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3: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 外 汉 语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而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是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约定俗称的,而言语只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母语和第一语言

(1)母语: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

关系来确定的。

(2)第一语言: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3、外语和第二语言

(1)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2)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通常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

得和使用的语言。

4、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1)语言习得:“习得”是一个外来的词语,也可译作“获得”。习得一般指幼儿在非教

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

(2)语言学习:“学习”也有人译作“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

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简答

1、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

答:“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遗传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儿童掌握了语言规则,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些习惯的综合。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规则的内在化,这些语言规则就是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乔氏理论的不足在于他的语言能力理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2、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答:“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由克拉申于1977~1982年提出,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共有五个假设:

第一,习得-学习假设。“自然获得”与“正式学习”这两个概念是克拉申理论的中心。自然获得是集中在意义层次上的自然交际中产生的,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而正式学习则是在课堂上有规律的学习,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

第二,自然顺序假设。克拉申强调语言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不变的自然顺序,这一假说还坚持语法结构是按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第三,语言监控假说。克拉申认为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语言控制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 1

一系统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

第四,语言输入假设。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输入量。他认为学习者现有的语法知识可以通过语言输入过渡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感情过滤假设。这一假设力图说明其他感情因素对第二语言获得的影响。克拉申认为习得能够获得足够的语言摄入,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

3、塞林格的“中介语”理论

答:“中介语”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创立的,1972年塞林格发表了《中介语》一文,标志着中介语理论已趋向成熟。根据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学的语言知识是一个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一种连续体,在这一连续体上的每一个时点都形成一个系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中介语具有以下特点:(1)可渗透性。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2)“化石化”现象。这个现象是中介语稳定性的一个表现。(3)反复性。表现为某些已经得到纠正的偏误重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中介语研究一般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分析;二是学习者外语的错误分析(也叫偏误分析)。

4、舒曼的“文化合流”理论

答:舒曼在1978年提出了“文化合流理论”:“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合流的一个方面,一个人能将自己的文化与第二文化合流多少决定了一个人获得第二语言的成败。”文化合流理论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所决定,距离越近,第二语言就越容易获得。舒曼认为社会与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第二语言获得的成败,这些因素决定了学习者使用或接触多少第二语言。因此在不良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接受很少量的语言输入,当心理距离较大时,学习者不可能将所听到的第二语言应用在自我表达中。不过,我们认为对于文化合流的影响不可低估,但也不能绝对化,学习者的动机作用往往比文化合流的作用更显著。

5、影响学习进度与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学习进度与效果的因素有:

(一)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外语学习动机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有多种类型:

1、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3、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

(二)态度。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认知,指人对某一目标的信念;

2、情感,指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也即对事物的褒贬反应;

3、意动,指对某一目标的行动意向及实际行动。外语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外语学习态度与外语学习情绪有关,情绪本身就是态度。

(三)年龄。3~10岁的儿童大脑可塑性强,在语言才能方面呈现差异,能习得自然语言,但容易和母语习得相混淆;11~17岁的青少年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增强,母语习惯已经形成,不会受多大干扰,长期记忆能力增强;成人的学习目的性明确,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理解和联想能力较强,花时间少,学东西多,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学。

(四)智力。智力是指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高度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总和。在语言习得中,需要:①认知/学习语言能力,主要包括阅

读能力、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等,它与一般智力有关;②基本人际交际能力,主要指听力、口头表达能力,它与智力的关系不大。

(五)语言才能。语言才能可以分为语音才能、语法才能、推理才能。

(六)性格。“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不同的性格对外语习得也产生影响,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在处理不同的学习任务时可能运用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外向型在口语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往往不十分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内向型往往在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的语法、阅读和写作等课堂上占有优势。

(七)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人们接受、组织、检索和记忆信息的不同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可以分为冲动型与深思型。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

6、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1)强化动机、因材施教的原则。学习汉语的动机可以分为工具动机和结合动机,还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要注重强化动机;最为教学活动中主导的教师还必须注重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2)以学为主,精讲活练的原则。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来进行汉语交际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语言习得过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实践,因此我们提倡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方法灵活多样、目的突出、针对性强、生动有趣的“活练”。

(3)交际性原则。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交际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才能达到的,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课堂上的言语交际能训练大致可分为模拟交际、接近真实的交际和真实的交际。

(4)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首先应体现在教材上,教材应该内容趣味、形式多样、语言生动、训练方式趣味、设计美观,但必须与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相一致;趣味性原则更主要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节奏适度,充分运用体态语,变换教学形式,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7、常用的课堂教学技巧有哪些?

答:(1)语言点的导入技能。一般常用的导入型有:①直接导入,俗称“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就是直接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目的的导入方法;②经验导入,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谈话或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对比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方法;③旧知导入,是从提问、复习旧知识入手,为新知识提供支撑点来导入新的语言点的方法;④直观导入,是通过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样品、模型、图表、幻灯片、投影、电视录像等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⑤事例导入,是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来导入语言点的方法。

(2)讲解技能。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主张讲解和训练相结合,教师对语言难点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提倡的是精练的讲解,反对满堂灌式的讲解。讲解还要与问答、板书、讲座、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讲解的功能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词语的讲解有反义对比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还有利用已知的词语或语素来学习新词,还有联系语素(字义),联系汉字的结构,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字”,教师还可利用词的搭配来区分近义词,或者选取或设置学生熟悉的语境让学生从词的实际运用中去体会理解词义。语法的讲解方法主要有“翻译法”“直观法”“对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引导发现法”等六种。

