就可以保佑村民全年五谷丰登、人财两旺。这些就如同民间供奉的灶神、关帝那样无伤大雅,只是一种最基层的驱鬼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家国平安的拜祭仪式,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而已,但如果过于迷信鬼神的力量,这些腐朽、落后、颓废的文化就很容易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甚至会演变为封建迷信活动,这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相悖的。

(2)攀比风气造成资源浪费。年例有这样的说法,“一年挣钱年例花”。做一次年例花费几万甚至十数万元的并不少见,普通人家做年例也要打肿脸来从胖子,倾其所有请亲戚朋友来吃才脸上有光。做年例为的是吸引更多的亲友前来赶热闹,哪一家吃年例的人来得越多,门口泊的汽车越多越靓,请的官员、贵宾越多,就越有面子。因而很多人是逢例必到,不请自来,还呼朋引伴去给主人凑热闹。主人只怨你不来,根本不在乎你来的是谁,认不认识,只要人多热闹就觉得体面,因而有不少人闹出了“吃完年例还不知谁请”的笑话。哪家放的鞭炮长、哪家的贡品丰厚、哪家捐款最豪气等等这些都成了攀比的内容,烟花不是放给菩萨“看的”也是放给人“看的”。本来做年例,亲朋好友同欢聚一堂,喜气洋洋,本无可厚非。但是,把铺张浪费看做荣耀就本末倒置了。笔者老家就有一位老板做年例放了20多万元的烟花,宴请宾客的花费更是难以计算了,年例过后的很长时间村子的人都还在谈论他的“大手笔”。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很多少年为学费发愁、很多人看不起病的时候,这些钱如果能回馈社会,相信这样的“大手笔”更能为人津津乐道。

2.年例的正面影响

(1)宗族认同乡土情结。每一个民族的节日在历史的发展中,其功能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茂名年例也经历了数次的功能演变,从最初的娱神的祭祀节日到久而久之形成娱人娱神的节日,到现在融入地区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笔者的早在20多年前就搬到城里居住了,但是20多年来一直保持每年回老家做年例的习惯。年青一代认为这样的年例是可做可不做的,但长辈却坚持一定要做,他们认为不做年例亲戚间的走动就少了,人情就淡了,不会得到菩萨的保佑,还会被村里人看不起的。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这个“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礼物,也包括了情感上的交流。应邀参加年例是一次很重要的社交活动,是给别人面子的表现。被邀请去吃年例如果不去就是不给面子,而通常吃过别人的年例也会回请他到自家吃。这一来二往的感情就加深了,认同感加强了,人际关系也扩展了,年例活动中的信仰及仪式正是体现了宗族认同,扩展村际、人际关系的功能。

(2)保护地方民间艺术。茂名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高州市有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戏、电白的舞麒麟、高脚狮,化州的“跳花棚”、“十八学士”,信宜的“跳春牛”“镇隆飘色”等等,这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的民间艺术但平时很少有演出的机会,年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使得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

(3)发展农村文化。农村文化阵地你不去占领它,腐朽、落后、色情、颓废的文化就会大行肆虐,我们应该用反映时代内容的现代剧,用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优秀文艺节目去占领它。以前,年例演出的对象是“神”,今天我们的对象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创作出群众喜欢的精神食粮和排演形式多样的节目娱乐大众,才能让新文化、新思想在农村蓬勃发展。“春班”就是有效的一种形式。年例期间各种正是春天,因此年例期间的演出活动被称为“春班”。“春班”的演出市场就在农村,演出的节目除了传统的粤剧和木偶戏之外还有歌舞、杂技、木偶戏、采茶戏和雷剧,形式丰富。如正月十九是茂名高州分界镇的年例,他们每年都要请艺术团体演出,而且还分村头和村尾两个演出场地,多个演出团体轮番表演。今年他们就请了广西梧州市剧团、广西歌舞团和火龙团,还有广州歌舞团进行表演。2009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茂名地区的“春班”演出活动还是比2008年增加了30%,各类文艺团体共160多个,其中越剧团80个、杂技团12个、歌舞20个,其他采茶戏、木偶戏、雷剧都有10多个。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请来的艺术团体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艺术团体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促使艺术团体不断提高以适应要求。现在的“春班”演出,以民族英雄、爱国主义和历史题材为主,积极向上的民族歌舞和港台流行歌曲也很受欢迎,健康高雅的艺术、精彩的表演,讴歌了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富民政策,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弘扬社会文化,营造了社会和谐氛围。茂名“春班”活动被文化部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而且获得第三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特别奖。

(4)促进经济发展。年例活动中,经贸活动非常的活跃,每年茂名地区的年例节期间,除了前面提到的“春班”市场每年多达2000多场,交易700多万元外,年例的宴请活动也使物价也会有所上升,农贸市场也出现应激性的活跃。以前的年例期是饭店酒家的“淡季”,现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家请厨师做年例或直接到酒家订购,就连五星级酒家都做起了“年例生意”,商店则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或者年例购物区方便市民。2005年茂名中华红酒厂联合茅台集团分别生产10吨年例特供酒供应茂名年例市场取得骄人的成绩,面市不久都悉数售空。年例期间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哪里条村庄的路边出现临时买饮料、水果的小市场,哪里就一定正逢年例期。就连小商贩也很懂得做年例的生意,他们掌握有各地各村准确的年例“时间表”,哪里年例一到,他们就提前把饮料、水果以及年例需要的一些用品送上门去摆卖,今天在这条村明天就去了另一条村,年例期一过他们就消失了,非常灵活。

