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球的形状》探究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5: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球的形状》探究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地球的形状》是第一课时。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经过近几年对科学的学习,已经有了比较丰厚的科学知识,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比较浓厚,对探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虽然现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资源丰富,对于学习了解探究地球的形状来说,农村学生还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1、能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观察地球的形状。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

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地球的形状;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

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相关挂图、多媒体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地球仪或挂图

(1)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地球)板书:“地球” (2)谈话: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人们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陆地和无边无垠的海洋。可是在过去谁也没见过地球是什么模样,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让我们今天就踏上人类

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 接着板书:地球的形状

设计意图:以直观挂图为载体,从问题引入,利用我们在地球上生活的实际情况,使科学课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1)谈话提问: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一些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一些资料,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古代人是怎么认识地球的?你们怎么评价他

们的这种观念呢? (2)学生交流评价 板书:猜想——有根据的猜想。 设计意图: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培养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古代人认识地球的评价,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的信息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表达自己的观点。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它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感知地球形状的印象。

4、小组讨论: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5、小组汇报。

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曲折过程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希腊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

人对地球的认识。 板书:古代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提问:既然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3)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代人,产生情感体验,理解当时对地球形状的懵懂认识;同时也是对古代人猜想地球形状的猜想。因此

此次活动是双重猜想。

3、观察实验“进出港船只”活动

(1)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

(2)提问:同学们,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远处的船只向你驶来,你通常看到的是什么现象?当船只离开港口远航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

(3)引导学生质疑:这种现象就能说明了地球是个球形吗?(例如:半球体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此环节不仅重视科学的证明,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的证伪,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4、月食验证

(1)过渡:怎么证明地球是个球形呢?我们还有其他的证据, 早 在 2000 多年前,出现了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对弧 形产生了质疑,他分析了月食的现象。

播放:月食视频 出示不用地点,不同时间的月食照片 (2)讨论:月食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体会月食对于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重要意义。

5、环球航行 出示地球仪,标好路线,出发点用旗子标出,教师介绍环球航行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人类对于追求真理的所付出艰辛的努

力。

模拟实验,观察进港的船只,论证地球的形状。

老师提示: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师生模拟实验

师: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

么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进行对比实验,思考总结。

设计意图: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古代人通过船只航海的现象产生直接体验,创设情境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

相关的知识技能。 6.麦哲伦环球航行。

(1)老师提问:谁来讲航海家的故事?利用搜集来的资料讲故事。

(2)老师谈话

你们对现代人类探索地球都有一定的了解吧,现在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你知道的事情好吗?板书:精细观察。

正是有了这些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人,又将认识地球形状的程度加深了,从而出现了一些勇敢的航海家去探索和实践,来证实我们刚

才的猜测。板书:探索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板书:现代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是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三、总结提炼

(1)提问: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生交流

师:让我们整体来回顾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播放资料

片)

师: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却经历了人类从古至今漫长的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下面让我们概括地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

状所经历的过程。

学生总结概括,教师画出重点词:猜想——实践——精细观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一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究历程;二是反思本课学习、探究活动

的经历。

四、激趣拓展

(1)看地球 播放视频:从太空看地球

(2出示月球、金星的图片 拓展总结:我们对天体的探究历程,不仅仅停留在地球,还有其他的天体,例如:月球、金星等。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一直有个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不断质疑。正是有了这种不断质疑的精神,才 促使我们不断地去获取证据,使我们更加去

接近事实的真相。

(3)读课本中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完成作业: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 4 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 8 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由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球的大小.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算出来的有趣数据进一步对地球大小的认识。

五、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谈感想体会,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和这节课所获对今后的自行探究有些启发和鼓舞,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情趣,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

球形

古代人:猜想——有根据的猜想

近代人:探索与实践 现代人:精细观察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推荐)

小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探究型教学设计

探究型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探究型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探究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