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佛教文化选修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5: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佛教文化论文

行善的艺术

题记:

日行一善,这是佛教文化老师布置给我们唯一的任务,原本以为,这项任务并不难完成,每天做一件善事而已,凑也凑出一件了。但孰不知真正实施的时候,每天到了晚上才想起这项任务,但又找不到机会“行善”了。渐渐的,我明白了,我们并不能为了行善而行善,更不能从中图利。也许老师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我们为了任务而寻求各种机会去行善,而在于我们是否能从中悟出佛教文化所证实或阐述的道理。

正文:

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 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 利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就是善!

“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仁、义、礼、智、信而已。

“积德”:是行善的结果,“德”者得也。你会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福被子孙后代。“积善”就是积德的意思。

“行善积德”是一种人文素质

以上的“行善积德”是一种个人“修行”建议,它是一种“个人”行为“自律”文化传统。 而现在在宣传推广的“公益”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行善积德”,只是它是社会有组织的行为,目的是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水平。

日行一善,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倘若你把日行一善当做一项作业或必须完成的任务,那么当你记起的时候,再去寻求机会可能为时已晚,则完成它还是颇有难度;而倘若你忘却这是一项作业或任务,自然地照旧地学习、生活,只要你不是恶人,只要你还算是个有素质的大学生,那么在你的举手投足间,“善”已经行了,而行善的举动行为恰恰也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儿,譬如:他人的自行车倒了,帮别人扶起,摆好;看到地上有垃圾,顺手将它捡起,丢进垃圾桶;上课的路上,遇到同学亲切地打招呼,甚至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可以给对方带来一个好心情。这些事实上就是在行善,只是往往被我们忽略了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的作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利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就是善。行善,不一定非要是大慈善家的慷慨捐助;也不一定非要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们的拔刀相助,乃至献出生命;也不一定非要是为一个陌生人捐出自己的器官。行善,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轰轰烈烈,而更多的是,默默无闻,星星点点。

行善,也分两部分,一是不做损人害人之事,另一个是成就别人做成好事。而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后者,因为它更容易让他人记住,从而多多少少获得回报。这种想法无法避免,因为它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中,人们更加注重效率、结果、利益。如果一件事儿不能对他带来物质回报,那么它往往不会选择去做,因为他会觉得那是浪费时间。而恰恰因为如此,行善似乎不难,但是损人害人往往更加容易了,而且常常在你我举手投足的不经意间。

佛家对行善积德的释义为: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各种对治方法将内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得以显现,内在的清净功业得以开发.比如说人的贪欲就是污染,有污染就会产生弊病造成无尽的痛苦,用布施这个对治方法去消除,这样我们清净性德才能得以显现,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具体的内容就要看自己哪方面的污染比较严重了。

大致上菩萨六度就是六种不同的方法:

1:布施能度悭贪

2:持戒能度毁犯

3:忍辱能度嗔恚

4:精进能度懈怠

5:禅定能度散乱

6:般若能度愚痴。

通过这六种方法的修学运用,能使人远离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永恒安乐彼岸。

也就是讲真正行善积德 ,不在乎外在形式, 关键是自己性德的提升, 这才是比较重要的。

佛教文化课程论文

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论文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

电子电工选修课论文

佛教文化选修课论文
《佛教文化选修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佛教文化论文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