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查经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7: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申命記與申命記派(張明佑)

申命記與申命記派

張明佑

一、前言

上次概路的介紹了五經興耶典之問題,現在接著論及王經之後的歷史書,我以「申命記與申命記派」為題,試圖從較為寬大的角度來探討這些書。我首先要介紹申命記派歷史之理論,而後採取此看法來探討申命記派的歷史背景,瞭解此一學派興起之過程以及申命記之誕生,最後簡介申命記之內容及有關的神學問題。

二、關於申命記派歷史的理論:

在一九四二年,德國聖經學者馬丁·挪斯(Mortin Noth)提出一新學說,認為申命記到列王記下(包括申、書、士、撒上下、王上下)這七部書乃一大部歷史書,可名之為「申命記學派的歷史著作」。此乃一位申命記派的作者,在主前五六O年左右于巴勒斯丁,將以色列民族從主前十三世紀佔領迦南地開始,到主前六世紀擄到巴比倫止,這七百多年的歷史加以編輯而成一部歷史巨著。申命記派作者以申命記的觀點來解釋及評佤以色列人之歷史,即以申命記「順者昌,逆者亡」之論調為其衡量的標準來編寫這一部歷史。申命記派作者搜集了許多古老的詩集、傳記故事,或古代經典,王宮年鑒等怍為編寫的資料來源。挪氏此說一出,當然給聖經學界帶來陣陣漣漪與衝擊。這種說法無疑言JEP(D文件除外)這三種資料檔,僅散見於創世記民數記這四本書中。因此,挪氏的理論乃是肯定四經之說。我想採取挪氏一這種說法來探討申命記以下到列王記下這些歷史書。

三、申命記派歷史背景:

首先,探討關於申命記派的歷史背景,為了方便起見分三段證明。

1瑪拿西時代:混合主義與恐怖主義,

主前七二一年,北方以色列國被亞速國所滅。因此有一部份利未人或先知,逃往南方避難。他們攜有北方的資料傳統。他們來到南方猶大圈首都耶路撒冷之後,隨即著手整理編輯。

後來,到了主前六八六年,瑪拿西登位為王。當時亞述國在肥沃半月鴛地區,成為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因此瑪拿西王唯命是從,並大力推行亞述的宗教。猶大國不僅斷送了政治上的自由,而且也使其宗教走上混合主義的路線,在耶和華的殿中居然建了亞述天星諸神的聖壇。

瑪拿西此舉當然激起愛國份子,及忠於耶和華的人之反對。瑪拿西為應付這種反對的情勢,採取恐怖血腥的手段,以鞏固其王位。此事筒記于王下二十一章十六節:「又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從這邊到那邊」。在這種逼迫的情況中,那些來自北方忠於傳統信仰的人,他們的編輯工作或活動,自然轉入地下暗暗進行。他們很可能為了保護其傳統資料,而將一部份作品藏於暗室或牆壁中。

2約西亞時代:宗教改革運動

主前六二一年,約西亞王舉行宗教改革,整修聖殿,在牆壁上發現了一部律法書。一般認為此律法書乃現有申命記的原本,它至少包括現在的申命記十二章到二十六章這一段內容。而且也有不少人臆測,此律法書很可能是來自北方的利未人所藏的。此時,約西亞以此律法書作為改革運動的方針和動力。申命記學派很可能由此日益增強,因而形成改革運動的主流。

3亡國與被擄:信仰的重生

主前五八六年,南方猶大國被巴比倫所滅。浩劫之後的耶路撒冷,只剩一片焦土,人們死傷無數,而活著的人們大部份被擄到巴比倫,留在故土的盡是赤貧的農民而已。以色列人經此災難,不僅沒有就此斷絕消失,反而從廢墟中形成了新的社會,它的民族生命恢復,它的信仰得以鍛煉加強,漸漸找到以後所要走的方向。就在被擄中,申命記派作者開始著手編寫那部歷史巨著——申命記派歷史著作。

四、申命記派作者編寫之目的:

由上述歷史背景的探討中,我們不難發現申命記派作者編寫歷史巨著之目的。以色列人經歷了二大災難,南北二國相繼淪亡,現今又身處異邦世界中,這對選民的打擊,自然不可言喻。何以遭此災難?乃因以色列人長期背叛所致。因此,申命記派作者除了安慰這些被擄的以色列人之外,同時叫他們悔改。另外,申命記派作者也設計以色列人被擄回來之後,應有的神子民的生活。

五、申命記內容綱要:

上述之探討,不僅使我們瞭解申命記派之興起,同時我們也看出申命記與此學派密切的關係,兩者缺一不可。我們可以說由於申命記才有此學派,而此學派不僅保持了申命記,同時也使這一本書發揚光大。那麼,我們現在集中焦點於此一本書上,作概略的探討。申命記可分為三個部份:

㈠一章—四章:挪斯在其所著「遺傳歷史之研究」,認為這一段經文並非申命記這一本書的引言,而是申命記派作者給他的歷史著所寫的引言。果真如此,則這一段乃是在被擄時所寫的。

這一段主要是談到以色列人在曠野及約但河外戰爭的經過。

㈡五章—二十八章:一般人都認為這一部份是較為古老的作品。這一部份又可分為二部份:第五章至十一章很可能是利未人的講道篇。主要是說以色列人在西乃山的經驗,即說明以色列是什麼,同時也說明神選召以色列為其子民的條件。第十二章至二十六章可以說是申命記的中心,約西亞王修殿時所發現的律法書,很可能是這一部份的經文。二十七與二十八章主要論就福與咒咀的事。

