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太福音查经 16章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3: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太福音查经

16章

【太十六13】“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有古卷无我字)?’” ﹝文意批注﹞“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该地位于加利利海以北,近黑门山麓,此地有浓厚的异教色彩。“人说我人子是谁?”主自称‘人子’,这称呼表明:(1)祂虽是神,但显在人前却是一个地道的‘人’;(2)祂被犹太人所弃绝。 ﹝话中之光﹞

(一)‘该撒利亚腓立比’是远离宗教气氛与范围之地,主特意把门徒带到那里,才问这一个切身重要的问题,是因为传统的宗教知识与观念,常会蒙蔽人,使人不容易接受属天的启示。

(二)认识耶稣基督,乃是进入属天领域的入门;凡不认识耶稣基督的,就不能有分于教会与天国。

【太十六14】“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文意批注﹞“施洗的约翰,”他的特点在于生活的见证(参三4);“以利亚,”他的特点是为神大发热心(参王上十九14);“耶利米,”他的特点是为神的子民哀哭(参哀歌);“先知里的一位,”‘先知’的特点是为神说话。

﹝话中之光﹞

(一)施洗约翰、以利亚、耶利米和众先知,都是为神所用、替神说话的仆人,他们顶多在某些方面好像基督,却不是基督。人若没有启示,就不能透澈的认识基督。

(二)门徒成天和主在一起,连他们也似乎对主不大认识;口里说基督的人,不一定对基督有真实的认识。

【太十六15】“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 ﹝话中之光﹞

(一)传闻的、二手货的认识(‘有人说’),不算数;亲身的、头手的认识“你们说”才算数。要紧的是我们自己对主有没有真实的认识。

(二)认识主是人撇弃一切,竭力追求得着基督的起点(参腓三8~12)。

【太十六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原文直译﹞“...你是那基督,那活神的儿子。” ﹝文意批注﹞“你是基督,”‘基督’意即‘受膏者’(但九26),这是指主从神所受的职份;神用圣灵膏祂,差祂来地上完成神的使命(参路四18~19)。 “是永生神的儿子,”‘儿子’酷肖父亲的形像,故‘神的儿子’意即祂是神的显出和表明(参约一18),这是指主的身位。 ﹝话中之光﹞

(一)对基督的认识应包括两方面──职份和身位;这两面的认识,缺一不可。

(二)光是心里相信祂不够,还得口里承认祂(参罗十9~10);主喜欢我们宣告:“‘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三)我们所需要的是‘活神的儿子’,不是死的字句和道理。

【太十六17】“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原文字义﹞“西门”听者;“巴约拿”约拿的儿子,鸽子的儿子。 ﹝文意批注﹞“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意即‘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的’(加一12)。 ﹝灵意批注﹞‘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主在此特别称呼彼得的别名‘西门巴约拿’,含意是说他能听见圣灵(鸽子)的声音,即有圣灵的启示,故是有福的。 ﹝话中之光﹞

(一)认识耶稣是基督并非一件小事,乃是有福的。 二)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

(三)父借着圣灵的感动与启示,乃是人真正认识基督的根源(参约十六13);我们对主的认识,乃是因父神借着圣灵的传译(参弗一17),将祂儿子启示在我们的心里(参加一16)。

(四)除了基督教是出自神启示的宗教以外,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出于人意的宗教,是血肉的人指示血肉的人,想象出一套如何拜神、讨神喜悦的办法。

【太十六18】“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作门),不能胜过他。” ﹝原文字义﹞“彼得”小石子(petros);“教会”召出来,会众,聚集;“盘石”大石(petra);“权柄”门(复数词)。 ﹝背景批注﹞“阴间的门(原文),”古

时城门口有宽阔处,是公众聚集的地方,也是行审判的地方,官长都坐在城门口,所以‘门’是代表‘权柄’。 ﹝文意批注﹞“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

