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春酒教学设计何新梅

发布时间:2020-03-02 17:3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春酒》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课题活动案例

何新梅

教材分析:《春酒》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以“春酒”为主线,回忆了童年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的种种美好经历。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母亲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怀旧”成了她作品的主旋律。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怀旧”不仅仅是怀念旧人、旧事、旧景,更是怀念故乡,以此来抒发自己远离故土的浓浓的乡愁,因此将本文的主题定位于“思乡”是解读和教学文本的关键所在。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阅读思乡作品没有难度,但本班学生不善于精读,不善于表达,所以教会学生细读细品,从品读语言中体会感情非常必要。 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旧时的浙江温州农村,一直有喝春酒的习俗。一杯童年时的“春酒”,竟让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醉”了几十年!这到底是一杯怎样的酒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旧时的温州农村,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世界,去品味那尘封多年的春酒。(师板书:“春酒”)

二、识春酒,知文意。

速读课文,思考: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春酒”的知识。 学生要明确:喝春酒的时间(元宵灯节之后),喝春酒的地点(家家户户轮流邀喝),

春酒、八宝酒、会酒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在20世纪的初期,在浙江温州的乡下,在热热闹闹的春节元宵灯节之后,为了使春节更加欢庆,家家户户轮流邀请左邻右居来喝春酒;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邻里之间关系亲密随和,气氛温馨融洽,洋溢着一种春节喜庆欢乐团聚的气氛。这种乡间特有的喝春酒喝会酒的习俗,构成一幅多么美的风俗画啊!这春酒是一杯什么酒如此醉人?原来,这是一杯其乐融融的风俗酒啊!

三、品春酒,懂琦君。

1、这杯其乐融融的风俗酒,让琦君难以忘怀,也让我们感到温暖。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并说说为什么这个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写“我”的句子: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体会动词的妙处,体味小姑娘的情态——得宠、撒娇。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3)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小结:这是一个多么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啊,在乡村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她尽情地享受得宠的喜悦,尽情地享受无忧的童年,这杯春酒分明就是一杯童心酒啊。

写母亲的句子:

(1)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得意、兴奋、自豪)。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自己不吃,只要别人喜欢,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2)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 ) (3)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运用朗读法)

小结:温柔慈爱的母亲啊,用心用情酿的八宝酒醇香甜美,这是一杯什么酒,这分明是一杯母亲酒啊。

写乡邻的句子: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呼呼呼地点燃了,(请学生改成“呼地”、“呼呼地”,经过比较,发现减一字则减一分热闹,减一分喜气,无疑三“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小结:淳朴热情的乡邻啊,只要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这是一杯什么酒,这分明是一杯乡邻酒啊。

2、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这么多生动有有趣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品尝到了这样的春酒。这是一杯童心酒、母亲酒、乡邻酒。无忧快乐的童年,慈爱善良的母亲,热情淳朴的乡邻,如家人般温馨和睦的邻里关系,这是多么美的童年回忆!这是一杯什么酒呢?这是一杯浓浓的人情酒啊!这故乡的风俗人情酒醉了琦君,也醉了我们。带着这段浓浓的回忆,琦君也尝试着泡了八宝酒,这酒到底怎么样了?琦君还能不能品尝到她记忆深处的那个八宝酒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最后两段。 问:作者还能不能品尝到家乡的八宝酒的味道呢?(不能,时间地点人物不同)

3、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客居美国,温柔善良的母亲远离了琦君,无拘无束的童年已一去不返,淳朴善良热情的乡邻们更是隔山隔水。她想酿出一杯春酒,却已经再也酿不出原来的味道了。此时的琦君发出无限的感慨,是哪一句?(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要怎么读?(要读出淡淡的伤感和对故乡的刻骨铭心的的深情。)

