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4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7: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

A.被联合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对当今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D.具有两面性,有精华,也有糟粕

3.我国一些地方台开播的《中国好声音》《一站到底》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A.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B.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处 C.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D.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5.近年来,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1 ②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②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铸造民族之魂,回归传统文化 ④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阐述伟大的“中国梦”时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对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警示和要求。这种重实干的时代精神( )

①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③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广西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区的深山,成立了“小雨滴”义教社。在一届又一届“小雨滴”的帮助下,山里的孩子们可以用普通话与山外的人们进行自由沟通,并表示希望自己能成为未来的“小雨滴”。这启示我们( )

①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文化 ③教育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④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9.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所以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我国下列措施与教育有关的是( )

①从2007年起,部分重点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免收学费 ②开展“希望工程”活动 ③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 ⑤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

10.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的中心,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文化规定着每个参与者的理想、价值观、信仰、规范甚至于认识,并进而成为组织的“游戏规则”。上述观点说明组织文化(

2 ①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③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07年9月在曲阜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突出“走近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为主题,坚持把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发展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这体现了-(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④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儒家文化为指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顺利闭幕,这次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深刻体会到 “世界因不同而出色,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发展本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 D.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13.2500年前,中国思想家孔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名言正在被中外交流的实践所证明,也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中国正在谱写着“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乐章。尊重不同文明有利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②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

谐”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15.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要面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不断的交汇与融合中,“见贤思齐”是我们崇尚文化交流的理念。因此,我们( ) A.应该用优秀的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 B.要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16.“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2014年 9月22日,河南省财政厅拨付河南省“阳光工程”补助资金1.33亿元,用于支持全省培训机构组织开展27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实施上述活动的原因是( )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4 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这表明( )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培育民族精神要珍惜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③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只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在第27届国际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上,女航天员刘洋与中粮集团的青年员工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讲述了自己难忘的航天经历,以此激励中粮青年员工,让零失误零误差的航天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②提高民族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③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④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汤庆福生前是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上海市口岸办副主任。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革命工作重于生命,勇立潮头、开拓创新,公正宽厚、清正廉洁,以朴素的精神境界和执著的人生追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是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这说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作为青少年,他们是中国梦未来的开拓者、实现者。本着培养青少年从小热爱祖国和全面素质

5 教育的开展,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了以“2014· 畅想中国梦” 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假如你要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你认为可以选取的话题有( ) ①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④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可以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

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2014年央视春晚,由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令我们倍感亲切又耳目一新。这说明( ) ①各国文化既相互交流又逐渐趋同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秋天在北京雁栖湖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传统特色之一,就是与会领导人穿上主办国提供的服装来个家庭式大合影。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 的理念。这说明( )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26.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 )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

6 ④爱国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7.材料一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8分)

材料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继承中华文化的厚重遗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将是我们圆梦的有力引擎。甲同学认为:只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就能实现中国梦;乙同学认为:只有秉持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述甲乙两同学观点的合理性。(10分)

28.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简述文化创新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运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0分)

29、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4分)

高二期中政治答案2015.10 1.解析:②④与材料无关;受西方文化“经年累月”影响促进东西德统一,体现了①③。答案:A 2.解析: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今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表明对当今文化建设仍有积极意义,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基础”说法错误;D项“两面性”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是正确的,但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答案:C 3.解析:④与材料无关;由“媒体优势”“节目创新”“商家必争”可以选出①②③。答案:A 4.解析: A、B、C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D 5.解析:①②说法错误。答案:B 6.解析:③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答案:B 7.解析:③夸大了时代精神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B 8.解析:②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答案:C 9.D【解析】此题选项中所列出的6个举措,只有①②③④是与发展教育有直接联系的,⑤⑥不符合题意。

10.D【解析】组织文化是指代表组织成员特征的价值观、信仰系统、准则和思维方式,这是组织成员共享的、共同遵守的观念、准则、规范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11.B【解析】

12.C【解析】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C错误;答案为C。 13.B 14.B 15.D【解析】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形式,运用排除法较容易选出答案。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非社会物质力量。故带①选项的ABC项错误排除。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和人产生深刻影响D.②③④正确。 16.D 17.C【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者是相互统一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是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社会发展尤其是物质文化的发展可以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全面发展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18.选A 材料强调了历史教育、继承文化传统对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故①②正确;③说法不科学,爱国主义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当代中国的文化之中;④错误,中华

8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9.选A 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用其激励国民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国发展提供精神支撑,①②③正确;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经济决定文化,民族精神影响、反作用于经济但不能主导经济的发展。

20.选B ②④观点符合题意,故B项应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①观点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③观点错误。

21.选D “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说法是错误的, ②不选。

22.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文化竞争力等知识。由设问可知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④是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的,排除。①忽略了文化的性质,表述错误,应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②③符合题意。

23.选C 本题考查对民族节日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庆祝民族节日,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活动,可以集中展现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不能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故③不符合题意。

24.选D 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让我们倍感亲切,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②符合题意。舞蹈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则是因为其把独特的创意与中国元素相结合,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故④符合题意。“各国文化逐渐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故①不选。题目没有涉及理论创新,故③与题意无关。

25.选B 材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会促使东道主文化的传播,并加深文化间的理解。故B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不是都会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D说法错误。

26.选C 材料强调了伟大抗战精神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决定力量”说法错误,排除;④表述不准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7.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的作用。主要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第(2)问是评析类试题。对于每一个观点都要辩证地分析其合理性。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科技的发展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国越来越注重科技发展。

(2)①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9 竞争的重要因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②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8.(1)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我们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进行文化创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9、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5分)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5分)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4分)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47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65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1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7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仙游县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无答案)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重点班)(推荐)

河北省邯郸市_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4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