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改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们常和朋友聊天、聊家常、聊近况、聊时事、聊人生„„今天,我们来聊聊《课改的春天》这本书。

2012年12月,《课改的春天》出版以后,受到了很多教育同行的喜爱。有的被作者“一个教师,一个校长,一个行动者,一个追求教育梦想的人”的执著的教育情怀所感染与打动。有的赞道:“纯教育理论的书籍较多,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育心得、体会的文章更多,但这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可以仿,可以用,可以立竿见影出成效的书籍却非常少,我们喜欢。”„„以至于,某教育局将作者留下的用于赠送朋友的存书一股脑儿地拿走,当做2013年的新年礼物送给了区域内的各位校长。

聊《课改的春天》,先从它的名称聊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破题。“春天”——万物复苏,莺飞草长,一派馥郁芬芳,天地葱茏的模样。“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是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下位概念的主体可以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学生,也可以是一场报告、一次活动、一节课堂等。上位概念的主体是“国家行动,政府行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等等。《课改的春天》,就是着力描述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的教育的春天。

《课改的春天》一共有二十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基本自成一体。按细了来说,我们应该逐篇逐页地聊。但这样太繁琐,我们可以粗略地分成以下几个模块展开聊书活动。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的高效是针对于无效和有效提出来的,我们的课堂,杜绝无效、注重有效、追求高效。我们说的“高效课堂”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在这个“高效课堂”的旗帜下,各学校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并突出自己已有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本土化改良与创新,再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从长沙初中、古罗镇中的先行先试开始,到各乡镇所在地初中、县直属初中的初一年级部分班级的实验,几年时间下来,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地推进。

一是校长的决心。这个校长的决心还包括学校的整个管理团队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校长的态度决定一切,坚定则成,动摇则败。实际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必须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来推动。

二是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阶段必须使用导学案,这是入格(至于今后学生不需要导学案的帮助都能顺利地阅读课本时是否要废除导学案,那已是后话)。但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已成为一个大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与探究,按时间上来分配,自主学习形式占了总学习时间的70%。由此,我们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时必须具备三大件:课本、导学案、工具书(含网络)。

学生先读课本,读不懂时看导学案(导学案中老师对学生自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即难点,已经有了预设,这种预设可能是有梯度的几个设问,也可能是几个填空等),学生在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解答或填空以后又回过头来继续读课本,由于是一个人独自学习,遇到问题没有人可以请教,这个时候就查工具书或上网“百度一下”。

三是科学分组与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有利于兵教兵、兵帮兵、兵强兵;“组间同质”是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小组间公平、有效的竞争。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自主学习不好,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课堂模式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的话,就是预习不好不展示,展示不好不反馈。

四是师生持续不断的热情。师生持续不断的热情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来实现。对于教师,开展培训,特别是建立奖惩机制,技术的、物质的、精神的换着花样儿跟进。对于学生,进行“节——天——周——月”的评价。每节课对小组实行加减分,这样,一节课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量化的评价结论。七节课的分值相加,就得出了每个小组一天的评价结果,第二天早读课班主任到班级对前一天的情况进行总结,那一个组加多少分,那一个组减多少分,公示上墙。一周下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进行表彰奖励,好的小组现身说法,并予以升级,薄弱的小组订出目标,迎头赶上。一学月,班主任把四个周的结果进行汇总,提交给学校,学校结合学月考试的情况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班级和各类标兵,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在校内、社区、家庭展开宣传。

五是学生自主管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学生自主管理就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形式。我们说“千教育万教育不如学生自我教育,千管理万管理不如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行动起来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的根本目标之一,学生的潜力、本我、人格、自动建构人生发展体系等等都在这个根本目标当中。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涉及目录一至八的内容,重点推荐阅读篇目:

1.《綦江课改启示录》。

(1)题记:从重庆到綦江是通往大海的方向,从宜宾到綦江是走向成功的方向。

(2)“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要求”可以参照隆盛中学的十条规定。其中第十条“做到入室即静”特好。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不说笑或打闹实际上不可能,那好,说笑、打闹去操场好了。无论上课下课,教室都是学习的地方,同学们即使没有看书也在思考,因此,应该随时保持安静。

(3)“课内小组竞争加减分制度”可以直接运用隆盛中学的条款原文。

2.《杜郎口探营》。文本两万多字。杜郎口的课堂是不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究竟有多神?你可以一探究竟。

3.学生自主管理还可以参见《万家小学的风景——班级小助手》。万家小学是一所村小。村小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早上,学生到校的时间往往比老师早。这样一来,安全都不好保证。万家小学培养班级小主人,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管出了学生优异的成绩,管出了孩子全面的素质,管出了学校的一片安宁与祥和。

二、学校发展的科研引领

学校的教育科研,指的是以校长、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现象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学校教育科研实际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研究。

教育科研的实际开展,通常是通过一个个课题来进行的。由于这些课题都是校长在管理、教师在教学、学生在成长、学校在发展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就真正实现了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长此以往,就能真正实现科研兴校。

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微型科研。我们做微型科研,研究团队由学科组的几位教师组成。以四年级数学为例,本学年四年级有四位任课教师,大家共同来回忆与思考:上下两册教材,在以前的教学中长期存在哪些困惑?教材编写的、教师教学的、学生学习的,有哪些问题做得不好或不尽如人意?就把这些困惑和问题设定成课题。随着教学的进行,课题涉及的问题出现了,研究它,解决它,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一学年下来,问题解决完了,结题了,同时,学生学科进步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了。

一个教师一到六年级,教完一轮教材的同时也做完了十二册的微型科研,教师的专业水平想不发展都不可能。在学校全面开展微型科研,六个年级只需要一年的时间,所有学科教师的微型科研成果就形成了一个体系,这就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

