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朗读教学(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3: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小学朗读教学的感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每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朗读教学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指导学生朗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的意义;存在问题;解决方法;指导;提高;朗读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话,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道理:读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而我今天所要论述的就是读的一种,朗读。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就是要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如果能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我觉得,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召之即不来,呼之欲出。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 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会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接受到各种社会性的情感陶冶,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劳动态度,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运动员勇夺金牌的拼搏精神等,都会大大感染和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他们会将这些美好的品质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要求和需要,积极模仿,从而产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三、朗读是教师衡量学生对教材理解水平,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篇课文里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听学生朗读来衡量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

度,检验学生朗读水平。

四、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较好的习作能力。

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发展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了。如很多人都能在若干年后对小时候烂熟于心的名家名篇,回忆起来仍然能够记忆犹新,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

“一群小鸟在枝头欢唱,清脆的声音,声声悦耳,让人陶醉。晨风从人们耳边轻轻拂过,让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我班上的王昆同学在他的习作《最美是春天》中这样表达他的感受,从他的这段描绘中让我们读懂了快乐,读懂了欣赏。正是因为该同学平时常诵读优美文章,常领略自然风光,才能描绘得如此美丽动人。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可以把人带到一幅幅优美画卷中去,一首首动听的歌中去;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亦可以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动笔辄合,在已亦不知何来。” 如: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山川河流的秀丽柔美,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姿态,动静特点等,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通过朗读就能很好地品味大自然的美。

五、朗读可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方向。

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进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虽然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推动了思维的发展。它是达到教育更高境界的基本手段之一,但有一部分教师仍认识不到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纸上空谈

我们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他们必须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人类认识规律来认识世界。绝大部分低中年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简单地停留在故事的情节和词的表面意义上。因而教师在指 导学生朗读时不仅需要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解。还必须注意形象的示范,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才能真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只一味地自己讲,既不作示范,也不让学生根据理解情况练习。这样。这样,学生没有具体的比较,模 仿对象,时同连自己感受课文的机会都没有,根本无不法深入地体会课文。学生不朗读,教师就无法掌握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就无从把握课堂组织教学的节秦,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蜻蜓点水

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因而教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毫不重视,要范读不注重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朗读也不作点拔,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显然不利于迅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因而,蜻蜓点水似的教学也是 不可取的。

三、力不从心

小学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模仿性和易于受暗示性。 他们会认真模仿教师一言一行,以教师的言行举止为自己的榜样。但有些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不过关,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有的地区的教师甚至干脆使用方言上课;也

有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对课文所表现遥情感把握不准,这种被模仿的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但他们力不从心,效果同样不佳。

综上所述,既然朗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道德情操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朗读,从小就培养好孩子们正确的朗读习惯与能力呢?结合自己数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以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在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朗读,可以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读读

小学生对于朗读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文富有感情。 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似的理解,起不到通过 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这时教师可以首先要他们自己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使学生明确,要朗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与此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朗读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即不要唱读。这个问题一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注意,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对于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很坏的影响。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坚决防止孩子这种坏习惯的养成。

二、想想

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象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的人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求读得流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际的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反握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一步进行指导。

1、学生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思考后的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

2、教师讲。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诏发学生紧紧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使学生增强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感情,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

3、教师范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教师泛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通常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这都说明教师泛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三、练练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指导他们反复练习是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全面指导后,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朗读形式常见的有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分段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等等。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课《燕子》一文,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感受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矫健敏捷,从而让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又如《草原》一文,文中

那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和羊群,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课前让学生做好头饰、道具等,课堂上表演读,体会草原的大、绿、动和美,体会喝奶茶,吃手抓羊肉的惬意,从而深深地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课文。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四、比比

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了。

四、评评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去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们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吧!

参考文献: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8 3.赵令英《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年第15期 4.张小莲《让朗读真正走进课堂》《小学教学参考》2007.03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伤逝)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浅谈小学朗读教学(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谈小学朗读教学(汉语言文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