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测量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3: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教学实习,将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巩固,加深系统化,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过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过程,为将来使用地形图进行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另外,通过地形图的测绘和建筑物的测设,进一步测练测定和测设的能力。

3.通过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协手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的集体观念。

二、实习任务

1.每个小组(5-6人)测绘一张1:500的地形图,面积不小于100×100m 2.每个小组测绘一张1:500等高线地形图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圆曲线的测设以及相关施工测量

2三、实习内容

测量过程、方法、精度要求及实测情况 1.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平面控制

导线测量的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每组在测区根据实际情况选一闭合导线,导线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保留且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的地方。导线点数6-7个左右。导线边长应在50m到80m之间,且应均匀布设。导线点选好后,应在顶部作出标记,写上编号。

在导线测量中,其中:

A. 边长测量:

用30m钢尺按“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对导线进行往返观测。目估钢尺水平后,读到mm,往返测相对误差应小于1/3000 (所用仪器工具:钢尺,花杆,测钎,铅笔,记录纸) B. 角度测量

导线边各转折角用经纬仪测2个测回。第一个测回起始方向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0度处。第二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配置在略大于90度处。

同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度之差以及两个测回角度值之互差小于±40″。 C. 导线起始边坐标方位角测量(利用磁方位角代替)

将罗盘仪安置在本组导线的起始点上,测出第一条边(1-2点)的磁方位角。并以此作为起始坐标方位角。

(所用仪器工具:罗盘仪,花杆,铅笔,记录纸)

(2) 高程控制

采用“双面尺法”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由水准点BM往返观测引测高程到导线的起始点。再用“双仪高法”按普通水准测量精度测定各图根点之间的高差。经过内业计算出各图根点的高程用为高程控制。

A.四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要求: 用“双面尺法”由已知水准点(HBM=4.000m)到导线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往返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其主要技术要求为: a.仪器到水准尺的视距长度不超过80m,前后视距差不能超过5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能超过10m。 b.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之差不得超过3mm,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5mm。 c.施测中注意,只有在“转点”上才使用尺垫。 d.往返测高差的闭合差不得超过±6√n mm B.图根(普通)水准测量中,的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将本组中的各导线点连接成一闭合水准路线,利用“双仪高法”按普通水准测量精度测定各导线点之间的高差。经过水准内业计算,推算出各导线点的高程。

在图根(普通)水准测量中,其主要的技术要求: a.利用“双仪高法”施测相邻导线点之间的高差时,如视距小于100m,可将水准尺立于导线点上、水准仪置于两导线中间厚一站测出来。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应小于±12√n mm (所用仪器工具:S3自动安平水准仪,双面水准尺,尺垫,铅笔,记录纸,计算器。) (3) 观测成果的整理及计算 A. 导线点坐标计算

将本组安置罗盘仪的导线点的坐标假定为X1=600.000m,y1=600.000m,将所测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为坐标方位角,并根据观测的图根闭合导线的各转折角和各边的边长推求各导线点的坐标,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大于±60√n 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2000 B. 计算导线点的高程

利用“双仪高法”测得的各导线点的平均高差值,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平差计算,推求各导线点的高程。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不得超过±12√n mm)

(4) 绘制坐标网格,展绘控制点 A.将图纸用胶带纸粘贴在图板上。

B.用钢板尺在纸上绘出40×50cm方格。方格为10×10cm。边长绘制误差不超过0.2mm。小方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超过0.3mm C.在坐标格网上标注坐标值。测图比例尺1:500 D.展绘出各导线点。并注记编号及高层。在图上相邻点之间的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0.3mm。图上两相邻导线边长的夹角误差和图上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误差应在20′以内。 (5) 测绘地形图

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测图。

施测中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A.主要地物用皮尺量距。次要地物用视距法测距。测站点到地形图的最大视距不得超过50m。测距和量距的精度均取至分米。 B.地形点的高程取至厘米。

C.相邻地形点之间的最大间距应小于15m D.主要建筑物至少测三个点。道路可测中心线,量路宽。房屋及围墙等凹凸在图上大于0.4mm的均应表示出来。

E.用“经纬仪测绘法”测图时,水平角读数至分即可。 F.必须边测边绘。在搬到下一站之前,必须把本测站所测的地形对照实地全部清楚地绘制在图纸上。

(所用仪器:经纬仪,水准尺,皮尺,小平板仪,三棱比例尺,量角器,大头针,两脚规,计算器,笔)

