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有用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3: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大毕业出来卖猪肉,农民子弟没读书却能摇身一变成土豪!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不禁让人思考“读书有何用?”“读书无用论”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受人吹捧,但是否读书真的毫无作用?教育投资是否就真的打水漂? 在民办学校教书时,管教调皮的学生,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对你说:“读书有什么用?”

去家访时,见过许许多多家长,交流时能够听到他们直白的心声:“现在读书没什么用了!”家长们的意思,把小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只是让他们在年纪还小的时候有个地方待几年。

在社会上遇到的人,在网上读到的言论,也每每这样的观点。他们会用身边见到的例子,用许多高谈阔论,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思考”。

“读书真的没有用吗?”

许多人的切身失败,所告诉你的,难道还错了不成?未必不是错。由一些书没读好的人来告诉你读书有什么用是最搞笑的事。

读书有什么用,应该去书读的好而获得相当收益的人那里找答案。但这类人甚少发声,这是不是就证明读书无用呢?当那些见多识广的人,有钱有地位的人,也花费大量金钱、关系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刻苦学习时。如果读书真的无用,他们何必投入这么多于无用?何必让自己的子女耗费这么多的时间于无用?

因为他们知道读书的用途,他们有自己切实的判断。这用途井底之蛙看不到,但站在更高平台、圈子、通道的人可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看得到读书的几十上百种用途,可是鄙识之人即便面前横着倚天宝剑,也会弃若敝屣。

人要往上走,天分、资源、通道缺一不可

天分,是出生时即决定的,只不过后天能激发多少而已。人作为智慧生物,潜力相当巨大,任何一个智商一百二以上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专家。只是现在人类积累的培养人的理念和方法还不足以开启大多数的的大脑。

决定天分激发的,有人以为是刻苦,其实更多的是充足而优质的资源。能力来自于学习,学习必须有资源。没有学习资源,天分又能怎样?努力又能怎样?去到社会上,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关键是资源的含金量不足,使得有天分而努力的人也培养不出能力。因为天分+努力≠能力。

但相比资源,通道才是一个人上升的最致命障碍。有能力有天分也要有人肯给位置你施展。这社会有实力的人并不少,可惜有机会的人不多。社会上的努力主要在于面对通道上的断层。社会上貌似有很多位置,但咱们中国是一个讲人情讲关系的社会,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暗流涌动。趋于饱和的竞争使得有关系的人机会为百分之百,没关系的人机会为百分之零。据我多年经验,大多数人所谓的能力强无可替代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关系户们其实做的并不比你差,顶多磨合期长一些。

不要抱怨什么不公平,抱怨无济于事。况且想吃别人碗里的肉不是公平,公平是你自己碗里有肉愿意夹出来给别人吃。以己度人,你都不愿意,别人自然也不愿意。所以,有得学,资源充分到让你学好,学好了又肯给你上升通道,至关重要。

读书这条路,集资源与通道于一身。

首先中小学阶段有充分的学习资源,成熟的实现手段。课堂、教材、老师只是最基本的保障,保障了一定的讲解传授、大量时间、学习环境。得益于咱们民族多年对教育的重视,各种教参、辅导书、题库、解析以及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可有哪一题哪一个知识点讲不透的?你只要细心客观一些,就会知道这资源经过多少人多么充分的开发,与社会上那些不尽不透的学习资源有云泥之别。中小学课程并不太难,范围确定,资源开发充足,若一个聪明学生真有心,是掌控得过来的,只要按部就班即可。

这么多资源的支持下,已足以使人学懂、学好、考好。很多人学不好不是因为资源不充足,而是没有充分发掘这庞大资源的意义。甚至连课本与平常的练习都没认真对待,做不到认真预习,做不到认真写作业。少年不知资源的珍贵,多年后就会明白什么叫欲学而不得。

然后有公平的上升通道——高考。学好了就肯给你上升,这对人生非常重要。高考的公平之处在于一考定输赢。监考严格,改卷严格,录取严格。不论你父母是谁,背景如何,不论你家里穷富,存款多少,都不管用,只靠成绩说话。这就是最大的公平。考的好别人就认,考不好就刷下来,分数线就在那里,简单冷酷,一分的情面也不讲。相比于社会上你争我夺的暗流涌动,它的公平是几倍、几十倍的。这是穷人家的小孩最好的上升通道之一。

凭什么说高考是上升呢?

