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前言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1: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前 言

《普通心理学》教材于l988年首次出版,2001年(第2版)和2004年(第3版)先后两次修订,发行情况很好。2008年我们决定对该教材进行一次新的修订,经过几位作者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普通心理学》(第4版)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纵观国外一些著名的心理学教材,每一部好教材都经过了多次反复的修订。格里格(Richard J.Gerrig)和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主编的《心理学与生活》,被誉为基础心理学教材的第一品牌书,它前后修订了l6次;库恩和米特雷尔(Dennis Coon and John Mitterer)主编的《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被誉为一部经典的心理学入门教材,前后修订了ll次,几乎每4年修订一次;我们熟悉的另一部由迈尔斯(David Myers)主编的优秀心理学教材《心理学}(Psychology),也已经出了9版。这些教材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教材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修订。我们在本书的第3版前言中也曾说过:编写一部好教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正如一块玉石要经过多年的雕琢才能成为一件珍品一样,一部教材也只有经过多次修订,才能成为师生共同喜爱的教材。每经过一次修订,就是教材的一次新生,一次提炼,一次升华。因此只有经过反复修订,一部教材才能跟上学科迅速发展的步伐,保持它鲜活的生命力。

工作伊始,我们就明确提出了修订工作的六字原则:总结、借鉴、创新。我们要认真“总结”多年来教材使用的经验,肯定成功的地方,发现和解决原教材中的问题,包括科学性问题、学科进展问题、难度问题以及文字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做出认真的回答;要“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建设经验,吸取其中最有益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我们的教材质量;要保持“创新”的风格,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教材内容、风格、体系上有新的发展。

根据“总结、借鉴、创新”的原则,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节和补充。

1.减少描述性介绍,增加实证研究。心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科学准确地描述心理现象,有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 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与国外教材相比,原教材“描述性”的内容过多,不少问题都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的,而不是通过引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来说明的。修订时,我们尽量减少了描述性的内容,增加了对实证研究成果的介绍。

2.反映学科新进展,更新教材内容。一部好教材一定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学科的新进展。原教材介绍的一些研究成果有些陈旧,新成果显得不足。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很快,其中认知神经科学和情绪神经科学的发展更加突出。修订时我们特别关注“知识更新”的问题,在保持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注重引用近年来(直到2010年)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力求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和概括,提出我们自己的看法,做到“述而有作”,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和创新。

3.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修订时,我们适当增加了某些应用成果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学对社会实际生活的作用,并通过设置相关栏目,让学生更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处理好《普通心理学》教材与后续教材的关系。原教材介绍的理论较多,难度偏大,容易造成和后续课程的重复,修订时我们做了大幅度压缩。本版《普通心理学》只选择性地介绍一些基本理论,而且力求浅显,便于初学者学习,将许多理论问题留给了后续课程。

5.进行教材结构的调整。原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内容重叠,有些内容的安排缺乏严格的逻辑顺序,修订时进行了适当合并和调整。

6.处理和更正原教材存在的个别错误。这些错误是一些读者在使用教材时发现的,他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我们做了更正。在这里,我们要向提出这些意见的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正是他们的细心、热心和对这本教材的加倍关爱,帮助我们更正了错误,使教材日臻完善。

7.为了适当控制教材的篇幅,减少读者特别是学生的经济负担,我们在新的版本中删除了原版中的“英汉名词索引”。现在网络非常发达,许多心理学的名词术语,很容易从网上查询到,因此删去名词索引,不会影响大家的学习效果。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还对教材的体例做了调整和创新。借鉴国外教材的编写经验,我们把原教材中的“视窗”分解为4个栏目:名言荟萃、人物介绍、知识之窗和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好,希望教材能进一步成为师生共同喜爱的教材。

1.名言荟萃:在“名言荟萃”栏目中,介绍了本领域许多著名学者的言论,这些言论常常精辟地阐述了某种心理现象,揭示了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学习这些名言,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

2.人物介绍:心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心理学家奋斗和探索的历史。我们在“人物介绍”栏目中介绍了众多有重要贡献的学者的生平和事迹,他们或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或者发展出一种新的实验范式,因而成为不同历史时期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而且能学习到他们作为学者的人格魅力和对学术的孜孜追求。正在求学的中国年轻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是中国心理学的未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应该是有好处的。