(6) 检图、修图

A.先进行图的检查,查看图上有无矛盾之处,发现问题,到实地查对,修图按《图例》进行,要b.利用“双仪高法”两次测得的高差之差不得大于3mm。 c.求图面工整

2.等高线的测绘

(1)用钢板尺在室内实现绘好40cm*40cm的坐标网格,小方格的边长为10cm。 (2)在野外由教师统一指定A、B两点(A、B两点之间的距离约在100cm左右),其中A点为欲测图幅的西南角角点,AB方向为北方向。然后由教师指定某组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出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各组根据A、B两点的水平距离在本组的左图轮廓线(即西轮廓线)上标定出B点(测图比例尺为1:500)。 (3)各组在靠近测区的中央部分的地面上各自选定一测站O,并在O点上安置好经纬仪,且以A点为零方向定好向。

(4)首先观测A、B两点,用视距测量法的距离计算公式D=Klcos2a算出测站点O至A、B两点的水平距离OA、OB,然后在图上用距离交会的方法将测站O展绘到图上。

(5)假定A点的高程为50cm,用视距测量法的噶成计算公式HA=H测+0.5Klsin2a+i-v反算出测站点O的高程:H测站。

(6)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出区内的地貌(只测地貌)。注意:测点应选在比较明显的山脊线、山谷线上,且测点之间的最大间距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15cm,测站至测点的最大视距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0cm。如果视距超限,可采用支导线的方法另设1~2个测站点,直至测满整个坐标格网。 (7)等高距为1m,等高线的勾绘应在现场对照实地边测边绘(参看《测量学》(第2版)第118页)。

(8)参看《测量学》(第2版)第116--119页。 (9)仪器和工具:与碎步测量的仪器和工具相同。 3.圆曲线的测设(其测设方法等参见“实习指导书”)

(1)已知转折角α=30°,设计圆曲线半径R=100m,曲线上相邻两细部点之间的曲线长度l=5m,如图1所示。计算:

①切线长:T=R×tan⁡〖α/2〗=26.795m ②曲线长:L=R×π/(180°)×α=52.360m ③外矢距:E=R(sec⁡〖α/2〗-1)=3.528m ④偏角:φ/2=l/2R×(180°)/π=1°25'57" ⑤弦长:S=2R×sin⁡〖φ/2〗=4.999m (2)主点测设:

①各组由教师指定一点假定为转折点C,再C点安置经纬仪。

②之定义方向假定为CB方向,沿CB方向量T得B点。在B点插一测钎。 ③逆转照准部(180°-α)/2,得CM方向,沿CM 方向量E得M点(在M点插一测钎)。 ④继续逆转照准部(180°-α)/2,得CE方向,沿CE方向量T得E点(在E点插一测钎)。 (3)细部测设:

①将经纬仪从C点搬迁至B点,搬迁之前在C点插一测钎,在B点安置一起后,照准C点,顺转照准部φ/2角得B1方向,沿B1方向量S得1点(在1点插一测钎)。

四、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对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计差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对我们实地进行水准测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首先如果测段选的过小,那么就会增加测量的次数,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如果加大测段长度,一方面会影响测量的精度,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超出视线长度不得超过80米的要求而必须重测。所以在实地测量中,我们采取步测的方法选择测站和水准仪安放位置。尽可能保证视线长度不超限,水准仪尽可能安放在两水准尺中间。但即便如此,在整段测量路径的一个拐角处由于一辆汽车的视线阻碍使我们不能仅用一站就同时满足视线长度和前后视距累计差的要求。所以,我们不得不在此拐角处再加一站遂能满足测量的要求。

2.测水平角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刚开始在测水平角时我们遇到了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超出40秒的超限情况。经过我们的分析,应该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我们还没有精确调试好仪器,造成了一些误差。二是,之前只是由一人负责读数,可能这样也会导致人眼误差的积累。鉴于此,我们首先重新对中整平了经纬仪,发现一开始只进行一次对中整平是不能保证达到要求的。对中与整平两个过程会互相影响对方,所以要通过多次对中整平才能满足测量的要求。再者,我们保持在读数时由两个人分别读数。这样,既能有效避免读数时犯错误,又可以借两人之眼降低观测误差。