1.《课改的春天》中涉及的宜宾县小学、初中、高中的在研课题和课题成果,小学语文有《小学低年级学生“三自”识字法》和《小学课内外整合阅读学习模式研究》,小学数学有《珠心算与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整合研究》;初中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中学习山东昌乐二中,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2.宜宾县实施“三名一优”工程的实质是学校文化建设。“三名一优”是指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和优秀学生。要实现“三名一优”,根本途径是学校文化建设。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当中,与学校文化建设并行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现代学校制度,一个是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其实这三个提法是相通的,本质上基本相同。我们通常使用的名称还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扮演的角色》是根据教育部第七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第三组课题的结题报告改写的,文本详细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做法,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如果都还是不很理解,《翠屏教育的早晨》列举了宜宾翠屏棠湖外语学校、宜宾市二中、翠屏区三江学校、翠屏区旧州小学的文化打造,可以作更好的参照。

3.“三名一优”的核心是名教师。一方面,基础教育学校的校长,第一角色仍然是教师,所以,名校长也可以归类到名教师之列。另一方面,名教师有了,名教师多了,必然就会出现名学校,不是有“名校之名贵在名师”吗?最后一句就不讲了,有了名教师何愁培养不出优秀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学科名师呢?

(1)学习教育名著,奠定一定的理论功底;

(2)总说、分说教材,掌握学科知识的总体架构与内在联系,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3)对照自身气质类型选好教学流派并长期坚持学习实践;

(4)寻求突破,犹如练习书法一样,描红、临帖、脱贴,最后走向自成一派。

三、国内外教育前沿理论与实践

我们主要认识三个大人物:一个是朱永新,一个是冯恩洪,一个是佐藤学。

1.《新教育如此美丽》介绍的就是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朱永新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家,他的“新教育实验”着力于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发展与生活,“新教育实验”给出的基本方法是“四个改变”“六大行动”。

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和建设数码社区。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关键词有“教育幸福”、“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晨诵,午读,暮省”等。

十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在江浙一带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后来又在中西部地区推广,最远的到了新疆。四川也有,扛旗帜的是朱教授的博士生李镇西。与我们宜宾临近的贵州遵义凤冈县也是开展得有模有样。

我一直崇拜朱教授,从2003年开始,我就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在我的心目中,他何止是一位大英雄,他是教育的大救星。

2012年11月25日,我在重庆的人民大礼堂有幸聆听了朱教授的学术报告,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并当即写成了一首诗:

呼儿嗨哟,朱永新

期盼着见您的那份心情

萦绕在多少个日日夜夜

会有这一天吗

这,是不是在梦里

像一个信徒对摩西的膜拜

我站在台下仰望着您

心灵的天空无比澄澈

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春天的花儿开了

夏天的荷儿绿了

秋霜染红了山野

还有那冬天漫天的飞雪

我是一只毛毛虫

诗文催我出茧

经典促我化蝶

斑斓的翅膀丰富了四季的颜色

“我有一粒种子

你有一片土地

所以

我来了”

我们听到了您的呼唤

晨诵,午读,暮省

在绚烂,在绽放

相信种子

种子已发芽

吮吸阳光和水分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相信岁月

一只只蝴蝶飞过天空

撒下一地金色

沙漠泛起新绿

戈壁里荡漾了水泊

2.《我读冯恩洪》写的是冯恩洪先生著作《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读后感。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讲的是差异性教学。我们现在的课堂一个老师要面对六七十个学生,何来尊重学生个性,又如何尊重学生差异开展教学?

《课改的春天》实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分组,组内再结小对子,从老师对学生的一对几十,到学生对学生的一对一,实际上就是在实施差异性教学。

读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于冯先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大胆搞课改,在上海建平中学创造了“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感于冯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在中国教育界的成就和他的思想与观念对全国教育改革的带动,作用巨大,影响深远;更有感于冯先生有一颗装着祖国荣辱的纯洁而博大的情怀。

我在这里说一说2010年3月11日冯先生在宜宾的表现。

江南剧场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冯先生讲起了头天去李庄的情景,讲着讲着,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面对上千的观众声音哽咽,泪水长流。

穿越时空,冯先生在李庄与傅斯年、李济、梁思成、林徽因、陶梦和、董作宾等一群挺起中国文化脊梁的大师们相遇了。1940年——1946年,中国抗战最艰难的这段日子里,这群中国知识分子毅然地与国家、民族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坚守在偏僻、穷困、与世隔绝的李庄。冯先生的到来,与大师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晶莹的泪水充分说明——冯先生读懂了他们。

3.“小学生的‘主体性’是个神话”是佐藤学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当中的原句子。“一口气读完《静悄悄的革命》,惊奇地发现:十多年前日本课堂出现的种种情况,十多年后在中国的课堂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唉„„一声长叹:‘如果我们早接触日本的课堂,早认识佐藤学,我们中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兴许会少走许多弯路!’”是我写的《小学生的“主体性”是个神话》中的原话。

佐藤学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的知名教授,是教育学理论的权威,但他没有仅靠教育理论玩什么后现代、超现代,而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休戚与共,苦乐同享。。

对于课堂教学,佐藤学先生说:“小学生的‘主体性’是个神话”。这确实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也要认真对待。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了。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问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从上周到这周我观察的10个教学活动中,都强调“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等,即只针对上述四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

大家听听,是不是说得很在理。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学生为主体的课改思想无可厚非,但所有的教学都是追求学生自己设定问题、自己提出与问题接近的方法并实现问题解决的“主体性学习”,是不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课改的春天》这本书,已经聊得够多了。如果还觉得意犹未尽,您就沉下来静静地去品读吧!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三日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