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法 2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2: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一)什么是第二语言教学

1. 第二语言教学(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是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我们通常称为“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如对第一语言为非汉语的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等进行的汉语教学都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这种教学活动要求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按照大纲和计划组织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测试评估等。 2.第二语言教学包括:

(1)外国学生在目的语国家的学校里学习第二语言,如留学生在中国的学校里学习汉语,称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

(2)本国学生在本国的外语院校学习第二语言,如中国学生在国内学校里学习英语、法语等,称英语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语为第二语言教学。

(3)本国某一民族的学生在本国学校里学习本国其他民族语言。 3.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对象: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 (1) “教”:

包括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技巧、教材的编写、成绩的测试等。 (2)“学”:

包括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的规律等。

(二)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尽管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都是语言教学,存在着共同的语言学习规律,但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学习者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

与第一语言教学相比,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2)第二语言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第二语言教学以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多为成人,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目的语,客观上需要课程集中,内容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相对较小。

(4)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这是因为基础阶段的教学对第二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为进一步学习目的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阶段学习者最多,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5)第二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对比,通过目的语与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6)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

(7)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注重文化教学。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就必须学习该语言的文化,特别是与语言交际相关的文化。

第二语言教学的这些特点会影响到第二语言教学

(一)第一语言教学(first language teaching) 1.定义:

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在学校里进行的正规的课堂教学活 1 动。例如汉族儿童出生之后首先习得汉语,汉语就是他的第一语言,入学后继续学习汉语,在学校里所进行的一系列汉语教学活动就是第一语言教学。儿童入学之后,就进入了他获得第一语言的学习阶段,有教师指导、有教学大纲等。 2.主要特点:

① 学习者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已经基本具备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② 时间充裕,有很好的语言环境,练习实践的机会多; ③ 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不存在语言障碍; ④ 教学更注重语言的形式; ⑤ 掌握文化主要是靠习得等。

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二)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共同点

第二语言的“教”与“学”和第一语言的“教”与“学”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例如,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都是以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学习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都必须学习并掌握语言的三个要素。其共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从教的方面来看

①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都要讲授基本的语言规律; ② 都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语言规律的概括能力;

③ 教学内容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言语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④ 教学步骤都有预习、讲解、答疑、练习和巩固等几个环节; ⑤ 教学过程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⑥ 教学方式上都会有实物展示、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

⑦ 课堂上都要注意趣味性和情感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从学的方面来看

①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对于学习者来说,都是为了获得语言的交际能力; ② 学习第一语言和学习第二语言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③ 学生都要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律;

④ 学习大体上都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等阶段; ⑤ 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应是脱离意义的机械性的操练。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不同点

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习的主体不同、动力不同、环境不同、方式不同、过程不同以及学习者文化背景的不同,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语言的学习者是儿童,而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多是成人;第一语言学习是在天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家庭、社会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越的语言环境,而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由于相对缺少目的语的语言环境,掌握目的语就困难得多;第一语言的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发展,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往往中间要经过第一语言的思维过程,存在着由此而产生的第一语言的负迁移问题;第一语言的学习者通常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习得了该语言的文化和语用规则,而第二语言的学习,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学习该语言的文化等。

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相比,二者的不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它是真正意义上的零起点的教学。

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经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 2 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2.教学环境氛围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的,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大脑里没有别的语言,不受任何别的语言的影响,不存在语言迁移问题。

第二语言教学要受第一语言或其他第二语言的迁移作用的影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习惯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两种语言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容易产生正迁移,而两种语言的差异容易产生负迁移。例如汉语中带宾语的主谓句的语序是“主语+动词+宾语”,英语中带宾语的主谓句语序也是“主语+动词+宾语”,结构相同,学习起来容易接受和掌握,产生正迁移;而汉语中没有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英语中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往往要变化,初学者不易掌握,常常出错,形成干扰,产生负迁移。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思维方式有别等,可能对某些语言现象不易理解并难以接受,这就会形成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甚至会引起文化冲突。第二语言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使学习者了解、理解甚至接受第二文化。 人们在习得第一语言的同时,通常也习得了该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说这种语言的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因而,扫除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在第一语言教学中一般是不会存在的,即便是有一些文化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

5.教学对象不同

第一语言的教学对象为本国的儿童,年龄不大,善于模仿,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

第二语言教学对象范围广,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或本国外族人,他们以成年人为主,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已大大发展,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很强,注意力容易集中,但记忆和模仿能力较差。

6.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中,学习者有着共同的基础,有着共同的学习动机等,因此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

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年龄有差别,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原有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有冲突等,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和复杂性。这些差异导致了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在教学目的和要求方面的不同。

7.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

适合第一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一定适合第二语言教学,同样,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也不一定适合第一语言教学,因而两类不同的教学需要两种不同的教材。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也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可以拿第一语言与目的语对比来确定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8.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不同

由于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对象、语言环境、教学起点、文化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两种类型的语言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有着不同的特点。第一语言的教学方法法不一定能适应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法也不一定适合第一语言教学,二者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能简单地套用。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第二

3 语言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任务型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基本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产生: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 方法介绍: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优点: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基本要素:

(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 4 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形式/功能原则。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

(四)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五)实用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本质:

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任务型教学有三个步骤:即: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点(language focus)。

1、前任务阶段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可以事先让学生听一听别人做的类似任务的录音或阅读课文某一部分而导入任务,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2、任务环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地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 任务环阶段由3个部分组成:

1)任务(task)学生以结对子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老师在远处监督,鼓励各种交流的尝试,不打断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从而使学生有一种进行自由表达的安全感。

2)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由于要向全班学生公开汇报,所以学生力求表达准确。这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3)报告(reporting )各小组学生可以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报告,也可以互相交换书面报告,比较结果。这时老师充当主席的角色,评价各组任务完成的情况。

3、语言点阶段

1)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可记下一些陌生的重要单词、短语或句型。

2)操练(practice)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练语言点。

第二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不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有所不同。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不同的语言教学之间存在着共性,同是第二语言教学,有相同的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同的语言教学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汉语的特点决定的,其次决定于不同的母语学习者。

一、与第一语言教学相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学习者的母语通常是汉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习者的母语是其他语言,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存在 6 着差异。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相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年龄层次不同

从学习者的年龄层次来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成年人,他们还不能使用汉语进行交际。他们通常理解能力较强,而记忆能力较差。 2.迁移作用不同

从受语言学习的迁移作用来看,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以其独特的系统区别于其他语言,而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已具有母语基础,这会对学习汉语产生一定的迁移作用。

3.学习环境不同

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来看,中国的儿童习得汉语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便于学习和运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环境有两种情形,一是在中国学习,一是在本国学习。在本国学习缺乏天然的语言环境,学习效果不理想。即使在中国学习汉语,课堂内外都能够接触到汉语,但由于汉语基础、交际能力多种原因的影响,也有学习者往往不能很好地利用语言环境。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和积极营造语言环境,以促进教学。 4.文化背景不同

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来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更加注重文化的教学。汉族儿童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已经习得了汉语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融合在一起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与汉文化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要想真正地掌握汉语,就必须学习并了解汉文化,因此,教学中应多方面地介绍汉民族文化。 5.学生个体差异不同

从学习者的差异性来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更应该注重不同的学习者的差异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例如,欧美学生个性比较开放,喜欢多听多说,汉语听说能力则高于读写;相反,韩国和日本学生大多比较拘谨,喜欢用书面形式辅助听说,通常在回答问题或发言之前用母语或汉语打好草稿,汉语读写能力往往高于听说。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更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更应注重因材施教。

6.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不同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上来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更突出交际性和与目的语的差异性。教学内容要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反映现实,注重交际的实用性。与目的语差别较大的地方通常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往往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某些习焉不察的现象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凸现出来,这些现象或问题也应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用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教材来教外国人,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

7.教学方法不同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借鉴世界上各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合理因素,而不能照搬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方法。

二、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相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相比,常常遇到如下一些问题:汉语是否是最难学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是什么,等等。世界上许多汉语学习者或对汉语不甚了解的人,往往把“汉语”一词用作“不可理解”、“高深莫测”和“困难”的同义词。有人认为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对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难度是学习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的2.5到3倍。之所以有这些认识.主要是因为汉语跟许多学汉语的外国人的母语不是同一个语系,在语言类型上相差较大,这些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以及记录汉语的汉字和汉文化的特殊性上。其实一种语言是否难学,只是相对而言,作为第一语言,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够在5—7岁以前基本掌握(运用口语交际), 7 并不存在难易的问题。但作为第二语言就有一个与已获得的第一语言的谱系关系远近的问题。同一语系的亲属语言,共性多一些,相对来说就容易掌握;谱系关系较远的语言,不同之处多一些,学习起来就困难一些。因此,对汉语的学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如果真正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实际上汉语又不是一种十分难学的语言。因而,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对学习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二语言教学的不同特点主要是由该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志、有声调、记录汉语的汉字独特等。客观上讲,汉语的这些特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利因素。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优势可以通过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语音方面

(1)汉语语音采用的音素较少,只用了32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而英语采用了48个音素,比汉语多了16个。

(2)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规律性强。由一个元音或由一个元音加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特别多,如a(啊)、yi (衣)、e(鹅)、da (大)、ti (体)、ne(讷)、lu(路)。音节中辅音不能相连,而且辅音出现的位置固定,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结尾,如ma(妈)、kan(看)、an(安)、ling(零)。

(3)音节中元音出现的频率较高,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占优势,再加上音节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因而,同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占优势的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相比,汉语音节中乐音比较多,形成了它所特有的显著的音乐性。

(4)汉语音节的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助于学习并掌握普通话音节的正确读音。 2.词汇方面

(1)汉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也有一部分是单音节的,音节少,便于记忆。

(2)汉语在构词上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词根加词根就能构成一个词,且词义与构词的语素义密切相关,便于理解并掌握词的意义。

(3)汉语中的词缀数量极少,但很能产,又具有很强的词性类化规律,因此可以根据词缀的类化规律来判断词性。如后缀“子”构成的词“桌子”、“椅子”、“柜子”、“骗子”、“傻子”、“儿子”、“戏子”、“燕子”、“狮子”、“猴子”、“领子”、“袖子”、“帽子”、“鞋子”、“肚子”、“脑子”、“脖子”、“鼻子”、“辫子”、“李子”、“杏子”、“桃子”、“橘子”、“模子”、“性子”、“空子”等都是名词。

(4)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3.语法方面

(1)语法结构简明.且句子、短语和词的结构关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一种规则,三处可以使用,外国学生只要记忆同一套规则就能识别或生成不同的词、短语和句子。

(2)汉语形态变化少,便于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的性数格等形态越丰富、越完善,对于第二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就越麻烦,越难掌握。汉语缺乏性数格等形态变化,可以直接运用词语表达,不必考虑性数格等的形态变化,无须顾及性数格等的前后一致性。如汉语的名词和代词没有表示语法上性别差异的语法形式,不需要区分阴性、阳性、中性;表示“数”的语法形式也极其有限,只有一个“们”;汉语的名词、代词在“格”方面也没有什么变化。汉语这种缺乏性数格等形态变化,为汉语学习提供了便利。

(3)汉语句式丰富,同一种意义通常可以借助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4.汉字方面

汉字是汉语书面语的记录符号,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

8 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汉字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汉字与音节对应极强,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 (2)汉字有表意作用,不少汉字能够“以形显义”,这一点与许多外国文字不同。有人说汉字的最大好处就是意义和字形直接挂钩,不通过声音。就好像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一些符号:画支烟卷再打个叉就表示禁止吸烟,不管是说哪种语言的人都能看懂,用不着学。这种说法尽管不太科学,但教学中可以有限地利用。如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关系较近,某些读不准甚至读不出的,却可能知道它的含义。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是有一定的理据的,从汉字教学来说,有理据的字就容易学习。利用汉字自身的理据因素,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和形声字很多都有理据可考。当然,现代汉字的有理据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利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理据性来帮助汉字教学是有限度的。

(3)汉字中的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形声字的声符表音,有助于学习者学习并掌握字的读音。现代汉语的形声字占绝大多数。据统计现代汉语里的形声字有5 496个,它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所占的比例是78.51%。

