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桶白葡萄酒》之叙事与“恐惧”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桶白葡萄酒》之叙事与“恐惧”

字数:3410 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作为十九世纪美国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其作品是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他的经典短篇恐怖小说之一《一桶白葡萄酒》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并且通过叙述者的“内心独白”(意识流)来揭示其可怕的心理状态堪称一绝,这种叙事风格也自然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

关键词:第一人称全知叙事;内心独白;恐惧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5-02

十九世纪美国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爱伦·坡与安布鲁斯·布尔斯和洛夫克拉夫特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除此,他还被冠于侦探小说(detective story)鼻祖、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先驱之

一、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大师、短篇哥特小说、象征主义(symbolism)先驱之一,唯美主义(aestheticism)者等称呼。受其影响的人物有:柯南·道尔、波德莱尔、斯特芳·马拉美、儒勒·凡尔纳、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希区柯克、蒂姆·伯顿、江户川乱步等。众所周知,爱伦·坡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是“效果论”: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追求这种效果而思考创作。事实上,这种效果的确完美的实现了,因为任何阅读过他的短篇小说的读者都被故事中的人物(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那个人物)的叙述与其“内心独白”所深深的震撼—让读者直面其内心深处,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其所思所想,以致受到心灵上的冲击。本文试图重新细读其经典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来分析故事中那个复仇者“我”如何叙事并通过其“内心独白”来揭示其扭曲的性格特征等,而这种叙事模式又如何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即:恐惧感。

一、第一人称全知叙事与内心独白

叙事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三种:全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模式。在这三种结构模式中,尤其以全聚焦模式发展得最成熟和被小说家们使用得最为普遍。全聚焦模式中的叙述者可以说是“无所不知”,他所了解的信息多余任何一个故事中的人物,知道他们的一切情况等等。[1]就爱伦·坡的大多数短篇小说而言,小说中的叙述者几乎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主要扮演两种角色:(1)作为旁观者审视故事的整个发生过程,叙述者不参与故事;(2)叙述者就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或主人公,讲述故事的发生环境,情节和甚至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识(内心独白)。当然,他的经典短篇恐怖小说之一《一桶白葡萄酒》也不例外,该短篇小说就是以第一人称“我”这个全知叙述者来讲述故事,并且通过“内心独白”来揭示“我”的真实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状态。那么什么是“内心独白”?顾名思义,“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内心的想法或意识。事实上,“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几乎是同义词,或者说“内心独白”在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意识流”。通过这种方式来刻画人物可以深刻地揭示其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坡把人的存在状态分为两种:一是清醒理智的状态,二是关涉现在和未来的状态。后者由暗影和怀疑构成,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和疯狂。坡在恐怖小说的创作中经常借用主人公之口,描绘这种恐惧和疯狂。

二、第一人称全知叙事、内心独白与恐惧

《一桶白葡萄酒》作为坡的著名恐怖短篇小说之一,所使用的叙事模式就是“第一人称全知叙事”和”叙述者内心独白”的完美结合。小说一开始就是叙述者“我”的直接登场:

弗图纳陀曾多次伤害过我,我都一忍再忍,但当他竟敢侮辱我时,我发誓一定要报复。要是你对我的脾气了如指掌的话,就不会认为我不过是说说吓唬人而已。我最终会报复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还有一点也是确定的,我不能冒风险。我不仅要惩罚他,而且惩罚他的同时要让自己免于受罚。要是复仇者得到报应,那就不算是成功的复仇。同样,如果复仇者没有让仇家认识到自己是复仇者,那也不算真正的复仇。要知道,单从我的言行来看,弗图纳陀是不会怀疑我对他不怀好意的。我像往常一样,对他笑脸相迎,他绝不会想到我其实是笑里藏刀。这个弗图纳陀有个弱点,虽然他在其他的方面都令人尊敬甚至敬畏„„[2]