也许家乡的春酒能够酿造,但春酒中的那份温情却难以再现。在这里,作者沉醉的不是春酒的香甜,而是对春酒中那份难以再现的风俗人情的依依不舍。

4、就像周作人认为儿时吃的故乡野菜的味道无与伦比,汪曾祺认为故乡端午的鸭蛋与众不同,贾平凹对故乡陕西的羊肉泡馍情有独钟,叶圣陶嚼着薄薄的藕片就会想起远在太湖的故乡一样,琦君对故乡的春酒也是如痴如醉,难道他们放不下的仅仅是故乡的美食吗?(不是,是对家乡的热爱怀念,对童年的留恋)

5、是的,孩子们,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琦君在一杯春酒中尝出了生活的滋味,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母亲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那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 (屏显)

(琦君出生于温州,12岁的时候到了杭州,1949年她32岁的时候去了台湾,后来定居于美国。自从去了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到她的故乡-----浙江温州。

她曾经这样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6、琦君无法再回到过去,但那甜甜的春酒却让她醉了几十年,最终选择用笔来追忆。这样美的习俗,这样一种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这样的风俗美人情美,融入到琦君的记忆深处,经过时间的发酵,最终酿成了一杯乡情酒。

四、悟乡愁,拓积累

1、这故乡情结成了萦绕在琦君心中一份难以割舍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它借助春酒成了琦君心中深深的情,淡淡的愁。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琦君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你们所积累的思乡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明月、笛、乡音、秋风等)。让学生吟诵有关乡愁诗句。

2.小结:乡愁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明月、暮日、乡音、秋风、老树等这些不同的事物(意象)赋予了乡愁更丰富的内涵,更深沉的情感。乡愁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所以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故乡这个生命的根,精神的根会依然在我们的心中,因为故乡是自己心灵的归属。乡愁是穿越千年的永远不老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里都有一棵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吧!

四、作业布置: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板书设计:

春酒

琦君

风俗酒

乡情酒

童心酒

人情酒

母亲酒

乡邻酒

《春酒》公开课教学反思

何新梅

《春酒》似一杯甘醇香浓的乡情酒,醉了琦君,也醉了读者。细细品读,这种思乡怀旧的情怀让人感慨。设计教学时,从课题入手,围绕两个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这是一杯什么酒,让琦君醉了几十年?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以“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春酒的知识”为突破口,学生通过速读后,找出喝春酒的时间(元宵灯节之后),喝春酒的方式(家家户户轮流邀喝),以及春酒、八宝酒、会酒之间的不同和关系,感受浙江温州乡间邻里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气氛和热闹淳朴热情的风俗,理解了这春酒是一杯风俗酒。接着,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感受在作者在行云流水,舒放自然的语言里,童年的“我”的活泼可爱得宠的情态和母亲的善良勤快聪慧大方的品性以及乡邻的淳朴热情的本性。在生动的细节中,在富有情趣的描述里,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春酒还是一杯童心酒、母亲酒和乡邻酒,感受到这春酒就是一杯浓浓的人情酒。接下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的认识升华:这是一个游子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这春酒其实是一杯乡情酒,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在拓展延伸部分,通过积累感悟表现乡愁的古诗词,让学生的认识升华,理解乡愁是穿越千年的永远不老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整个教学环节,以主问题:“这是一杯什么酒,让琦君如痴如醉”贯穿起全文的教学,从“风俗酒”的感知,到“童心酒”“母亲酒”“乡邻酒”和“人情酒”的感受,到最后这是一杯“乡情酒”的认识的升华,教学脉络清晰,学生感知感受感悟不断深化,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从品味语句入手去感受形象,感悟情感,是解读散文最好的方法。本节课,有两个亮点,一是主问题明晰,“这是一杯什么酒,让琦君醉了几十年?”这一问题既能指向教学重点,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而这样一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品味语言做得很到位,通过朗读、换词、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很好地品到了文字背后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但在时间上安排上不够合理,因担心时间不够,故,前面的环节略显仓促,特别是风俗酒这一环节,展开不够,读得不深入,因此,老师的总结就显得不够水到渠成。最后的剩下的时间只好让学生总结回顾本课学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没想到,学生这一环节表现很好,全然没有看出这一环节是临时加上的。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 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 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

春酒教学设计何新梅
《春酒教学设计何新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