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的密度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7: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的密度

诗的密度,是指诗词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使句字精炼浓缩,所含的诗意丰富饱和,从而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一句数折,意象复迭

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这首诗颂扬了韦匡赞的贤良有德和二人的友情,料想别后情状,感叹在危难时局中,个人命运的可悲和别离的苦痛。“日短江湖白发前”,“日短”与“江湖”不联接,“江湖”与“白发”也不联接,节节断开,一句三折,使诗句富有深沉雄浑的意味。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此诗歌咏一位圣女及其居所圣女祠。描写了圣女祠的景色、神秘气氛和圣女的行踪飘忽;追述当年初过时的际遇,融合了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一春梦雨常飘瓦”,如果省作“春雨常飘瓦”,只能够成单一意象,加个“一”字,便有了春雨绵绵的具体意象。加个抽象的“梦”字,与具象的“雨”结合,便起了曲折,形成繁复的意象。全诗意境缥缈沉郁,含蓄地寄寓了诗人的今昔之感。

二、层层深入,波澜迭起

王昌龄《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美丽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引用吴王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使诗句转深一层含意更深,既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赞美,还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苏轼《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是苏轼被贬在儋州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细节,具体地反映了被贬远方的寂寞心情。“自临钓古汲深清”,东坡自汲是雅事,钓石是雅物,钓石下清澈的深水何尝不雅?取来煎茶则更雅。自然平易的一句之中含有多层含义,密度不可谓不大。

三、运用实字,语劲句健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这首和诗写出了早朝宫里醉人景色和氛围,赞扬了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家世的荣耀。“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意象密集,集中体现了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景观及气氛,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这两句采用三个名词复叠使用的“三迭句法”,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显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取得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四、矛盾逆折,诗句警策 ○当句逆折

杜甫《秦州杂诗(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这首诗歌咏了秦州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历来被称为“警绝”。城在万山石谷间,所以城里无风,天上的云却在奔涌;天还没有全黑,月亮已照临关上。通过这种“加一倍写法”,更显示出山的多、谷的深,城虽高迥,却少见夕阳。借着矛盾的语法,这一联使苍莽荒凉的乱山孤城景象跃现出来。

○层层转折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首闺怨诗,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二句写她登楼赏春;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教夫婿觅封侯”。从无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顷刻间的感情波澜,使怨之深、愁之重裸露无余。

五、浓缩字面,诗意倍增 ○增加内容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澎湃难平的激情,深刻地表现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比李白的“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在江山画面之外,更写出立体空间的中星月争辉的景象,意象更加密集丰富。

○浓缩句子

杜牧《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此诗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与杜甫的“千崖秋气高”之句相比,用意接近。但杜甫却浓缩为一句,思力更加沉厚,前人称为“缩银法”。

六、手法翻叠,复迭新意 ○一句中翻叠

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写诗人与情人惜别在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用翻笔并列“多情”、“无情”两个相反的词汇在一句中,这是诗人对自身观照后捕捉的传神表情,句子灵妙内涵繁复,十分深刻感人。

○下句翻叠上句

杨万里《泊平江百花洲》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诗中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突出对苏州风物的熟悉,发出了身如孤舟,漂泊无定的感慨。“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这令人感怆的深情苦语,动人处就在由孤舟翻叠到自身上来的比喻中。

○上半首翻叠下半首

王微《纪梦》

孤枕寒生好梦频,几番疑见忽疑真。 情知好梦都无用,犹愿为君梦里人。

前两句说觉得好梦也我用,下半首却翻叠上半首,明知梦再好也没用,但还是愿做你的梦中人,梦中看见虽不如真的看见,但总比连梦也没有要好。诗句清婉娟妙,痴心感人。

材料密度

密度教案

密度教案

密度说课稿

密度教案

密度教案

密度教案

各种木材密度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流》教案

诗的密度
《诗的密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重要密度 密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