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4: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摘要:佛教自传入杭州就慢慢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佛教文化,唐朝吴越国和两宋时,佛教发展到达顶峰。本文主要从佛教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从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三方面提出建议,打造杭州佛教文化旅游。关键词: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策略;杭州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随着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很关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这些资源的开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佛教文化资源。杭州作为一个有悠久佛教历史文化的名城,佛教文化旅游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杭州地位

杭州自秦设县治,已有2200年历史,当时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杭州。现今杭州是浙江省的行政和金融中心,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不仅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还有一个很好的国内国外交流平台,这为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杭州地理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地形多样,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杭州属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足,气候宜人,生物繁多。佛教寺院自古以来都有“静修”之说,我们也可以常说“深山藏古寺”,可见佛教寺院周围环境的幽静美好。[1]杭州独天得厚的地理环境正好与佛教选择“静修”之地相得益彰。

(三)杭州佛教文化历史

杭州佛教历史源远流长,素有“东南佛国”之城,佛教文化资源是杭州创文化名城的一个基本依托。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五代,期间兴修扩建寺庙,古刹林立,南宋末期最多达480所。五代吴越国时期,大力奉行“信佛顺天”,扩建兴修寺,为杭州佛教盛行的一个高峰点;南宋时,上层建筑统治者与佛教相结合,大批佛寺被王室占用该做御花园,是为杭州佛教发展的另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历史兴替,逐渐形成北山、南山两大寺庙群,佛教派生不同宗派,其中禅宗派生的临济宗成为杭城佛教主流。民国时期,宗教信仰自由,早已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等与佛教相冲突,逐渐使佛教世俗化。

(四)杭州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杭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资源,同时与杭州的自然山水结合,给予杭州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宋元以后,虽然全国的佛教发展呈衰微趋势,但杭州的佛教规模仍呈发展的态势。[2]抗日战争、“大跃进”及*时期,不少杭州佛寺被摧毁、改作其他功能场所如公园、疗养院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杭州的宗教文化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保护。

自旅游产业兴起,佛教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杭州的佛教旅游有了飞速发展,如灵隐寺、净慈寺、下天竺法镜寺、飞来峰、三潭映月、雷峰塔、虎跑景区等佛教景区。同时佛教资源也正在得到重视和保护,如著名佛教圣地灵隐寺、下天竺法镜寺、径山寺等。一些大型佛教传教、朝代佛教和佛教名人思想的讲座在杭州举行,使得杭州佛教再度重视起来。

二、杭州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一)佛教文化资源

杭州佛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后代存留了不少物质精神文化。有些资源既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又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如摩崖石刻造像。在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由于各种竞争,随之而来的压力过大,就需要一片净土来净化自己,佛教文化旅游就提供了一条途径给人们。除了可以达到愉悦身体的目的之外,还可以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1、寺院、塔、幢

寺院、塔、幢是佛教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它们的存在向游客诉说了当时佛教发展历程。现存著名的寺院有灵隐寺、天兰三寺、凤林寺、虎跑寺、圣果寺、孤山寺、梵天寺、昭庆寺、六通寺、云栖寺、慧日永明院(净慈寺)、玛瑙寺、样符寺(龙兴寺)等,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塔、幢有龙兴寺经幢(我国佛教史上第三座)、梵天寺经幢(全国最高)、灵隐寺经幢与双塔、六和塔、保像塔、雷峰塔、白塔等,摩崖造像有飞来峰造像、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石龙院造像等。

2、高僧、文人雅士

寺院因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名士云集,使佛教文化更上一层楼。一些历史记载的高僧雅士,如唐时有法铣、法钦、道标、韬光、文喜、道林等法师及白居易(乐天居士)等,吴越时有德韶、遭翊、道潜、延寿等法师,两宋有遵式、省常、契嵩、净沅、元照、宗本、宗杲、瞎堂、如净等法师和苏轼(东坡居士)等。白、苏等许多文人墨客和能诗善文的僧人留下了大量有关佛教文化的、充满掸意道心的诗文名篇。

3、建筑山水文化

佛教建筑是依据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建立的,给予游客欣赏的喜悦之情。中国寺院的布局,大都依据中国礼制的规定,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

