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法(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五章 语音教学

一、语音教学的原则

(一)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短期集中训练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音素教学:强调打好语音基本功,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单项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词、句子和会话的教学。

语流教学:强调在语流中学习语音,一开始就从教句子入手,音素在会话中逐步掌握。

(二)通过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

将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语音进行对比,可以找出学习者的语音难点。

一般来说,两种语言体系中的近似音,或者汉语有而学习者母语没有的音都是难点。

(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音素

音节

句子

第一声

第四声

第二声

第三声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并将机械性训练与有意义的训练相结合

二、语音教学的难点、重点分析

(一)声母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1、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问题

2、zh组声母与j组声母的问题

3、声母h和f的问题

(二)韵母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

(三)声调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四声趋平,第二声起点太高,升不上去,第三声不会拐弯,第四声降不下来,只有第一声相对容易一些。

三、语音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语音教学的课堂环节一般由展示语音、指导发音、发音训练三个部分组成。

(一)演示法

借助图表、板书、实物、口形、手势、体态等手段演示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来展示语音和指导发音。

(二)夸张法

通过对发音口形、音长、音高对比、响度等进行适当的夸张,给学生在视、听上造成深刻印象,以突破难点的方法。

(三)对比法

通过对比两个音或两组音之间的差别,来掌握要学习的语音,这两种对比可以是不同的两个语音系统中近似音的对比,也可以是汉语中的两个近似音的比较.

(四)带音法

用已学会的音带出要学的音,用容易发的音带出不易发的音。或用母语中近似音带出汉语的音,已学会的音素与要学的音素要么发音部位相同或相似,要么发音方法相同或相似,因此只要稍微调整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就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音素。

(五)模仿法

模仿中可采用集体模仿和个别模仿两种形式。

(六)分辨法

通过听觉、视觉来甄别正误,或辨别相近的音素、音节、声调,以提高学生语音分辨能力,是语音训练环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语音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的发音严格要求,严格把关

2、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3、不要模仿和放大学生的语音错误

4、将课堂教音和课外纠音相结合

第六章 词汇教学

一、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在语言中有重要地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语言要素教学,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

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对社会发展反应最灵敏,词汇教学既有长期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涉及语法、语用、语音、文化等方面,具有“多维性”特征。

二、词汇教学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必须充分注意到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部关系,如组合、聚合关系。

2、阶段性原则:根据学生各阶段不同的需要来安排词汇教学的进度。

3、交际性原则:词汇教学和词汇练习都应该突出交际,都要注意常用性和真实性。

4、文化性原则: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5、认知性原则:两种词汇在大脑中的认知基础不同,学习者学习不同类型词汇的方法相异。

6、情感性原则:教师应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负焦虑。

7、实践性原则: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精讲活练”(不要一味地机械性死练,切忌出现教师一个人讲的情况,自始至终都要调动学生参与)

8、深入浅出原则:避免照搬词典注解的做法,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言讲授词语。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三、词汇教学的内容

词语的形音义、词语的用法、

构成词语的语素的意义、汉语的构词法、

词语的语境知识、词语的网络联想词群、

词语的文化意义、

基于汉外比较的词汇的“空位”

四、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生词展示的顺序

不一定按生词表顺序教授生词,把本课的生词作为一个整体,交易处理,要注意根据课文生词的特点。

1、按照生词的偏旁部首排列

2、按照词类或某些小类安排

3、按照语义场排列

(二)生词展示的方法

1、领读:最为常用的展示生词的方法,好处在于学生可以较快、准确地掌握词语的读音。

2、认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或者在教师领读过后,可以请学生直接认读生词。

3、猜词

4、听写

(三)词语释义的方法

1、实物法

指利用实物、图画(包括印刷的图画、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画儿、照片、图表)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2、演示法

用动作、手势、表情来解释词语。

3、场景法

利用场景和环境来解释词语。

4、对译法

5、翻译法

6、定义解释法

对概念的内涵或词语的意义做简要而准确的描述,以此来解释词语。

7、同义、反义解释法

运用同义词或者反义词来解释词语的意义。

8、扩展法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通过两个词或者几个词缩略而成的,可以把缩略过的词语进行扩展。