这一段是这篇短篇小说一开始关于这个叙述者“我”的叙事和“内心独白”。叙述者讲述了一个叫“弗图纳陀”的人对自己造成的无数次的伤害和侮辱,因此必须由“我”亲自来报复和惩罚之,因为“我”的性格是“有仇必报,决不手软”。这里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把即将实施的复仇的原由向读者清楚的说明了,与此同时,也让读者大脑中对他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认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叙述者(复仇者)不仅其复仇的态度极度的强硬,而且他还是一个相当有智慧、有头脑的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复仇不能被任何人(包括对方)发现,所以就必须依旧表现出一副和往常一样的“亲切善意”的模样(尽管是洋装出来的),这样以来就不会被人怀疑和因此而受到惩罚,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复仇”。从最后一句话,我们也不难看出复仇者“我”对对方是相当的了解,特别是很清楚对方的“弱点”,这就为复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段叙述者的叙述和内心独白让读者清晰的看到了一个相当有智慧,有决心的“有仇必报”的人物形象。非常关键的是,读者看到:仅仅是因为对方对他有过所谓的“侮辱”,他就发誓要复仇(大开杀戒),这就让读者立刻不寒而栗。看来,爱伦·坡的这种叙事模式确确实实产生了他所期(下转第257页)(上接第255页)待的“效果”:一个心理扭曲的复仇者的即将实施的“复仇”对读者所产生的强烈的“恐惧感”。诚然,爱伦·坡为了实现这一“效果”所作的努力的确没有白费。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叙述者“我”利用了对方的弱点和通过自己的“智慧”(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白得以体现)将对方一步一步的引入了自己为之设计好的圈套之中。逐渐的,叙述者将对方引入那个可怕的地牢,将对方用铁链锁上以后,然后开始真正的实施谋杀:

我一边说着,一边在那堆尸骨当中忙开了,„„用这些材料和那把泥铲,我干劲十足地开始砌墙封起凹洞的入口来。水泥的第一层还没有砌好,我发现弗图纳陀快醒了。„„我接着砌起了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接着我听到了铁链疯狂摇晃的声音,这声音持续了有好几分钟。为了听得真切些,我干脆停下手中的活,一屁股坐在那堆尸骨上。当这声响最终平息下来的时候,我再次开始了工作,并一口气砌好了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2]这段叙述也同样向读者展示出一个非常“凶残”的复仇者的形象。这个心理扭曲的复仇者“我”在整个谋杀的过程中不仅没有任何害怕或紧张的情绪,相反他却非常“享受”这种杀人的“乐趣”,因为正如他所说的:为了听得真切些,我干脆停下手中的活,一屁股坐在那堆尸骨上。当这声响最终平息下来的时候,我再次开始了工作,并一口气砌好了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在这个复仇者看来,“享受”归“享受”,却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马上了解此事才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这种人物形象再一次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读者阅读到此,定会感到毛骨悚然:因为这个坡笔下的杀人犯是一个如此变态,残忍的恶魔,而这个恶魔又是相当地具有一颗清醒和智慧的头脑。

到小说末尾,复仇者“我”作了如下的一段叙述:我赶紧完成最后的工作,使劲把最后一块石头塞进去,抹上灰泥,并在这堵墙面前堆好原来那堆尸骨。半个世纪以来,再没有人去打扰他们。愿亡灵安息![2]复仇者“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同时也给这篇小说画上了句号。

三、结束语

爱伦·坡之经典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故事中那个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之叙事与“内心独白”的确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恐惧感”。这种“效果”也正是爱伦·坡精心创作所期望达到的目的。通过对该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分析也让我们对其恐怖短篇小说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也因此让我们更加深信:美国短篇小说家爱伦·坡在任何时代其文学地位都是无人能够撼动的。

参考文献:

\\[1\\]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埃德加·爱伦·坡,王敏,时静译.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及《一桶白葡萄酒》文学评论

恐惧与广告

恐惧

恐惧与生命成长

一桶水过一天

白葡萄酒的初夏风情

一滴水和一桶水

摆脱恐惧

克服恐惧

开题《左传》与《史记》叙事艺术之比较

《一桶白葡萄酒》之叙事与“恐惧”
《《一桶白葡萄酒》之叙事与“恐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