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原创:信息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

中国论文网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报纸在经历了广播、电视等音画传媒的挑战后,又面临着网络新媒体立体式的挑战。校报也是如此,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健全和校园新闻网的发展,校报日益面临着时效性差、可读性不强、信息量小、发行覆盖面窄等挑战。

时效性差。网络新闻可以实时更新,更新一条新闻仅需几秒钟。而目前高校校报出版周期最短的不过是周报,所刊登的消息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旧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少校报面临着时效性差的窘境,有的校报甚至被称为“网络版校报”。

可读性不强。由于受报纸版面限制,加上缺乏专业化办报队伍、采编人员不固定等因素,造成采编队伍匮乏、水平不高,导致校报可读性不强。

信息量小。一般的校报为四开四版或对开四版,每个版面字数是固定的,所刊登内容受到版面容量的严格限制。而网络有着海量存储空间,不受容量限制。

发行覆盖面窄。目前,一般校报的发行覆盖面为本校师生,发行量一般在万份以下。而网络新闻只需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便可阅读浏览,校内除了覆盖到学校教学区、生活区的所有楼台场馆,还可进入教工家里,而且校外也可以访问。

高校校报自身的优势

虽然报纸不断面临着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挑战,但是纸媒却比过去更加繁荣,除了纸媒不断革新之外,与其他三种媒体相比,纸媒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权威性和可信度。校报是党委喉舌,代表党委的声音,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其稿件的选用和刊登,经过编辑、编辑部主任、宣传部领导、校领导层层把关,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信息精要和报道厚重。报纸因受版面限制,在刊登信息时会精挑细选、精心修改,显得简明扼要、要而不烦;报纸不但刊登消息,而且经常开设专栏,刊登深度报道和言论,报道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取得的重大成就,与校园网络新闻仅单一地刊登消息相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方便阅读和易于保存。纸质媒体的一大优点是可以随身携带,方便阅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而要阅读校园网络新闻,网络和电脑是必备条件,阅读浏览成本相对较高。与校园网络新闻易受到攻击、信息容易丢失相比,校报又有着容易保存的优势,可以作为历史档案保存。

新闻组合的独特与版面设计的美观。报纸版面编辑是一门学问,每期报纸版面都经过编辑和美编的精心设计,主次分明、图文并茂、标线合理,给人赏心悦目、阅读舒服的感觉,具有美学教育意义。

高校校报应对网络冲击的对策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的便捷化、开放性、交互性大大地抢占了报纸的读者群。为了自身发展,报纸不断创新,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创新措施不断稳定、扩大读者群和发行量。就校报而言,其面临网络的冲击是一样的,不少高校校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借鉴社会媒体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尝试,取得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综合而言,各高校校报大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推进机构建制创新,实行党委领导的总编负责制,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2005年6月15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

[2005]13号)文件,对校报的性质、作用、指导思想、办报方针、工作目标,以及体制、机制和领导职责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①,“校报编辑部应是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独立机构,实行党

凤凰平台 iyd

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②。

为加强校报舆论引导功能,各高校根据各自校情,不断推进校报机构建制创新。校报机构建制创新分为两种:一是校报编辑部升格为报社,建制多数为正处级,少数是副处级,或直接将校报编辑部升格为正处级或副处级单位;二是以校报为主体,组建新闻中心。校报编辑部升格为报社的有,1999年,长春中医学院校报编辑部更名为长春中医学院报社;2002年,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作出《关于成立山东农大报社的决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负责制;2004年,山东师大报社成立;随后,山东大学报社、中国海洋大学报社等相继成立,山东省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报社。以校报为主体组建新闻中心的有,2003年,江西师范大学在《江西师大报》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新闻中心,实现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新闻宣传一体化;2008年,贵州师范大学探索“报网合一”模式,将学校新闻中心正式挂牌在校报编辑部。

推动工作内容创新,探索多种办报模式,凸显信息服务功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报作为一张报纸,其信息服务功能日益面临着与学校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窘境。为此,不少学校探索多种办报模式,借鉴国内外校报先进办报经验,有的甚至走出校门,面向社会。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校报《Daily Tar Heel》,发行范围覆盖3个邻近的郡,日发行量达到1.8万份。③山东农大报社借鉴其先进的办报经验,2005年,与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合作,出版《山东农大报?百姓科技》专刊,每年24期,向东营市及周边25个县的农村发行6万份,成为全国第一家走出校门、面向农村的大学校报。《浙江大学报》在办好主报的同时,大力向子报拓展,通过借人办报、借资办报、借智办报,先后与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就业中心、保卫部、发展联络处等部门联合创办《浙大学生工作》、《今日学生宿舍》、《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浙大国防生》、《浙大研究生》、《浙大校友》、《平安校园》,形成一主报七子报、主报子报共生共荣的格局。具体到笔者所在的河南省,《河南大学报》、《新乡医学院报》也进行了初步探索。《新乡医学院报》每期8个版,开辟有“咨询专版”,刊登医学、就业、教育等信息,受到学生欢迎。

