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0: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

学校:执教人: 时间:2012.4.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

8、P89例1,及课堂习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抽象、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 方格纸、小长方形纸片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引入: (1)认识学生、(2)以古故事引人。

二、探究新知:

(一)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1、找出2的倍数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蜜蜂每次回房的时间。(说明:是2的倍数。) ⑴同学们你们认为从起点出发后,第一次经过起点回房是几小时后?(学生回答,师板书:2小时;

⑵那第二次经过回房是几小时后?(学生回答,师板书:4小时) ⑶第三次呢?(学生回答,师板书:6小时)。„„⑷最后完板书如下:

2、

4、

6、

8、

12、

16、20、24„„

⑸看到这一排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都是2的倍数,板书)·1·

2、找出3的倍数(方法如上)

(二)出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

( 1 )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 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 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 2 )反馈并揭示意义。

1、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2、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3、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 … 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 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 和2 的公倍数,而6 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 …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4、阅读教材第88、89 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3).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 1 )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 格,小猴一次能跳3 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 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 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 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 和3 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 2 )完成教材第89 页的“做一做”。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应用

四、作业。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学校:说课人: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通分》的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富,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学习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三、说教学法、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快乐教学法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

2、说学法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设计以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活动探究,认识公倍数(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分为五个步骤:

1、激趣引入

2、3的倍数。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铺一个正方形。

2、想象延伸:正方形的边长并没有限制,这样,在同学们动手的同时又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后,回答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

3、归纳总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就是

2、3的公倍数。同时找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2和3的倍数和公倍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4、练习巩固。 整节课就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再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中获得知

识。

谢谢大家!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优秀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教案

最小公倍数教案

最小公倍数教案

最小公倍数教案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案及点评

《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及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