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0: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村村通村公路建设的迅速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逐步成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道风景线。但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职责、体制未理顺,养护管理经费来源不明确,导致重建、轻养、轻管、轻运等问题普遍存在。公路建设硬件固然重要,但公路建成后大量的养护与管理是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带着这一问题,县交通运输局千名干部下基层狮子镇长林村工作组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建养管工作主要经验和作法

这几年来,我们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把通村公路建设成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道风景线,围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功能化服务”这三个内涵,在建设中创新“三全”理念,在管理上抓“三有”落实,在功能服务上,注重连网成片,狠抓路、站、运、渡一体化。

1、创新“三全理念”,推进通村公路标准化建设

一是算好全寿命周期成本帐。所谓“全寿命周期成本帐”就是从公路建设整个使用区间算总帐,严把“三关”,确保资金投入效益最大化。从设计上把关,绝不因为资金不足而降低设计标准。

从审查上把关,建设单位没有相应资质的不准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建设资金不落实的不下达批复文件,路基调平和压实处理不达标的不下达开工令。目前,通村公路建设资金除国家专项补贴外,主要靠村委会自筹解决,其来源是:村自有资金,村民一事一议专项资金,社会捐赠资金、扶贫办、发改局、财政等部门捆绑资金。

二是念好全概念通村公路经。所谓“全概念通村公路”,就是努力把我县通村公路建设成为“路面良好、路肩配套、边沟畅通、标志齐全、绿化美化”的功能齐全的标准路。

三是建好全方位质量监督网。对所有公路建设工程都实行派员监督、专业部门巡检监督、聘请群众代表参与现场监督、公开公示建设单位接受社会监督等五项监督制度。

2、咬定“三有”目标,强化通村公路规范化管理

一是分级养护,实现有人管事。通村公路实现有人管事,其内涵有三个方面,其一,各级政府要切实树立起通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属镇村事权意识,要将通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列入议事日程,通过主动管养来争取国家的补助投入,而绝不是等待国家给补助才安排管养,反之就不管不问;其二,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每条通村公路都要明确住村国干、村“两委”干部等为责任人,实行“路长负责制”,把通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好坏与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把通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落到实处;其三,要有专人或专班来做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强调

对所有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合同管理制”,由乡镇按线路组建管养道班、管养协会或落实专人负责路段的日常管理与养护,所有养护人均与乡镇政府或村签订管养合同,明确双方各自责权利。其中对养护人员最基本硬件要求必须做到“六个一”:一份合同、一辆斗车、一把铲锹、一把锄头、一把扫帚、一件黄背心。

二是形成村规民约,实现有章理事。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点多、线长、面广,要实现“无打场晒粮、无乱堆乱放、无路面积水、无乱搭乱建、无阻碍交通”的目标,单靠交通部门一家管理是难以实现的。要彻底扭转“说起来人人反对,做起来人人参与”和“一管就效,一放就乱”的局面,就必须要变强制管理为群众自觉参与管理,变群众熟视无睹为主动爱路护路,变交通法规为村规民约。为此,我们大力倡导各建制村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本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并形成书面的村规民约,由各户签字后再以倡议书的形式下发到各户张贴,约定全体村民共同遵守。对一些劝教不改的行为,村干部或兼职养护员可向县交通局举报,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或交管站出面解决。现在,全县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将本村公路养护写进了村规民约,还有部分村在出入口设臵减速板和隔离墩,控制重载车通过,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公路的养护效果。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实现有钱办事。我们对通村公路采取“三个1000”的办法,确保通村公路养护资金到位,即每公里按交通部门支付专项资金1000元,县级财政转移支付1000元,镇、村

筹资1000元。同时,积极推行公路绿化权臵换,在强调农村公路道旁绿化的同时,灵活处臵道旁绿化经营权,或公开拍卖,或集体投入,与养护人按比例分成等,筹集部分养护资金。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措施的落实困难很大,通村公路养管资金的筹措仍然是通村公路养管工作的最大瓶颈。

