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

——巧用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南京市秦淮中学

杜玲玲

内容提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艺术,朗诵曾经在阅读中担当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近代以来,它却渐渐淡出了中国语文教学园地。本文在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诵教学弱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巧用朗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朗诵

激发

阅读兴趣

就语文能力而言:听、说、读、写,读是中心环节,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接触书面语言,才能提高听的能力,才能正确地使用口头语言,即提高说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不多读书,又怎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如果学生连读课文的功夫都不肯花,又怎能学好语文呢?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然而,由于多年来受讲析式和训练式语文教学及标准化考试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像学数、理、化一样通过多做题学语文,而不是通过多读书来学语文。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朗诵是朗读的更高层次,它是指清晰、准确、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表达出来,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孟子》中曾说:\"诵其诗,读其书\"就明显反映了先秦至更早时期的朗诵盛况。古人把朗诵叫吟诵或吟咏,在许多文学作品以及史料

1 中都有记载,他们对朗诵的作用也有不少精辟的分析,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中国的私塾教学中,朗诵也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东西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打下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我们不能抛弃这种最好的语文教学方法不用,而去一味的讲析和作题,比起泛泛的讲析和枯燥的作题来,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朗诵,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收获最多。

那么如何运用朗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师示范朗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出色而动情的朗诵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当然在这之前,教师要对文本的内容有所分析,对作者的感情能够准确地体会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读出味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情动人,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阅读的目标,实现阅读的价值。例如:我在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时,我并没有过多的分析文章的内容,只是配乐给同学们动情的朗诵了这部分内容,当我读到“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时,我自己的眼角已经湿润了,同时我也听到有些学生的抽泣声,同学们似乎都能体会到史铁生那种从不理解母亲到觉出母亲心里的悲苦既而愧疚无比的那种复杂的感情。那么对第一部分的作者与地坛的关系,学生可能就能更好的把握。这节课之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很多同学都很有感触。而且自此之后很多学生开始关注这位残疾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正是学生阅读兴趣提高的一个最好显现。

二、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

2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朗诵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对于鲁迅的作品,很多学生并不喜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品不出味来,即使通过老师的讲解,他能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主旨,那也只是在解读文本意义上的理解,换句话说,并不是他自己主观的感受,他品不出作者的感情,自然不能体会出鲁迅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诵作品来品位文章的思想内涵。例如上《阿Q正传》时,如何让学生去体会阿Q的“革命”心理呢?我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初读\"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很多同学都读笑起来了,觉得滑稽;然后我提示他们联系背景及课文前后,学生们读出了阿Q的可笑,这才明白鲁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发动下层愚昧的劳动人民;再让学生去读时,他们便能体会到阿Q的可怜、可悲;涵咏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读,而是阿Q在倾吐\"革命心声\"了。

三、多变的朗诵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节课,应保证一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朗诵,而不是进行琐碎地分析,课堂上朗诵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稳定,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整节课总那么一两种读法,必然会败坏学生的胃口。什么样的课文内容,什么样的阅读要求,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读最合适,教师要安排得恰到好处,并让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各种读法。如放声朗诵一般适合于课前预习、初读感知和导读理解之后地欣赏 3 性阅读;轻声朗诵用于思考难度一般的问题;指名朗诵的优势就是一个人读,大家听,边听边思考,思维流畅;齐声朗诵一般适用于阅读诗歌,较短的课文和长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部分,优美的片段,精妙的描写和气势宏大,语言激昂的文章也适合于齐声朗诵,齐声朗诵能鼓动学生情绪,唤起阅读兴趣。

此外,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特定情境,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动或惊讶„„教师要经常选用一些典型句段具体教学生如何把握重音、停顿、语速,如何准确得体地表情达意。要通过多指点、多试读、多评价来训练学生真正读到位。这样,给足时间让学生练,加上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便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一旦学生领悟到朗诵的妙处,便会沉醉其中,欲罢不能了。读得多,读得好了,语感具备了,语言材料也充实了,再辅以语言知识的点拨,学好语文就不会是件难事了。

四、灵活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不同,开展成语接龙、音乐、诗词欣赏、演讲比赛、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朗诵训练,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而且也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了高二第一单元的诗歌之后,根据本单元要求,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课题--诗歌研究欣赏。先由一组同学商量决定一个研究专题,然后,小组各成员围绕这个研究专题,利用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材料,然后搜集整理成小论文,最后全班交流。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也以小组合作形式出现,要求每组完成一个节目,形式不限,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多人的,配上表演,这虽不是独创的形式,但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对诗歌可以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从而也激发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叶圣陶曾经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 4 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的朗诵的过程其实是广泛吸取语言表现力营养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诵含英咀华名篇名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句章。不仅升华了妙笔,丰富了语言,也开发了思维,培养了情感。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便会自然减少,随着语言技巧的丰富,学生会逐步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这样就可以取得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了。

参考文献

杜伟东《朗诵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王宇红《朗诵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谢伦浩《如何成功朗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郭鸿雁《朗读教学与语感培养》,《教学艺术》,2004年第4期

杜伟东《普通话朗诵教程》,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任云桦《追求语文教学的丰富性》,《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第3期 中国教育学会教学法研究会《语文教育学引论》,高教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

探讨语文课堂书声教学论文

让爱在心底荡漾

让爱在心中荡漾

吕丽华的论文《让琅琅读书声走进语文课堂》

让书声充满课堂书

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

风声琅琅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