3.年例新气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例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茂名市茂港区田心村就是一个例子。田心村的年例不仅仅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畅饮欢谈,而是融入了浓厚的人文关怀。2007年,田心村的干部打破传统,在保持传统特色下把年例晚会办成了慈善捐款晚会,把收到的捐款用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成立了田心公益慈善会。田心公益慈善会成立以来,共收到捐款42万元,其中用于村委会慰问残疾人、孤寡老人、处境困难儿童、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扶贫支出83000元,收益人次160多人;用于奖学金支出54070元,共87人次受益;汶川地震捐款2000元;年例活动支出78000元;九九重阳敬老活动支出104000等等。高州的大王岭村也在旧传统里增加了新内容。年例期间村里除了传统活动还组织了儿童和妇女的拔河比赛、男子篮球赛、武术表演和给上一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新时期,有的村庄取消了年例。廉江飘塘村2005开始,4年没有做年例了,而是用以往做年例的钱用来奖励优秀学生和激励后进学生,奖励率达80%。4年里,共发放14080元奖学金,4年里,小山村先后走出了8名大学生,130多人次顺利升学。新时期也有原来不做年例的村子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下做起了年例。高州市大井镇竹码坡村原本是不做“年例”的,但近年来村民的生活普遍提高了,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实行富民强国政策的感激之情,也为了表达对摆脱穷困步入小康生活的庆贺之意,更为了祝福今后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富裕,因而村民们集体决定选择了一个“年例日”,也做起“年例”。“年例”无论做与不做或是怎样做都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香港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都曾经报道过茂名地区的年例活动,这些都对年例的宣传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由于对年例究竟是封建迷信活动还是传统文化还存在着争议,年例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些活动都没有形成规模。年例活动的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但作为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其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关键是我们能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塑造健康积极的年例文化。茂名年例的独特习俗以及平日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相信传统―文化―经贸,这三者的结合能使传统的年例习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里焕发新生。

参考文献:

[1]刘岚 张文江:《吴川年例祭祀活动调查报告》,《民俗研究》,2002年,第三期.

[2]茂名市地方志编委员会《茂名市志》,1997年,第一版,第1714页.

[3]将明智吕玉东:《乡村社会的人情盛会――以粤西高州的年例为例》,《民俗研究》,2008年,第一期.

[4]许木咏:《茂名风物》,2004年,第一版,第33页.

[5]张莱卡:《浅论如何引导和发展茂名特色的年例文化》,《南方论刊》,2007年,第11期.

[6]周大鸣 潘争艳:《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28卷第2期.

[7]佚名:《茂名年例与“春班”》,http://www.daodoc.com/vnews,2009年2月23日.

作者简介:梁章萍(1977―),女,广东省茂名市人,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

第14篇: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

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们茂名的年例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文化因没受到重视而正走向灭亡,所以我们更应该挖掘和保护中国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而我认为茂名的年例也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不应该忽视,虽然其中也有许多陋习,但我相信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茂名的年例也能绽放其独特的光彩。

调查时间:2012年2月4日—2012年2月17日 调查对象:茂名部分农村的群众 调查方式:访谈法、资料检索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如何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在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上作出回应:其一,我们要传承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六中全会文件中指出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其二,如何传承。这实际上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方法、载体与方式问题。

一、年例风俗的历史根源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 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在农耕社会,农为百业之本,明朝时,粤西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上演当时全国各地都进行的立春祭祀仪式,以示对农业重视。

“打春牛”视作新一年的开耕典礼,官吏们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有旧县志:“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

由于聚集各乡民庆典,与元宵、年例重合,百姓索性张灯结彩,舞春牛、舞狮子、游神、驱鬼、飘色、鼓乐歌讴达旦,形成一种集元宵、春祭一身的年例,清朝更是发展到高峰期。年例因其与众不同的风俗,导致粤西各县纷纷记载,成了朝廷对地方风俗参考的重要依据。

据清光绪《信宜县志·舆地志》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土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

光绪信宜县志。卷一舆地志十风俗:“元宵,城市家悬彩灯,亲朋聚赏萧鼓,歌讴之声达旦。多于是月乡傩,名曰年例。”

光绪茂名县志。卷一 舆地志第一风俗:“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道光电白县志。卷四舆地一疆域.风俗: “元旦恭贺,曰拜年。家设糕果祭神,曰供养。或悬先像,设糕果礼拜。是日,不杀牲,多素食,三日内不市。各乡行春傩礼演戏,曰做年例。”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卷三 舆地三风俗记载内容与上相同。

光绪高州府志。卷六舆地六风俗: “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民间多建平安醮,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次祷祀,掷珓悬朱符而去。神号康王,不知所出。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帜,朱蓝其面,衣偏裘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参岭南杂记、道光志、电白志。”

粤西各县对年例的记载,为年例历史留下了佐证。

直到民国初年,粤西年例并没有因取消立春祭祀消亡,相反以粤西独特的风俗形式盛行,解放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关于年例的来由这里有三种说法:一说:相传,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过年和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庆祝丰收、祈祷祭祀日子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另一说:它实际上是元宵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

节日。还有一说: 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圣母冼太夫人是粤西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年例活动由粤西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 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茂名地区的年例日因各地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

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日期,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期的。

年例的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随着社会的发展,年例的传统也随之有所改变,许多地方逐渐习惯于把“做年例”、“睇年例”变作“吃年例”。但作为茂名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着深深的情结,对茂名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年例的主要特征

1、”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粤西茂名和湛江两市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

2、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4、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在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让茂名年例在当地得到普遍认同;