(3)提问技能。课堂提问应当遵循激发兴趣的原则、启发思维的原则、难易适度的原则和面向全体的原则。

(4)强化技能。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一系列促进与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教学行为方式。强化技能的方式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教师运用激励、赞扬的语言,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等语言、面部表情、体态和动作等强化学生的学习情绪。强化技能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活动强化(竞赛、表演、游戏、小老师)。

(5)课堂组织技能。组织课堂教学技能的目标是稳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说来有课堂秩序管理、个别学生问题的处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组织技能的要素总结起来有提出要求、即时诱导、排除干扰。

(6)语言测试技能。语言测试的质量如何,根据测试理论,检查测试的评析标准有效度、信度、区分性、可行性、后效作用等。

(7)板书与简笔画技能。板书的形式有排列式、扩展式、添加式、图表式、公式式、提示式、提纲式,板书布局安排要考虑周到,版面安排要相对固定。一个优秀的汉语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板书,还应刻苦练习汉字书写和教学简笔画。

三、论述

1、评述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

(1)直接法

a、介绍:直接法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形式语法,要求学生通过母的语直接理解、直接学习、直接运用,它的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直接法要求教师的目的语水平高,小班上课,最好每天上课。直接法的基本理论是“自然习得论”。

b、特点:直接联系的原则;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句本位原则;以模仿为主的原则;借助直观手段的原则。

c、优点:①直接法的产生打破了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人们对外语教学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对外语教学法这门科学的探讨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

②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重视活用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③直观教具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形象生动,更有成效。

④采用“句单位教学”,有助于学生自如地运用外语。

⑤注重语言实践,有利于学生语言习惯的形成。

d、缺点:①忽视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②生搬硬套儿童学习母语的方法,搞“一刀切”,忽视了各种年龄学习者的认知特征。 ③过分强调模仿、熟记、活用而忽视了语言规则、语法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听说法

a、介绍:听说法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当时叫陆军法或口语法,到了50年代发展为听说法,又称结构法。听说法吸取了直接法重口语的特点,教学目标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但重点放在发展听、说技能上。

b、特点:①以句型为中心,语言材料按照句子结构特点排列成一个个句型,一个接一

个,一次接一个。

②新课内容以对话形式展示。

③听说领先,重视语音,尤为重视语调。

④用模仿、重复和记忆的方式学习,以便养成习惯。

⑤对比外语和母语的语言结构,从而确立教学要点,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⑥很少或根本没有语法解释,语法教学靠归纳性类推和比较分析,而不是靠演绎性解释。 ⑦词汇严格控制,而且通过上下文学习。

⑧大量使用录音、语言实验室和视听设备。

⑨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对话和句型操练,允许教师使用极少量的学生母语。

⑩对正确的答案立即予以强化,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c、优点:①重视听说训练,有利于学生发展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自然的语音语调。

②重视句型学习,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操练,形成了包括替换、转换、组合、扩展等形式的句型操练体系,有利于外语习惯的形成。

③通过结构对比,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及教学时间的分配及测试内容的选择,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确定。

④学生由于参加语言的积极作用,在开始阶段一般来说积极性较高。

d、缺点:①过分强调机械性训练,忽略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即使记熟了句型,在实际交际场合却不能得当运用。

②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结构),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导致课文和对话中的有些语言不自然、不真实,其结果学生知其句子结构,却不知其意义。

③过多的模仿-记忆、单调的句型操练,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语言规则,到头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④语、文分家,过分强调了听说,学生口语较好,但阅读、写作能力较差,知识面较窄,缺乏后劲。

(3)交际法

a、介绍:又名功能法、意念法,或功能-意念法。

b、特点:①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

②以语言功能为纲,把培养熟练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的,把言语交际作为全部教学的出发点,强调语言的意义和得体性,使学习者掌握他所需要的所有语言功能和形式,学那些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必须的内容。

③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

④交际法与听说法的对比

⑤力求教学过程交际化。

c、优点:①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能体现语言的社会本质职能。

②由于重视学生的需要以确定其学习目标,这就有利于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③教学过程交际化,有利于满足运用外语进行言语交际的需要,使学生能主动积极通过交际活动发展交际能力。

④促进了专用外语的发展。

d、缺点:①难以协调语法体系和功能大纲的关系。

②难以科学地决定功能项目的数目、标准、难易程度、教学顺序等。

③难以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放任的态度,有错不及时纠正不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性,以致形成化石化的不正确表达。

④把课堂教学完全交际化,教师很难控制教学进程。

(4)综合法

a、介绍:指的是目前中国汉语教学界主流所采用的结构、功能、文化因素相结合的语

言教学法。

b、特点:在基础汉语阶段,编排教学内容,应以结构为纲而兼顾功能。到了中高级阶

段,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二者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过渡到侧重功能而兼顾结构。c、评价:结构-功能-文化因素相结合的教学法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经

验的总结,它的优点显而易见,既能充分考虑到交际的需要,又能贯彻句型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也保证了语法体系相对的完整性。它体现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语言结构、交际功能和文化三者关系的认识水平。不过,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如何编写教材,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2、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论述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理论修养和文化百科

知识。

(1)语言学理论知识;

(2)语言学习理论;

(3)汉语教学理论;

(4)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5)文化理论和百科知识。

(二)较强的能力结构。 能力主要是语言交际能力、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以及教学研究的能力。

(1)汉语交际能力【语言面貌,教师口语,书面语和体态语】;

(2)课堂教学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既包括高度的教学责任心、对学生深挚的爱心,也包括高度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心理品质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和稳定的注意力,丰富的想像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丰富的感情和坚强的意志。

四、教学简案编写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提纲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法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法(优秀)

对外汉语教学法(五)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