㈢二十九章—三十四章:這一部份也是申命記派作者所寫的後記,其目的乃要與下一部書「約書亞記」相連。這一部份所記的,二十九章到三十二章論摩押平原與百姓立約,並且立約書亞為其繼承人。三十三章是摩西的祝福。三十四章記摩西之死。

六、申命記的土地神學

申命記的內容極為豐富,無法詳盡的探討,因此僅提出一特殊的主題來探討,即「土地的神學」,因為這一個主題似乎也與我們有密切的關係。土地一直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在其上人得到居住的空間,得到機會,得到財富與東西之來源。在舊約中對於人的生活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甚具獨特看法的一本書乃是申命記。土地乃這一本書首要的主題,申命記中所有的誡命,其主要目的乃要叫以色列人在這個新居地中,建立一種新的禮儀以及新的生活方式。故土地在申命記所記以色列人被拯救的事實中,乃一主要因素,土地可稱之為神給以色列人的禮物;同時神附帶給以色列人額外的禮物——免受敵人攻擊而在土地上安居樂業。

關於申命記的「土地身學」之內容,由於時間有限,無法加以探討,僅就所牽涉的一問題,即人與土地的關係,加以分析探討之。在舊約中,對於人與土地的關係有二種看法:第一種看法乃像亞伯拉罕的生活方式,他是典型的神流浪的百姓,為了順從神的呼召,甘願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土地,來到神要他去的新的地方。從亞伯拉竿的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神的子民是流動的,極具移動性,而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乃時時展望神新的土地。人與土地這種機動性的關係,可稱之為「遊牧性的」。

這種遊牧型的特徵也表現在希伯來人的神觀裡,事實上希伯來人的神觀乃在遊牧型的社會裡產生的:從出埃及、曠野的流浪、與迦南人不斷的交戰等這些經驗造成了他們的信仰。舊約中的耶和華與「遷移性」有密切的關係,他是歷史的主,而不是靜靜地被安置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雖然在舊約中提起耶和華在特殊的地方出現,但他不受這個地方的限制。他不僅跟百姓向前運動,而且是走在百姓的前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約櫃,耶和華是在約櫃的上面,而約櫃是不斷移動前進。故耶和華可以說是一位住在會幕中的神,他在各種事件中將自己啟示出來,他通過變遷的事件向百姓說話。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新約對於人與土地的關係,或人與世界的關係,其看法較屬遊牧型的。土地已經失去它的地理性質,神的百姓在世上是客族,是陌生人。新約中神拯救的恩賜,不是給人在世上的生活有一固定的屬於物質環境上的生活,而是一種遠超過這個世界永生的生命。

現代人類生活,移動性越來越成為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我們無法像以前一樣永遠居住在固定的地方,從鄉下湧到都市求學、工作謀生,在都市中更不斷的流動。現代人類生活可比喻為生存在交流道上具有高度的移動性,不僅能向不同的方向移動,而且必須移動,不得停止。因此,有一些神學家強調人類移動性生活的價值,認為常常遷移的人較能容忍新的觀念。

第二種看法,恰與上述看法相反,就是申命記這一本書給我們顯示的一幅拯救圖畫。人定居下來,在美好的土地上過美好的生活,得以長壽,享受土地所給予的東西,充滿快樂。這種生活方式,乃是一種「定居型的」。

定居於土地上生活,乃是肯定土地的價值,肯定土地作為人類生活的環境。這種看法與「祭典」(P典)肯定世界乃人類居所之看法相同:在創世記第一章的創造故事,乃是第五世紀祭典作者所著,此一記裁獨缺「失樂園」之故事。他們是比耶典(第十世紀)更為晚期的作者,不可能不知道失樂園的故事,然而他故意不提,其目的乃要說明人生存在這個世界是神的旨意,而不是因為刑法,人不是要生存在樂園裡,而是要生存在這個神所創造的世界裡。此乃人被造的目的,故其一生終極的事業乃要開化這個世界,使這個世界產生人類的文化。

人在他立腳的土地上發揮其潛能,乃人生永恆的願望。人定居於固定的地方,建立他的家庭,發展他的事業,同時享受從土地上勞苦得來的結果,土地成了人類生命的一部份,此乃人類生存的實際情形。以色列人亦不例外,只有當他們進入迦南地,定居於這個應許的土地上生活之後,他們才發展了新的文化,也發展了他們的宗教儀式及建立聖殿,也發展了新的政治型態。總之,人只有在土地上生根之後,才結出文化的果子。

現代的以色列人,土地意識更為濃厚,申命記的「土地神學」不無貢獻。也因為這種土地意識,使他們能在仇敵圍攻中堅持維護立腳之地。

上述看來似乎兩相對立之看法,其實是一體的兩面。換言之,這兩種情形乃是神子民在世的生活寫照,舊約只不過是分別論述而已。使徒保羅在其書信中充滿「你們住在世界,但不屬世界」的看法,正足於說明這兩種在舊約裡似相對立之看法,在新約終未論的信仰裡已臻趨一致。

查经资料

经申查

马太福音查经 16章

经普资料

查摆资料

品格查经材料(感恩11.3)

品格查经材料(节俭 10.20)

查经的原则与方法

品格查经材料(节制 10.6)

违法违纪查摆资料

查经资料
《查经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查经大全资料 资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