3.知识之窗:心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一本教材要想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实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在“知识之窗”栏目中,在教材的相关部分,补充介绍了一些新的知识或研究的新进展。学生从这些栏目中很容易了解到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开阔学术视野。这些栏目的更新比较容易,再版时也容易进行补充和修订。

4.探究活动:在新修订的教材中,我们还刻意设计了一些心理学的探究活动,包括上网查询资料,根据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某种心理现象,向同伴、同学进行调查,编制一份小测验,进行一个心理学实验等。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新修订的教材,现简要介绍一下各章内容的主要修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全书的开篇之作。新版教材修改了引言,提出普通心理学将引导读者“走进心理学的科学殿堂”。修订时减少了对心理现象的描述,从篇幅上进行了压缩;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将工程心理学改成了工业心理学,增加了军事心理学,修改了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内容;介绍了心理学的相关职业,论述了心理学研究中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中,增加了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进行了新的分析,增加了对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心理学的简要介绍,重新论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学的新发展和它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修订版进一步强调了进化论对研究脑的进化的意义,减少了对动物心理进化的描述,增加介绍了“人类文化与脑的进化”,回答了脑重与动物智力进化的关系问题。根据新的资料,对脑的灰质进行了新的界定,补充介绍了边缘系统的功能,在大脑皮层的分区上,区分了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语言是联合区的重要功能,而不像原教材那样,将语言区和联合区并列起来。进一步论述了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脑的可塑性,这是当前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脑功能学说中,补充了神经网络学说。原教材有几处印刷错误,修订时进行了更正。

第三章“感觉”,有几处重要的修改。信号检测论是感觉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国外许多心理学教材都有这个内容。我们在修订时也做了简要的介绍。在视觉部分,原教材介绍了视觉系统的两条通路,其内容与知觉的生理机制重复,修订时进行了删节。原教材对颜色混合的介绍比较详细,修订时进行精简。在视觉部分,我们还介绍了虹膜识别、电子蛙眼、四色问题、晶状体老化与视力下降等有趣的问题。在听觉部分,引用了不同声压水平对听力影响的新资料,增加了听力丧失和不同年龄的等响曲线等内容。在其他感觉中,补充介绍了嗅觉的基因调控、味精觉、联觉、针灸镇痛等新资料和新成果。

第四章“知觉”,我们补充和修改了知觉的生理机制;用一小节介绍了知觉学习这个有趣而又重要的问题;在形状识别中,分别介绍了物体识别、面孔识别和文字识别以及相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在“方向定位”的研究中,鉴于音笼的研究资料比较陈旧了,修订时全部删去。在“时间知觉”中,引进了时序、时距和时间点三种知觉现象,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在“运动知觉”中,介绍了生物运动。在“错觉”部分,删去了原教材中过于详细的错觉理论,增加了对不同错觉现象的介绍,并用“人为什么会有错觉”简要说明了可能导致错觉的一些原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增加了“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改变”,在 “注意的种类”中,删去了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只保画留了选择性注意、分配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增加并介绍了注意瞬脱、返回抑制等概念以及与注意相关的研究进展。在注意的神经机制中,介绍了前额叶的执行控制功能和扣带回注意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记忆”,我们先从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方面解释了什么是记忆,然后在记忆的分类中对记忆系统进行了讨论,删去了原书中的“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在介绍“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时,删去了记忆的脑学说”,改成了“与记忆相关的脑区”,介绍了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在记忆方面的研究成果。工作记忆是记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增加了“工作记忆”一节,介绍了工作记忆的成分和测量工作记忆的方法。

第七章“思维”,我们从内容到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例如,在“思维的一般概念”中删去了思维的过程,在原书“表象和想象”一节中,只保留了“表象”,而将“想象”当成创造性的心理成分,放在了“问题解决”一节中,将原书中的“概念和推理”一节,分成了“概念”“推理”两节。增加了“决策”一节,介绍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决策理论的新进展。

第八章“语言”,是这次修订中改动得较多的一章。在本章的第一节中,我们按照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重新介绍了句子的结构,简化了对于语言种类的介绍。在“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一节中,补充介绍了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和角回的相关研究,更新了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这一部分,增加介绍了语言与脑的进化。在“语言理解”一节中,按照言语理解和阅读理解,调整了教材结构,补充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语言产生”一节中,重点介绍了勒韦的独立两阶段理论和语言产生的时间进程。最后,新增了关于书写产生和手势语的介绍。