(4)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它凝聚了几千年的汉文化,能够让人产生极大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5)常用汉字高度集中,出现频率高,数量很有限,对外汉语教学可以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教学。学习者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汉字后,就能够顺利地进行阅读。据研究表明:现代汉语真正常用的汉字数量并不多,顶多只有2 500个,只要认识2 500个常用字,现代书报刊物上用白话写的文章就可以认读99%左右。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专家们一致认为,一般人只需要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上的3 500个汉字。只要认识这3 500个汉字,累计频率即可达99.86%,也就是说,阅读1 009字的文章只有一两个字不认识。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语音方面

(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最大难点。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声调。很多学习者的母语没有声调,很难发准四声的调值并记住每个音节的声调。即使是母语有声调的学习者,也感到准确地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比较困难,因为不同语言的调值和调类并不相同。 (2)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不易掌握。

(3)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2.词汇方面

(1)与汉语双音节词相比,单音节词较难学习。对于外国学生,识记和使用单音节词比多音节词所花费的功夫要多,特别是听力上不易辨别清楚。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单音节词同音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语音持续的时间太短,对听觉神经刺激强度不够。 (2)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语搭配、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给学习者准确运用每一个词造成困难。 (3) 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校)”、“令(尊)”、“寿木”、“续弦”、“有喜”等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有的是词义不好把握,有的是运用常常出错。

(4) 汉语里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如“负荆请罪”、“刻舟求剑”、“开夜车”、“半瓶醋”、“拍马屁”等,结构简练,含义丰富,出现频率较高,对外国学生来说,理解和准确使用都比较困难。

(5)在书面语中,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3.语法方面

(1)虚词的运用。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虚词是汉语里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重要手段。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中有些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如助词“的”,什么时 9 候用,什么时候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一大堆规则,简直连母语为汉语的人也讲不清楚,外国学生则更不易掌握。

(2)量词的运用。汉语的量词特别丰富,根据名词的不同,在数词和名词之间选用不同的量词。汉语的量词运用有些是有理据的,有些是无理据的;有的量词语义虚化;有很多是临时量词;有时同一个名词由于语境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还有量词运用的规范问题等,这些问题使量词学习也成了一大难题。

(3)代词的活用。代词的基本用法比较容易掌握,但汉语的代词往往可以活用,如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人称代词的人称变指用法(第二人称用作第一人称、单数用作复数、复数用作单数等)、指示代词等的虚指用法,这些也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4)离合词问题。汉语的离合词如“洗澡”、“见面”等,有时分开用,有时合起来用,比较特殊,在语言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留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是离合词,哪些词不能分开使用,因而常常出现不能“离合”而分开使用的错误。

(5)兼类词问题。汉语的词类缺乏形态标记,常常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功能。如“方便”一词,既可以做谓语,又可以做定语和主语,做谓语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具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种词类的语法特征,让外国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词性和用法。 (6)补语问题。汉语的补语很复杂,出现的频率又很高,能够集中地反映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和简洁性的特点,补语的类别又多,知吕文华曾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补语分为8类之多。补语表示的意义、补语的语义指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等问题,常常使外国留学生感到困惑。因此补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7)汉语的语序问题。不同的语言在语序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汉语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之后,而日语中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之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受其母语的影响和干扰,常常在语序上出错。

(8)汉语的省略问题。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普遍存在,其中主语的省略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外国留学生在口语交际或书面写作中经常出现该省不省的重复罗嗦的语病。

(9)句式与同义句式辨析以及某些特殊格式的用法问题。汉语的句型有限,但句式却丰富多彩。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句式之间的语用价值差异却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例如“把”字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式,外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句式,因而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难以攻克的堡垒。再如“他摇摇头”、“他头摇了摇”、“他的头摇了摇”、“他把头摇了摇”等可以看成是同义句式,它们之间的语用差异不易掌握。

(10)汉语的意合法。汉语语言单位的组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形式上的标志,只是凭着语义上的组合,即“意合”。注重意合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也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看到外国留学生所犯的“搭配不当”的语病占了很大的比例。 4.汉字方面

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汉字的书写、认读、使用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字”是中文特有的概念,跟字母文字相比,汉字的字数多,笔画繁,结构复杂,组合方式多样。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汉语,理应掌握汉字。对于没有中文背景的外国学生来说,汉字“魔方”很有趣,但却很难掌握。一般人都认为,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多音常用字为数不少,存在难认、难写、难记等问题。

①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写”比“认”难,“用”比“写”难,汉字也确实是大多数学习者的主要障碍之一,尤其对欧美国家学生来说。 ②从书写的角度看,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面对几千个笔画数平均高达10笔以上的通用字,笔顺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③从认读的角度看,汉字中形声字的声旁与表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借用的,不 10 是专职的,数量多,表音不准,有的同一个声旁有多种读音;汉字中又有不少多音字,使用频率较高,这种一字多音现象也给汉字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

④从字义的理解上看,现代汉字中有些并无表义成分,有的虽然有表义作用,但因文化的因素,也不易理解;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简化,现代汉字出现了不少既不是表音又不表义的“记号”,这些记号是无理据的,如“鸡”、“邓”中的偏旁“又”。

⑤总的说来,汉字笔画繁、字数多、读音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又一大难点。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法也在不断发展演进中。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演进直接受到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影响,同时,对外汉语教学界也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对国外的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第一阶段: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初创阶段,主要采用一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 (1)指导思想: 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倾向,侧重从语言规律出发,强调讲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2)教学内容:以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为中心。

(3)教材编写:往往以语音和语法为纲。这种教学法明显受到“语法翻译法”的影响。 (4)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这一阶段有标志意义的教学法)、演绎法

(5)还强调了语言综合教学的直觉意识,意识到口语训练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可见,当时的“语法翻译法”已经接受了“直接法”的理念。

(6)典型教材:是1958年由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出版的《汉语教科书》。 2.第二阶段:体现实践性原则的教学法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阶段。

1.指导思想:受国外“直接法”的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法进行了改进,把国外的直接法跟我国的语法翻译法结合起来,形成重视实践性教学的原则。

2.教学内容:侧重语言的听说训练,注重精讲多练,缩小语言知识教学,重视日常会话教学,加强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多采用归纳法。 4.标志性教学法形式:相对直接法

当时并没有对原有教学法进行根本的改变,并没有完全采用“直接法”,只能称作“相对直接法”。

5.体现相对直接法的教材:

20世纪60年代编写的《基础汉语》和《汉语读本》。 3.第三阶段:深化实践性原则的教学法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探索阶段。 (1)指导思想:

受听说法和语言交际观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界进一步强调学生对汉语的大量接触和实践,提出了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的主张。

(2) 课堂教学的重点:强调语言结构的操练,把对话和句型操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3) 教学原则:重视口语的第一性地位,把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采取全面要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

11 (4) 这种教学法还不是完全的听说法,而是继承了重视语法教学的传统,是一种重视听说实践、强化口语、以句型体现结构、以实践性原则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5) 典型教材: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编写的《汉语课本》、《基础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我国最早的对外汉语分技能训练的系列教材)。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现状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方法的不断引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和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出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学法。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法

受国外“功能-意念大纲”和交际教学法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界开始引进功能意念概念和交际概念,寻求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1)核心原则:交际性原则,强调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交际。 (2)目标: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

(3)教学内容:引入功能项目和交际情景,选择符合学生实际交际需要的语言材料来安排教学内容,并通过有意义、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4)具体教学实施和教材编写:把功能与结构、句型、情景等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① 结构为主兼顾功能 ② 以功能为主兼顾结构 ③ 以结构为纲以功能为中心 ④ 以交际情景为主线暗含功能

(5).典型教材:80年代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 (6).体现纯功能教学法的教材:《说什么和怎么说》 2.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 (1)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者国外社会语言成果的介绍,国内语言学界掀起了文化语言学界的热潮,同时伴随着“交际文化”概念的引入,对外汉语学界开始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中的文化含义和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及导入,并从而形成了一种“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或教学法。 (2)具体特征:

在重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之外,还注重揭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3)在教学中或教材编写的具体做法:

以结构为基础,以功能为目的,文化因素融合在语言教学中,并采用通过语言教学导入文化因素的做法实现三者的结合。

(4)文化因素的导入的不同方法:

① 在教材中采用注解法、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起来的融合法。 ② 直接利用视听读形式的实践法。

③ 比较母语跟目的语文化异同的比较法。 ④ 对相关文化内容的专门讲解法等。 3.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1)必要性: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和过程,第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应片面强调某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法,而应该吸取各种教学 12 法之长,结合汉语的实际,针对不同课型和不同学习目的,采用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2)形成原因:

由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事实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从来没有出现像其他外语教学法那样从一种教学法向另一种教学法急剧转变的现象。对外汉语教学在学习、借鉴、采用一种教学法的同时,往往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法的优点,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教学法,无论是在教学法的理论研究还是教学法的形式应用上,都呈现出对科学综合性的追求。逐渐形成了一种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3)具体表现:

①讲功能和情景,不会忘记语法和结构,而是把结构、意义、功能、情景、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

②强调口语教学,并不轻视书面语教学,而是听说读写并重;

③讲技能训练,也并没有忘记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把语言知识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④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并没有忽视教师的积极主导地位。 4.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后教学法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教”与“学”的并重,“教”与“学”的结合。

(1)指导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自觉地向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或重点的转移。

注重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因素,强调从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突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主要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侧重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组织、激励、引导和控制教学活动。

(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到20世纪末是一个从单一模式走向综合模式、从语言能力培养走向交际能力培养,从以教为主走向教与学结合的过程。 1. 理论研究的并进化 2. 教学法形态的模式化

以往的教学法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形态,即侧重具体方法或技巧的教学法形态和侧重把外国教学法理论语汉语教学相结合的宏观教学法形态。今后的教学法讲转向以教学模式为代表的中观层面的教学法形态,形成数个有广泛影响和典型意义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3. 语料材料的语篇化

随着对语篇-话语理论的广泛介绍,尤其是对语篇形式、语义、语境特征的深入研究,教学将从以往的句单位教学发展到以语篇单位为主的教学,系统化的语篇教学将成为教学和教材发展的主线。教学法也将着眼语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掌握话语的语境意义。 4. 语法教学的强势化 5. 教学的活动化和任务化 6. 教学的立体化

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参与者、教学环境三个方面。

随着语篇内容的引入,教学必须立足于上下文、交际背景和文化三维之上,体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重视学习、强调活动的教学必然打破传统的线性平面,形成学习者、教授者、语篇形象三向 13 学习活动参与者的立体化,以及个体、小组、集体学习形式的立体化; 在现代声光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学将实现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活动环境。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

一.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的氛围,坚持以目的语教学的原则 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民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是目的语。在学习汉语的初期阶段,学习者以母语思考,他们习惯把母语作为中间媒介,通过母语把汉语语言形式与概念连接起来。在汉语课堂上,以汉语授课,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母语,直接建立汉语语言形式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大量节省了建立这种联系的时间,让学生尽快养成一种良好的用汉语思维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进入课堂的第一节课开始,所有的课堂用语全部用汉语。教师一边以较慢的速度用汉语表达要求的内容,一边做动作,反复几次,直到学生理解时,再重复几遍,加深印象。在以后的课堂上,表达相同的课堂用语时,逐渐减少做动作的次数,直至完全用语言表达,语速也逐渐恢复正常。有一些课堂用语先让学生明白具体做法,然后再强调概念。在学习汉语的初期阶段,所学的词语以实词为主。而且所学的实词绝大部分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图画、动作、手势、表情等直观的手段解释,把词语与实物直接建立起联系。通过这种形式储存在学习者大脑里的词语在需要使用时,首先反映的是汉语的概念,而不需要先反映出母语,再在母语和汉语间进行一次转换。日积月累会加快直接用汉语思维的速度。初期阶段学习的句型也以简单句型为主。在学习句型时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动作等形式,也可通过设置情景的方法展示句型,或者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的句型,还可用大家都公认的一些符号来解释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的机械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新句型的语言形式,再把新句型放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练习,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并会使用。这一过程完全可以通过目的语汉语来完成。

用目的语教学,对于初学者来讲,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在同一课堂上,学习者的理解能力、适应能力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同一个国家,年龄集中在十