5、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6、而在我的访谈中,我觉得唯一不足的是由于这个节日非常的重要,所以人们都会放很多的鞭炮,小朋友也非常喜欢玩各种各样的小鞭炮,以来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二来鞭炮有一定的危险性,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和意外事故。

三、年例的重要价值

1、保留了茂名地区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茂名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茂名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茂名的特色文化品牌。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认为:茂名若能开发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动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四、茂名年例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相关报道,2011年3月20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课题调研组到茂名市,就年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从凌晨开始到晚上,调研组一行8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茂名年例的全过程。据了解,茂名市2011年拟将年例等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将对于挖掘、传承和保护好茂名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研组一行于2011年3月16日抵达茂名市,17凌晨1时起,他们在高州市区新街观看了年例的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等全过程。其中16日晚上的新街年例游行有龙狮队、腰鼓队、飘色等富有民俗特色的节目,让专家们赞叹不已。

调研组成员之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世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茂名红红火火的年例活动感到很高兴。他说,年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地方特色,表现形态丰富多彩,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年例对人们之间的人文生活、沟通交流很有现实意思。他认为茂名年例能流传至今,体现了茂名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的重视。

调研组一行还考察了高州木刻画、缅茄雕、冼夫人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调研组将去到化州市,对该市的化橘红中药文化、赛龙舟、合江镇梧村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

五、我所发现的问题及拟解决方案

虽然年例已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政府还没有明确的方案肯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年例还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而且,虽然这几年都还有一些老一辈在举办着,有些活动还不得不请些小朋友来帮忙,这是因为很多青年人对喜欢看年例,但不喜欢参与其中。 有些活动需要拥有一些传统的手艺,比如说用竹子编织比较大型的船和灯笼等,而现在会做这些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可悲的是喜欢学这种手艺的人更是少的可怜。还有一些传统的文艺活动和杂技,比如说粤剧、木偶戏等,喜欢看的人少了,会做唱的人就更少啦。在粤剧、木偶戏这些传统文艺活动逐渐衰落的同时,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很流行的比较庸俗的劲歌舞。

如果再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人们的关注,再这样发展下去我怕有一天它会彻底衰落!

所以,我希望政府可以重新重视此文化传统,多些关注,多些保护,多些鼓励人们,多些实际行动。

对此,我建议:

1、政府要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年轻人关注年例,鼓励人们学习其传统文艺及手艺。

2、多宣传年例的文化重要价值及意义。

3、多鼓励人们坚持每年举行此文化传统,不要中断。

4、在茂名年例的那段时间内,还可以办一个年例旅游节假日,可以让更多没有此习俗的人们到有此习俗的当地参观或参加年例活动,让他们更了解年例。

5、最好可以淘汰一些庸俗的文化活动,继承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文化活动。

6、对于鞭炮的污染和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问题,也希望政府可以鼓励人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喜庆,或者尽量减少鞭炮的燃放,或者在每个村子用指定的地方让人们燃放鞭炮烟花。

第15篇:年度工作总结例

2012年度工作总结

一.2012年度工作回顾

2012年是繁忙充实的一年,在这一年里, 我认真的做好了本职工作,同时,在同事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并将学来的新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认真、积极、按质按量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在这一年里,主要在工作上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1.学习并掌握了新传输的规则。2.对DELPHI有了更多的运用。3.协助同事共同完成深圳望家欢项目的开发。 4.对苏州新供销进行升级实施。5.对殴利金进行系统升级实施。6.协助同事共同实施完成上海天润项目。7.正着手独立实施重庆尚美街项目及对各项目的后续服务。.二.2012年自我工作评价

就个人而言,在2012年度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在开发工作方面,对SQL的写法有了更深入的掌握,熟练掌握公司的DELPHI与FIT结合开发的要领,熟练掌握了新传输的写法和原理,能独立分析和修改新传输, 也认识到了开发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实现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客户的环境的实际情况,着手需要分析,从整体业务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以达到不留后遗症的问题,保证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在实施工作方面,在经历过了测试到开发工作后,今年下半年,我又转到了实施部门,原以为实施部门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但我错了,实施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把公司的产品给客户安装好后运用就行了,更多的是要学习和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而控制项目进度的最主要的是要了控制系统版本,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现有系统做相应调整,把握客户的工作流和灌输一些正确和规范的业务知识给客户,以便客户能更快的运用和掌控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在这过程中让我了解到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就占着主要方向,也是决定整个项目成功的最终保证之一,项目中也要有自己的明确计划和目标,每个阶段应该达到怎么样目标,以一下目标结束做为下一个目标的开始,这样有步骤有方向按照设定的目标点去实施,最终达到最后的总目标。

当然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也有很多的不足,例如:做事还不够细心,遇事不够冷静容易冲动,不够果断,容易受到他人的言语的影响,在协调和处理事情时还存在一些方法性的

错误,缺少一些自信,缺少自我反省和总结。

相关明细如下:

三.2013年度工作展望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希望,在这新的一年里,我将更加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运用,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项目管理经验,做事三思而后行,加强与客户和售前的交流与协调,学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自己反省与总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加强项目的管理

经过2012年下半年的工作中,让我体会到项目的管理在项目中的重要性,他决定着一个项目成功还是失败可以说, 项目管理不仅要做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资源,控制项目整体进度,在把控好需求减少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又能保障客户的满足客户的需要,还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设定的阶段目标,定期反馈项目的情况,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时刻反省自身的不足吸收其它同事的长处。