前低后高,[1]如天竺三寺。中国建筑多为砖木建筑,江南地区的佛寺因袭中国本土建筑风格,为砖木建筑,[3]大多数为抬梁式。同时建筑中融合释、儒、道三派元素;因佛教修身养性,寺院多建立在深山中,寺院的设计中会因地制宜,加入自然山水特色,如一九八八年在白龙寺东南侧又辟建了一新景点,新景点内有荷塘、鱼池、曲桥、回廊、水榭、丝竹铍、书画展室,财神殿等景观,其中遍植各种花卉。

4、佛经著作

杭州佛教,既有伽蓝相依,又有贤圣相继,历代高僧在修持和研究弘扬大乘理论时推陈出新,源远流长。其主要宗派著作有:华严宗的主要经典《华严经》;净源著述《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华严疏钞》、《仁王经疏》等等;遵式在杭州下天竺创建精舍,推行净土忏法,率众修持念佛三昧,并作《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谛闲弟子著有《始终心要讲义》、《教观纲宗讲义》等;南宗门人景霄深得律宗奥理,著《简正记》二十卷,逐渐形成南山正宗;赞宁住杭州灵隐时精通南山律法,著有《大宋僧史略》、《三教圣贤事迹》等;灵芝尊者元照主持昭庆寺时,博究南山律学,著《行事钞资持记》一百多卷,随后又有允堪律师在杭著《行事钞会正记》;宜洁玉书从宝华山分席来杭在昭庆寺重兴律学,著有《梵网经菩萨戒律》、《毗尼日用切要乳香记》、《沙弥律义要略述义》等;,弘一法师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

5、摩崖石刻造像

摩崖石刻造像上记录了朝代佛教的经典,如佛经、佛诗、名僧功绩等,是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佛教虽时盛时衰,但佛教文化依然具有坚韧强大的生命力。元代在飞来峰留下了大量运用蒙藏技法的密宗摩崖石刻造像,吴山宝成寺建有国内罕见的麻曷葛剌造像,元代高僧有主要出自净慈的四峰(云峰妙高、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孤峰明德)以及愚庵智及、楚石梵琦等,明代则有见心来复、莲弛株宏、豁堂正岩、智旭藕益等佛门栋梁。

6、民俗文化

古时佛寺仅仅只供寺人吾禅清修,崇佛之人参教交流,之后因政权的加入和佛本身的思想,这些寺院的开放对象扩大到了黎明百姓,佛教的有些佛事活动,也逐步演化为民间习俗。香市、哑目连戏、禅茶等佛教文化对杭州民俗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和广泛参透。

7、佛教戒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也有佛规。寺院中住着大批的僧人,需要对其管理,制定佛规,不然僧人的日常生活就无法进行。例如吴越诸王十分注重对佛教僧团的管理,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剃度、戒坛、修习、寺院经济,等等[4]。僧人的

寺院日常修行生活围绕着\"戒、定、慧\"而展开。戒是指持受佛门戒律,通过持守戒律摒弃流俗,纯洁心性。据传佛祖释迦摩尼亲自制定\"僧律250条,尼律500条,印度僧尼以这些戒律为宗教生活的规范。中国僧团除了遵守这些戒律外,还制定了其它的清规戒律,其中有寺院自订,也有历代王朝立为僧制的。\"[3] 其所持戒律主要为\"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二)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千年的洗礼,融入了中国各种文化的精髓,同时佛教也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特点。发展到今天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对佛教的崇拜信仰转变成了欣赏、感受、体验佛教文化的心态。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这种宗教性质的文化类资源,除了具备一般旅游周期特征外,又有其特殊性,它的生命周期相对于其他类旅游资源要长,如果开发管理得当,甚至可以再延长周期[1]。这些使得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有了意义。

三、佛教文化旅游的建设策略

(一)旅游主体的建设策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时间也渐渐宽裕,使得旅游人口增多,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如何把握旅游客体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吴必虎等人(1998)就提到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的丰富度,更在于客源市场可靠度。