一、二岁到十

五、六岁之间,他们受母语的干扰会少于成年人,而记忆力、模仿能力、适应能力又会明显优于成年人,学生间沟通没有障碍。因此那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会成为其他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也经常交换自己在学习上的体会,减少了学生因为语言障碍所带来的不适应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大大缩短了学生的适应过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和简单句型后,虽然还不能熟练地用汉语来表达,但他们完全能理解老师的授课语言。

用目的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老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既包括一些材料的准备,更主要的是一些难以通过直观的方法来表达的词语和语法规则,教师需要认真设计环节,用有限的学生能懂的语言把它讲清楚,使学生理解准确并会使用。这需要对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大量的教学实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刻板地追求目的语教学,还要讲究学习效率。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于用目的语解释或容易让学生的理解产生偏差以及语言形式和概念之间难以建立联系而母语一点就通的概念,我们会借助母语。 二.在教学内容上所遵循的原则

(一)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坚持根据阶段、课型、教学目的的不同有所侧重的原则。

听说读写贯穿语言学习的始终,但是在各个阶段还是应该有所侧重的。例如在语音阶段,在完成语音教学的任务之外,还要特别重视汉字书写的示范和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的习惯。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因此,在这一阶段特别重视示范,不仅要示范笔顺,还要告诉学生汉字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像第 14 一课的“口”“女”“马”等都是特别好的例子,要一笔一画地示范,一个字一个字地指导。从写汉字的第一天起就反复强调要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经过几课这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写的汉字就大有改观。大概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及特点,不大会出现丢一笔落一笔的现象。到了中级阶段,除了继续强调听说技能的训练以外,开始有目的地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指导,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逐步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我们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完整的标准的句子,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特别重视用已经学过的句型回答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训练,并通过朗读甚至是背诵优美的散文,复述成语故事等形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的时候,教师开始指导学生用汉语叙述自己的生活,描绘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要逐篇批改,重点是语法方面的错误,我们把学生修改好的文章张贴在教室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有很强的成就感。在不同阶段,通过这些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达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在课型设置上,我们强调以综合课为先导,分技能训练。但是在任何一种课型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在强调一种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兼顾其它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听说读写全面提高。以听力课为例,听力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听力微技能的训练,而这些听力微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其它三种技能训练的辅助。听力课在大量输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输出的作用,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的两端,输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输出,学习者在经历了对语言知识和材料的输入和记忆后,要进入输出阶段,才能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语言也只有通过输出才能检验输入的效果和交际的能力,否则输入只能是无果之花,是失败的输入。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听做结合,体现了输入与输出的统一。但是,各个课型也要有突出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同样是生词,听力课的要求和精读课肯定是不同的,一些词语在听力课上只要求能听懂能辨别,建立声音与意义的联系,不需要知道如何运用以及书写。

教学目的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鉴于我们的学生通过HSK考试以及参加学历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与HSK考试紧密相关,还不能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今后插班学习的需要。这里关键是处理好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关系。大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接受学历教育的语言能力,小目标是通过插班学习的基本级别。我们的教学定位应该是“语言学习——通过HSK——具备专业语言能力”,与HSK有关的教学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限的一部分,教学的内容应大大超过HSK的考试内容。学生的学习目的决定了听和读应该放在首位。但是,说、写这两项输出型的技能,不能因为HSK(初中等)不考,就被排除在教学之外。这不仅是因为这是两项最基本的语言技能,而且还因为这两项技能对今后学生参加学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这两项实际需求,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做出了一定的考虑。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首先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HSK(初中等)的核心词汇及通用词汇,提高阅读一般中文读物的能力,训练阅读速度,另外还在教学中引入适当的专业词汇,以缩短插班以后的适应阶段。在阅读材料方面,以印刷体的读物为主,还让学生适当读一点手写体的东西,切实提高留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辨能力。在听力课上,我们把课本上以普通话为主的听力材料作为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八种听力微技能,另外我们还给适当的学生听一些实际情境下的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带有方言或背景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听辨,是对学生实际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训练。

(二)输入的可懂性与适量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输入什么呢?杨惠元认为,输入可以包括词汇的输入,语法的输入,超语音成素(声调、重音、语调、停顿等)的输入,话语的输入和情感的输入这五个 15 方面。根据美国心理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人类获得语言的最重要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语言知识。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如果信息没有意义,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学习者不能理解,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效果。克拉申用“i+1”来表示这种学习模式。i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是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基础上的再提高一步的输入,即稍稍高出他目前的语言水平,让他通过上下文、一定的语境或借助于图片、教具等非语言手段,来理解i+1的信息,从而也就习得了该信息所包含的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i的准确把握,以及对1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努力遵循这一原则,力求使我们的输入都是有效的,可懂的。比如,在综合课上,我们教会学生用“你好吗?”“我很好!”来互相问候,在下一阶段的语言学习中,“你好吗?”“我很好!”就成为i,我们教学生懂得“忙”“累”等形容词的意思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用这一形式询问对方的情况,如“你忙吗?”“我很忙!” “你累吗?”“我很累!”等,这些都是在i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在进行这五个方面的输入时,一定要注意,哪些是学生可懂的,哪些是学生在可懂基础上继续提高的。

在贯彻克拉申这一原则的时候,还要注意输入信息的适量性,这里的适量指的是输入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i+0对于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i+2学习者难以理解,尤其对于中小学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而过多的输入,会造成他们挫败感,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而,严格控制输入信息的量,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关键。

(三)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交际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授每一节课之前,教师对这一节课要教什么内容,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体现实用性、交际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自如地运用这种语言与人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与交际,使学习内容是学习者所需要的。需要的东西自然愿意学,课上学的东西课后马上就能在交际中运用,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更要避免脱离真实生活、真实语境的教学内容。我们从第一节汉语课开始,就教学生用汉语念自己的名字,同学们的名字,从认读课程表,学科名称,作息时间,身边的学习用品,常用的课堂用语,学校的建筑,食堂的饭菜名称入手,让学生首先听懂,然后逐步会说来熟悉汉语,并且保证了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大部分学生用大概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能掌握,学生们从羞于启口,完全听不懂,到好象一下子打开了耳朵和嘴巴,很兴奋,也有了很强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的使用上我们也坚决遵循这一原则。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我和中国同学交朋友”“在食堂吃饭”“中韩学生学习、生活对比”等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并辅以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而这正是他们在交际中遇到的“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问题,果然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而在课后他们也能够及时使用从而巩固了教学成果。

我们的学生远离自己的祖国、父母来到中国,与成年人相比中学阶段的学习者还有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看问题不够全面的弱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阶段的学生或是刚刚达到成熟期,或是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开始增强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长时间的相对缺少变化的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甚至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因此 16 在语言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常常通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来增强趣味性。我们通过教学生说绕口令,猜谜语,唱中国歌,组织学生看中国电影、电视剧等学汉语,事实证明这些都深受学生们喜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规范的汉语和现代汉语词汇为主,辅以实际生活需要的交际性汉语;以教授生命力强、构词能力强的全民性词语为主;教授文明用语,讲求实用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汉语,因此课堂教学就必定要从目前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的实际现状出发,本着客观性原则进行教学。这里主要是指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预料的语言规范问题。现代汉语的规范是指已经制定出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明确、一致的标准。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要用这个标准去规范学习者的汉语。

拿语音来说,除非学习者学习汉语方言,否则学习者的汉语发音就应该符合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存在许多异读现象,虽然已经有了语音规范,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强大的两读发音惯性。比如:

附近:fù jìn —— fǔ jìn

结婚:jiē hūn —— jiã hūn

窗台:chuāng tái —— chuāng táir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生词的词典注音或生词表注音与社会实际发音存在分歧的现象,甚至有的生词注音与词典注音也有出入。这主要表现在词语的声调不同。这里我们不论这种异读现象孰是孰非,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主张按词典注音教学,可这样就把问题隐藏了起来。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还是会遇到另一读音的,这就会使学生产生疑问,甚至会发生语音方面的交际障碍。比如,“这”和“谁”词典注音为:zhâ 和 shuí ,而学生在与人交际过程中,很少有人读辞典上的注音,而是都读成:zhâi 和 shãi。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实际的读音,则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将不知所云。如果教学中教师坚持客观性原则,在介绍规范读音的同时,也如实地、客观地介绍其他读音,就不会发生异读方面的交际障碍了。 我们认为,教学中不应回避异读现象。应如实、客观地告诉学生,同时指明规范读音。要求并训练学生按规范、标准读音,同时也能听懂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实际发音,这种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正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强调的语言规范不是只教规范读音,那种做法是母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说规范的汉语,而不只是让别人明白意思就可以。例如:在词语教学过程中的组词训练中,学生组词“中国车”“外国车”,虽然在实际交流中,中国人可能会明白这是中国生产的车和外国生产的车的意思,但是这样的词不符合汉语规范,中国人用“国产车”和“进口车”来表达这两种意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指出学生用词的不规范,还要讲解规范用法,要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汉语进行交际。

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物质材料,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足够的词汇,就无法完成意义的表达,也就不可能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对于外语学习者,掌握一定外语词汇是很关键的。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语素教学与字词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讲解一个新词时,把那些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意义教给学生。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在接触有这个语素组成的其他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新义。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比如,我们在教“丢失”这个词时,“失”是一个构词能力较强的语素,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失”的语素义,那么,学生遇到“失学”“失业”“失信”等生词时,就可以根据“失”的语素义进行猜测。

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教学内容应以规范的、生命力强的词语教学为主,因为各种语言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而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词汇发展是最迅速的,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词语在各行各业中出现。我们的汉语教学是不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内容呢? 17 答案是肯定的。但调整的幅度有多大,需要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来把握。目前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多种多样,也有很多是根据现在流行的汉语词汇来编写的,但这些不一定适合我们的汉语教学,留学生想学的汉语不一定要有多新,而是能够与大多数中国人交流,而目前很多新词语都是一部分人创造的,也在这部分人当中流传使用,并不具有全民性,而且不一定能一直沿用,有很多是在某一时期的新词语,例如:红卫兵、*、三大件等,还有一些行业用语,例如:格式化、红筹等,这些词没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教授那些具有全民性、构词能力强、规范化的现代汉语词汇。

另外,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是纯洁的,因此不应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污秽词语,教师更不应该将不文明词语作为教学内容,这是汉语规范的要求。我们教外国人说汉语是为了方便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交流,而不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不文明语言在社会上存在,但这些属于社会文化现象,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即使学生有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也要妥善处理,合理解释,尽量在课下解决,不能把这些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总之,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初高中学生,他们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意时刻规范自己的语言,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实用的、规范的、有生命力的文明的语言环境。 三.在教学方法上所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是教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熟练地掌握一种工具或一门技能的最好办法是实践性操作。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到作用;“教”必须为“学”服务。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这一原则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才能将此原则真正地贯彻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呢?

