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8: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语句翻译教学案

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断句意识; 2.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3.翻译后的句子要通畅顺达。

教学重点:1.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断句意识; 2.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1.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2.翻译后的句子要通畅顺达。 教学方法:讲练引导 课堂实录:

文言文阅读是现在高考中,一定会出现的。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又是必考的。今天我就试着讲述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师: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这是同学们都熟知的。对于文言文学习,同学们感到困难的是什么?

生1:读不懂。个别字词不知什么意思。

生2:文章中一些特殊现象,如前面我们学习过的一些倒装、活用一些知识,总是能不清。

„„

生: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对句意的理解。

师:同学们说的,我深有同感,你们所说的一些现象也是老师当年的困惑。今天,我就带着大家试着解决一些文言文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即翻译问题。因为老师认为对一篇文言文学习的好坏,最根本的要归根于对句子的理解与翻译。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文言语句的翻译:

出示:1.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促织》)

生演示:1.沛公如果不先攻破关中,大王您怎敢入内呢?

2.登上高处摇动手臂,手臂没有加长,而看到的人远。

3.招募有能力抓捕到它的人,用抓蛇来充当他应缴纳的租税。 师问:同学们在演示翻译过程中,注意了什么?

1、2:两个句子都是学过的,我们按着记忆去翻译。 生3:我注意了其中“募”、“当”两个字的意思。

师:这三个句子的翻译情况,我很满意。三位同学的方法,我只赞同第3位学生的解释。文言文翻译,或者是句意的理解,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记忆上,如上面三个句子。我们要学会从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新东西上,即要“学以致用”。

如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意及画线的句子翻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生1.庄生家负郭:负,背负、背靠

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如,就像

可疾去矣: 疾,快速

生2.长男既去,不过庄生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经过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

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师:句中词语的解释整体很好,现在我们请生2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2:在翻译句子时,我注意从自己的储备中找东西:如“过”有过错、经过、超过、拜访等意,在文中我考虑用“经过”意应该好一些;“献遗”中“献”有拿出意,“遗”有“赠送”的意思,我考虑“献遗”就应是“拿出送给”的意思;至于“楚国贵人用事者”,根据我的知识积累,我认为它应该是个定语后置句,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楚国用事者贵人”的顺序。综上所述,就有了上面的翻译。

师:生2分析的太好了,这种意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要的。当然,我们要来看一看这里一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该选段中有“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可见,在前面应该有其父要求长男带着书信与金钱,来拜访庄生的意思,所以这里才说“如其父言”。文章紧跟着是庄生对长男的一段说辞,“可疾去矣,慎毋留”,可见庄生要求该长男快走。下面就出现了“不过庄生而私留”,这个地方的“过”到底是“经过”还是“拜访”呢,根据前文推断,该处还是“拜访”比较合适。

可见在学习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文语句时,对语境的了解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句:

„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

该句中“易”、“视事”分别应作何解释。 生:从前文可以看出希亮知鄠县,老吏侮法即老吏使法律受侮、老吏轻慢法律;“以希亮年少,易之”中“易之”应是“欺骗他”;“希亮视事”即“希亮看事情”,结合上文,应为“希亮上任”。

生:我认为“以希亮年少,易之”的“易之”应为“轻视他”更合适。因为“易”本身有“换”、“改变”、“轻视”等意,把这些意思带进去,“轻视”应更合适。

师:两位同学的分析与讲解都很精彩。文句中“易之”与“视事”的正确解释应是融合两位学生所说的就可以了。

从以上的例子与讲解可以看出,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对语句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走到文言语句所在的语境去具体的理解,才能较全面的掌握。

以上所说的解决文言文语句意思的方法只是较基本的,这些思路与方法对简单易懂的语句是很有用的,然而现实是文言语句并不都是简单易懂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语句,尝试着翻译:成龙„„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一分钟后:

生:成龙„„曾经考察知道强盗所住的地方,他假扮成乞讨的人,进入他们的巢穴,和强盗们相处十来天,详尽的得知他们平时打劫的情形。

师:很好。能否分析一下? 生:“尝察知盗所在”即“曾经考察知道强盗所住的地方”;“伪为丐者”即“假扮成乞讨的人”;“入其巢”即“进入他们的巢穴”;“与杂处十余日”即“和强盗们相处十来天”;“尽得其平时行劫状”即“详尽的得知他们平时打劫的情形”。

师:很好,你真正的做到了结合语境,在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章法。同学们看看我的理解步骤如何。

“成龙„„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生(群):这样断开后,看的更直接,理解起来更容易。

师:所以,我们在看文言文时,尤其是看到较复杂的文章时,都一定要有适当的断句意识。它能帮助我们直观、直接的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意思,即使是对一些文言现象也可以反映出来。

如:邑人同在籍中者忌之,潜加构毁,自是连上不中选。

我们把它适当的断开为:邑人/同在籍中者/忌之,潜/加构毁,自是/连上/不中选 则“邑人同在籍中者”这个特殊句式就能够直观地看出。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恰当的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生思考断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师:断的很好。说说你的根据。 生:“莫柔弱于水”是整体;“攻坚强者”是整体与“ 莫之能先”是完整的意思,应放在一起;“ 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两个句式相同,且“ 柔”、“ 弱”相应,把其断开很恰当。“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中“ 莫不知”、“ 莫能行”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所以把它们分别划开;“ 其无以易之”中“ 其”代指前面所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且“ 其无以易之”句式完整,所以划在一块。

师:很好,说得很到位。同学们看看,这样断开后理解起来就很容易很直观。所以,我们以后在解决文言文语句时,把语句恰当的断开是理解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练习几个句子的翻译:

1.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2.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3.德贇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王氏,杀父子三人。 生: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何福想坚持使燕国军队疲惫,移军营到灵璧,深挖沟筑高墙自己固守。 生: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经过他的窗户,听到屋里安静的如同没有人,掀开门帘发现人正在屋里,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为出名的贤人呢?

生:德贇/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王氏,杀/父子三人

崔德贇失掉党军子的行踪后,就包围了贼军曾落脚过的竹山平民向氏一家,杀了向家父子三人。

师:本堂课,我们学习并整理了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的方法。请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有整体与断句意识。相信长时间的断句练习加上同学们积累的文言文知识,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走出迷茫的文言文海洋。

反思:本堂课所授知识是复习内容,一开始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当我说出了对句子要断开后再理解,学生好像有了很大的兴趣。学生们在掌握这一知识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灵感令我佩服,同时,我也看到在上复习课时,我们一定要在更高的层面上给学生以指引,让学生尽量多掌握一些实用的东西,争取使他们在面对难点时,能多一些方法,多一些尝试。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学案

文言文语句翻译学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之“意译”教学案me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学案

高考冲浪系列教学案: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