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9: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口语交际并不只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一种适用于生活的一种沟通、交往的技术。说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注重方法与技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充分认识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意义的基础上,强调在培养小学生这一能力时所遇见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沟通;交往;培养

所谓“口语交际”《语文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双方要不断地表达信息、理解信息,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也随着交际的需要不断地变化。说者要根据听者的情绪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或语言材料;而听者呢,又得根据说者的表述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答。此时,双方的信息通道是畅通的,双方的表达是相互促进的。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口语交际还是一种行为。英国学者奥斯汀把“说话”看作“做事”,把“话语”看作“行为”,也就是把“行为”(主要是“言外行为”)看作话语所包含的必不可少的意义部分。事实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时时离不开这种意义的传达。当两人久别重逢说“你好”时,不也同时在向对方互致“祝贺”之意吗?也就是说人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构词造句,提供某种信息,同时还利用语句的信息来完成各种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本身是一种行为,一种言语行为。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是交际的互动性与能力的综合性。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生存的要求

一个口不哑的人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不读不写,但却很难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说话。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比如我们在家里,要与家人接触谈话;在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间,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彼此的所见所闻所想;在社会上,要与他人沟通等等。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会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也离不开说话。只有说得正确、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交流思想,相互协作,做好工作。口语交际维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正常运转。谷生华在《听说能力自我训练》一书中谈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时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听和说维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作用。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社会集体,

而这个社会集体中的每一个正常成员或为了沟通思想,或为了了解情况,或为了解决问题,无一不需要口语交际。而口语交际,就离不开听和说。

(二)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话、因特网让处于地球两端的人变得不再遥远。“地球村”概念的出现,说明人与人交往已越来越密切,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愈,并呈发展的趋势。口语交际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人预测并告诫人们,到了21世纪,社会各行各业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专心致志,经耳不忘的听话能力;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的说话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择业竞争、开展文化活动等,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频繁。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成员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有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自信心不强,在发音之前就产生了一种害怕、焦虑的心理,不敢说,怕说错了,老师、同学会笑。这是他们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口语交际训练过程。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成为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做到这一点,前提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提口语交际,强调了口语交际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辩正唯物主义哲学,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

(四)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培养学习效率

口语交际,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式。据现代脑生理学研究,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中枢通常是在左半球,但由于儿童大脑两半球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分工,两半球都可以进行语言学习。所以,幼儿期和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并且也是通过语言学习来开发智力的关键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还具有一些细致、深远的意义:

1.口语交际的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口语交际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二、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所遇见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每个人自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学习口语交际了。小学生入学前已具备了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但会说不等于能说,能说也不等于好说。好说,就是要说得有理、有情、恰当、亲切、动人。那么,当代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时遇见的问题有哪些呢?通过平时与众多师生的接触,笔者了解到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分析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障碍,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会说

所谓不会说,是指一部分小学生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

1.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在课堂上“问题”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通常他们表现为不愿意与人说话。

2.说不好,乱说。这类学生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但说话抓不住重点,离题万里,回答课堂提问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

(二)不敢说

虽然这类学生的外在表现与“不知该怎么说”的学生有些相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会说,但因为紧张的心理或因为保守的心理而不善于表达自己。

1.紧张心理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

2.保守心理。有一些学生,他们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从不多言。在课堂上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竞争心理不强。

(三)交际内容粗糙

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

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

(四)交际载体多元化

低年级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笼统性、情绪性、模仿性,因此在初步接触口语交际时,带有明显的茫然性。通过对西渚小学一年级125名学生

大多数同学能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但发音、口齿、仪态存在问题。必须靠模仿,交际活动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看,学生期待平等交流,不喜欢空洞的说教的比例占60%以上。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习惯普通话交流占60%。不能够准确辨析别人的说话,对感兴趣、初次接触的内容和交际的愿望强烈,其余的反应冷淡。在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中,往往依靠的载体趋于多元化,需要视觉的、听觉的,形象多样、形式多种的载体的相互结合与交融。就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说,通过调查的数据看出,普通话和简单的课堂教学,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其受欢迎程度和收效不大。相反,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的占80%。