其一它涉及了大量的优质资源的分配。由基础学习资源过渡到专业学习资源,使人成为专业人才,这资源非好不可。考上好大学好专业和修真小说中拜入名山大派有丝毫的区别吗?至少我看不出来。名门里有名师、秘笈、药材法器,强的试炼对手等,名校里也有高水平导师、体系课程案例库、实验室课题组、实习交流机会、含金量的课外活动等,能让你学的更好见识更开阔的种种。尤其名校对于专业学习资源(往往是大数据)的掌控能力,是专业级的,胜过了多少人自以为是的自学。有最好的天分,自然是到资源最优质充足的地方去,尽情发展自己。

其二实实在在地有了被认可的资质,有了机会和位置。千万不要说大学文凭无用,优质文凭还是很管用的。你知道好学校的签约率与校招机会吗?也拥有了考公考研、考高等证书、出国的通道。有了进入一定圈子的良机,而上档次的圈子是通道流通的绝佳场所。有了许多实习、锻炼机会,而实习经验对找工作相当重要。总之你不再有面对通道断层的绝望,那种铜墙铁壁不得其隙而入的阻隔。有能力,藉着这些通道可以海阔凭鱼跃,跳蚤头上没加盖子,能蹦多高是你自个儿的事,能力一般,只要有点眼力劲儿,也可保住人生的基本盘。

综上,读书即是资源和通道的争夺。这是第一用处,对于没钱没权没关系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上升的最短捷径。有了这二者,你的天分才有意义。

除了这种现实利益,读书还有何用?

读书即是学习。在漫长的学习中,你真的什么都得不到?只要你遵照真正的学习规律去学,必然能获得许多的知识,必然能极大地提升学习能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意识„„这种有用是在懂学习、在漫长扎实的坚持守候中获得。学习能力到哪里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其实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因为各个领域的内涵是无穷无尽的,世界也是与时俱进的,唯有掌握学习能力才能不被淘汰。

诚然,读书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动手、社交、活动组织等,有局限思维的地方——死读书真的会成书呆子(不过这个跟环境与家庭教育关系更大)。但你首先得承认它有用的部分。拿它起不了作用的地方来指责它的无用,无异于偏执。这就像责问这朵玫瑰为什么没有茉莉的芬芳?缘木求鱼。

不是读书无用,是读的不好无用,是没读好书的人使之无用。先行的没天分的人误导了后来的有天分的人。

不是读书无用,是底层的眼界看不到有用。井底之蛙,指点天下,难出斗室,却偏爱叽歪。

不是读书无用,是读书能力不足、毅力不足时产生的对目标的怀疑。宁愿否定目标,为自己找个借口。

不是读书无用,是人们以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中的应该有用,来否定了实际中的用处。

读书是为数不多的实际有用、有大用的事之一。当然你得确实读的好才行,不然当我没说。

朋友圈里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鼓励你“不要打孩子”,要“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自由和快乐”?或者“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有几个是大学毕业”?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现代育儿准则,那你就彻底被坑了。

现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反对体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由,这些表面上看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好像没没什么错。但是为什么社会上的“熊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这就是对孩子过分包容和迁就的结果。

翻翻你的朋友圈,《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天性》、《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不上大学,一样可以成为精英》这样的鸡汤文章,很大程度上阻碍父母理解真实的教育世界,采取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篇所谓的鸡汤,看看你是不是也喝过。 第一碗:快乐教育

最近几年,中国的初等教育开始被快乐教育大洗脑。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皆大欢喜的放学了。 减轻书包重量,家庭作业少些,多给孩子自由学习的空间。孩子要时常表扬,尽量不要批评。不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的教育看起来真的很理想。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艰苦付出的挑战。而这种“快乐教育”的结果是,光玩了六年,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还一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

想问问那些由着孩子减负的家长,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个零,就这么有底气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没头没脑的玩?

