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3: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黄陂区前川一小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让学生推敲词句,感悟经典诗文的魅力。

3、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大意,感悟古诗意蕴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品评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关注课题,以疑导学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同学们要注意聿字的写法,中间一横要出头,悬针竖要写得挺拔有力。教师范写

谁知道“示”的意思?(生:启示,教导) 师:读课题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从课题中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学生:从课题中我知道这首诗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陆游和他的儿子子聿。 学生:从课题中我了解到诗中所写的是陆游教导他的儿子怎么读书。 师:题中短短的四个词语,七个字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人物、事件这些信息,诗题真是高度凝练概括,文题中有的揭示主题,有的告知事件,你还知道哪个诗题是告知事件的?(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再读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陆游是怎样教儿子读书的?

生:陆游对儿子讲了那些读书的道理呢?

师:学习古诗,一定要仔细琢磨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作者的文字回到多年前那个寒冷而温暖的冬夜,去倾听一位父亲的读书感悟吧!

二、关注朗读,读中理解

(1)小声自由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注意 :“壮、”

“始”等字的读音。

(2) 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朗读是读书的好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几次后,谁能说说诗句大意?指名学生说

生: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是年轻就开始努力,到了老了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想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实践。

三、关注品味,感悟诗韵

1、指名读第一句诗说说这句诗中哪些词引起你的兴趣,让你觉得有意思? 学生:“无遗力”三个字让我想起词语: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师:“无遗力”这个词告诉我们要怎样读书?(生:全身心投入。十分专注) 板书:孜孜不倦

师: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叫组词法。板书:组词法 师:由“少壮”一词让你联想到那句名言? 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联想法。板书:联想法。 师:谁能在这句诗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少-老)

那么这一组反义词又说明了什么?(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费,虎头蛇尾,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板书:持之以恒

师追问:

把“老始成”换成“老就成”或“老了成”行吗?

学生讨论:“始”是“才”的意思说明读书要付出长期的努力,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换成“老就成”就显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了。不符合作者原意

2、读着读着,你觉得“工夫”一词能换成“功夫”一词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填空练习题

不一会儿(

)妈妈就把菜炒好了。

画鸡蛋并不是简单的事,达芬奇花了好长时间才练好了这身(

)。

3、由这句诗你联想到那些古人认真读书的故事?(凿壁偷光、头悬梁,锥

刺骨、程门立雪)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好这句诗。(指名读,评读,集体读)

师:看来学古诗一定要一字一词体会,仔细推敲,要品赏诗句。

师:老师在这里有一个疑问 ,既然古人是不遗余力的读书,那么古人的付出和回报就不成正比例 了,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又是如何针对这一现象得出感悟的。

第二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指名读这句诗

(2)师:你觉得这句诗中那些词最重要? (3)生:躬行

(4)生;还有“绝知”一词很重要

(5)师追问:“绝知”是什么意思?“躬行”又是什么意思、? (6)由躬行一词你联想到那些历史故事?学生回答 赵括纸上谈兵、李时珍访名医尝百草

王羲之苦练书法 (7) 你又联想到那些与实践相关的名言 出示句子生齐读

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 实践出真知。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力行而后知之真。

这一句 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讲明这一道理的?板书: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师小结:真正的知识来源于实践

(8)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诗?指名读、小组读,强调“浅”、“躬行”、“绝知”等词要重读,让大家明白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的重要性

四、诵读全诗,读中思考:第一句诗与第二句诗有什么关系?(第一句是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第二句是作者思考的结果)

男女生对接读,师生对接读。

师你看,我们写文章也要像作者那样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逻辑性 要强。

五、关注想象,由画变话

同学们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我们的想象却是灵动飞扬的,你们想象父子俩读书的情景,把这温暖的画面写下来,要把父亲怎样示这一过程 体现出来,写话时抓住 人物的动作表情,学生练笔,老师板书:想象画面法

学生练笔然后展示画面

学生:一个冬天的晚上,寒风凛冽,人们早早的转进了暖暖的被窝,有一对父子却在灯下打开了书本,他们喜欢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读书,父亲面带微笑的对儿子说: “儿啊,古人读书都是竭尽全力,大部分人都是从青少年开始发奋努力,中老年时才有收获。儿子扑闪着大眼睛,好像若有所思,父亲又接着说:“只是一味的读书是不行的,书中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完善的,要想深入了解必须亲自实践。儿子觉得父亲言之有理,在一旁不停地

点头。

学生;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一对父子在如饥似渴的读书,父亲轻轻地走到儿子身边,摸了摸儿子的头,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孩子,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曝十寒,古人读书都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到了老来,才有所成就。书中的知识毕竟是浅薄的,还要从社会中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才能透彻的掌握知识。儿子觉得父亲好伟大。鼓足勇气说“我一定照您老人家说的办。”

学生练习背诵这首诗。指名同学背诵,齐背

六、拓展延伸

出示《 示儿》这首诗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一首诗示情,一首诗示理,一首诗教子,一首诗爱国。

师:同学们我们学诗一定要进行比较朗读,这样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生:我原来只以为开卷有益,还没想到书本知识要和时间联系起来。

生:我知道教育别人除了口头说教外,还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样更深入人心。

生:我懂得了读书并非一日之功,要勤学苦练,学无止境。

板书设计:

做学问: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