第九章“动机”,我们讨论了动机与目标的关系。原书先介绍动机理论,再介绍动机的种类,修订时进行了结构调整:先介绍动机的种类,再介绍动机理论。在生理性动机中,补充介绍了厌食的神经机制;在社会性动机中,增加了学习动机;在动机理论中增加了逆转理论;在全章的最后,增加了“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一节,介绍了工作动机的结构、组织行为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激励等。在本章中,我们保留了“意志”的概念,但鉴于“意志”问题缺乏实证的研究,删去了原书中的第四节“意志行动”。

第十章“情绪”,删去了题目中的情感。在阐述情绪的性质时,详细讨论了情绪的各种功能,减少了描述性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情绪的分类中,主要区分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相应地删去了情感的分类,因而和原教材有很大不同。在情绪理论中,将沙赫特的“两因素说,,改成“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论述了生理唤醒、认知和环境等三个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对情绪的动机理论也做了较大的修改,突出了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在篇幅上做了较大删节。在情绪调节中,重新编写了情绪调节过程,增加了情绪调节过程的相关理论模型,增加了情绪调节的维度和策略,使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第十一章“能力”,在能力结构的理论中,增加了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和能力的CHC理论;在“能力的测量”中,介绍了“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家族”;删去了原稿中的心理测验信度和效度部分,把它留给了后续课程。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研究领域,修订时我们增加了“情绪智力”一节,简要介绍了情绪智力和情商的概念和测量情商的方法。

第十二章“人格”删除了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现代特质理论中的三因素模型和七因素模型,只保留了目前国际最流行的五因素模型;保留了“阴阳五行说”,但删除了有关的研究结果;增加了测量自我概念的WAl方法。

第十三章“学习”,进行了教材结构较大的调整,第一次将认知学习引入教材并与动作技能 学习并列在一起,在“知识之窗”中介绍了“社会—情绪”学习,增加了第四节 “学习的规律”,介绍了认知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的共同规律。增加并介绍了近迁移和远迁移、有意迁移和无意迁移以及学习与脑可塑性的内容。

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补充介绍了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育和发展中的作用,介绍了基因、染色体和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增加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删去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在新版付印时,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如何使用这本教材的问题。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教材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但是,长期以来,这本教材同时也是研究生(包括博士和硕士)入学考试的基本参考书和邻近专业学生学习的参考书。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我们在修订时,尽量保留了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同时也引入了某些新近的和前沿的知识。我们希望不同学校的老师在使用这部教材时,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包括培养目标、学生程度和教学计划中课时的数量等,“各取所需”,选择和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该省略的可以省略,该补充的也可以补充;同时鼓励学生自学,从教材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最后,讲讲自己在主编这部教材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每当我外出讲学或开会时,我都会听到一些青年学生或教师走过来热情地对我说:“我是读着您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走进心理学这个领域的。”“《普通心理学》是我最喜欢、也是看得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最初的最初,我接触到的心理学就是《普通心理学》教材,一本启蒙我对心理学感情的教材,也是我翻了再翻也翻不够的教材。”师生们的肺腑之言,不仅使我深受感动,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一部好教材可以影响几代人的成长,正是出于这种信念,我才对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力求做得好些、更好些。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有参加编写的几位老师的共同的努力,有出版社前后几位编辑付出的辛勤劳动,还有许多读者(包括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教材的第三次修订同样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参加这次修订工作的老师有:首都师范大学郭德俊教授(第九章和第十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许燕教授、王芳博士、黎坚博士(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陈宝国教授(第六章和第七章)、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丁国盛副教授(第五章和第十四章)、卢春明博士(第八章和第十三章)和我(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修订工作还得到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尤文平、郭晶晶、张旭晖、陈玉霞、张苏等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书稿出来后,我反复通读了全书,并进行了多次认真的修改。在心理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个人要想驾驭学科的全部成果并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概括是很不容易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努力才能使教材日臻完善。

由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本书可能还会有一些不足和缺陷,希望继续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主编 彭聃龄

2011年10月5日于北京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前言新 前言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