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7: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注释,每小题4分,共48分)

1、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明代画家唐伯虎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由此可见( ) ①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15·山西省四校联考)2015年春节境外游依旧火爆,而中国游客强行冲入企鹅群中与之合影等行为引发网友争论。对于近年来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1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电视、电子书、微博、微信等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 ①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途径 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主要说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7、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C.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8、如图,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把牛和鸡分在一组;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9、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 )

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

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④文化创新能增加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0、2015 年9月23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发布国庆节旅游提醒,呼吁赴泰公民文明旅游,不要带着有钱就是大爷、我是上帝我最大的心态出国,引导每个出境旅游公民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这一提醒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个性差异 ④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2015·太原质检)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 ) 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 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注释 共5道题,共52分)

1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2015年广东省城镇化率达到70%,其新型城镇化建设领跑全国。然而,没有文化就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该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素质。目前,广东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3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0分

14、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中国的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其调制成英式红茶。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加强中英文化交流的意义。9分

15、中国古代教育家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不忽视知识教育的作用。如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同时他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未知,焉得仁?” 董仲舒也说过:“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德智统一观:首先是道德教育及其实践,其次才是知识教育;德育要通过智育来进行,智育主要地是为德育服务;德育与智育之间、“行已有耻”与“博学于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这种德智统一观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1) 这种德智统一的教育观属于传统文化的什么形式?(2分)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0分)

16、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曾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

古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应

4 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10分

17、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发布。某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共商文艺发展繁荣大计。与会人员积极发言。

某作家:要使创作之树常绿,必须不断地用活水去浇灌、去滋润,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火热的生活。 某编剧:我要求自己在作品里接地气又反映普通百姓生活。一句话,心里要有人民,心里要有观众! 某作曲家:坚持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我的旋律始终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影视制作公司总裁:中国影视应该有传播主流价值的担当,也要学习国外影视的策划理念、制作水准、营销手段。

京剧院副院长:传承创新徽剧、昆曲等传统民族艺术,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为文艺工作者多出好作品提出建议。11分 5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答案】B 【解析】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错误。通过《庐山图》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故选B。

【易错知识点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东西。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答案】C 【解析】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们会获得良好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体现了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中的“决定”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应排除

4、【答案】A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同时说明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入选。①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技术并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不包括技术,故排除。 考点: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古人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古代传统

文化流传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A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会推动社会发展,故B观点错误;C、D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择A。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7、【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世界文化不可能逐步趋向同一;B、C两项强调的是文化发展、传承,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中美两国孩子对牛、鸡、草地分组的不同主要体现了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的。A、B、C强调的是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价值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选。

9、【答案】A 试题分析:“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0、【答案】D 【解析】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对中国游客的善意提醒,启示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个性差异,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应做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④错误,应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茶文化,体现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③应选。

【易错知识点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传统文化,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12、【答案】A

【解析】①错在“创造传统文化”;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②③符合题意;④所示措施不具有可行性。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有利

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广东省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广东经济、政治发展。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4、【答案】(1)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有利于吸收借鉴英国优秀文明成果,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加强中英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增进两国的文化理解,深化中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解析】

15、【答案】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2分)

(2) 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古代教育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教育公平的观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4分)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教育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分)③对待传统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我国的现代教育相结合。(2分)④对待传统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分) 【解析】

16、【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可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理解经典作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能产生积极影响。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加强经典教育有利于继承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解析】

17、【答案】(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优秀文艺作品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获取丰富的创作资源。(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反映普通百姓需求。(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文艺工作者应传承创新传统民族艺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

(4)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优秀文艺作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有

益成果。(5)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优秀文艺作品要弘扬真善美,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47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24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65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1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7

山东枣庄市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

河北省唐山市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仙游县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无答案)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