3、注重连网成片,强化通村公路服务功能。

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干线公路沿线村通村油路规划里程捆绑起来使用,优先确保主干公路或连村公路拉通,同时,有步骤有计划地打通乡际和村际断头路,着眼通村公路联网成片,使通村公路进得去,出得来,连成线,能循环。比如我们对管窑镇全部通村公路规划里程进行整合,修通两条大循环线,沿线12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再比如株林河西(株林至达城)公路、彭思三福(三合铺至浠水福主)公路、横车界刘(界岭至刘冲)公路、新松公路(新桥至松树岗)、横铺(横车至铺咀)公路、赤东竹南(竹瓦至武穴南泉)公路、刘河大蔡(大公至蔡受)公路等等,都实现了循环联通,班车通达。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了\"回头看\",我们在农村公路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公路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不够”:

一是农村公路发展法制宣传不够。从工作队下乡初调查狮子镇长林村、邓河村的情况看,基层干部、村民对《公路法》和省

人大颁布的《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了解还不多,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属地方事权,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等还存在模糊认识,爱路、管路、护路、科学利用公路等还有差距。普遍认为,乡村公路由县级专业施工队伍修建,由专业机构验收,今后的养护和管理应由上级负责,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没有责任。

二是通村公路建设的计划规模不够,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随着国家持续几年来的政策支持,人民群众建设通村公路的热情不断高涨,一方面通村部公路建设即将全部完成,另一方面要求建设通组通垸公路的呼声不断。从狮子镇长林村现实情况看,该村10.2公里通村公路已建成,但通垸通组公路仍有4公里急待修建,多数村民从村部到家里仍然要步行,进出物资运输仍然不方便。

通组(通垸)公路与农民群众关系更密切,受益更直接,建设积极性更高涨,管养更方便、里程量巨大,而我省通村公路建设规模不断缩小,这与当前全县要求建设通组公路的迫切要求存在巨大反差。

三是农村公路质量监管力度还不够,还存在一些管理漏洞亟待加强。从县交通局质监站抽检的数据和人民群众的来访信件看,农村公路质量还存在一些漏洞,一部分项目县质量巡查频率不够,管理力量跟不上发展需求,少数项目的水泥面板厚度、强度均不符合要求。再就是工程项目事前、事中的过程监管还不够,农村公路质量监管要进一步加强。

四是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责任意识不够。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多数乡镇出台了实施细则,但养护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及考核检查办法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从狮子镇长林村来看,公路养护人员均为兼职,责任心不够强,养护资金和工资都无法到位,导致村民占用公路路肩种农作物、种菜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公路安全、影响公路水土流失导致公路损坏,寿命减少。

三、“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目标及建议 建设目标及建议。我县“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发展比较快,主要地建设完成省际出口及断头路138公里,建设通村水泥路1688公里,完成省定通村公路建设目标,100%行政村实现了通畅,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尽管如此,离现实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通村公路远远没有实现通村达户目标,按照上级对通村公路定义,原规划通村公路路线只是从乡镇政府或主干公路通至行政村村部的最近路线,甚至一些行政村村部就在省道或县道旁边,也被视为已通畅,这种定义导致的结果就是理念上所有行政村都已完成了通畅目标,但仍有大部分村民小组或群众聚居地没有解决出行难问题,群众要求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的呼声很高,每年向县交通运输局写申请报告的上百份。二是已建成的通村水泥路大多只是一种放射状的断头路,尽管我县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工作,比如将乡镇内的规划打包捆绑使

用,优先安排联村公路建设等,使许多乡村干线公路实现了联片成网,但这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还有许多乡际、村际公路因为受规划制约不能联通,群众出行存在新的不便,农村客运发展受到制约,为此老百姓要求修通循环路的呼声也很高。三是一些重要的经济园区、“小三场”单位、旅游观光景点等等也迫切要求修通水泥路,需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根据以上这些现实,结合省厅的相关要求,我县为做好后期通村公路建设规划。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查报告

准格尔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浅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分析(定稿)

通榆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半年总结

郭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石人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农村公路养护的实践调查报告

谈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