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艺术概论Ⅰ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9: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艺术概论讲稿

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一、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艺术创造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

二、艺术创造也在改变着自然界物质存在,并且建构着自己的物质存在形式,所以它也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

情感特征 •二

个性特征

•三

审美特征 •四

形象特征

课后思考题

•1.你对艺术的理解?

•2.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3.艺术形态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二节

艺术形态的划分

一. 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

•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1)

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它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并在一定时间过程中去召唤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这类艺术的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程序里,动态性地实现的。这类艺术与时间结缘,只有在时间里程序性地展开,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称为“时间艺术”。

•(2)空间艺术:包括美术各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地展开艺术形象。一般占有二维,三维或多维立体空间。艺术形象都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实现的。由于这种特性,这种艺术与空间结缘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故此给以美学上的定性,称为“空间艺术”。

•(3)时空艺术:首推舞蹈。既有时间艺术的特点、又有空间艺术的特点,即它的艺术形象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而且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鲜明具体的视觉形象。这种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物化结构形式的艺术,称之为“时空艺术 ”。

二、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

• 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

•1. 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 •2. 非造型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等

•3. 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包括戏剧表演、文学音乐等。

三、其它划分方法

1、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划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

视觉艺术:美术、舞蹈 •

听觉艺术:音乐 •

想象艺术:文学

1 2.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划分: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动态艺术:舞蹈、文学和音乐 •静态艺术:美术各门类

四、各门类艺术的基本形态特征

•A.音乐的特征:以旋律、节奏和音响为要素,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音乐具有召唤心灵的感染力,最富于表现情感,但音乐传达的艺术形象较抽象,不鲜明具体,叙事性较差。

•B.绘画的特征:是以点、线、面、体以及色彩、空间、虚实等为要素,在二度空间中创造艺术形象,表现画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是以静态方式展示形象,因此绘画具有十分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但绘画形象的瞬间性决定了它不善于叙事,也不善于表述心理活动。

•C.舞蹈的特征:是人用自己的身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的运动,它以姿势、结构、动作为三要素,舞蹈艺术的特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去表现某种观念和情感的冲动,因此它是最富于人的情感的艺术,但它不善于叙事。

•D文学的特征:是以文字符号为要素,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能将最复杂的事物、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详尽的描述,因而最擅长表达情感和叙事,但是文字语言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比较抽象,不鲜明。

•E.综合艺术之王—电影的特征:是以蒙太奇的镜头组合完成完整的电影场景,以表现创作者构思的一门艺术。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擅长表现情感、叙事、刻画人物性格,而又具有鲜明的形象。它集视觉、听觉、想象的艺术效果于一身,发挥了所有原艺术的优点,又弥补了所有艺术的弱点或局限,因此称之为“综合艺术之王”。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为构成、装配的意思,用于电影,是指镜头的组接和剪辑。常用的手法有:平行、对比、象征、复现等。 F.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实用、坚固、令人愉快(美观)是最佳建筑的三要素。 G.雕塑

•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并且有一定的重量;它不仅诉诸视觉,而且是可以触摸的。“雕塑”这一称谓,是由于它的基本技术包括雕和塑两种方式。

•H.工艺美术 •I.摄影艺术 •J.书法艺术 •K.前卫艺术 •1.大地艺术 •2.公共艺术 •3.行为艺术 •4.波普艺术 •5.装置艺术

•6.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视幻艺术 •7.偶发艺术

•8.概念艺术:又称观念艺术

2 第三节 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

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乃至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第二章 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原始艺术

衡量艺术的标准

尽管理论界在艺术定义上存在种种差异,但在 两个基本点上却有着共同的认识,就是:首先,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其次,艺术这种创造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它实际功利性的用途。 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1 艺术的发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

•(1)生理上: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艺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

• (2 )心理上:劳动实践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使艺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人类最早的美感是在工具的加工制作活动中萌芽的。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正是美感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工具制造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形式的规律和产生了审美的形式感。

•2劳动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还因为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它因素

•1.摹仿说—是古希腊学者中流行的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

摹仿说的缺点:一 “摹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它活动;二 未能说明摹仿的本能从何而来;三 忽略了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