含意如下: 1.“我要...”说出不是任何人,乃是主自己才能建造教会。这也表明教会的建造,乃是在主死而复活之后的事。2.“我的教会,”说出教会并不属于任何人,乃是属于主自己。注意:在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太两次提到‘教会’(本节和十八17);马太十六章是讲宇宙教会,马太十八章是讲地方教会。 3.“这盘石上,”说出教会的根基,不是彼得这块小‘石头(stone)’,乃是彼得所承认的基督这块大‘盘石(rock)’(参林前十4;三11;彼前二7~8);或者说,‘盘石’是指彼得因神的启示,而作出对基督的信仰告白,故可指‘使徒的教训’(参弗二20;徒二42)。“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阴间’指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参伯廿四19);此处转用来指掌管死亡的黑暗权势(参启六8;廿14)。

﹝问题改正﹞罗马天主教误用本节圣经,认为教会是建造在‘彼得’这块盘石上,而以彼得为首任教皇,进而倡议‘教皇无误论’,教会必须遵守教皇的谕旨,否则即是拆毁教会的建造。凡有良知的基督徒,绝不能同意这种说法。(注:彼得自己也曾犯错,请参阅加二11~16)。

﹝话中之光﹞

(一)主拯救我们,是要我们这些尘土所造的人(创二7),变化成为活石(彼得的字义),好作建造教会的材料(参彼前二5)。

(二)教会是建造在‘对基督正确的认识’这个根基上的。任何出于人的意见、观念、作法和道理,都不过是属人的会,是人为的组织,而不是教会。

(三)“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信徒重生所得的复活生命,是死亡所关不住的生命;我们惟有靠此生命,才能胜过阴府。

(四)信徒单独个人,仍可能受黑暗权势的危害;所以在属灵的争战中,我们若要得着保护,便须联于基督的身体,不可离开教会。

(五)阴府最害怕的,乃是‘建造起来的教会’;我们必须建立基督的身体,使教会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参弗四12~13),才算是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属灵战士(参弗六10~17)。

(六)天父启示基督(参16~17节),基督启示教会。惟有蒙父神怜悯而得到启示的,才能真认识基督;也惟有真认识基督的,才能真认识教会。

(七)没有父的启示而认识基督,必是头脑的,字句的;没有基督的启示而来摸教会的问题,必是危险的,混乱的。

【太十六19】“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原文直译﹞“...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必是已经(having been)在天上所捆绑的;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必是已经在天上所释放的。” ﹝原文字义﹞“捆绑”加以制裁,宣告禁止(法律用语);“释放”解除刑罚,宣告准许(法律用语)。 ﹝文意批注﹞“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钥匙’原文是复数词,乃权柄的表征;‘你’指彼得。这天国钥匙的交托,应验在五旬节那天(参徒二38~42),和在哥尼流家里(参徒十34~48),彼得曾分别为犹太和外邦信徒,开了进入天国的门。 “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按原文看,主并不是给人定夺有罪或无罪的权柄,而是给人有属天的眼光,能够正确地宣告天上的判决。并且按前后文看,这里是指传福音的权柄和能力说的。 ﹝话中之光﹞

(一)必须是真认识基督和教会的人,才握有“天国的钥匙”,能为人开启属天的丰富,带下属天的祝福。

(二)凡真实认识基督和教会的人,他们的行动是和天上的行动一致的,故有捆绑和释放的权柄。

(三)真实属灵的权柄是从启示来的──启示带进认识;认识带进建造;建造带进权柄。

【太十六20】“当下,耶稣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祂是基督。” ﹝文意批注﹞这是因为犹太人对‘基督’(即弥赛亚)有错误的观念,认为那要来的弥赛亚是他们民族的救星,要来率领犹太人反抗异族的统治,建立一个纯犹太人的太平国度。所以若把‘祂是基督’宣扬出去了,对祂的救赎工作不但无益,反而会生乱。 ﹝话中之光﹞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属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参林前二14),所以不要随便把神圣的事物和经历告诉人(参七6)。 【太十六21】“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文意批注﹞“从此,”是指神启示基督,基督启示教会(参16~19节)之后。 “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主耶稣定意前往耶路撒冷受苦、受难,并不是逞匹夫之勇,乃是为遵行神的旨意,完成救赎大工。 “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即受犹太公会的逼迫;‘长老、祭司长、文士’乃公会的主要成员。

