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典诗歌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7: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典诗歌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赠刘景文 韩愈苏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荷尽已无擎雨盖, 草色遥看近却无。菊残犹有傲霜枝。 最是一年春好色,一年好景君须记, 绝胜烟柳满皇都。最是橙黄桔绿时。

问题: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2、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

度汉江回乡偶书 李频贺知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问题:1)从情绪上看,甲乙两诗有何不同?

2)联系两首诗的具体情境,结合自己的想象,将作者的情绪、心理加以推衍。

3、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

望月怀远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题:甲、乙两首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指出其相同之处何不同之处?

4、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乙

探春暮春归故山草堂

雪里又能最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简析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2)乙诗前两句写春光逝去,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

5、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春怨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1)请说明两首诗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有何不同?

(2)两首诗中的最后一句都既有形象,又有意境,试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登鹳雀楼(乙)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问题:甲、乙两首古诗都写“登鹳雀楼”,可读来意味迥异,请分别说明(从内容或艺术特点两方面即可)。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寒食(乙)寒食 (唐)孟云卿(唐)韩翝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题: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是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8、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团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问题:请问,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

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韩诗主要运用描写,苏诗侧重于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1)甲诗描写的是远谪另外重返家乡,情怯;乙诗描写的是宦达荣归,惊喜。 (2)提示:甲:作者远谪岭外,多年未接家中书信,不知家中情况,推想凶吉多少, 父母妻子生死不知,想问又不敢问,据此推想。乙:作者在外为官,老归乡里,从乡音不改,故乡情深去想。

3、相同处:都表现了要与亲人相会团聚的愿望;不同之处:甲诗的对象是亲人,较泛,但婉转表示佳期难得;乙诗的对象具体指出是妻子,言外之意是全家,写出了相见时的欢乐, 侧面反映出现在别离的痛苦。

4、(1)描写暮冬景物的同时,比拟人手法描绘了想象中的生机勃勃的春意图。 (2)反衬出翠竹的“不改”,突出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

5、(1)《月夜》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喜悦,其中“暖”、“透”等字写出主人公的愉悦感;《春怨》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伤感,其题目就交待了主人公的伤感。

(2)“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中,“透”字说明声音是细微的,表明主人公在仔细地欣赏,有一种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意境。“梨花满地不开门”一句,即是自伤怨恨又无人叙说的阿娇的形象地描写,又表现了一种凄楚寂寥的意境。

6、(甲):所写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即景生意,到处要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全诗对仗工整,技巧娴熟;(乙):所写景象虽也壮阔,但与(甲)诗比较起来,总有几分消极之感;以景抒情,大有飘飘欲仙,处理世俗之想;从技巧上讲,不如甲诗高超。

7、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诗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一个“悲”字写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8、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

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寻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隐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

9、答案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10、(1)前者对柳表示喜悦、赞赏;后者对柳表示贬斥、嘲讽。(2)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讲义古典诗词对比阅读阅读

古典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阅读专项训练

诗歌对比鉴赏训练题

阅读专项训练试题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高三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答案

中学生古典诗歌阅读学习情况调查表

东方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教案

古典诗歌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古典诗歌对比阅读专项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