首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找到“自我”的存在。认识论告诉我们,人是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途径获取知识的,直接获知需要本人直接参与,其结果是认知深刻、牢固,并同步建构其参与者的能力结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汉字教学,教师都应努力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来,采用发现教学、情景教学和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不是已有知识,而是获得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信心和自主力。

其次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调节自我,主动接纳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动机、文化、认知层次等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会被有所选择甚至抵触。教师的意图也会由于教学双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被不同程度的曲解甚至完全不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与自觉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满堂灌,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会去主动思考,过分依赖于教师,进而逐渐丧失了独立性。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一旦离开了教师进入到真正的交际环境就什么也听不懂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有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发展目标,才有可能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接受教学内容和任务,顺利理解教师的意图,主动配合教育方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状态补语时。结合课文设计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介绍一位同学或老师,并通过他的介绍来猜测是谁,引导他们生成下列的语篇:

她长得很漂亮。学习很努力,每天来得很早,睡得很晚。汉语说得很好。

他个子很高,篮球打得很不错,跑得也很快,但是他每天来得很晚,经常迟到。 通过这样简单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会了状态补语,同时知道了它所具有的“介绍与描述” 18 功能。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就可以总结出状态补语的语法规则,而且由于是自己实践得出的结论,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牢固。

要体现这条原则并不是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作用,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在课堂教学形式下,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语言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激励、示范、参与和指导作用。教师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钻研教材,确定教学方法,组织好每一节课;在目的语的运用上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来;模拟真实语境,训练其用汉语交际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正确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再学生产生语言运用偏误时,认真给予指导;重视情感因素,鼓励学生多说多练习,多表扬其进步,使其树立起自信心,积极地学习和使用汉语。

所谓语言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把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语言教学研究要面临大量复杂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研究怎样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在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问题上,我们坚持 “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多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力的获得必须经过大量操练成为习惯熟练使用的过程。教师“讲”的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正确地使用语言,所以必须要“精”。而为了熟练使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主,“多练”“活练”。 “精讲多练”中的“精”决不仅仅是“少”的意思,“讲”和“练”的关系也决不仅仅是时间分配的关系。要真正做到“精”就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教学整体内容和结构,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准确地、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多练”不仅仅是大量的操练还包括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操练过程中,根据桑代克的练习律,我们认为适当地“过度操练”是必要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和语言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技能的目的。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原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互相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地调整、更新、改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与成年人相比,中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因而我们的教学形式要力求灵活多变,以不同的方式,换不同的角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运用卡片、多媒体、游戏、模拟情景进行表演或对话练习,我们甚至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问路、购物、买车票、与中国人交谈等语言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网络资源教学生运用中文界面发送邮件、网上购物、保存文件、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等。

(三)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加强重现原则,有效地把握教学节奏。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记忆起着关键的作用。听、说、读、写都包含一定的记忆过程,没有记忆就没有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记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记忆的效率。

我们在教学中强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加强重现的原则。

温故知新就是指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讲“在哪儿做什么?”的句型时,第一步通过对话复习旧知识,“你学习什么?”“我学习汉语。”第二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引出新句型,“你在哪儿学习?”学生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在潞河中学学习。”自己说出了符合新句型语法规则的句子,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其特点。第三步结合以前 19 有关地点和动作的词进行操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掌握了一种新句型,实际上也是把已经识记的东西进行再加工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再次储存,既巩固了已经识记的内容,也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循序渐进是指语言教学应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我们的学生以初高中学生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切忌急于求成,否则会“好心办坏事”,过难的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东西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影响学习的兴趣,严重的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易于理解、能够理解的内容入手,逐步深入。在新知识的展示上要充分利用情景,多采用实物、图片、动作、多媒体等直观的手法,加强形象化教学,并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效地加强记忆。

重现是恢复记忆的一种形式,也称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为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这是记忆的第三个阶段。加强重现原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设置情景,用已经识记过的语言材料进行问答、对话等交际活动,并多次反复,使之能长期地储存在记忆里。

课堂教学要有节奏。一堂课的弦自始至终都绷得紧紧的,学生大脑过于疲劳,不容易接受外来信息,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课堂上必须讲究有劳有逸,有张有弛。如集中讲解一个段落后可安排几分钟的间歇,让学生提问或自由复习,训练之前,可给学生一些准备时间。认知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学习开始阶段收集到的信息以及最后收集到的信息最容易保留和记忆,即所说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因为教学开始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结束阶段,信息刺激最近、最新,记忆不易忘记。相对来说,中间阶段接收的东西最不容易记住。根据这个原理,在安排教学节奏时,应有意识地把一课的内容多设计几个段落,使教学多几个起伏,重点内容安排在一堂课的开头或最后,讲完一个段落作一个小结,所有内容讲完后,再对整堂课内容作一个条理清晰的总结,做到教学节奏轻快、明晰。这样就可以获得多个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学生头脑里保留和记住的语言信息就越多。

总之,第二语言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地与遗忘做斗争,加强记忆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因为年龄偏小,自觉学习的习惯有所欠缺。作为老师,应该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语言学习的优势,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遗忘,加强保持,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这也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合作,互帮互助的学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发挥积极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不但是要学习语言本身,更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蕴涵、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汉文化中人际交往往往注重一个“情”字,即对人热情、关心、尊敬、自谦。而对中国人“情”的理解和接受也反过来促进着留学生汉语的学习。这就是积极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师与学生共处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教与学的呼应关系,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表层的教学形式,维系这种教与学呼应关系的是其深层结构即情感因素。双向情感交流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关键所在。因此,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去,以杰出的人格魅力、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性格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情感因素。教师的热情不知不觉中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状态;教师真正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排除心理障碍从而肯定教师;“情”与“趣”相伴,对教师的喜爱之情可以延伸到对汉语学习的喜爱乃至对中国的喜爱,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尊敬。

在课堂上,教师是策划者,是组织者,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可以 20 使学生的精神和肌体都得到放松,能消除来自外部的精神压力所造成的紧张心理状态,使学生心情舒畅、充满乐趣,激发其记忆力和想象力,为学习提供理想的条件。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几句真心关怀的话语或结合教学讲个小故事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学关系都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好方法。与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加顺畅,无障碍。在一个语言教学班中,学生由于年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学习汉语的进步程度也有所不同。因而,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同样起点的学生,也会在水平上出现或大或小的差别。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差异,以先进带动后进,使学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学。

四.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还要教授与目的语相关的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二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他们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授外国人说汉语,也就是在教他们中国文化。 学习者在掌握目的语的同时也应掌握目的语文化。

我们的学生都是一些年龄处于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进入非本民族文化的生活环境,挫折感主要来自于衣食住行的不习惯,作息时间、学校对他们的行为要求的不适应,人生地疏,语言隔阂,远离父母所产生的思乡情绪,以及学习遇到困难时所产生的烦躁情绪,由于年龄原因,由母语文化所产生的思维定势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异文化环境所造成的文化休克也很微弱。而且,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韩国,韩国人与中国人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价值观等方面还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略文化的传授。毕竟两国文化还是存在着差异,而且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语言培训之后,还要插入中国班级继续接受学历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要在中国考大学,他们在中国还要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与各种各样的中国人打交道。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行为规范、知识系统等,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了解在汉语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因素,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讲解并训练学生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的一些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了解对不同的人如何称呼,怎样与人问候和道别,如何道谢和道歉,如何使用敬语和谦辞,如何对待别人的褒奖,如何给中国人送礼,参加宴请时应该说些什么样的话,与中国人交谈时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等等,并体会从语用规则体现的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与和谐、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热心待人、谦虚律己的传统。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完全认可,甚至是全盘接受,但是我们要求学生能对第二语言所表现出的文化采取尊重、理解的态度,懂得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如何明确而得体第运用汉语语言材料,并能在实际交际中主动地得体地熟练地运用。

因此,我们的汉语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教学,还要教授与目的语相关的文化,加深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和认识,自觉地去遵守社会规约,达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三章

对外汉语的教学设计

就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来看,除了对外汉语教学政策的制订以外,还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几个方面。

一、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四大环节中首先要遇到的问题。是其他各个环节的依据,就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教师的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 21 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总体设计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还能协调各个教学环节,从宏观上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的教学活动的控制和把握。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主要由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几个部分构成。

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时,一般要按照下面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明确教学类型 分析教学对象

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确定教学原则 规定教学途径

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一)明确教学类型

不同的教学类型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决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性质、教学任务、教学时限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把教学分成多种类型。

(一)明确教学类型

目前主要的教学类型是按照教学期限和学习的目的分的,可分为本科专业、长期班(

4、

2、1年)和短期班(半年、2个月、6周、4周等);非学历教育的预备教育(解决进入专业学习的汉语水平问题)、特殊目的教育(学习旅游汉语、经贸汉语、中医汉语等)。不同类型的教学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它们之间在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明确教学类型

总体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属于哪种类型的教学,然后确定其他。 其中要特别注重基础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

因为这一阶段学习者的人数最多,也是研究成果最多、最集中的阶段,从一定意义上看,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二)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对象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等四个方面来分析。

1、自然特征

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以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等。 从年龄上看,孩子和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应该有所不同; 对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国别不同、第一语言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关系的不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

2、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大体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

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其学习的目的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3、学习起点(水平)

22 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的。 可以是零起点,也可以把已经有的水平作为起点。

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安排教学活动。

4、学习时限

学习时限依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

包括本科和进修的学习时限、总课时、周课时等。 也有依照学习者的要求而定,如短期进修、短期强化。 学习时限也对教学内容起限定作用。

(三)确定教学目的和目标

1、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服务的,从根本上看,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教学活动主要是从事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因此不同的教学类型存在着不同的具体的教学目的。

1、教学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学习汉语的自学能力; 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等。

2、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具备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够使用目的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这就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和目的语水平的等级两个方面。 第

一、使用目的语的范围。

主要是指在什么领域和范围内使用目的语。有的是把目的语作为职业的条件,而有的是把目的语作为职业的工具。例如,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是因为在工作中要运用目的语,但是由于他们的职业不同,一部分学生是公司经理或者职员,他们学习目的语是从事经济贸易活动;一写学生可能从事旅游服务工作,他们学习目的是为了做导游工作。目的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职业的工具,职业不同,教学内容也会有所差异的。所以国家汉办在最近几年开始启动了旅游、文秘、经贸HSK等专项考试的研发。 第

二、目的语水平等级

目的语水平具有等级差异,主要是初级、中级和高级。 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达到目的语水平的哪个等级。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大都考虑划分三个等级。 三个等级

初级的要求是,掌握日常生活用语和比较容易的社交用语,学会最基本的语法项目,有一定的语用知识。

中级的要求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能比较自由地进行口语表达,能看懂报纸新闻、担任初级翻译;具有自学能力;基本掌握各个语法项目和一般的语用规则。 三个等级

高级的要求是,语言基本过关。

具体是指,基本上能听懂一般的新闻广播,能够比较自由地进行口头表达,比较顺利地阅读内容不超过阅读者的事实范围的书刊,能担任中级翻译;能自由进行口头表达。除了掌握语 23 法和语用规则外,还具有一定的修辞知识。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范围不仅指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语言要素。

因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就必须了解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

(四)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一般认为,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至少是由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相关的文化背景、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这五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因而得从这些方面去考虑。

(五)确定教学原则

总体设计主要规定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课堂教学活动和成绩测试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使整个的教学过程和全部的教学活动保持一致。 总体设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教学法在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涉及到如何进行言语技能训练的问题。

如:结构语言学的听说法,以语法结构作为大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材料。

听说法的改进,是以语法结构为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来组织材料。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功能法的教学路子,是以功能项目为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

结构-功能相结合法,是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材料的。

(2)选择好言语技能训练方式 主要包括: 综合训练、专项训练、

综合与专项相结合的方式等。

(3)选择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方式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 以功能为纲,兼顾结构

以话题为中心,注重结构和功能的结合。 以情境为中心,注重结构和功能的结合。 纯功能的方式。 结构和功能相结合

国内外几十年汉语教学的经验证明,通过早期系统的语言要素的学习,掌握语言的基础,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言语交际能力的关键。 反之,初级阶段完全忽视结构的教学或完全打乱结构教学的系统性,会给汉语学习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当然,功能是教学的目的,学习结构是为了进行交际,语言要素的学习是为功能服务的。

(4)处理好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 对不同语言要素的教学,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甚至采取语音教学阶段等分阶段教学 24 分类做法。

目前大多数是以句子和话语为单位进行四个要素的综合教学。 (5)处理好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这里的重点问题是解决教不教汉字,先语后文还是语文并进以及繁简字的教学等问题。 另外,在汉字教学中要重视语素教学,这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四有助于准确理解复合词的词义并有利于加快扩充词汇量,二是有助于记忆汉字。 (6)处理好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要不要用媒介语进行解释,要不要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对译,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媒介语解释。这条原则涉及目的语的教学与母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以联结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直接法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目的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无论是言语的理解或表达,都应该避免依赖母语的翻译过程,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 (6)处理好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但母语的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也是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而消除其不利的影响。

利用母语,指教师备课的时候,和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地利用母语进行讲解,但必须很好控制,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大量使用,难以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 在课堂里应尽量让学生沉浸在汉语的气氛中。 (7)处理好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的关系

文化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以语言教学为目的。

高级阶段文化因素尤其是介绍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份量应该加大。 (8)处理好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文学作品的内容在教学中所占比例的问题。 (9)充分利用现代化的 教学技术汉办手段

目前汉语教学的主要资源仍局限于教科书,主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的讲和练; 与主要教材配套的录音、录像、电脑和多媒体的辅助教材很少。 这不利于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汉字教学为例,通过多媒体动画来学习汉字的部件和笔顺,能取得其他手段无法取得的效果。