﹝话中之光﹞

(一)主在启示祂要建造教会(参18节)之后,紧接着便提到祂的十字架;这给我们看见:十字架乃是建造教会的路。

(二)先认识基督与教会,后才认识十字架;十字架的功课,必须以认识基督和教会为根基,才会有功效,也才有积极的意义。

(三)信徒最深的十字架,不是不信的外邦人给的,而是在教会里面有地位、有圣经知识的人(“长老、祭司长、文士”)给的难处,并且这些难处是多方面的(“许多的苦”)。

(四)人认识了有神性的基督(参16节)之后,还必须认识救赎代死的基督。

【太十六22】“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说:‘主阿,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文意批注﹞“彼得就拉着祂,劝祂,”原文的意思是‘彼得就向前拉住祂,责备祂’。

“万不可如此,”原文意思是‘可怜你自己’或‘愿神禁止’。

﹝话中之光﹞

(一)彼得凭他天然的心思和情感,来劝阻主耶稣上十字架;可见天然的人不认识十字架,也不肯接受十字架。

(二)彼得显然只听进前半‘受许多苦和被杀’的话,而没听进后半‘第三日复活’(参21节)的话;他代表了一般人所犯的毛病:只注意消极的话,而忽略了积极的话,其实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太十六23】“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原文直译﹞“...因为你不思念神,只思念人。” ﹝原文字义﹞“撒但”敌对者,控告者;“绊...脚的”绊跌物,障碍,网罗,陷阱;“体贴”把心思放在。 ﹝话中之光﹞

(一)一个得神启示的人(参17节),还应该作一个体贴神、遵行神旨意的人。

(二)一个体贴神的人,也就是一个思念神的人;思念才会体贴,不思念不能体贴。

(三)彼得一不体贴神的意思,而体贴人的意思,就变成了‘撒但’。可见人的意思是和神的旨意作对的(“撒但”的字义),是拦阻主(“绊我脚”)建造祂的教会的。

(四)体贴人的意思,不体贴神的意思,就是只顾到人的得失,而牺牲神的利益。

(五)撒但会利用人性里面‘贪享安逸、害怕受苦’的倾向,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牠的工具。

(六)彼得刚刚说了对的话,一下子就说错话了。可见人无论多么有启示,多么的属灵,若不小心,仍有被撒但利用的可能。

(七)认识基督的人‘是有福的’,但一拒绝十字架,就立刻变成是“撒但”,这说出我们不但要认识基督,也要认识十字架(参林前二2)。凡拦阻人背十字架的,就是出自撒但。

(八)不只蛇(引诱人犯罪)是撒但,连不明白神旨意的天然爱心,以及人的意思,也是撒但。

(九)仇敌一要窃取神该得的敬拜,主立刻就说:‘撒但,退去罢’(参四8~10)!仇敌一要高举人的意思而委曲神的旨意,主也立刻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撒但之所以为撒但,就是因为牠在这两件事上和神作对头。

(十)基督降世最大的目的,是要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任何企图拦阻主成功救法的人,都是和撒但同心,该受主的斥责。

【太十六24】“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原文直译﹞“...若有人愿意来随在我的后头,就当否认弃绝他自己,举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文意批注﹞“就当舍己,”‘舍’原文是‘否认、拒绝、放下’,意思是不但否认了关系,也是断绝了关系。 “背起他的十字架,”‘十字架’有两种:(1)基督的十字架──是为着赎罪(彼前二24);(2)信徒个人的十字架(他的十字架)──是为着将自己与主同钉(罗六6)。十字架包括三方面:受苦、被杀和复活;可惜一般基督徒仅仅认识并经历受苦的一面,而缺乏被杀和复活的经历。