•2.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说是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和斯宾塞。

缺点是: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其次,游戏说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弊病。

•3.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这曾是西方有关艺术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有泰勒、弗雷泽等。

缺点是:这种论点实质上就是用实用论解释艺术的发生,在巫术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产劳动的需要。。此外,也没有能证明巫术观念是人类最早发生的意识形态。

•4.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持此观点的有雪莱、托尔斯泰、科林伍德、苏珊.朗格等。他们具体的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表现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因而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缺点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何以证明艺术的产生是必然的。

•5.潜意识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苦闷的一种手段。

•缺点是:性欲作为人类种的繁衍的生理基础,对艺术的发生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其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夸大。 单元思考题

3 •1.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2.西方单因论有哪些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其主张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一. 艺术随时代而嬗变

艺术从人类审美萌芽后就进入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在具体物质材料上的体现。

•首先,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伦理、宗教观念会对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产生影响,而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时代的烙印;

•其次,不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给艺术家创作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艺术的面貌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 艺术发展的继承和革新 •1.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1) 艺术形式的继承

•(2) 艺术内容方面的继承

•(3) 民族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的继承 •(4) 经验技巧的继承 •(5) 物质材料的继承 •2.艺术继承中的革新创造

艺术在继承中发展,不是对遗产简单机械的照搬。艺术的合理继承是以艺术的发展为目的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阶级、任何艺术家对待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是吸取其有用成分,加以革新和创造。 课后复习题

•1.为什么艺术会随时代嬗变?

•2.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用

•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 •1.艺术与经济

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对艺术的发展会起推动作用,但在个别特殊情况下,艺术的发展与阶级性的经济条件关系不大。

•2. 艺术与政治

政治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及其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一是指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艺术在这两方面都与政治发生联系。(1)从国家政权来说,它必然要对文化进行某种形式的管理,制定出某些成文或非成文的文化政策,用以规范社会文化活动。(2)从艺术家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从来就是艺术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艺术家总是以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3. 艺术与哲学

•(1) 哲学对艺术家个体的影响。艺术家的哲学观点不能不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来,使某些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每种艺术思潮、每一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哲学便成为这些流派观察生活的基本指导原则或观点。

•4.艺术与宗教

4 •(1) 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普遍的宗教活动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宗教又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艺术的自由发展。 •5.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因为艺术以人与人的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其中就包括人的道德面貌,而当描写和表现人的道德面貌时,艺术家又不免要作出自己的道德评价。其次,社会对一件艺术品的评价中,不可避免地使用道德的标准,那些明显触犯了社会道德准则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引起社会激烈的批评乃至干预 。

•6.艺术与科学

•(1) 两者间的区别:

•A. 在反映对象上:科学以自然和社会为对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艺术的对象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为对象。

•B.目的上:科学以认识为目的,以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为目的;艺术不仅以认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

•C.思维方式上:科学主要运用逻辑推理,是理智的活动;艺术则主要运用想象力,用形象思维,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2) 科学对艺术的影响

•A.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为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

•B. 新技术手段的普及也导致某些传统艺术形式的衰落;

•C.科学领域内的某些重大发现对人类的美学观念发生渗透和影响

7.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关系

(1)所有的艺术都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都具有艺术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共性特征。 (2)不同种类的艺术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某些共同特征。 (3)不同种类艺术之间还能以各种方式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 常见的创造新品种或新表现方式的途径: (1)以我为主,吸纳他长 (2)彼此辉映,相得益彰 (3)多种元素,融合为一

二、艺术的社会功用

1、审美功用——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到产物,艺术从产生以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因此审美就构成了艺术最基本的或最主要的社会功用。

• (2)审美,即是对美的欣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

•(3)艺术在给人们提供欣赏的同时,提高人,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即“美育”或称“审美教育”。

• (4)审美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是以“寓理于情、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的,因此人们乐于接受,这种接受方式,毫无强制的成分,完全由欣赏者自己选择。

•(5)艺术的审美功用以两种方式实现:对象美和目的美

2、认识功用——

•(1)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宇宙和人生中的任何领域都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因而也都可以在艺术中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反映。