那个最先给孩子端出“快乐教育”鸡汤的究竟是谁?真应该逮住好好打一顿。看看日本教育、看看韩国的高考,再看看欧美精英们提前学大学课程,说国外教育轻松的,绝对是没经过调查的乱放厥词。

还有很多人在提倡教材降低难度,如果孩子连这点难度都接受不了,那他们将来还能干点啥?四点半就放学也是胡闹,会教育的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辅导,不会辅导的家长呢?让孩子回家看电视?这哪是减负?分明是拉大教育的差距!

平民家小孩四点下课高兴玩儿去了,精英阶层的孩子们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学乐器、学外文,并以此作为一流大学的敲门砖。

中国的教育系统只看到人家快乐,背后的机制却没考虑过。本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还算扎实,这一下,自废武功了。 第二碗:释放天性

有一次带着睿睿在餐厅吃饭,隔壁桌的孩子没有一秒消停的时候,奔走闹,破坏了静谧美好的气氛。实在看不过去,对那位妈妈悄声说:“让孩子小点声好吗?大家都觉得很吵。”

那位孩妈一脸无辜的说:“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泼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呃,好吧, 我带着“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的表情默默退下。

这年头常见有人把孩子的大声尖叫、粗鲁没礼貌、抢人东西、随地大小便这种没教养的行为,当作孩子天性。更自恋的父母,还会把这当成孩子真性情。

但是别忘了,除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遵守基本底线。既然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一味的放纵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自由永远是和规则伴随的。

教养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线,往高层次说,还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坦荡,是替人着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权利活泼,周围人也有权利享受安静、舒适和不被打扰的环境。一个把天性凌驾在社会规则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该醒醒了。只图孩子释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给周围的社会人添麻烦,才叫为人父母的责任。

第三碗:成功和学历无关

家长们还常喝这样一碗鸡汤,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所以,学历高没用,将来还不是要给人打工。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没准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

我们来做道算术题,初中毕业管理大学生的,有多少人?算几万好了。初中毕业的人又有多少?上亿。所以前者是不是凤毛麟角?学历高低和成功呈比,毫无学历却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

而且初中毕业就能打拼天下的人,必定是人中龙凤,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能力和眼界,而绝大多数的孩子资质一般。以这种小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

我有个同学,就受了这样的蛊惑,高中毕业只读了两年专科便去应聘,处处碰壁。大多数公司都告诉他招聘底线是本科。他那时才明白,学历也许不决定未来的高度,但绝对能大幅度提高奋斗的起点。

喜欢用“我的孩子学历不高,但是将来能管大学生”这样罕有事件来自我安慰的父母,还请细细体味这样一段话:“在大道上辛苦前行的人往往羡慕另辟蹊径者的迅速登顶,抱怨自己太累太慢,却从来不去想那条小路上布满了多少荆棘和凶险,以及多少人在那里摔得粉身碎骨。”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而言,有个学历,就像拿到了走入社会的护身符。不读大学,不见得能做成老板,但肯定给别人打工都困难。

以上就是中国父母最常喝的三碗鸡汤:素质教育是快乐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自由发挥的,前途必定是一片光明的。

而客观事实是,孩子是要从小对他说“不”的,公共底线是必须遵守的,智识挑战的艰苦是必须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中人资质的,超出常人的成功则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以上的事实,我们必须常常拿出来让自己警醒。鸡汤虽好,不要贪杯。面对现实,不时浇盆冷水,才能更清醒。

读书有用

读书是否有用演讲稿

读书是否有用 演讲稿

怎样读书才会有用?

辩论 读书未必有用

“读书有用”主题班会

怎么样读书才会有用

论读书

论读书

辩论演讲稿之读书有用

读书有用论
《读书有用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