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4:12: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9* 和田的维吾尔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案背景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 教材分析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

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

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的高尚品质。

2、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民族风俗的录像、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理解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维吾尔族的民风民族以及和田是个怎样的地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谁能说说这段视频歌唱的是我国哪个民族的?通过视频,我们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更多地了解维吾尔族人的风俗习惯。

2、齐读课题,解题(维吾尔族人口很多,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和满族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最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和田又是维吾尔族人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赶紧走进和田,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吧!

二、读文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你说说它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2、自读阅读提示,说说我们怎么样才能读懂课文?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边思考边批注。

4、小组内交流: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5、集体汇报

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① 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② 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返顾整体

1、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现着美,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享受着美,所以…….(齐读最后一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读喜欢的部分。

四、拓展延伸

本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到了维吾尔的风土人情,你还从课外收获那些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豁达乐观

热爱土地 热爱生活 爱花爱美

能歌善舞

教学反思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

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的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