(四)词语的练习与巩固

1、记忆练习

帮助学生记忆词语的意义和发音,以及词语之间的习惯搭配。

(1)同义、反义练习法 (2)图片、实物练习法

(3)表演记忆法

(4)搭配练习

(5)扩展语素法

2、辨别练习

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词语对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辨别,最后做出判断或者选择。

(1)解释句中义

在理解了某一词的多种含义之后,要求学生能够在句子中辨别出这个词的不同含义。

(2)辨别词性

在理解某一词的不同词性和若干用法的基础上,对一组句子中的同一词的不同词性和用法进行辨析和分类。 (3)选词填空

学生根据句子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来选择最恰当的词填空。 (4)替换练习

学生根据语境和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来选择可以替换的词语。 (5)找不同

给出一组词语,找出与其他词不用类别的非同类词语。

3、理解练习

做理解练习必须要真正理解词义和用法才能进行。 (1)概括词义

成语和俗语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来练习。 (2)汉语解词

由学生将本课学过的生词尽量使用汉语进行解释,由老师和其他学生猜测这个词语是什么。

4、表达练习

表达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词语实际运用的能力,这建立在已经完全认识生词、理解生词含义、并充分了解其用法的基础上。

(1)造句(2)看图说话(3)复述课文(4)自编故事

五、词汇教学技巧

(一)适当地调节课堂气氛

(二)巧妙利用课堂游戏

(三)创设和学生关系密切的语境

(四)帮助学生拓展词汇

第七章 语法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语法可分为描写语法和教学语法。

教学语法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的不同区分为母语教学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稳定性、实践性。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通过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

实用性、灵活性、规范性、稳定性

四、语法教学的教学原则

(一)对所教内容必须做浅化和简化处理。

(二)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重点和难点。

(三)从句型入手,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四)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五)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六)精讲多练,以练习为主。

(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五、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演绎法

由一般性的原理(或叫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这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三段论就是这种推理的基本形式。这种推理方式应用到语法教学当中,就是先给出语法规则,再举出例子说明,并让学生按规则进行操练和应用。

演绎法强调语法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偏重于形式方面的讲解和操练,在意义方面可能显得比较薄弱。另外,在运用演绎法的时侯,要注意防止简单地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

(二)归纳法

它是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具体运用到语法的讲解上就是先让学生接触到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从这些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语法规则。这是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

归纳法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己有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归纳法往往系统性、完整性不强,这是其缺陷。另外,在运用归纳法的时侯,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对比法

1、新旧对比

2、内部对比

3、汉外对比

六、语法教学的练习

从机械性训练入手,以后是半交际性的练习。

(一)机械性训练方法:

1、重复(朗读)

2、扩展

3、替换练习

4、句型转换

(二)半交际性练习:回答问题、完成句子、按照你的意思用规定的句型说出来。

(三)交际性(任务型)的练习

七、语法教学技巧

(一)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把所要教的语法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语法内容(句型或词语)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得法,可以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理解所学语法点的用法。

(1) 实物 (2)道具 (3)图片(4)通过问答等交流形式展示 (5)情景引入法(6)复习引入法 (7)利用肢体语言展示 (2)

(二)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3)

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方面加以解释。首先是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及其相关结构形式,如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等,还有该结构的必要成分、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以及虚词的位置等。必要时指出新语法与学过的语法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

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主要是语法意义。这种解释要充分利用新旧语法结构之间的语义联系,借助已经学过的结构,来解释新结构,可以使用对比、分析等方法。

(5)

对功能的解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语境、条件。这一点,是语法点解释中的关键。

(6)

(1)直观解释法

(2) 化繁为简解释法

第八章 汉字教学

一、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 ,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

二、汉字教学的原则

(一)语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照自身规律独立教学。

(二)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三)把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意和表音功能识记汉字。

(四)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和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五)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识记汉字。

三、汉字教学的方法

(一)展示汉字的技巧

看图识字

板书出字

卡片示字

(二)解释汉字的技巧

析形

析义

形旁

俗字源释义

(三)练习汉字的技巧

认读练习

析写练习

部件练习

改错练习

组词练习

填空练习

听写练习

(四)练习查字典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提纲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五)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优秀)
《对外汉语教学法(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