因为各个项目的差异性,需要在管理中运用到不同的处理手段和方法,所以在13年里争取自已能在实际项目中去体会,去感受,去运用项目管理的一些方法来控制和约束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执行下去。

 加强沟通和协调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保证同事之间合作愉快,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不仅是照本宣科的索取书本上的理论,更多的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学习和运用。

多同客户交流,更好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减少开发人员的重复修改代码,造成项目进度的拖延,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保证与客户的正常交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项目风险。

多与开发人员沟通,了解从他们的角度如何分析和解决需求,保证以后的需求调研或需求探讨能尽可能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 注重细节

所谓事无巨细,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要忽略细小的或自己觉得微不足道的东西,泰山不拒细壤,才能称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对于我们实施部门来说,在实施过程中,了解用户需求,注重每一个需求的细节,在设

定的计划范围内更好的完成客户提出的需求,帮助客户梳理和规范一些流程,以提升客户的工作效率,及时解答客户对系统的一些疑问,在实施完成后,还要以100%的热情去解决客户现场所遇到的问题,认真仔细的处理好每一个问题,保证客户的利益,提高客户对我们支持与信任,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每一个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一个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保持冷静头脑。尤其是在现场实施工作时不时的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清晰的头脑,准确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保证问题能有序的被处理。

 不断学习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了。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为自己、为家人带来幸福,同时把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能为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

在工作方面继续学习操作系统、数据库高级应用、DELPHI开发工具等相关知识,还有重新定位认识新型零售行业的现状,不断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慢慢的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虽然目前我的水平仍然有限,而且有很多不足,但是我相信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对零售行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的思想和行事风格有进一步的提升,对各项工作更有计划性和实效性。

当然光有工作方面或书本上的学习还不够,在工作之余,应该更多的学习社会知识,学会与同事,与朋友,与客户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

四.其他

在过去的一年里,非常感谢各位同事的细心帮助和领导们对我工作我的关心、支持、指导、帮助和信赖使我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请李总和领导们多多指点,我会尽最大努力来改善自己的不足和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实际行动来回馈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

总结人:李伟

2013年1月24日

第16篇:茂名市首届年例文化节策划方案

茂名市首届年例文化节策划方案

前言

年例,是茂名地区乃至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

本案特对年例文化节扎根茂名,形成品牌文化活动提出具体方案。

从××年××月××日与茂名市文化局高层领导初次交流并接手策划方案至今,我们组织了专门人员,围绕文化局领导提出的年例文化节这一专题,经过我们前期××月的市场调查分析,在征求了各方综合意见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在茂名市形成有特色的节庆品牌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积淀茂名市的文化氛围,拉动茂名市旅游业的发展。在此,首先对社会各界人员在策划期间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够对本方案提供宝贵意见。

一、市场需求分析

面对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压力,结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发现,茂名年例近十几年的迅速发展,逐渐在形成系列化、模块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调整、提高和创新的关键时期,需要茂名市政府引导其向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茂名年例历史悠久、家喻户晓。由此形成独一无二的产业,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这也是一个组织、一座城市形象塑造最重要的三大因素。茂名年例的知名度、美誉度、定位度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市场的检验。这为新茂名树立城市形象找到了载体,通过这一活动’考验提高市民素质、规范市民行为、为茂名市积淀文化底蕴。

茂名年例文化产业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可以以此为契机来招商引资,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而搞好“年例文化产业”这个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在全国颇具影响的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结合招商引资洽谈会可以带来更多的商机。通过此次年例文化节不但可以拉动内需、活跃茂名经济市场,通过活动制造性能的商机、丰富市场,提高人民的购买、消费能力。茂名要推出一个权威性的品牌,要让品牌与城市名画上等号。

二.可行性分析

茂名各地区都有民族风味浓厚的年例活动,具备了举办年例文化节的规模基础,其举办年例文化节的多姿多彩和庞大规模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具备,也无法比拟的,因此具有权威性。不管从事从地域性、权威性以及文化内涵,都为此次年例文化节提供了宣传发动的可行性。茂名“年例文化节”与大连服装节、潍坊风筝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培养和振兴了属于自己的“日不落”产业。茂名年例文化节定位的准确性、群众的参与性、形式的独特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权威性和其所处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性上的排他性都说明了我市举办“茂名年例文化节”的优势比举办其他任何“节”都强。

三、“年例文化节|”的运作程序及内容

(一)发动阶段

(1)有茂名市政府牵头,对举办\"茂名首届年例文化节\"策划方案进行论证。让“茂名年例文化节”真正推动茂名年例文化产业的服务。

(2)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向全市人民宣传年例文化节的意义,目的;广泛征求举办年例文化节的的建议和意见;征集论文’挖掘年例素材。

(3)在年例文化节前一个月左右,通过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文化节的准备情况并对文化节的花絮进行跟踪报道。特别是对一些新闻热点、观众评议、重要人物等进行重点报道。征求现场广告所需的标语以及吉祥物等。

(4)在节庆前两个月咋爱各县区开展以年例文化节为题材的文艺汇演,组织有关专家和文化部门开展以年例文化节为核心的诗歌、散文、戏剧等征文比赛,评出优秀的作品并在文化节活动期间进行颁奖宣扬,关键体现“年例文化节”男女老少都能参加,重点突出“互动性”,即参与者与举办者的互动,静态布置与流动宣传交叉互动,主城区与各县区互动。

(二)活动内容

文化年例节活动期限为一个月,第一天举行开幕式,期间进行年例文化节的形象大使竞选活动,和美食节活动,神游活动,闭幕式暨文艺汇演活动。

(1)开幕式:

活动主题:传统底蕴,活力茂名。(暂定)

活动时间:年例文化节第一天

活动地点:茂名市全民健身广场

活动内容:市领导和各界重要代表讲话,安排相关的开幕式活动。

(2)年例文化节形象大使竞选活动

整个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选出形象大使后,须承担起传播年例文化的责任,出席相关的活动。

(3)美食节活动

在年例文化节期间举行为期两天的美食节活动,充分展示年例的饮食文化,把茂名的特色美食展现给游客。

(4)神游活动

神游活动是茂名年例期间最为有特色的活动,有深沉的文化底蕴,所以在年例文化节期间,神游活动是最有代表性的活动。

(5)闭幕式

活动主题:年例给大家带来欢乐

活动时间:年例文化节的最后一天

活动地点:茂名市全民健身广场

活动内容:相关领导致辞以及文艺汇演活动。

四、“年例文化节”相关工作

1.组织要落实

(1)成立“茂名年例文化产业指导办公室”

(2)成立“茂名年例文化产业研究院”

(3)成立“茂名年例文化传播中心”

2.方向要明确

茂名年例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搞好以下九个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结合;传统与

现代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产业与区域相结合;经营与科研相结合;品牌与网络相结合;眼前与长远相结合;自立与规范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结束语

“茂名年例文化节”的举办,向中国展示了茂名的文化瑰宝,提高了茂名的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对推动茂名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全茂名携手起来,共同为“茂名年例”这块金字招牌名扬中国,拼搏奉献。

(注:因时间有限,内容不完善、具体。你可以补全,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多加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另外,还要加上组织结构及任务分配、活动预算、现场规划及执行流程、效果评估等内容,这些你自己加上去吧。)

第17篇:试论年例的传承与变异

试论年例的传承与变异

提要: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它从的产生到现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异。

关键词:茂名,年例

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日。茂名市位于中国广东省粤西地区。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现在年例的形式是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农历的日期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演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闹至通宵达旦。有的地方还有游神送鬼的习俗。“年例”的最大目的是敬神,“年例”首先是为神而做的。“年例”中,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

一:年例的传承

年例已有一定的历史。据《茂名市志》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又有说法:明、清朝时“年例”已记入当地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

《茂名市志》又载:“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现在,每年“年例”期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就算过年不回家,“年例”时也一定会赶回来。与家人、亲朋好友们同聚一堂,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晚上还会有花灯观赏,有烟花燃放,甚至有勇士比武,醒狮献艺上演。整个城镇村落都呈现一种其乐融融的热闹景象。

年例也有着一些实际的社会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生存的竞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趋淡薄。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到了年例那天,人们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亦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本来有少许生疏的朋友,因此又拉近了距离。人多热闹,新年的气氛又倍增。这些气氛给了在外劳碌一年的游子们心灵上的休憩,享受。年例在联络亲友感情,添加新年气氛方面确实起了不少的作用。而且年例摆酒席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从而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同时也拉动了相关物品的需求,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年例期间演出的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等,促进了优秀的艺术节目脱颖而出,促进了艺术团体有发展的活力和逢勃的生机,也给农民的生活增加了色彩,大大地丰富了农民们的精神生活。这对和谐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作为茂名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在茂名人民心目中有着深深的情结,它对茂名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年例大过年”,年例已成为茂名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年例在茂名这里得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

二:年例的变异

1. 庆祝的时间

年例的庆祝时间,最初只是“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但是现在,每个月都有地方庆祝年例。不

过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元宵节前后。有些在其它月份举行的只是“小年例”,即相对于元宵前后那个年例没那么隆重。到时聚在一起的亲友也会少些。这也与春节人们大多休息有关。还有,年例一般为三天,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地方的年例已经变成了一天或两天,比如化州市南部的年例都是一天,北部有些地方是一天,有些地方则是两天。 2. 庆祝的目的

据记载,在光绪年间,人们庆祝年例只是为了娱乐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但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比如茂名化州市下郭潦口村,这个村的村民最信奉的是一个叫“王英”的神。传说她是这个村的祖先的亲人,羽化登仙后,他们的祖先迁来此处居住,此后就把王英的诞生日作为年例,每年举行与其它地方一样的活动来纪念她的生日,更祈求她保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族延续千秋万代。还有很多的地方庆祝是为了纪念冼太夫人。今电白山兜一带,在旧社会里一直以农历正月十七日为冼太夫人忌日。高州则以正月十八日。此外,道光《电白县志》记有:电白霞洞镇过去也有一个“年例”叫“十七把人看”。即在“正月十七日”来纪念冼太夫人。每年正月从十六至十九日在“看人坡”(书写作“汉人坡”)按时举行。这里是一块纵横约三里面积的平原地貌,唐时是冼太夫人孙辈聚居的村庄,一年中有两次“年例”,一次是冼太夫人的生日,一次是冼太夫人的卒日,与“县志”中记载冼太夫人每逢元宵节出游的习惯和冼太夫人的忌日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庆祝的方式

在光绪年代,人们庆祝年例的方式就是“沿门逐鬼,唱土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据现年73岁的老人刘书所说,当时因为人们生活水平低,不像现在这样能自己做东请客人吃大鱼大肉。当时交通又极不发达,人们探访亲友多靠走路,路途遥远,所以没什么事一般不相往来。那到了年例这一个,其它的亲友会从自家中带些肉类去到做年例的亲友家共聚,同吃各自带来的食物。在改革开放前,就是靠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几斤肉,再杀一个鸡做菜,就算是丰盛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来越隆重,热闹。现在的年例,一般人家也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上十几二十桌,吃的也不仅仅是鸡,鸭,鱼,肉,而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4. 存在的作用

