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个人研修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个人研修总结

本学期,通过对“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研修,我依托校本教研、培训和常规教学工作,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深入、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就开展课题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行作文教学调查,确定实验班级与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对教与学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本课题研究开始时,课题组就对全校学生的作文现状及心理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普遍存在,“说真话、吐真情”的文风严重缺失。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 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这“六缺乏”是小学生作文心理因素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作文的心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小学生作文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围绕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心态,形成的根源,我们又作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6个实验班,并召开课题组会议,依据调查情况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计划及方法。

二、积极参加课题培训,强化理论学习

自本课题开题以来,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学习培训工作。课题准备阶段,学校邀请教研室雷保利老师为课题组成员做了专题辅导,并多次进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使课题组成员深受启发,拓宽了视野,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真话作文教学”教育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此,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导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新体验作文》《教育新理念》等理论专著,每人订阅了1—2份相关作文教学的杂志,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三、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来强化积累。生活阅历、情感体验、语言语汇、方法技能、人文思想等的匮乏,是学生习作中出现“编”、“抄”、“套”、“假”、“大”、“空”现象的最主要根源。唯有“厚积”,方能“薄发”。丰厚的积累是通畅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基础。因而,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体验、自主积累的意识、兴趣、能力及习惯。在帮助学生“积累脱贫”方面,实验班老师均采取多种措施来强化:

(1)抓观察,丰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每天主动将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每周交流。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学生们不但占有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写作素材,而且切实感受到了时时处处有生活,自主观察、体验、思考、感悟、表达生活的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

(2)抓体验,丰富情感积累。我们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等机会,引导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去观察万物的兴衰,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欣赏鸟儿的歌喉,去调查环境的现状,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对周遭事物的感受能力也自然有所提升。

(3)抓读背,丰富语言积累。开展以“读背为手段、运用为目的”的读书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举行“好书推荐会”、“美文赏析课”、“故事演讲竞赛”、“好词佳句背记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记、多积累,多交流、多借鉴,多运用、多创新,努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夯实通畅、自由、个性化表达的基础。

(4)抓致用,丰富方法积累。坚持学以致用,结合阅读教学、日常观察、社会实践、习作教学等教给学生一些精要有用的方法技巧(如观察方法、调查方法、积累方法、写作方法及习作修改方法等),提高学生观察、积累、笔述、修改的能力和质量。

(5)抓熏陶,丰富人文积累。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将教作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凭借教师言行和教学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2、引导学生为“需要”作文,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

校园、班级文化氛围越浓厚,各类活动形式越多样,学生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自我表达的需求就越强烈。写作一旦成为内在的需求,学生从中体会到的必定是酣畅淋漓的快乐。我们高度重视适时激发和捕捉学生的习作需求,引导学生为“需要”作文,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这方面,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有:

(1)结合心健教育,引导需求。学生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就有了倾吐的需要。特别是当学生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时,我们十分重视给予合理引导和疏导:如暗示其通过学校、班级“悄悄话信箱”或书信、日记等向他人倾诉、咨询。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产生极端的想法,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练笔。

(2)凭借各类活动,揭示需求。A、文娱活动。如参加文娱活动后,写活动过程。B、班队活动。如召开主题班队会时,面向全班征集主持稿。C、征文活动。D、实践活动。如进行社会调查后,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E、公益活动。如为发起某项公益活动写倡议书。F、演讲活动。如竞选班委前写演讲稿。G、读书活动。如写读后感。

(3)针对即时事件,捕捉需求。即时事件中往往蕴含着极佳的练笔契机。我们十分珍视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求实验班教师自己真正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意季节时令变化、密切关注时事及偶发事件,敏锐地捕捉、开发、利用这些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将练笔需求显性化。如连续几天浓雾重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雾写雾;一场大雪,组织学生赏雪、玩雪、写雪;南方遭灾,启发学生奋笔疾书,关心灾区同龄人„„这些,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时时处处有生活,只要善于捕捉素材,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4)利用文化阵地,激发需求。渴望自己及自己的习作被发现、被肯定,是学生固有的心理需求。而这一需求,恰恰是习作的最佳动力。我们高度重视发挥校刊、班刊、红领巾广播站、学习园地等校班文化阵地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服务,为全面育人服务:a)发动学生投稿,大量采纳学生来稿,为其创造成功体验;b)将这些文化阵地作为表彰学生的优秀习作、进步习作的宣传基地,奠定学生的习作自信。