拓展发行渠道,扩大校报覆盖面,让党委声音传达到每位师生。报纸的发行关系到传播效果,报纸印刷出来之后,发行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校报发行不外乎本校师生,这样的发行覆盖,远远达不到校报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校报发行方面,部分高校走在了前列。中国石油大学报社将校报发行覆盖至青岛、东营两个校区,同时校报走进教职工家里,使教工家属也能及时了解到学校大事小情;《新乡医学院报》则将报纸发行到学生家长,在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河南大学报》则将校报发行扩大到知名校友,使校友能及时了解到母校的信息。一般而言,高校校报发行量都在2000份到6000份之间,发行量达到或超过1万份就算发行大报了。就省内来看,发行量最大的是《河南大学报》,每期2.5万份。将校报发行覆盖至机关处室、各科级机构和教研室、学生宿舍、教工家庭乃至知名校友、学生家长,从面上大大增强了党委声音的传播效果。

加强内涵建设,坚持报纸新闻性,以“可读性”吸引每一位读者。作为校党委、校行政的喉舌,校报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弘扬新风的重要使命。同时,校报还是一张新闻性极强的报纸,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办报,在新闻性和可读性上下足工夫,以吸引每一位读者。

第一,缩短出版周期,增强时效性。新闻是易碎品,构成新闻的事实必须在时间上有时效性。通常情况下新闻事件发生与传播之间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大。报纸要按新闻规律进行报道,要力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动态、新变化、新成就,给受众提供新闻而不是旧闻。此外,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信息日渐增多,师生对信息的阅读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尽量缩短出版周期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校报界的共识。目前,北大、清华、浙大、南大、复旦等211重点高校校报大部分为周报,山东大部分校报为周报,郑州大学三校合并后,校

报由旬报改为周报,成为河南省高校第一张周报。周报不但缩短了出版周期,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扩大了容量,能够更及时地传达党委的声音,报道学校大事、要事,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第二,坚持“三贴近”、“三深入”原则,树立“做活新闻”意识。“三贴近”,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校报记者要抱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忱和对学校事业的无限热爱,深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第一线,深入到师生当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新闻做“活”。通过开设专栏,报道学校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以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中国石油大学报社,该报社一是注重报纸内容的丰富和宣传报道的力度,挖掘新闻事件的报道深度、拓宽报道的角度、灵活报道形式,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宣传重点,保持新闻的新鲜活力,把最精彩的新闻作品呈现给读者。二是开辟了一系列特色专栏,“荟萃视点”用生动活泼的照片和简洁精练的文字传达校园热点新闻;“本周评论”、“青春放言”等评论专栏对学校当前工作重点和普遍关注的问题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第三,坚持报纸的新闻性,树立“新闻精品”意识。报纸受版面限制,无论怎么扩容,在信息量上都无法与网络相比。因此,报纸必须树立“新闻精品”意识,校报也是如此。所谓“新闻精品”,意即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作品,也就是俗称的好新闻,包括好消息、好通讯、好言论、好版面、好栏目、好专题、好图片等。校报要出新闻精品,办成精品校报,编辑、记者首先要提高写作能力,在做到语言流畅、文字优美之外,篇幅尽量短、信息含量高;其次要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新闻事件、选取原始材料,并切中新闻事实本质;再次要学会新闻策划,为采写精品新闻做好充分准备。

高校会议、领导讲话相对较多,常规新闻比较多,很多高校校报受制于各种因素,缺乏“新闻精品”意识。在这方面,山东科大报社、中国石油大学报社等做得比较好。走“新闻精品”路线,压缩常规报道篇幅,突出新闻事实的“实”,不仅提高了报纸办报质量,而且增大了校报的信息量。

第四,加强业务学习,树立“专兼结合”意识。专职人员严重缺编是目前国内高校校报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方面山东省做得比较好,山东高校报社一般都设有编辑部、记者部,有的还有广告发行部。以青岛大学报社为例,报社共有10名专职编辑和记者,其中总编辑1名,副总编辑2名,编辑部4人,记者部3人。河南省高校校报中,人数最多的是郑州大学,校报编辑部有7名专职工作人员;其次是河南大学,校报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但就大多数高校而言,校报编辑记者队伍是捉襟见肘的。为了充实队伍,所以不少高校聘任校内具有采编业务能力的老师作为兼职编辑、记者,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

高校校报界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编辑、记者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缺乏相应的报纸编辑、新闻采写、出版发行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与能力。因此,大部分高校校报都很重视业务学习:一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二是学习先进高校校报办报经验;三是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校报作为校园占主导地位的媒体,作为党委的喉舌,其作用不仅仅在舆论引导,还在于传承弘扬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因此,校报要把校党委的声音尽最大可能向深度和广度传播,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尽最大可能发挥一张报纸传

承弘扬文化、培育文明新风的作用,以新闻的力量为高等教育发展摇旗呐喊、加油鼓劲。注 释:

①②教育部社政司:《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5]13号。

③陈凯:《百年校报,尽领风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校报Daily Tar Heel考察》,《新闻记者》,2010(8)。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

编校:赵 亮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全面发展面临的 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人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

浅谈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原创:信息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原创:信息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