年例的作用,从最初的单纯娱乐神灵以求心安理得,到渐渐的联络亲友感情,添加新年气氛、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近来更产生了其它一些坏的作用。主人款待亲友,本只是让大家更好的聚一聚。但近年来在做年例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铺张浪费和攀比现象。

现在的年例,一般人家也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上十几二十桌,吃的也不仅仅是鸡,鸭,鱼,肉,而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做年例是谁家客人多,客人级别高,门口停放的小车多,主人的面子就大。因此,探年例不仅亲戚朋友来,连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来。大户人家如此,小户人家也不甘示弱。为了所谓的面子,也倾囊来办年例。有的人一年到头在外打工,辛辛苦苦赚下的几个钱,就全花费在年例上了。还有的人家宁愿让子女欠学费,也决不在年例上落后给别人。而且在年例期间,人们天天大吃大喝,对健康十分不利。由于人们蜂涌向做年例的地方,造成交通阻塞。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还有酒后斗殴,对社会治安不利。另外,一些不健康的年例节目也纷纷涌现在年例期间,例如,有些歌舞团为了增加收入,在农村等地方表演脱衣舞等,还有不少小贩在人群众多的地方变相开设睹坊,骗取孩子和农民的钱。

总而言之,年例作为茂名地区特有的节日,从光绪年间一直延伸到现在,我们应该为它这么好的传承和保留感到欣慰,同时也应该针对它变异产生的不良作用找出解决的办法,让它更好的发展下去。

第18篇: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

关于年例的研究调查论文

众多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最为热闹,继而是元宵节。然而粤西岭南一带,春节过后仍有特别节日要过,即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一、年例的起源

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主要集中在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年例一般都在农村举行,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一定会赶回团聚,乡音乡情相交融的热烈气氛,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年例最初由冼代家族兴起,但其演化过程没史料记载。据调查,明清时“年例”已记入当地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较盛行,后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且相当隆重热闹。

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称“饭期”。茂名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说“年例”是茂名农村第一大节目。茂名地方的“年例”,源于“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描写的正是元宵节夜观灯情景。或许是茂名人的创造,把节目时间一错开,便成了以吃喝为主的“年例”。各条村庄的年例日期错开,是便于亲戚朋友互相欢聚。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做年例没现在如此热闹。那时,生产队干鱼塘,杀几头猪,社员们领回几斤鱼肉,再杀个鸡做菜,就算丰盛。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做年例也越来越隆重。现在,一般人家摆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则摆上十几二十桌,吃的不仅是鸡鸭鱼肉,却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做年例是客人越多,客人级别越高,门口停放汽车越多,主人面子就越大,因此,探年例不仅亲戚朋友来,连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也可来。亲戚朋友见面聚情谊,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农民高兴热闹几天,也算一趣事。此外,粤西茂名等地农村做“年例”,除保留部分传统节目外,又赋予新时代内容。适逢年例节,每村每巷搭起牌楼,沿路彩旗飘扬。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邻近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你我素不相识,登门也是客,主人热情款待招呼茶饭。而放电影、演戏剧、音乐会等健康向上的形式也日渐成为人们的新选择。

二、年例是什么?

年例一般有三天,头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从“起年例”到“年例尾”,贯穿始终的是大吃大喝和一连串的迷信活动。

1、“起年例”

在年例开始前,家家户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忠”或\"摆灶\"、“摆醮”,它是“年例”中最传统的节目,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所谓摆醮,即各户选取家中最肥的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放于托盘,鸡头向上微弯,旁边添一刀煮熟猪肉和一条鱼,俗称“三牲”。除摆醮的主供品,且伴有糖果、三茶五酒和香烛供奉在八仙桌上。摆醮活动多安排于夜间进行,各家各户都集中在一处一起拜神。鞭炮声伴着锣鼓声,不绝于耳,场面壮观。

2、“正年例”

第二天早上菩萨出游巡门,摆上生果素菜,人们抬着菩萨,跟着个道士,挨家挨地走,道士手

-1-

扬一把生锈“利剑”,一路口中念念有词,手舞足蹈绕着菩萨共舞,场面滑稽热闹。若村子很大,菩萨就要从早到晚不停巡门才能完成任务。此外,主人还会邀请诸多朋友,开怀畅饮,热闹非凡。

传统上,年例最大目的是敬神,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表演给神看,以讨得神欢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现在做年例,多为庆祝生活水平提高,祝福好日子长久,显示城乡喜庆与社会和谐。粤西地区,村民做“年例”,粤剧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年例期,每村每镇都搭起戏台,张灯结彩,各类粤剧团活跃于各乡镇演出,有时一个村就有两三台大戏一起做,农民看大戏比城里人看流行歌星演唱会更要热闹。有些乡镇的年例还请来省级一流剧团演出,甚至一些“大佬倌”也被特邀前来助兴。台上鼓乐喧天,演员唱得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除粤剧外还有木偶戏,是茂名地区特别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茂名地区的木偶戏,按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不同,分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这一天还有花灯展赏,电影公映,烟花燃放,木偶延长,醒狮献艺甚至有勇士比武或粤剧上演,它们各占一方,各行其道,庞杂而相对有序,独立而相对统一。客人可各择喜好,无需四处奔走,转身变项,移步换景,浏览细赏相当方便。