3、倡导多元化评价,促进真话实写。 评价学生的作文,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和文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我 确立“真诚”为作文的第一标准提倡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的作文观念:

(1)学生自评,张扬个性。

心理学认为,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学生在每次习作后,让他们重温习作要求,教师选择几篇习作在班内交流,通过比较,学生会自觉地审视自己的习作,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正是其内在的心理评价。此时,优秀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一些毛病,着手进行修改;而后进生也许只关注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之类的内容,对习作的整体结构难以把握。鉴于此类情况,教师让优秀生作自评发言,能对后进生点拨一二。

(2)畅所欲言,学生互评。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交流的条件。在作文评价中,适当地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热烈的交谈中,在面红耳赤的争执中,在不约而同的开怀大笑中,一种和谐积极的情感得到了初步的建立,学生对于作文不再是“望洋兴叹”,而是渐渐地喜欢上写作,并乐于评价了。

(3)激活思维,师生共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生的习作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结晶,重视对优秀习作的欣赏和稍差习作的指导,会让学生建立自信,获得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的评价往往来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角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集体智慧之间的整合,也许有的不一定能切中弊端,有的不一定能起积极效应,教师指导性地筛选和相机评点,一定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促进沟通,家长参评。

学校家庭的协调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是有利的。让家长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可以让家长肯定和发现孩子与作文中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的建议,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有关作文改革的问题等。这样做,既促进了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又使校内的教育得到拓展和延伸。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有了读者意识。有了读者雪亮的眼睛,写作就有了真正的“监督”,写作“打假”也就落到了实处。从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与语文的关系、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使他们自觉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发现社会中的丑恶,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在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做到“真话实写”。

4、开展“现场作文竞赛”,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书香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各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习作的榜样,也为了老师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调整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方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经课题组研究决定,学校于2013年1月4下午举行了3—6年级学生现场作作文竞赛。通过初赛、复赛,最后对现场作文决赛中获

一、

二、三等奖的选手由学校给予表彰奖励。这次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经过大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课题组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现将一些成功之处汇报如下:

1、学生的积累意识增强。

我们要让学生的习作走进生活,鼓励并培养其善于观察生活, 乐于体味生活,勤于记录生活。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摘录本,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偶见趣闻、零星感悟、好词佳句等,都是摘录本的内容,学生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成了积累素材的有心人。积累“脱贫致富”了,自然就走出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2、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

从课题实施以来,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并且在课堂上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学习写作方法。在上个月末,就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主动习作 等情况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

学生问卷(%) 1.喜欢写日记 2.有每天看课外读物习惯 3.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4.有主动写作的习惯 5.平时喜欢交流自己的习作分别是:91.7%、85.9%、70.5%、85.3%、90.3%。

可见,学生对习作及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后能主动做笔记,并初步养成了主动写作的好习惯,也愿意把习作拿出来让同伴和老师欣赏、评改。这极大地挖掘了学生阅读及习作潜能,增强了学生发展的后劲。

3、学生的作文能力增强。 由于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求源头活水,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米下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显著。李芷若、马科源两名同学在陕西省作文竞赛中获

二、三等奖,另有多名同学在市、县级作文竞赛中获奖。课题实验班五年级二班的班刊《小不点儿的那些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了他们进行尝试性创作实践的积极性。

4、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我校在习作研究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研讨活动,如: “作文教学 思想漫谈”、“作文教学观摩”、“作文教学论文大赛”、“学 生现场作文竞赛”,努力让每一次活动成为教师研究交流、展示的崭新舞台, 让教师在活动中受到思想的启迪, 情感的激发和智慧的分享。 课题组老师在理论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经验总结或论文。多位老师在论文在省市级教学刊物中发表,另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研修个人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
《个人研修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