•(2)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不仅生活的本质得到深刻的揭示,而且生活的外观也得到尽可能

5 真实的描绘。

•(3)在浪漫主义艺术作品中,能给人提供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幻想和激情的生动表现。

3、社会组织功用——

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产生共鸣,使它成为联结阶级、民族、人类型精神纽带,启发阶级和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4、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

•a 艺术最基本的社会功用是审美功用,其它功用只有在此功用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来。 •b 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与社会历史条件有关:在社会矛盾尖锐时认识和社会组织功用受重视和强调;社会矛盾缓和时更重视和强调审美功用。

•C艺术社会功用的发挥还艺术欣赏者条件的制约。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结果,又是艺术欣赏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基础。

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1)首先艺术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分工协作方能完成一项产品,而艺术作品可以由艺术家独立完成。

•(2)艺术是表达人类内心思想和精神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创作主体——艺术家的主观性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还指艺术家必须有一个相对独立自在的,不受任何外界强迫和干扰的创作环境。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主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的精神产品,不产生艺术作品,艺术活动就没有意义。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劳动的承载物。艺术家的思想水平,审美趣味,技巧等等全部集中体现于他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用其作品来才能证明他艺术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1)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所在。

•(2)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 •(3)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

二、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的统一。“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可传达的物象。 “意”和“象”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2、“意象”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二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1)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些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这个意象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受,产生情感联想,结合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东西。

•(2) 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通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结果,是“意象”的物态化形式。

6 •(3)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和作品中的意象,一个为主观的、意念化的,一个是客观的、具体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致性。

3、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但它却是后者的具体显现。

•意象的产生:

•(1)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 •(2)艺术家主观思想的表达。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的概念 •(1)什么是内容

内容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创作意图、是社会生活在作品中的能动反映。一般由具体可感的、自身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

•内容包含题材和主题两个概念,其中题材主要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客观方面,即来自生活的具体的人、事、物;主题指照片内容的主观方面,即艺术家的思想意图。

•(2)什么是形式

是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是作品内容的承载者,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2、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意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作品最主要的因素,但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损害。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协调统一是成功作品的标志。

•3.艺术作品的意蕴

•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一艺术作品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

第二节 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1、艺术是一种语言——

语言是一人们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途径或手段。我们说艺术也是一种语言,是因为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或手段。

2、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是因为艺术已经不依赖于其它语言、不求助于其它语言手段的协助就可以表达意图,或者说已经能够独立地成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

•3.艺术语言的运用

二、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相互作用

1、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点: • (1)美术

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 •(2)建筑

•建筑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体、面、空间等因素。其中建筑的体分为:体形、体量和群体。

7 •(3)音乐

•音乐的语言主要因素是旋律、节奏、调式、调性、节拍、和声、曲式等。其中旋律是音乐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之一,它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

•(4)舞蹈

•舞蹈的艺术语言就是动作

•(5)戏剧、戏曲

戏剧和戏曲艺术包含着美术、文学、音乐和舞蹈等各种艺术样式的因素,自身也有特殊的语言就是表演。

•(6)电影、电视 •(7)文学

•2.艺术语言的界限与借鉴 •三.艺术语言的功能

•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 •2.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

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

•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审美属性是艺术作品的客观属性。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

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1、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来源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指艺术作品实体或构思等由于社会现实需要而衍生出的经济价值。 •(1)艺术作品是一种商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产品,因为艺术作品中凝结着艺术家的社会劳动。

艺术作品和满足公众生存需要的其他商品有着共性的一面,这就是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根源。

•(2)艺术作为商品,其消费有自己的特点:永恒性和多次性。

•(3)资本对艺术创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条件,促进艺术创作的进行,促进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精神导向,对艺术创作有着极强的反作用,有可能使艺术家蜕变为商品生产的附庸。

2、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

•A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

•B、从艺术本体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征。

•C、作品的商品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评判标准。从长远来看,内在价值终究会起决定性作用,起商品价值终究还是以艺术价值为衡量标准。

艺术概论讲稿16

艺术概论讲稿39

艺术概论讲稿27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Ⅰ讲稿
《艺术概论Ⅰ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艺术概论讲稿 艺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