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文学史——秋兴八首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9: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秋意阑珊暮日悲,故国之思花甲萦*

——杜甫《秋兴八首》之浅析

0816021 081602126 刘子君

原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去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 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正文: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他出身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他降生后,家道中衰,自身仕途坎坷。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生于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从小熟习诗书,在他读书和漫游时期,广交朋友,写下不少积极豪放的诗篇,“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困居长安时期,由于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写出许多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在陷贼和为官时期,恰逢乱世,时遇不济,于是便有了许多生活见闻的真实记录;最后的是西南漂泊时期,此时的杜甫,经历了战乱,官场的黑暗,家庭的奔波,已近花甲之年,垂垂老矣,但仍然心系国家社稷,家庭破碎之苦亦是难以排遣。《秋兴八首》可以说是该时期的代表之作。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因秋感

发诗兴,故曰《秋兴》。它八首蝉联、结构严整、抒情真挚、内容相连、思想统一,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体现了诗人晚年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感情。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 \"每依北斗望京华\", \"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

秋,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常见的一个文学母题,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眼里,秋

是枯萎,凋零,萧条,落寞,悲凉的象征,落叶,枯枝,初寒,冷雨,归雁都

是诗人最常用的物象。“悲“往往是秋的基调。在《秋兴八首》中,杜甫携家

眷旅居夔府,深秋的寒意,红红的枫叶,潇肃的环境,引起诗人无尽的愁思。

悲从中来,忆旧怀古。

从艺术结构上来看,前人对其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注释:《杜臆》杜诗注本,十卷,明王嗣奭(1566—1648)撰。一名于越,字右仲,学者称偶翁先生。鄞县(今属浙江)人。)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蝉联八首,始终有一种基调贯穿其中,即忆旧怀古。第一首是整组诗的序曲,红红的枫叶上还沾着晶莹的水珠,峡谷里的一片微寒,“孤舟一系故园心”可见诗人的思乡之切和漂泊无依的感伤。这首诗为诗组起到起兴的作用,奠定了感情基调。其二三首承接第一首,其二写诗人的“故园之思,北望京华”回想在长安的生活片段,已经是藤萝花开的季节,以前的一切都过去了。其三写的是夔府秋天的早晨,看着这安静平和的景色,自己已是垂暮之年,但忧国忧民之心常在,如匡衡般郁郁不得志,漂泊他乡,牢骚满腹。前三首是诗组的第一层,写夔府所见、所闻、所感,其四就是组诗的转折篇,长安的动荡不稳定,纠结着诗人的心,有心却无力,无可奈何的悲凉,“百年世事不胜悲”,并以“有所思”承启下文。而后四首乃是第二层,感怀在长安的点点滴滴。其五回忆自己长安的官旅生涯。其六回忆昔日宫阙里的喧嚣浮华,暗讽宫庭生活的骄奢淫逸。其七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今昔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八是组诗的最后一首,诗人回想昔日,感叹自己如今的一无所有,只能白头低垂,独自吟望。从第四首到结尾,诗人回想长安的点点滴滴,感叹自己的身世,与前一层次写夔府之景俨然一体,结构严整,这组诗从夔州写到长安,又从长安写到夔州,贯穿了依旧怀古这一主线。

这是一首朝代的挽歌,也是属于诗人人生的挽歌!杜甫寓居夔府的诗品无不表露出诗人晚年的内心独白。杜甫坎坷一生,漂泊一生,最终还落得如此凄寒之结局,是那个朝代的无奈,也是杜甫自己的无奈。杜甫在书香世家成长,登过高巍的宫阙,深入过社会底层,纠结过自己的命运不济。向时代倾诉着个人的牢骚,向历史诉说着自己对祖国的堪忧,杜甫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本身就是一段历史,他用自己的方式祭祀了一个诗人对朝代,对人民,对自己的内心的忠诚和叹息!在王国维先生所著《人间词话》里有关于造境与写境的论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杜甫在《秋兴八首》里,有对现实生活的描摹,更有对历史的造境,从个人的遭遇,联系到对国家和人民的堪忧。诗中情景交融,字句入心,也正因为诗人所作达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完美统一,所以才在看到满眼秋色,感怀伤世,有所起兴。

《秋兴八首》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伟大之作,它成就了杜甫,杜甫也把自己晚年的心境永远地留给了那一个秋,留给了整一个历史!

参考文献:

1.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3.姜书阁《中国文学史纲要》(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

印刷)

4.王国维《人间词话》电子稿

5.王嗣奭《杜臆》杜诗注本,十卷

《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赏析 舒伟重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说课稿

秋兴八首教案

秋兴八首教案

秋兴八首教案

秋兴八首教案

古代文学史——秋兴八首赏析
《古代文学史——秋兴八首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