(五)规定教学途径 包括: 教学阶段、课程设计

周课时和总课时 三项内容。 (1)教学阶段

划分教学阶段是为了突出不同阶段教学的特点和重点。

目前主要采用把要达到的目的语水平等级作为划分教学阶段的依据。

还可在每个大的阶段分出若干个小的阶段,以解决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再分解和细化的问题。

(2)课程设计

这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联结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科学的课程设计应该是:所规定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使全部教学内容合理地分布到有关的课程和课型中去,能够较好地体现既定的教学原则。 (3)课时安排

(七)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25 教师要重视担任不同课型的教学工作的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师应该了解总体设计的内容和安排,掌握教学总体情况,明确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工作性质、特点,以及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工作和其他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教学类型? 分析教学对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思考题

什么是教学目的?什么是教学目标?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确定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范围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总体设计的教学原则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课程设计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备课与写教案

(二)课堂组织管理

(三)教师的语言

(四)教师的提问

(五)板书

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教师和学生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讲解和提问给学生提供刺激,学生以操练和回答作出反应。 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 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关系还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如:没有师道尊严,也不是哥们。

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教师和学生 学生之间的互动

语言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活动,特别是交际性活动,不可能一个人学习。如:小组的操练和讨论。

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动力、个性和学习水平和方法的差异。如;以口语见长的西方学生和拘谨而好读写的东方学生之间有时难以协调。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从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分四个基本阶段。

1、感知阶段

2、理解阶段

3、巩固阶段

26

4、运用阶段

1、感知阶段

特点:感性的语言材料通过视、听、读等途径被学生感知。通过展示语言材料和进行初级操练实现。

方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2、理解阶段 特点:从感知到的表象中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内在联系。从感知的语言材料中进一步了解言语的含义、结构规则和用法。 方式:在教师的讲解、帮助下完成。

3、巩固阶段

特点:从理论到实践的阶段。从识记、理解的大量语言材料中归纳出目的语的规则和用法,扩大、完善目的语知识结构,通过练习和交际训练,内化这些规则并形成语言技能,使其长期存在于大脑中。

方式:教师组织复习和练习。

4、运用阶段

特点: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进行的言语交际,包括课堂中的模拟交际。 方式: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活动,才能切实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 特点与环节

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和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4、汉语课外活动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地位: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目标:就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般课堂教学的任务有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1)课堂教学原则上:以培养技能和能力为最终目的。更多地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课堂教学方式上: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进行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和交际活动。提倡互动、提倡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3)课堂教学气氛上:由于技能训练的难度,及长期、反复性,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减少畏难情绪。

(4)课堂教学环节上:一般的教学以一课书为环节。但这里是每节课内的教学内容来划分。每种语言要素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都要体现完整的环节。每节课都有巩固的环节。 (5)课堂教学语言上:一般的教学采用母语。这里强调采用目的语,要求通过运用目的语来学习目的语。这就使教师的教学语言受到学生对目的语的话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限制。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27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一般语言课的五个主要环节。

(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包括问候、报告出席的人数、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3-5/100分钟。

(2)复习检查: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及时弥补缺陷。包括作业完成的情况、复述课文、注意过渡到新课。巩固率应到80%,占用时间01-15/100分钟。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3)讲练新内容:这是重点环节。教师适当讲解(展示)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讲一部分,练一部分。50-60/100分钟。

(4)巩固新内容:练习,但是不是机械操练,而是转入有意义的练习,并进行初步的运用练习。对新教学的内容所设计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黑板上现成的例子归纳成一个公式或一个结构,用彩色粉笔突出学生的错误。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己总结。15-20/100分钟。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5)布置课外作业:巩固学习的新内容,督促学生即使复习和预习。5/100分钟。作业量不应该过大。

4、汉语课外活动

(1)汉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2)汉语课外活动的原则与形式 (1)汉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更能体现趣味性。更能发挥情感因素,反映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课外活动能提供自然习得机会,接触真实的交际情境,更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 课外活动长采用竞赛形式,能鼓励学生,激发进取心,同时没有考试失利的压力。 (2)汉语课外活动的原则与形式 原则:运用汉语,因材施教。

形式:书法、话剧朗诵、歌咏、京剧、曲艺、写作、影评都可组成小组。大型集体活动可以有汉语节目表演、热门话题辩论、演讲比赛。参观工厂农村、访问学者名人。个人活动可以介绍与中国学生结对子。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备课与写教案

(二)课堂组织管理

(三)教师语言

(四)教师提问

(五)板书

(一)备课与写教案 包括三个方面:

1、分析教材。

2、分析教学对象。

3、确定教学方法。

1、分析教材

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分析这部分与前后的联系。即新旧知识的联系。 要研究与本课同时教授的平行教材、平行课本与本教材的关系。

28 要研究本课教学内容的内部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初步确定难点、重点,并按照难易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

注意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它应该承担的复习巩固任务。 发现教材中的不足,在教学中改进。

2、分析教学对象

了解总体情况,即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风气、程度的分布(尖子生和困难生)。

尽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姓名和有关背景情况,特别是情感认知方面的个体因素(如动机、态度、性格、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认知方式等)。 了解学生对本教材的看法,对自己的教法提出意见。

3、确定教学方法

如何展示与讲解练习,从课文开始还是从句型开始。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是综合练习还是分项练习。如何拟定情景进行交际训练。如何向不同程度的学生提问,如何利用教具和现代化手段等。

对新教师来说,教案尽可能详细。一般应该包括的内容有:课题、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时数、教具准备、教学环节、板书设计和教学后记。其中教学步骤特别重要。

(二)课堂组织管理

总体原则:正确处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

1、排除心理障碍,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3、稳定课堂秩序。

1、排除心理障碍,

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教学内容和步骤的精心策划。

教师亲切、热情和幽默风趣的态度。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自始至终驾驭课堂。 教师能掌握全场。

可以参加某个小组的训练,但要关注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师的位置可以经常变化。 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动作要有感染力。

3、稳定课堂秩序

可采用突然提问的方法打断或者提醒。

迟到或者缺课,应该注意文化的差异,文化休克期。用提高课堂质量的办法来吸引学生。

(三)教师语言

定义:这是个特定的概念,指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地使用的目的语系统的变体。

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关系到能否成功执行教学计划,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者所能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到他们目的语的习得。是跨文化语言交际的专门研究课题。

(三)教师语言 特点:

语音方面的特点:发音夸张,语速较慢,停顿较多,且时间较长。 词汇方面特点:以便只使用基本词汇和替代的词汇,少变化。

语法方面特点:多用结构完整的单句,较少用复合句或者长句,陈述句多于疑问句;话语的 29 重复和解释多,进行语言转换时会夹杂母语或媒介语,同时附带大量的手势、动作和表情。

(三)教师语言 总体特点:

一是慢(语速慢,停顿多)

二是简化,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

三是详细,输入更多信息,包括冗余信息,采用重复、释义、迂回的办法,目的是让学生者理解,成为可理解的输入。

(三)教师语言 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该准确、规范,不允许有错误存在(这是教师的语言与学习者的中介语根本不同之处)

教师的语言包括朗读、讲解、对话、指令和提问。应该简练,避免长篇大论,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问答,以加强互动,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习者。

(三)教师语言

除了语音操练或新词语教学,语速都应该正常或接近正常,避免夸张。 选词用句浅显易懂,随学生程度的提高增加语法难度和词汇的多样化。 有意识地重现已经学过的句型和词汇,以利于学习者巩固和复习。

(三)教师语言

尽量用目的语与学习者沟通,避免语言转换和夹杂学生母语和媒介语。 克服口头禅或过多的重复等不良的语言习惯。

(四)教师提问

问答是言语交际中最常用的会话形式,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1、提问的类型

2、提问的方式

3、提问的难度

4、对答案的反馈

1、提问的类型

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分为: 机械重复型(重复替换)、明知故问型(你叫什么名字)、封闭型(对吗)、开放型(提供未知新信息,表达真实想法,争论)。

前三种,对语言结构进行操练时常用,后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成段表达能力。

2、提问的方式

面向全班,不可偏向外向型的学生。

先提出问题,后指定答问的学生,能集中全部同学的注意力,促进大家思考。 适当增加等待的时间和启发的余地。

4、对答案的反馈

肯定的反馈比否定的反馈对改变学生的习惯更有作用。 反馈应该有具体的评价,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否定的反馈不宜重复学生的错误,而应该指导、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的反馈,构成了典型的师生会话互动。

应该给学生留有提问并进行答疑的时间,应该恰当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板书 板书的作用:

30 帮助学生理解并记笔记,是课堂教学纲目清楚,更具有条理性,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给学生提供更多认读汉字和写汉字的机会。

(五)板书 应注意的问题:

汉字一定要正确、规范。 设计很重要。黑板中间的3/5用于书写新课的内容.两边的各1/5,一边用于教学中临时的板书,另一边专门用于记录学生的病句。好的板书拍摄下来,就是很清楚的课堂笔记。 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突出重点。 思考题

(1)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他们各自有怎样的地位?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各自表现在哪些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从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 思考题

(4)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怎样的地位?为什么?其目标是什么? (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相比,其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各个环节在时间分配上的比例如何?列举实现这些教学环节的主要教学方式和手段。

(7)对外汉语课外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活动的形式? 思考题

(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备课环节,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9)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10)对外汉语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1)关于对外汉语课堂的板书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五章

第一节

语音课堂教学技巧 (一 )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二)语音教学的原则

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2.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语流---单音素---语流。

3.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汉语语音的难点集中于汉语的声调,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清浊辅音以及几组难音,而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还有一些特殊的难点。

4.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语音课堂教学

5.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6.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7.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

(三)

语音课堂教学技巧

一.展示语音的技巧

展示语音就是把所要教的语音项目(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和语句等)通过各种方式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教学内容。

31 (1).声母,韵母的展示方法:

1)图表:利用声母,韵母表把要学的语音介绍给学生。

2)板书:把本课要教的语音项目写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注意韵母的直观形象,可结合发音口型把a,o,e 写得适当夸大一些,使学生知道它们开口度的不同,便于模仿和掌握。 (3)发音示范:把要学习的语音项目诉诸学生的听觉器官。发音示范要正确,清晰,让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清听得准。开始阶段可适当利用夸张的方法,延长发音过程。

(4)口型展示:向学生展示发音的口型,以便学生尽快掌握发音要领(开口度,圆纯与否,嘴唇收拢或前突等)。

(5)发音部位图:利用发音部位图,让学生了解发音方法。展示时应结合自己的口,舌,齿让学生明白发音部位,掌握口型和舌头在发音时的准确位置。

(6)双手模拟发音器官:用手模拟口腔与舌头,使学生体会发音器官的正确位置。

教卷舌音时,左手心向下,四指并拢,稍屈,右手心向上,手指弯曲。发塞擦音(zh, ch) 时,右手指弯屈,先顶住左手第二关节,再分开;发擦音时右手指弯屈,靠近但不接触左手第二关节。

教舌面前音时,左手心向下,四指并拢,稍屈;右手心向上,手指伸直。发塞擦音(j.q ) 时,右手指第一关节指肚,先顶住左手第二关节,再分开;发擦音(x)时,右手指第一关节指肚,靠近但不接触左手第二关节。

这样左右手配合,可以展示几乎全部舌齿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活动,而且形象直观,简便易行。但要注意在展示之前,先让学生看发音部位图,明白你手势指示的意思,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7)对比听辨:学生母语与汉语发音的对比;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比等。

2.声调的展示方法

(1)发音示范:教师通过发音将声调的声音形象诉诸学生的听觉器官。开始时适当延长发音过程,强调音高的变化,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2)五度声调示意图:利用五度声调示意图,给学生以声调的视觉印象,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声调音高的变化过程。

五度声调示意图

(3)图示:在教授变调时利用简单的示意图把声调的变化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例如,教第三声变调,“一”,“不”变调都可以用图示法。

例如,教三声连读,第二个三声读作二声这种变调现象时,就可以用以下图示;

图一:

例如:

表示第三声在一,二,四声前读半三声,可以图示如下:

图二:

(3)图示:

一的变调时特殊的语音现象,用图示法可以清楚地概括其变调规律,图示如下:

二、指导发音的技巧

1.带音法:就是用一个已经学过的音素或学习者母语中存在的音素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和方法相关的新音素,或者以一个容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与之相近的较难发的音。操作的方法是,利用学生易学的,已经掌握的音,发音时,稍微改变口形和发音方法,就可以把另一个带出来。反复几次就可以学会发这个难音。

1.带音法:

(1)用带音法教e : 先发

然后拖长o 的音程,以手指嘴,嘴角再慢慢向两边咧开,使唇形由圆而扁, e便发出来了。

32

(2)用带音法教u :教 u 时先教i , 待i 发准后,以手指嘴,延长i 的音长,在带音的过程中,嘴唇逐渐收拢,由扁变圆, u 音便便带出。

(3)用带音法教r:教r时先发sh , 利用sh的发音部位,拖长sh的音程,振动声带使音声由清变浊,便自然发出r来。

2.