1、充分调查客源市场

如何得知客源的集散度,客源对旅游路线、产品、旅游地等的需求,调查研究客源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佛教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具有一般客源市场的特性,但又具有其独特性。佛教文化旅游的主体一般分为僧人寺人和普通人两种。通过问卷调查、邮件调查、抽样调查等各种调查方式统计游客对佛教文化旅游需求的综合信息,建立多种预测客源市场规模的模型,以便对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改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客源市场的基础之上,当充分调查客源市场,佛教旅文化游的开发就成功了一半。

2、研究旅游者行为规律

充分调查德源市场之后,依据客源信息,分两块调查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第一块内容是旅游者个性特征,另一块是旅游地的区域特征。

影响旅游者个性特征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自然特征,生活方式、职业、宗教价值观等社会特征和态度、动机、情绪等心理特征。对于佛教文化旅游主体,根据动机不同,可以划分两类:一类是以朝圣参拜为目的的宗教行为;另一类是以观光为目的的一般旅游。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旅游者需求心里,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其需求。

研究旅游地的区位特征,主要是从普通旅游者出发,因为朝圣参拜目的性强不能随意改变。从统计的数据中研究旅游者的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得出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选择关系,另一方面是旅游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联系关系,之后根据这些关系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以便节省旅游时间。

(二)旅游客体的建设策略

1、构建重点寺院建筑群

寻找重点寺院附近没有被发现或破坏的寺院,同时修葺、复建,构建一块地的佛教寺院建筑群。这样使得观赏寺院的内容丰富,也可以缓解旅游黄金时期拥挤的问题。旅游资源也是旅游成功的一大内容,由于历史原因,大量的寺院被破坏,现在主要的寺院已在保护之列,而一些相对不是很出名的寺院还没被发现或发现后没被保护,为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相应的措施必须采取。

2、完善寺院管理制度

佛教文化旅游过程中,一些旅游垃圾、文物损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就要求寺院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人员需更好履行监督的职责,引导旅游者的行为,及时做好寺院情况的记录,及早修复,保证文物的完整度以及人员安全。

(三)旅游介体的建设策略

1、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

常说“深山藏古寺”,很多佛教文化资源位于山野,这就需要在开发佛教文化资源时,保护资源附近的生态不被破坏,尤其是在交通设施建立方面。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深入人心,把宗教与生态结合起来研究的越来越多。云南大学杨桂华教授在《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宗教生态旅游”这一概念[1]。

2、注重品牌打造,加强宣传

旅游介体有六大要素,其中“购”这一要素传递的信息告知我们要注重品牌打造,吸引旅游者消费,带动杭州经济发展。国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佛教文化产品工艺品、文具、佛教意义等多家打造,吸引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流。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主题的打造,宣传是一种短时间效益内最大的策略。现今科技的发达,信息的多样化,宣传方式亦是多种多样,网络媒介、名人效益、形象广告都是不错的宣传方式。

3、多举办佛教文化会展和座谈会

杭州已举办多届佛教讲经交流工作座谈会,这样使佛教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提升了杭州佛教的知名度,也为佛教积攒了人气,是一个好的开端。

4、多种文化的整合

在大众意识中,杭州倚湖而立,因湖而名。其实西湖只是杭州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佛教文化丰富了西湖的山水。而杭州的另一张品牌茶文化,其实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早在唐开宝元年(742年),余杭径山寺开山祖师在高山上开山建寺并亲手种植茶树以供佛待客,这是杭州饮茶的开始,也是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也是日本茶道之源,后由于政治原因,佛教与茶文化脱离。所以,要找到茶文化与佛教的契合点,依附西湖的盛名,推动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结语

目前杭州佛教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一种描述性开发,更多的是在对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一种浅开发,多停留在实景开发建设上。杭州佛教文化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三方面建设,使佛教文化成为杭州除西湖和茶与茶文化外的第三代文化主题。

参考文献:

[1] 廖婧琳.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特征及旅游开发建议[J].理论与当代,2008,(10).

[1] 翟志芳.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学术期刊,2011.

[2] 张玲蓉.佛教文化开发与杭州文化旅游 [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140):62~64

[3] 高伟军.佛教中国化视野下的杭州灵隐寺[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荣观.吴越王朝与佛教文化 [J].钱锣研究(第八辑).钱谬研究会,1998(8)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杭州旅游

论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

潜在需求市场细分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景观创新模式探讨

杭州旅游读书笔记

杭州旅游心得

杭州旅游攻略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