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6: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福建省泉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无答案)

时间:90钟

计分:100 分

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26小题,2分/题,共计52分)

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商业银行吸收居民存款

②福建省泉州市举办海丝之路文化节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④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 )

①传统文化中对儿童成长的起到消极作用 ②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表明( ) 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7.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有关,你认为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旧文化斗争促进文化进步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8.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万隆精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植根于“天下大同”的中华文化传统,着眼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契合、相通,将目光投向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亚非新未来、人类新图景。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对政治具有重大影响 ③经济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近年来,在国家的提倡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这样的现象值得欣慰。不过,也有不少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令人遗憾。这反映了我们在文化创造中要( )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追求卓越质量,强化经济效益 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6年8月30日,德国第17家孔子学院——施特拉尔松德学院举行隆重的成立仪式,总理默克尔在开幕仪式上发表讲话,盛赞中德教育合作领域结出的新硕果。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为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表明( ) A.教育在中华文化自身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B.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1.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在获奖后,曹文轩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这表明文化创新要(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2017年海南黎族“三月三”活动在琼中举办,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通过全省互动、社会各界参与,把“三月三”传统节日办成文化“三月三”、歌舞“三月三”、民俗“三月三”和欢乐“三月三”。让黎族、苗族人民体会到党的温暖,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促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举办文化“三月三”,是因为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的特定文化环境和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体现了 A.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 B.全民阅读对社会发展能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 C.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阅读环 境和阅读能力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15.尽管已在德国定居几十年,祖籍福建泉州的林先生还是喜欢喝铁观音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闽南话。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A.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总是无法抹去的

D.总是积极健康的

16.当不少“艺术家”坐在办公室里“憋”小品,在舞台上“喊”笑话时,赵本山更显得有底气,有定气。宋丹丹说,“他是个双脚没离地的人。”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7.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作为网络用户中最庞大、最活跃的群体,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容易出现价值迷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因此,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B.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8.2017年9月28日,在隆重庆祝新中国建国68周年之际,某校举行“红歌大家唱”活动。全校师生登台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老歌。大家群情激扬,干劲大增。这表明

A.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文化作品是指引人们走向胜利

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 D.文化作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9.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因为沉迷于网络世界而造成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重庆一男子沉迷于网游,闭门4月不出,后因网线被拔跳楼身亡。下面针对网络游戏,表述正确的是

A.导致青少年精神世界空虚,人格发生扭曲,不利于健康成长 B.使青少年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迷失生活方向 C.青少年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 D.青少年要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控力,对网络游戏要敬而远之

20.2017年3月以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强势登陆中国电视荧屏,成为了当下中国最火的电视剧。目前这部反腐电视剧已经吸引了数百万观众收看,有人将它称作中国版《纸牌屋》。《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引发国人共鸣,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获得了多国影迷的广泛好评,该片讲述印度摔跤冠军在退役之后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的故事,对印度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进行了抨击,片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主题通过摔跤比赛得以阐释。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逐渐趋同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 ④文化创作需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鼓浪屿入遗是基于( )

A.保护鼓浪屿文化—民族情感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 B.保护鼓浪屿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 C.保护鼓浪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研究中国文明演进—传承民族文化 D.保护鼓浪屿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标志—民族文化交流

23.“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因此岁末大小理发店都爆满。古时候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民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即“剃龙头”。“剃头过年”和“剃龙头”都是对( )

A.传统理论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B.传统习俗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

24.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主要表明( )

A.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 B.我们要尊重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C.我们要捍卫中华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 D.我们要弘扬传统美德,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25.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媒介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习近平主席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下列做法符合上述主张的是(

) ①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销本国价值观 ③防止经济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问答题(三大题 共48分)

27、为顺应世道要求和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构想。中国从不希望以邻为壑,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正视历史,真正卸掉历史包袱。为了悼念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4年12月13日10时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有助于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的重要意义。(16分)

28、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共分为五节课,分别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继续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阐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9分) (2)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9分)

29、戏曲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融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它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有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世界三大爱情经典剧作之一《西厢记》(与《沙恭达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其舞台综合性发展到精淳的地步,其美学原则使之成为人类写意型艺术的典型代表,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因有戏曲而丰富、而完满、而骄傲。

结合上述材料,试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新时期应如何促进戏曲文化的发展。

马甲中学2017年秋季期中考高二政治(文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2分)

1——5 CCDCC 6——10 BBDDD 11——15 BBAAA 16——20 CCACC 21——25 BBBBB 26 D

二、问答题(48分)

27、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是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办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活动有利于塑造人生.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举办国家公祭日,无形中在我们的身边形成一股纪念先辈,崇尚爱国的氛围,让全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无形之中让民族精神提升.

28、(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同时应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顺应时代的变迁。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需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发展。 ②戏曲等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融合。豫剧触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糸。

⑤着眼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群众学习,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积极创新。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7

福建省仙游县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47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4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65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1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