借助体态和实物

(1)

用咬指法教卷舌音。卷舌音是一组难发的音,即使经过示范,有些学生还是很难掌握,原因是舌头翘不上去。此时可用咬指法,方法是将食指伸进口中,用食指顶住舌尖背部,然后用牙轻轻咬住食指的第一关节处,教师先做发音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如果觉得此法不卫生,可先把手洗干净再做。

(2)用咬舌法教带前鼻音的韵母。如,an , ang, 学生已经了解了它们的不同但发不出an 音,此时可让学生把舌头前伸,放在上下齿之间,先练习咬舌尖,然后示范发an,边示范边指示学生看老师的发音方法,an 便能发出。

(3)用手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可让学生伸出手掌,堵在嘴前,练习发送气音,看是否有气流冲出的感觉。

(4)用薄纸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指导学生发p t k q c ch 时,还可以用 一张薄纸,贴在嘴前,发音时有气流冲出,吹动纸片,而相应的b d g j z zh 则无此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发送气音的感觉。

3.描述法:通过描述发音的原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发音方法。如,描述u 的发音要领:它是圆唇音,嘴唇须前突且肌肉紧张。

4.对比法:

(1)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找出两者的差别,突破难点。

(2)汉语内部的对比:汉语里有一些发音部位相近但却是完全不同的音。如,b—p, g---k, d---t ,前者为不送气音,后者为送气音,可以先发不送气音,然后再发送气音,使学生辨别二者不同的声音形象。再如,有的学生分不清an 和 ang,这时可以对比两者发音时的口形,舌位的不同。

5.夸张法:适当运用夸张的手法,扩大音与音,调与调之间的差别,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汉语的发音。

(1)夸张板书:如在教复合韵母时,结合发音口形a,o,e 写成大一点的a , o , e , 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复合韵母中各元音开口度的不同。

(2)夸大口形:如在发a 时,把嘴张大一点儿,用夸张的口形告诉学生a 的口形最大。

(3)延长音程,增大音量,加强音高对比:如发ai 时a 的声调和音都可以延长。

(4)夸张响度:如教二合元音(复韵母)时,可以把响度大的夸大一点,板书如下:

ai ei ao ou

ia ie ua uo

(5)夸张声调:

在使用夸张法时要注意夸张是为了示范和加深理解,让学生学会发汉语的难音,待他们正确发音后,则应恢复到正常而自然的声,韵,调。

三、教授声调的技巧

教四声的顺序:

(1)利用手势:在发音时辅以手的移动,显示音高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地发出要发的声调。例如,发第一声时,五指并拢,手掌由口部向外平推,表示55调值;教四声时,手掌由高向下挥,表示51调值。

(2)利用头部动作:目光平视,头部由左向右平行移动,口发第一声;头部由稍低向上扬,口发第二声;头部先向下,让下巴贴近胸部,再慢慢向上扬,随口发第三声;头部由左向下斜摆,口发第四声。

33

教四声的顺序:

(3)用带音法教第二声。第二声是学生学习声调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升不上去,只发出34调值来,方法是可以先让学生发一个第四声的音节,用第四声带出第二声,只是因为发第四声时声带放松,然后逐渐变紧,便于发好第二声。

四、练习语音的技巧

1.模仿练习(集体模仿,单独模仿)

2.认读练习(辨声,辨韵,辨调)

3.声调练习(唱四声;声调搭配练习---一声四声搭配降四声(接洽jieqia);二声一声搭配一声发音达标准(迎接yingjie);四声二声搭配二声起点低,升得上去(进程jincheng);四声三声搭配三声起调低调值准(汉语hanyu)

4.听辨练习(指辨,辨别正误,选择,填空,听写等)

5。读写练习。

五、纠正发音错误

1.严格要求

2.重点纠正

3.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

4.坚持要学生模仿和重复

5 .反复纠正

《华语》课本实战演练

预备课(1)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所学的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

2.训练声母和韵母的拼读,并在单音节和语流中读准四声。 3.能认读本课的生词,并能给生词标注汉语拼音。

4.能正确书写本课要求的会写的汉字,注意每个字的笔画和笔顺。 教学重点

1.华语音节的构成

2.声母的发音 (1)b p m f

(2) d t n l

(3) g k h

3.韵母的发音:

(1) a o e i u u

(2) ai ei ao ou

(3) ia ie ua uo ue

(4) iao iou uai uei

教学重点 4.声调

(1) 四声及调值

(2) 声调符号

5.拼写规则

(1)韵母i u u 自成音节时的拼写规则

(2)韵母iou uei 与声母拼合时的拼写规则

6.生词与音节拼读

34

7.写汉字: 一, 五,六,个,月,来。

教学难点

1.b—p , d—t , g—k 这三组音发音时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因为印尼语语音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注意不要把b, d , g 读为浊音。

2.声调,印尼语是没有声调的语言,因此对印尼学生来说,这比较困难。 教学课时

课时:六课时 教学方法及教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学习声母

3.学习六个单韵母 4.复习巩固 5.小结归纳 6. 布置作业

第二节 汉字教学技巧 展示汉字的技巧:

展示汉字,是将生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初次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汉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常用的展示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看图识字

通过图片显示字义,旁边(或另外)书写汉字,并且注明(或读出)字音。展示的方法是:出示图片,指示字形,读出字音。学生通过画面,对字义一目了然。在图形旁给汉字,用图片来揭示字义,看图识字。

2、板书出字

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汉字直接书写在黑板上(有条件的,也可用投影仪等),达到介绍汉字的目的。

1)板书方法

例如在教写“汉语”两字时,教师可以当堂板书,板书时可以边写边念出笔画或部件名称并介绍字义、字音:

如,“汉 han,汉语的汉,点,点,提,横撇,捺,这个字念汉„„”

“语,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上边是

三、

四、五的五,下边是一个口,这是汉语的语,语言的语„„”

在开始阶段,可以用带“米”字格或“九宫格”的黑板书写,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

2)板书顺序

A、按课文中生词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

在汉字直接与课文有关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B、按部件排列

如果是分技能授课的以教授汉字为目的的单纯的汉字课,教师在板书时可以根据

35 汉字特点,将包含有相同部件的字写在一起(如“汉、清、泪”等)。

C、按同音字排列

将同音字写在一起(如“青、清、轻”等)。

D、按结构排列

将一课中要讲授的生字依结构归类,结构相同的放在一起。(如上下结构:“音、字、是”。包围结构:“近、建、这”等)

? 这种有针对性的排列易于教师讲解,也便于学生掌握。

3、卡片示字

课前将汉字书写在卡片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起到展示汉字的作用。

1)制作卡片的式样

卡片有多种制作方法,基本上是从汉字音、形、义三方面的关系来考虑。

2)使用卡片的方法

使用卡片展示汉字有两种方法:

A、先拼音后汉字

先出示卡片写有拼音的一面,请学生读,同时教师给出字义;然后翻过卡片,给学生展示字形,达到音、形、义的全面介绍。

B、先汉字后拼音

先出示卡片写有汉字的一面,让学生直接看汉字,同时可以适当结合字形给出字义,然后翻过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出声来。

4、以旧带新

利用学过的汉字、部件及汉字结构知识引出新字。这种展示可以从部件、结构、字音等多方面入手。

1)用旧笔画引出

例如已经学过“字”,在教“学”时就可以以旧带新。

2)用旧部件引出

例如已经学过“汉、请”两字,现在学习“清”。教师可以板书:汉—请à清。

3)用旧结构引出

例如学过“谢”字,在教“树”字时就先板书以上两个字,按结构写出,然后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这两个字都是由三部分组成。

4)旧字音引出

例如学过“青”字,又要学习“清、轻”字教师可分别板书这三个字,然后指出:“这是青年的‘青’,这两个字和‘青’的读音一样。”

5)旧字义引出

例如已经学过“江”字,现在学习“湖、海”。教师可以说: “很大的、流动的水是‘江’,知道‘湖’是什么意思吗?„„那么,比‘湖’还大的,大片的水叫什么?„„‘海’。”

利用汉字规律,及时总结归纳新旧知识,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在新知识里复习旧知识,从旧知识里总结引发出新知识,才能温故知新,使学生对汉字的内部构造逐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二、解释汉字的技巧

? 所谓解释汉字,是指根据汉字的特点,对所要教授的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 解释汉字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汉字。解释要利用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力求抓住要点,简洁易懂。下面介绍几种解释汉字的方法:

36

1、形析

根据字形对汉字做出解释。

A、依形释字

根据汉字字形,对独体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在教授“山、日、大、人”等汉字时,可以描绘一下这些字的字形,在汉字旁画出字形的来源,达到对意义的解释。

B、依形解字

根据汉字字形特点,对合体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在讲授“休、酒、林”等字时,教师可做如下描述:

休----字形表示一个人靠在树木旁。人在树下歇息,表示“休息”的意思。

2、析音

依据汉字形声字的声符具有部分表音的特点,对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芳、房、访”都是形声字,“方”代表声音,另外部分表示意思。

依声旁析音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汉字语音的印象。

3、析义

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达到解释汉字的目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A、依图释义

利用图画揭示字义,达到解释汉字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美”字时,教师可准备一幅图画,上画一人头戴羽毛起舞,说明古人认为这样是漂亮的,以后发展成‘美’字了。

B、依源释字

根据汉字发展源流来解释汉字。

例如“册”字,教师可讲明,古代人们将字写在竹简上,然后用绳索穿在一起成册。汉字字形发展是这样的:„„,后来用它来作为书籍的量词。 C、依结构释义

根据组成汉字的各部分意义来解释汉字。

汉字中一些会意或指事字,可以从几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解释这个汉字的意思,例如“信”,“信”就是“人的话(言)”,所以可以做书信意义用,人说了话要算数,所以还有“相信、信用”等意思。

又如“采”字,上面一个手,下面一颗结有果实的树。显而易见,这是采摘的意思。

D、依形旁释义

根据汉字形旁具有表义功能的特点对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教授“海”字时,可以讲明,这字左边是,是从汉字“水”字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形旁,凡有“三点水”者大多与水有关。

4、类推释字

指根据已掌握的汉字知识进行类推,解释汉字。下面是类推释字的一些方法:

A、类推字音

根据已学过的汉字类推出新字的字音。

例如,在教“晴”字时,教师可先问学生,你们猜想这个字怎么念,学生因为学过“青、清”等字,所以很容易推出“晴”字的声韵母大概为qing。这时只要教师将正确的声调告诉学生就可以了。

B、类推字形

根据已学过的汉字类推出新字的字形。

例如,学了“上”,教师可以板书“上”字并指指上方,然后可以指指下方,让学生猜“xia”

37 (下方)的字形是怎样的。

C、类推字义

根据已学过汉字类推出新字的字义。

例如,知道了“木”是“树木”的意思,两个“木”构成的“林”表示什么也就不难猜出;由此再推断出三个“木”的“森”字意义恐怕是十拿九稳了。 ? 在某种程度上类推法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练习。 5.俗字源释义

利用组成汉字的各个部件所表示的意思或其字形特点,对汉字进行有意义的解释。所谓俗字源,当然不是字的本源。但它通俗易懂,讲得好会妙趣横生,而且可以用来纠正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比如,学生常常把“宿舍”写成“宿舍”。如果我们解释说“宿舍是很多人住的地方,所以宝盖是房子,里面住着一‘百’个人”学生就容易记住,“宿”字下面是“百”,而不是“白”了。