(五)注重说的训练,忽略听的指导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信息接收不准有碍于准确地表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而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不知道抓住要领。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口语交际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目的是要让他们在会说、敢说的基础上逐步向着规范、准确、有条理和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等较高层次迈进,要求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逐渐提高为“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打好口语根基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稳扎稳打地加以引导、训练,才能真正提高。

1.示范引路。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正处于成长期,对他们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学习原动力。老师要从自身出发,严格规范交际用语,让学生从入学开始,从说好每一句话开始,接受较为规范的交际训练。

2.及时正音。发音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口语的发展。在教学中,针对全班性的错误读法以及个别同学发音方法不正确要及时进行纠正,杜绝一错再错。并且创设“无方言”的班级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普通话的大环境中学习规范语言。

3.纠正方言。本地口语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更阻碍书面语言的表情达意。在教学和交谈中,应时时关注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逐步树立“动口即是练说时”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4.加强诵读。朗读、背诵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口头语言的一种有效训练途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口头语言表达赋于感情色彩,易于表情达意。

5.培养个性。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学生的语言必须反映主观意识,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口语交际训练更应重视保护和发扬孩子们的这种天性,提倡口语交际的个性张扬。

(二)养成交际习惯

学生良好交际习惯的养成是贯穿口语交际教学始终的内容。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

1.学会倾听。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没有听清就发表意见,或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是口语交际的大忌。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很好的引领,准确把握,围绕这个重点来组织教学。可以采用听后复述要点的方法,或采用让学生边听边想,听后评议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2.乐于表达。有一定的表达自信心,善于抓住一切当众说话的机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以及不同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在课堂上能经常性地发言,在小组交谈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大

胆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即兴表演,在课外也能有意识地参与交际实践。

3.善于交往。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如果说话文明得体,有礼有节,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印象,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获得交际的成功。

4.举止得体。重视培养学生自然大方、和谐得体的态势语习惯。如姿态自然、举止大方,说话时,眼神不游离,不伸舌头,不做鬼脸,能根据表达需要,学会恰当使用体态语。

(三)活用训练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列为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活用教材,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大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用好教材,拓展思维。

小小内心世界,感情无穷无尽。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了学生美好的愿望,让课堂充满了人文关爱的阳光。

2.补充教材,增强实效。

教学时,可适时地引进各地教材,并对其进行合理补充,以增强训练效果,达到交际目标。

3.自编教材主要按“板块式内容”进行,开展集中训练。小学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在安排上,低年级可以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安排看图说话表演赛、隔周一次举行故事大王比赛等。中年级集中开展“电视新闻播报”、“班队活动”等活动。高年级举行“小主持人大赛”、“专题口语辩论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加强课内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方便。

1.在质疑、释疑中训练。

质疑、释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这一环节中 ,既有师生双向的信息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立体交流,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下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自主参与,教师不再作为主导者出现,而是共同的学习者。此时,学生的思维因为跳出了教师的语言诱导的范围而更加活跃,从而实现语言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训练。

合作能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五)创设生活情景

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口语交际能力是学习、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而丰富多彩的生活恰好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源泉。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创设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行之有效的办法。

(六)放手参与实践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社会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走向社会。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谷生华.林健.小学语文学习心理.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徐吉华.让“羔羊”不再沉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现象的思考及策略.小学语文教学.2006.

[4] 秦敏.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小学语文教学.2005.[5] 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6] 杨再隋.夏家发.刘仲林.倪玉婕.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10), 77.

[7] 周必玲.口语交际训练“二步曲”.小学教学参考,2001,(1),9.

[8] 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2,73. [9] 吴建英.沈辉.摭谈培养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01,(1),11.

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怎样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怎样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浅议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