3.碎步测量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碎步测量时主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各种障碍物阻碍视线的问题。有时是植被如高大的树木等干扰视线,轻者会加大寻找目标的难度,重者完全挡住了目标。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目标被植物遮挡这方面,我们首先会考虑移动枝条,创造出一条畅通无阻的视线来;如果还是不行,我们还会把水准尺举高到能够看到的地方,然后再把举高的高度考虑在计算中的方法来解决。还有很多建筑的一部分被外围的建筑所遮挡,这时我们会在能够看到建筑物的地方新设一个控制点,通过从导线控制点到新设控制点的测量得出新设点的坐标,再在新设点上进行碎步测量,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五、本人在实习中所做的工作

本小组共6人,相较其他小组而言人数略多。所以组长让我们能多从事几项工作,这样能够对测量的全过程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但是工作还是有主次的,我主要从事的工作有两个:第一,是举尺的工作。第二,是观测读数的工作。另外也参与过部分草图的绘制,钢尺量距的工作。举尺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我觉得举尺员也要参与到碎步点的选择过程中。因为举尺员要亲临碎步点,很多问题是测量员不能体会到的。举尺员要和测量员、绘图员合作交流,才能快速的选择好合适的碎步点。而观测读数的工作使我能够熟练使用经纬仪,对经纬仪各个部位的作用都理解得更为深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我使用经纬仪的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当然,在草图的绘制中我也感到草图对之后碎步点选择的重要作用,在钢尺量距中对尺子必须绷紧和保持成直线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

六、实习体会与感受

这10天的实习紧张而充实,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同时也是一个有益的锻炼。首先,在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学习测量学这本书时,很多概念在当时感觉都是零碎而毫无关联的。整个知识体系都没有系统化,很多知识点都是硬背下来的,没有思考过它的缘由。整本书学下来,虽然感觉学了不少,但是却不能给出一个大的框架将这些知识结成网络。但是经过这次实习,在一步步的测量中我渐渐把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了。比如,之前学习时我只是将高程、距离、角度测量割裂的去学,没去想过它们之间的联系。但是,在碎步测量中我们需要同时进行高程和角度测量,还要进一步算出距离,一下子就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了。当知识被编织进一个系统网络中时,我对它的理解就更为深刻,记忆也就更为持久了。

其次,我感到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才感到无论是看似多么简单的工作,在实际条件下都有可能变得很复杂。举一个例子,钢尺量距在我们之前的考虑中认为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测量方式了。然而实际上,我们在钢尺测量时花费了不少时间。为了保证钢尺要呈直线,需要测钎的帮忙。为了降低误差,读数时我们要保证钢尺处于被拉紧的状态。当遇到障碍物时,又要考虑怎样绕过它们的问题。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再者,在实习中我感到要耐心,要细心。譬如我负责了很多的举尺工作,这项工作是比较枯燥的。远离小组的其他成员,还要忍受烈日的灼烧,确实很苦。举尺时有时真的很想动一动,但是想到我动一动尺子就可能造成观测员的观测困难,很有可能造成观测的误差增大,我就要求自己要有耐心,坚持下去便是胜利。在观测时,有时就是少数了一个格就造成一个错误的数据,可能就会需要小组花很多时间去发现这个错误。所以,在观测时一定要细心,看清尺子的读数并正确报出读数就可能为小组节省很多不该浪费的时间。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小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我所在的组里,大家很快就确定了组长与副组长,明确了每个人的分工。这样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目标都很明确。在具体测量中,组长的领导能力也很强,我们也都很愿意听从组长的安排。这就让那种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拖延时间的事情没有在我们小组发生。每天的测量工作结束后,我们都是组里全体一起去吃饭。在测量的过程中,有烈日的炙烤,也有不期而至的小雨,有令人无奈的重测,也有从清晨工作到黑夜的辛苦熬煎,但是我们组中的人没有怨言。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每个人都在维护这这个小组的团结气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小组很完满的完成了这次实习所安排的测量任务。

总之,这次测量实习是一次充满意义的实践。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