三、练习汉字的技巧 A、卡片认读

将汉字书写在卡片上,利用卡片进行认读练习。 B、综合认读

对汉语的词、句或短文等的认读练习。 C、出示认读材料的方式

可以在上课时将其直接写在黑板上,也可以事先写在小黑板上待上课时挂出,还可以用投影仪显示或者散发复印件。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使已学过的汉字重复出现,让学生在多次重复中加深记忆。 D、认读练习的方法 让学生朗读材料。

2、析写练习

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而进行的有关汉字笔画、部件、笔顺、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练习。

析写练习主要可以分析写笔画、析写笔顺及析写结构等几个步骤进行。

1)、析写笔画

练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

析写笔画的具体做法是结合所教授的汉字,分析其笔画构成。下面介绍几种笔画练习: A、说笔画名称

给出汉字,让学生说出该字包含的笔画。

B、写出带同一笔画的字

给出一种笔画,请学生写出有此笔画的字。

C、数笔画

给出一个字,请学生计算一下该字的笔数。 2)析写笔顺

为使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的书写顺序而进行的练习。析写笔顺练习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A、标出笔顺序号

在汉字笔画旁边标注出前后顺序,可以检查学生对汉字笔顺的了解情况。 B、写出笔画

这个练习适合于在米字格中进行。 C、用箭头标出运笔方向

笔顺包括笔画顺序,也包括笔画的运笔方向,因此析写笔顺也应包括运笔方向的练习。

38 3)析写结构

为了使学生掌握汉字各部分间的结构关系而进行的练习。汉字的结构关系,指的是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上下位置、大小比例以及间架疏密等关系。一个汉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并不只是取决于部件组成,如何组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的部件,结构不同可以构造出不同的汉字。如“口”和“力”可以组成“另”字,但二者横列也可以组成“加”字。 ? 下面是一些析写结构的练习方式。 A、画字结构图

给出一个汉字,让学生分析出该字的机构组成,并画出结构图。 B、按结构归类

教师给一些汉字,请学生按照汉字的结构方式,将相同结构的字归在一起。 C、按结构图写字

给出一种结构图,请学生写出具有这种结构关系的汉字。

3、部件练习

合体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构成合体字的各个部分我们称之为部件。利用部件构成汉字的特点,对汉字的组成进行分析和归纳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1)分析部件

给出一个或一批字让学生找出部件。如“学汉语”三个字,学生可分别找出:“„„”等部件。

2)找出相同的部件

在一批字中找出相同的部件,可以练习学生分析、归纳汉字的能力,从而达到记忆汉字的目的。可分为找出同一部件和同类部件两类。 A、找单一部件

从一组字中找出一个相同的部件。如“学、觉、堂”中“学”和“觉”有相同部件。 B、找同类部件

从一组字中按不同的部件将字归类。如给学生“讨、汉、请、对、时、晴、清”等字,让学生指出:“讨、请”、“讨、对”、“汉、清”、“汉、对”、“请、晴、清”、“时‘晴”分别具有同类部件。

3)给部件写汉字

给出部件让学生写出包含有这个部件的汉字,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熟悉汉字的构造方法,尤其在复习时使用,效果更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A、添部件写单字

如给“方、京、可”,学生可分别另外添加部件组成新字,“房、就、奇”等。 B、添部件写若干个字

给学生“方,可”等部件,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汉字写出尽可能多的包含有上述部件的字。例如:

方:放、芳、房、访;

可:河、奇、哥。 C、指定语音写汉字

给出一个部件,让学生添加另一个部件后成为某一读音的字。

例如:京

Jing景,jiu就,liang凉 D、给语境写汉字

给出一个词,词中某个字需要依部件写字。

39 例如:电--(示)à电视 E、依结构写字

这个练习要求学生依照所给的结构图写出汉字。 F、写出包含相同部件的汉字并注音。

这个练习也训练了学生对字音的了解。对同音字,应让学生了解哪些与部件同音,哪些同音不同形,哪些同形不同音。

例如:京:--惊jing,景jing,就jiu,凉liang。

4、组词练习

训练学生用所给的汉字扩展成包含有该汉字的词语。

学习汉字的目的不仅是能认、能写,重要的是要会用。

组词就是训练学生使用汉字的课堂练习。

1)用同音字组词

给出一组同音不同形的汉字,让学生组合成词语。

例如:用“报、抱、包”汉字组词,学生则会写出“报纸、拥抱、包裹”等词来。 2)用易混字组词

例如请学生用下列汉字组词:“夫、天、不、大、字、学、词、同”。学生通过组词,会理解这些汉字的意义,也会掌握它们之间的异同,达到真正的掌握。 3)用同部件字组词

有很多字只因某一部分不同而成了另外的字,将这些字同时给学生,让他们分辨并组词,是训练掌握汉字的好方法之一。

例如要求学生用下列汉字组词:“情、清、请、猜、静”。这些汉字都包含有共同的部件“青”,但声音或异或同,或大同或大异,而意义又各不相关。这种对比很强的一组字,会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汉字构造的特点,加深理解与记忆。 4)用同类字组词

这个练习从汉字的意义入手,有利于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请学生分别为以下几组字组词“跑、跳、踢”,“穿、戴、脱”,“红、白、高、快”。学生会组出:“跑步、跳高、踢球”,“穿鞋、戴帽、脱衣服”,“红花、白纸、高矮、快车”等词语,从而达到应用汉字的目的。 5)给字组出尽可能多的词

? 这个练习不仅从横向考虑汉字的形、音、义几方面,还从纵向来考查学生对某一汉字全面掌握的情况。

? 例如要求学生用“子”、“生”、“同”等汉字写出尽可能多的词,学生则会根据学过的汉语情况写出:“子女、儿子、椅子„„”,“生活、生命、学生„„”,“同学、同志„„”等词。

5、填空练习

填空练习是指填补上一句话或一段话中缺少的汉字。

1)指定汉字填空

给出汉字,让学生从中有选择地填在空白处。

例如:小明进了电影院,找到了----位就----下了。(坐、座)

他----上大衣,----好帽子,又----上了眼睛走出了门。(穿、戴) 2)自选汉字填空

给出汉字填空,容易,自选汉字填空,难。

例如:早晨六点半,小明来到----场。他先跑了一会儿----,然后----始----操。他每天都来锻----。

40

6、改错练习

指出并改正错误的汉字,改错练习就是把学生容易写错的汉字编入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纠正错误,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改错练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单字改错

改正单个汉字笔画或结构错误。

2)选择改错

将错字与正字混在一起,请学生找出错字并加以改正。

3)改正别字

别字指的是将一个汉字写成了另一个汉字,而这个汉字本身的书写并没有错。 4)综合改错

在一段话中,既有错字又有别字,让学生识别之后再加以改正。

7、听写练习

学生把听到的词语、句子或短文用汉字写下来。听写练习是汉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练习形式。它既适用于识字初期,也适用于汉字教学后期。它由声音入手,训练学生听到字音之后联想汉字,最后学生独立地书写出正确的汉字。 第三讲

词汇课堂教学技巧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也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展示词汇的技巧: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听写,板书等方法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认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所了解,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

(1)独词展示:

第一,听写

方法:指定二至三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其它学生下面写。也可请学生轮流到前面听写。

写完后教师或其他学生纠正错误,教师讲评,要特别提醒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写错的地方,并用彩笔标出,同时给出正确的写法。

听写可以是老师念词学生写,也可以是老师说出词义,学生写这个词。

第二,领读

方法:教师对每个生词做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领读可以借助听写材料,也可按照书上的生词表读。

第三,认读

方法:教师请学生集体或轮流认读黑板上的生词,同时采用析字,简单分析偏旁部首含义的方法,适当向学生说明词的形,音,义。认读时可按照顺序读也可打乱顺序读。

第四,卡片

方法: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

卡片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作:A面是汉字,B面是词的汉语拼音和相应的翻译。

认读时,可先认拼音后认汉字,也可直接辨认汉字,发出读音。这种方法适用于汉语学习的开始阶段,既可在新授前复习前课生词,也可用来认读当天所学的生词。

第五,实物

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启发学生直接将当堂所要学的生词说出来。

第六,图片展示

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启发学生直接将当堂所学的生词说出来。这种方法也可用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综合展示

41

第一,按词类排列后展示

方法:把课文中的生词按照不同词类排列后展示,如果学生尚不了解词类的知识,教师可以英汉对比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排列方法从词的语法功能出发,便于将来进行词语的搭配练习,并建立词类的初步认识。

第二,相关排列

方法:教师根据词与词之间意义的相关性,对生词表中的生词进行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的方法在于帮助学生记忆。

第三,串联排列

方法:按照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听写,认读后教师以排列好的生词为线索叙述或串讲课文。学生以生词为提示线索,听教师串讲课文或复述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着生词进行。这种方法适用于精读课,口语课和听力课等多种类型。

第四,分话题排列

方法:教师根据当天课所要讲练的内容,把生词按不同的话题分组排列。如谈家庭就按照家庭成员和相互关系排列等。这种排列的好处是生词的讲解和运用有机地融为一体,学以致用,记忆深刻。适用于精读课和口语课的教学。

2.解释词汇的技巧

解释词汇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汇的意义及用法给学生加以解释。

词的用法包括词的语法功能及特点,词在句中的位置,词的语境义,词的搭配,词的使用范围等。

解释词汇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解释词义的技巧和解释用法的技巧。

(1)解释词义的方法:

第一,以旧带新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在解词时老师可启发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词自己解释词义,然后再给以归纳,纠正。如,姑姑(爸爸的姐姐或妹妹)

第二,根据语素推测词义。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可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语素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如,店---商店(旧);服装店---卖服装的商店(新)

第三,形象释义法。

方法:利用实物,图片,黑板画,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手段来解释词义。

第四,表演。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表演来演示,如一些表示动作的词。

第五,利用语境释义。

方法:选取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设定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词的实际运用中去体会和理解词义。

第六,例句释义。

方法: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体会词义,但要注意选取的例句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是他们熟悉的场景,事情或生活。

第七,利用上下文释义。

方法:结合上下文,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词的特点含义。

第八,近义词比较。

方法: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比较:

词义的细微差别;词义的褒贬;词的用法。

第九,反义词对比。

方法:用学过的反义词来释义。有时也可用反义词加“不”的形式来释义。

42

第十,扩展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可解释其它意项。

第十一,归纳词义。

方法:对学过的同义词的不同义项和用法,有计划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词。

第十二,汉语和学生母语的对比。

方法:将汉语的词义与相应的学生母语的词义进行对比,指出词义的异同,以减少语言之间的干扰。

第十三,翻译。

方法:将汉语的词汇直接译成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但这种方法要慎用。因为大量使用翻译,会使学生产生对母语的依赖,影响对汉语的直接感受,运用不当会引起学生反感。

第十四,问答。

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讲解和解释词义的方法。

第十五,学生讲解。

方法:请学生在课上用汉语讲解,教师修正补充。这种方法适用于进修班或高年级同学。

(二)词汇课堂教学技巧

(2)解释词的用法

第一,词语搭配实例。

方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搭配,讲清词的用法。

常见的搭配关系有两种:一是词与词之间的呼应搭配。如,“怪„的”。二是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如穿(衣服,鞋子,袜子)等。

第二,直接说明。直接讲清该词的用法。

3.词汇练习的技巧

(1)记忆练习

第一,直接问答。可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等方法进行。

第二,利用图片。

第三,实物

第四,体态和动作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词语,加强记忆。

第五,说出同义词。老师说出一个词,让学生迅速说出这个词的同义词。

第六,说出反义词。老师说出一个词,让学生迅速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老师可提前将词写在卡片或小黑板上,让一个学生说出这个词,另一个学生说出它的反义词。

第七,说出动词的宾语,并搭配成动宾短语,越多越好。

第八,说出动词。老师说出名词,让学生说出与之搭配的动词。也可使用卡片或小黑板来练习。复习课用之甚佳。

第九,说出量词,练习量词与名词的固定搭配。

(2)辨别练习

第一,辨别一个词的不同用法

第二,选词填空

第三,改错

(3)理解练习

第一,用汉语口头解释

第二,概括成语或俗语

第三,词语联想

第四,画面联想

43

(4)用法练习

第一,模仿造句

第二,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

第三,用指定的词语提问题并回答

第四,造句。

教师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提示:设置情境;词语提示;利用图片等。

第五,扩展短语

第六,根据语言环境,用指定的词语对话。

第七,用指定词语复述故事。

第八,填关联词语

4.关于词汇的积累

第一,利用同素词。如,“整”(整年,整月,整日,整天);“亲”(

第二,利用学过的语素扩展新词。

第三,归纳同素词。

第四,利用附加法类推(前缀,后缀)。

第五,根据意义归类。

第六,根据语法归类。

第七,重复。

第四节

语法课堂教学技巧

概述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是精读课教学的核心。就整个精读课教学过程来说,语法教学跟词汇教学、汉字教学,甚至语音教学、听说读写等技能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汉字教学的技巧:

1、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2、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3、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4、归纳语法点的技巧

一、展示语法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出”或“引入”语法点,即把所要教的语法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生将要学习的语法内容(句型或词语)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听写

将所要引入的语法点的应用实例、例句通过课堂听写的形式展示出来。具体做法是选择两三个例句,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比如要展示语法点动词“完”作结果补语时,可以结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实际情景,让学生听写下面的句子:

我们学完二十三课了。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呢。

今天的作业你做完了没有?