3、年例尾

第三天“年例尾”早,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就此结束。

三、年例的传统与时代意义

传统年例主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本质是一种迷信活动,即便是现在年例,也充满迷信色彩。*时期,年例曾被当作四旧,被禁止。直到改革开放,各农村又恢复了做年例的习俗。年例是大吃大喝等一连串的迷信活动,现在的年例更注重门面工夫,许多人都利用年例大讲排场,以显示自己财势、地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这的确是年例不利的一方面。许多人都对年例这个习俗有争议,尤其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迷信色彩。但作为一项自古沿袭的民间习俗,它表现的更多应是优良传统,具有多方面意义。

年例和元宵不同,有人把年例当元宵,其实大不一样,年例是一种最基层的驱鬼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家国平安的拜祭仪式。从其颇为制度化的仪式来看,其形成和存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年例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认识,当地居民应有意识地去发扬和保护该遗产。 随改革开放深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村民与外部世界接触程度加深,尤其是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经商者越来越多,他们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对家乡传统“年例”逐渐有所忽视,年例气氛已是消淡许多,其它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减少,近几年,已难得再见舞龙、做大戏、鬼仔戏、木偶戏等庆祝活动,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有人把年例解释成年年有例。年例已成了茂名人每年必过的节目,好同过年一般,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演变,年例已在高州和化州这两块土地上生了根。人们往往都是按期举办年例而不追问其来源,如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举办龙舟比赛、包粽子吃一样,年例给予茂名人更多喜庆。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活动,更主要是年例已成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年例人们都会如过年般重聚庆祝,宴请朋友分享这份喜庆。因此,年例也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

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洗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今天的年例。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也有洗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当地人如此敬重一

-2-

位爱国的巾帼英雄,反映出他们的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及爱国主义思想。或许把洗太夫人尊为神只是现在的人延习了祖先的做法,把拜洗太夫人仅看成是年例的一种形式,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种文化内涵,是泯灭不了的。洗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还有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

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如傣族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具有浓厚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乡村人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也支撑了不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这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粤西“年例”节,以独具地方特色和传统的“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也对此产生浓厚兴趣。粤西地区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特有的“年例”风俗节日,使其融入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将更有广阔前景。

-3-

第19篇:××年×季度质量总结(样例)08.12.10

**公司****年*季度质量工作总结

(说明:每年前3个季度,年度要。4季度不单独写,合在年度中)

二季度以来,**公司认真贯彻了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抓好制度措施的落实,按照集团公司对质量管理的要求,结合二季度公司施工生产的实际状况,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说明:开头这段可要可不要,如要,针对每季度的实际工作安排,简明扼要。)

一、二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说明:针对本公司年度工作目标即一号文中提出的,简明扼要。)

1、在二季度内共验交单位工程3件,合格率100%,。

2、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公司实现无各级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二、二季度主要管理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说明:简明扼要,不要修辞;存在问题有则写,没有则不写,包括局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写。)

1、公司2项QC成果推荐参加工总发表,1项成果参加山东省建设系统QC成果发表会交流,3项成果参加全国建设系统QC成果发表会发表。经过安质部的严格把关和具体的 1 指导修改,大大提高了 QC成果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工程创优方面: 年度创优规划确定了2008年度参评优质工程7项,在建优质工程计划5项。为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指导督促在建项目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创优规划。

为做好优质工程的申报工作,安质部督导组织有关项目部认真整理申报资料,审核修改《优质工程申报表》和施工技术总结等申报资料,上海浦东铁路阮巷至平安段新建铁路工程金汇港特大桥申报山东省优质工程“泰山杯”的申报资料正在整理之中,济南站无柱风雨棚今年参加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评选,正在协助基层单位整理申报文件。

3、持续做好贯标工作。制定了2008年度贯标工作实施推进计划,确定了各项贯标工作完成时间和责任部门,按计划实施,自5月20日至6月13日分两个审核组进行内审,共对13个项目部、7个分公司机关和公司机关的9个部门进行了审核,通过审核发现了公司“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合格项24项,现已将不合格项发到有关单位部门,并及时组织督促发生不合格项的单位、部门整改关闭,目前内审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三、三季度的工作打算

(说明:简明扼要,如果对局质量管理工作或对存在的问题,有任何建议或意见,都在该部分中提出。)

1、7月份,公司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质量综合管理检查考核并迎接集团公司的检查考核,力争取得好名次。

2、做好创优和标准化工地的建设申报考核工作。对申

2 报09年度优质工程的项目和创建08年度安全标准化工地的项目进行现场检查,督促项目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3、7月份公司将迎接外审单位对我公司“三标一体”监督审核,公司将按文件要求进行管理评审等工作,确保体系有效运行,顺利通过外审并做好不符合项的关闭工作

****年*月*日

要求:①具体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含:在岗质检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罗列和简单表述;②对纳入集团公司重点监控项目的检查情况,简单表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③下季度(年度)的工作计划,简单罗列和表述;④对集团公司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请不要写成无病呻吟式或套话废话连篇的总结,一定要务实忌虚,更反对一个总结年年用。

第20篇:年工作总结

二〇一三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作总结

2013年,分局在市人社局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坚持以促进园区不断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局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双联双解六攻坚”主题活动精神,沉着应对新形势下劳动保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克难攻坚,开拓进取,积极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做好就业促进工作

2013年度,园区新增城镇就业62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54人,完成任务数108%。

1、落实就业政策。通过电视媒体、印发宣传单、实地宣传等方式,把见习基地、贴息贷款、创业促就业等政策传递给失业人员和创业人员,让失业创业人员真正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增强创业信心。