﹝话中之光﹞

(一)我们的‘己’乃是拦阻人跟从主的大患,必须拒绝自己,才能无条件的顺服主的带领,走主的道路。

(二)十字架的口号乃是‘除掉他’(约十九15),所以背十字架就是除掉自己,也就是舍己──向着世界,自己是死的(加六14)。

(三)我们要跟从主,就必须舍己;要舍己,就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主为每个人安排的十字架各有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十字架。

【太十六25】“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原文直译﹞“因为凡要救自己魂生命的,必失丧魂生命;凡为我失丧魂生命的,必得着魂生命。” ﹝原文字义﹞“丧掉”除灭,失去,毁掉。 ﹝文意批注﹞‘生命’原文是‘魂’,包括心思、情感、意志。 本节的意思是说,凡在今世追求安逸,让自己的魂满足的,必要在来世叫魂痛苦,失去魂的享受;凡在今世为着主的缘故,使魂受苦的,必要在来世得着魂的满足。

﹝话中之光﹞

(一)救则丧,丧则得;赚则赔,赔则得(参26节)。知所先后,才不致遗恨永年。

(二)本节的‘失丧魂’,就是前节的‘舍己’和‘背十字架’;十字架最终所要治死的,就是己和魂生命。

(三)背十字架、舍弃自己,总是会叫魂感觉痛苦的;凡不能叫魂感觉痛的,还算不得是十字架。

【太十六26】“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 ﹝文意批注﹞“赔上自己的生命,”意即死亡。 人赚得全世界,只不过让魂得着短暂的享受;赔上魂生命,却叫魂受到永远的亏损。两相比较,何者有益,各人心中了然。

﹝话中之光﹞

(一)世界只有在人还活着的时候,才有用处;但人不能用世界来换取生命,因此生命比世界更宝贵。

(二)由本节的话可见,‘世界’是和‘生命’相对的,贪爱世界,就会丧掉生命;所以我们不可爱世界,而应宝贵生命。

【太十六27】“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原文字义﹞“行为”惯行。 ﹝文意批注﹞原文在本节开头有‘因为’一词,表示正因为主耶稣将要在荣耀里降临施行审判,所以不可只顾肉身性命和今生享受。

“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行为’不是忽然的,也不是偶然的,乃是一生经常习惯的行为,所以才遭到永久的报应。

﹝话中之光﹞

(一)千年国度里的赏赐,乃是根据“各人的行为”,并非根据我们得救时所共有的身份。

(二)信徒欲知自己将来是否能得赏赐,只须省察自己的行为(参该一5;林后十三5)。

(三)我们若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罗八17);但若贪享罪中之乐,就要受到该受的报应。

(四)本章启示的次序是:(1)基督;(2)教会;(3)十字架;(4)荣耀。基督是启示的中心;教会是彰显基督的器皿;十字架是彰显基督的途径;荣耀是彰显基督的极致。

(五)惟有认识基督,建造教会,走十字架的道路,才能使基督得着完满的彰显,这就是荣耀。

【太十六28】“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祂的国里。’”

﹝文意批注﹞“在没尝死味以前,”即‘在离世以前’。“人子降临在祂的国里,”指当祂得国降临时(参路廿三42)。 本节就字面而言,是应验在第十七章变化山上的经历(参十七1~8)。 ﹝话中之光﹞

(一)十字架使信徒得以有分于国度的荣耀。我们若肯甘心背十字架,舍己以建造主的教会,就能看见国度的荣耀。

(二)得胜的信徒虽然要在来世,才能丰丰富富地体验国度的荣耀,但在今世,也能豫尝得荣的滋味。

马太福音系列查经大纲(17章2427节)

经申查

查经资料

查经资料

读马太福音有感

马太福音第三章附加:洗礼

护理学16章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第16章

第16章 财务报告

品格查经材料(感恩11.3)

马太福音查经     16章
《马太福音查经 16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