听写时最常见的一种展示语法点的方法。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2、提问

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将语法点展示出来。 在开始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提问:“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的语法是什么?”在学术说 44 出后,可请其他学生说出几个句子,教师选择几个正确的(或教师纠正过的)写在黑板上备用。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3、对话

通过师生对话或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将所要引入的语法点展示出来。

例如在讲表示经历的“过”时,可以先将“过”和它的否定式写在黑板上,跟学生对话: 师:你是第几次来乌鲁木齐? 生1:第一次。

师:谁不是第一次来乌鲁木齐?

生2:老师,我不是第一次来乌鲁木齐。 师:好,现在注意我的问题。(强调)你以前来过(!)乌鲁木齐吗? (对学生点头示意用肯定的回答) 生2:我以前来过乌鲁木齐。

师:好!他以前来过乌鲁木齐(边说边板书)。 (对学生1)你以前来过乌鲁木齐吗?

(摇头示意并指示黑板上的否定形式,启发学生用否定式说出) 生1:我以前没来过乌鲁木齐、师:非常好!(边说边板书)我以前没来过乌鲁木齐 (领读这两个句子)

师:你来乌鲁木齐以前学过汉语吗?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4、实物

利用课堂上所存在的或教师事先准备的实物,讲语法点展示出来。比如在教表示领属的“的”时,可以直接用自己的书和学生的书作为道具,说出: 这是我的书, 这是他的书。

5、道具

教师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引出语法点。

比如讲时间时用硬纸做的钟表,讲价钱时用放大了的菜单,再配以问答,将要展示的语法点引出来。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6、地图

利用地图引出语法点。

比如介绍存在句、方位词时,可以用中国地图或校园略图,由教师或学生说出地点或建筑物的方位。

7、图片

通过图片引出展示语法点 介绍表示动作的方式时,可以用画有上课、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的图片,由教师或学生用“谁正在做什么”这样的句式来描写,以引出所要介绍的语法点。也可以在图片的下面写上所要出现的句子,如:“他们正在喝啤酒”。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8、利用动作演示

老师通过动作演示出语法点

比如介绍趋向补语“上去、上来、下去、下来、进去、进来、出去、出来、回去、回来、起 45 来”等,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

我上去了。

我出去了。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方面加以解释。

A、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等)、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我昨天看了一个晚上的录像”、“我看录像看了一个晚上”)和虚词的位置等。必要时指出新语法点与学过的语法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B、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主要是语法意义。对于语法结构的解释,常常是借助于已经学过的结构,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新就语法结构之间的语义联系。

C、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如在教问年龄时应该告诉学生“几岁”和“多大年纪”使用的对象不同;教“对不起”和“劳驾”时应区别二者使用环境的不同。

解释语法点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1、列出公式

用公式将语法点的形式列出,简明扼要,便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可以在黑板上写,也可以做成图表或卡片。例如“比”字句的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 我比他高=我高(他矮)

结果补语的语义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为: 我吃饱了=我吃,我饱了

2、使用符号

在解释语法点时,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将语法点形式化,有简单、明确、便于记忆的好处,也可以为练习时提示。比如:

S表示

主语;P表示

谓语;N表示

名词; V表示

动词;A表示

形容词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3、借助图片

利用图片使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法点。

4、简笔画

用简笔画形象的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5、道具

利用道具解释语法点

6、情景

教师利用课堂上和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释语法点。比如讲解数量词时,可以说: 我们班有两个哈族人,十三个维族人。

7、表演

教师或教师跟学生一起通过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比如讲方位词时,老师边做动作边说“往前走、往右拐”等。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8、以旧释新

用已经学过的在形式上有联系、在语义上对等或相近的语法形式,对要解释的语法项目加以 46 说明。

例如解释可能补语和“被”字句,可以用相对应的句子来解释;

被解释的项目

用以解释的项目

我去不了。

我不能去。

杯子被我打坏了。

我打坏了杯子。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9、内部对比

通过汉语内部语法形式的比较,说明相关的语法点的异同。一般来说,说明的重点在“异”上。

比如存在句“P有N”和“N在P”的语义重点就不同,前者在于描写(门前有几棵树、几盆花)、说明新发现(哎,你屋子里有个人),通常着重于整个句子的信息;后者的重点则在于说明N的位置(我女朋友在上海呢)。

10、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

将所学习的语法点与学生的母语中相应的语法结构或项目进行比较,达到理解的目的。 比较的是相同、相似、相异之点,特别要指出不同之处。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11、翻译

把要解释的语法点直接翻译成学生的母语。

对某些意义比较抽象、用直观手段难以说明的语法点,翻译有时是一种最简便的方法 比如在解释“虽然„„,但是„„”、“既然„„,就„„”等词语时,上述方法都不易奏效,而简单地翻译一下,学生就可能马上理解。

12、由学生解释

让学生用汉语解释语法点。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开始就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用汉语进行解释,用于比较简单的语法项目、学生又预习得比较好的时候;另一种是一些难于理解的语言现象,在解释发生困难时,可以请已经理解了的学生给别的学生讲解(甚至不排除用学生的母语解释。在这种时候,学生可能比教师讲得更有效、更清楚。)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练习最终学会使用所学习的语法点。

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的环节,练习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机械练习和有意义的练习是达到对所学语法点的熟巧使用、通向交际练习的手段,交际练习应当是练习语法点的重点。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准备必备知识

准备必备知识指对在语法练习中将用到的某些已经学过的语法和词汇项目进行一些必要的复习。

选择必备知识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理想的做法是教师手头有一份所学过的语法点和词汇表格,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中选择最适于新学语法点练习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一般来说,常用的语法点和词语项目应当被优先选择和重复选择。准备必备知识的方法,可以参考本章前面和下面介绍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1、机械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

47 1)、重复练习

学生模仿教师说出的含有所学语法点的句子。

常见的重复练习包括领读、重复句子和重复对话三种: A、领读:由教师先读一遍,然后学生跟着教师读。

领读的目的可能不同,比如为了纠正发音、认读汉字(生词、句子、课文)、提高学生说含有新语法点的句子的流利度、熟悉课文或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等等。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B、重复句子

这种练习和领读练习的不同之处在于,领读是“老师—学生”式的重复,而重复句子则是“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式的重复。 C、重复对话

教师口授一段包含所学语法点的对话,或由师生共同引出一段对话。在教师领说数遍后,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重复。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2)、替换练习

在教师用所学语法点说出一个标准的句子之后,说明替换的位置,然后由教师或学生给出替换的词语,再由其他学生说出所要求说出的句子。 替换练习包括: A、单项替换练习

替换句子或对话中的一个词或词组。例如 我喜欢

看电影

踢足球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B、多项替换练习

替换句子或对话中的多个词或词组。例如

骑自行车

长城

坐火车

广州 C、分句替换练习

用句子或分句进行替换。这种练习适用于复句教学。例如:

他因为

病了

,所以今天没来上课。

有事

没做作业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3)扩展练习

通过不断增加词语或句子,加长所说话的长度,以达到使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包括所学语法点的语句的目的。 A、词语扩展练习

不断地添加词语,增长句子的长度,例如: 师:茶

生:茶 师:喝

生:喝茶 师:喜欢

生:喜欢喝茶 „„。

B、句子扩展

即通常所说的完成句子。例如: 我

去食堂

吃午饭。

48

去邮局

-------。(由学生说出)

去银行

-------。 C、扩展问答练习

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扩展进行问答的练习形式。例如: 师:你去哪儿?

生:我去友谊商店。

你跟谁去(友谊商店)?

生:我跟同屋一起去(友谊商店)。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2、有意义的练习

有意义的练习是那些需要比较明确地理解了所练习的内容的意义后才能进行的练习。如:变换、复述、翻译、回答问题等。 有意义的练习的目的是:继续进行熟巧训练,并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法点的理解,为下面的交际练习打下基础。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1)、交换练习

即改写句子一类的练习。常见的有两种: A、句型变换练习

将一种句型变成另一种句型。一般由教师给出被变换的句型,学生说出要求变换出的句型,可以进行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之类的互变,也可以拥有不同句式间的变换。例如: 屋子里有一个人。

? 那个人在屋子里。 他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

? 他看着电视做作业。 B、句子变换练习

把两个句子变换成一个句子,例如:

我看见一个人。他穿着一件红毛衣。?我看见一个穿红毛衣的人。 我上街。我要买东西。? 我要上街买东西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2)、复述练习

复述练习是让学生重复教师口述或教材的段落或课文。 A、完全复述

在听了教师演示的简单对话或叙述后,让学生准确地进行对话或叙述。 B、缩简复述

概括地说出教师的叙述或课文的内容。 C、看图复述

听过叙述或看过一张图片后,看着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图片复述。 D、扩展复述

即教师说出一个故事或对话的情景或梗概,学生据此进行发挥,进行对话或叙述练习。 E、分角色复述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或对话中的人物,分角色进行复述。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3)翻译练习

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让学生说出带有要练习的语法点的汉语。 A、句子翻译

教师说学生母语的句子,让学生说出汉语的句子。 B、词语替换翻译

在替换练习中用学生母语提示要替换的词语。

49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3、交际练习

交际练习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或创造交际环境,使学生把所学语法点运用于实际交际之中,根据真实情况问答、谈话和讨好的练习活动。

交际练习的特点是要真实,问真实的问题,给予真实的回答,说明自己的真实看法等等。 交际练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交际练习,这种练习是强调在交际中必须重复使用所学的语法点;另一种可以叫做交际活动,是一种完全的自由交谈,当然教师应当尽量把学生引导到适合使用所学语法点的话题上去。

三、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交际练习的很多项目跟口语课技巧相同,下面介绍几种跟语法点练习关系比较密切的练习项目:

1)定向问答练习

教师选择便于用上所学语法点的话题,并要求或暗示学生在问答时用上特定的语法点。 2)描述

让学生对环境或自己的情况进行说明。 3)叙述

让学生用正在练习的语法点讲述一个过程。 比如让学生用“一„„就„„.”、“先„„.,然后„„”等词语叙述他一天的活动、一次旅游、参观等

四、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于所学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归纳一个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A、形式特点 B、语义特点

C、语用特点,如使用的语境、谁说的、对谁说的、在什么场合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为什么说的以至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等。

D、与学过的相关的语法点和相近的容易混淆的语法点做比较。 E、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做比较。 F、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并不是每一个语法点都要把六点都说到。

四、语法点的归纳

归纳语法点可以分别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1、系统归纳

即对一个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一般太、进行态、将要进行态等进行系统的归纳的办法。

2、与汉语的相关句型进行对比,或与学生母语的对应表达形式进行对比。

3、实例归纳

即通过学生或教师先说出一些含有所学语法点的句子,然后由学生或教师归纳出一般规律。

4、提问归纳

即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共同归纳。

四、语法点的归纳 一个综合归纳的实例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语法点的归纳常常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比如在归纳时量补语时,教 50

对外汉语教学法资料2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提纲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优秀)

对外汉语教学法 2
《对外汉语教学法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