一是配合市人社局做好就业系列宣传工作。在园区范围内选取创业企业6家、企业优秀个人5人、企业一线在岗优秀职工5人作为园区创业就业的典型,借用电视媒体、张家界日报等宣传方式,将创业就业者享受到的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广而宣之,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

二是根据市人社局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协调指导企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报工作。鼓励园区企业接收大学实习生,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选择部分企业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加大培养指导力度、创新服务手段。今年,园区现已获批正式挂牌运行的有2家见习基地,就业见习人数11人,被见习单位留用的人数11人,享受政府拨付的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费用6.27万元。

三是根据园区企业实际发展,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贴息政策扶持,以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使企业能够持续稳步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发挥其扩大就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吸纳更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今年,联合市建设银行对4家园区企业发放贷款,让其享受到此优惠政策。

2、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搭建就业平台,组织专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分局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企业赴长沙参加由省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企业专场招聘会,扩宽就业平台,为企业广纳人才。其次,6月5日,在园区创业中心举办了一次“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参聘企业38家,参聘人员达22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085个,收集可用工信息700余条,各企业实际录用300余人。

3、认真做好就业培训。根据园区企业用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订单、订向”式开展企业技能提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13年,园区组织开展了五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班,学习汽车驾驶、茶油、苦荞的加工、种植技术及电子仪器的装配技术,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81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1人。

(二)、加大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力度。

积极宣传《社会保险法》,并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日常走访服务宣传《社会保险法》的相关知识、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相关规定和目前的优惠政策,并对未依法参保的单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通过专项检查、行政处罚和一切可用手段,最大限度地要求企业参保。2013年度,园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319人,参加失业保险304人,参加医疗保险212人,参加企业工伤保险499人,参加生育保险212人。

(三)、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1、有序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联合开发区工会在园区内积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持续发展。发动宣传,全面推进,指导督促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活动,根据2013年我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意见及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及时调整工资集体协议内容,做到一年一协商,年年有涨幅。

2、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联合区劳动监察大队在园区范围内开展一系列专项执法检查。以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为切入点,对企业的劳动用工、缴费工资申报、参保缴费等情况进行检查。规范用人单位招用工手续,维护企业劳动者的双方利益。3-5月,在园区范围内共检查用人单位23户,涉及劳动者1329人,签定劳动合同841份,有拖欠劳动者工资及社会保险少缴、漏缴、或未办理社保登记等现象。后期,经过整改,已追缴148名劳动者的工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社保缴费人数有所上升,社保登记均已办理。

(四)、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成效显著 孵化基地自建成并运行以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大学生就业实训与人才创业孵化等方面热点、难点积极努力开展工作。从园区实际出发,不断制订并落实了若干管理办法及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创业补贴等,推进人才孵化成功的进程。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于2012年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到目前为止,基地已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7家,其中以家政服务、网络营销、农产品开发为主的一批项目已逐步发展起来,直接带动近百人就业。

(五)、积极落实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对集中交办双联项目和双联企业困难和问题(第二批)的调研工作,联系企业,就有关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根据困难企业鑫彤飞、远大住工的实际需求,主要针对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在创业中心内组织了一个小型专场招聘会,百余人就业,效果比较理想,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

从全年工作整体来看,我局团结协作,务实苦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总量偏少,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行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跨越发展的需要;

(二)就业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大多数劳动者技能素质偏低,加之企业用工不规范、工资待遇低、企业社会责任差等也会导致就业形势不稳定;

(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是参保意识薄弱,特别是4050人员、农民工及流动作业人员,认为务工流动性大、参保不连续,加之还要自己出一部分,没有参保积极性。其次是企业主对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利润最大化,少缴、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

(一)、扎实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1、做好就业援助活动。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努力促进和扩大就业。以此为出发点,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题,通过宣传《就业促进法》、发布就业信息、开展专项活动等,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目前,据调查摸底统计,园区有23家企业存在用工难问题,共需求劳动力1106人,其中一般职工需求718人,技术职工需求342人,一般管理人员需求111人,高级管理人员需求46人。春季,将利用外出务工者返乡过春节的良好契机,拟在园区内组织一次大型招聘会,力争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2、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张家界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继续鼓励重点成长型企业申报实习基地挂牌,切实为毕业实习生提供大胆尝试、展现才智的平台。

3、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将重点工作放在失地农民培训上,培训多类工种,力争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技能提升培训200人。

2014年,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50人。

(二)、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1、增强社保意识。首先通过多种形式、依托多种渠道,加强对社保方面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一是增强企业负责人的社会保障意识,使企业管理层知法、懂法和守法,抓典型,促工作;二是增强企业职工的社保意识,使企业职工充分认识参保的合理性、重要性、优越性,积极主动参加社保,不断扩大企业职工的参保面。

2、加大执法力度。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加大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行政执法力度,完善企业用人制度,规范劳动关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参保率。

(三)、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劳动合同法》宣传力度。全面建立企业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力争园区各类企业 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2、继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做好下一年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意见及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孵化基地建设工作

1、加大宣传。加大对孵化基地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将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理念、文化、精神,通过多种渠道、方式,面向社会广而宣之,以吸纳更多的创业就业者的加入。

2、加强孵化基地的管理工作。落实就业政策,从实际出发,给予入驻企业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尽可能的满足创业者的创业需求;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挖掘创业项目,创建基层服务平台,对创业者进行跟踪帮扶指导,促进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健康发展。

(五)、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加强思想建设和业务水平能力,遵纪守法,杜绝发生利用工作之便“索拿卡要”、参与赌博、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等现象,依法行政,树立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区分局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年工作总结例
《年工作总结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