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浙江省引进外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浙江省引进外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本文讨论了浙江省利用外资的现状,重点分析利用外资对浙江经济的贡献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提出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建议与对策。本文认为,利用外资应“张弛有度”,不要“盲目追求”。

关键字:浙江

利用外资

现状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是加速中国经济开发的有效途径。从可显示资料来看,吸引外资较多的城市大多集中于长三角洲地区,而浙江作为长江三角洲主要省份,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开放初期浙江第一家外资投资企业——中港合资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外资开始进入浙江。20多年间,浙江利用外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利用外资对浙江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外资成为浙江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外资成为浙江协调产业结构、推动浙江经济工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力量、外资也促进了浙江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利用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浙江就业压力和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2012年浙江省利用外资情况

(一)外商投资 2012年1-9月,浙江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97家,同比下降7.4%,合同外资金额132.9亿美元,同比下降7.8%,实际使用外资85.9亿美元,同比增长0.1%。截至2012年9月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50505家,合同外资金额2062.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072.5亿美元。今年以来,浙江省利用外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合同外资下降幅度逐渐收窄,实际外资出现拐点。1-9月合同外资下降幅度比1-8月回落9.3个百分点;实际外资扭转下降趋势,同比实现正增长。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有望走出低谷。 大项目占据主导,500强企业引进有新突破。当年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91家,其中新批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44家。1-9月份,共批准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3家,其中新引进8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三产比重继续提高,产业比例趋于合理。二产合同外资61.93亿美元,实际外资41.23亿美元,占全省 比重分别为46.6%和48%。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2.8%和51.5%,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7.9和4.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科学研究等行业合同和实际外资均实现较大增幅,而房地产项目则出现较大降幅。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调整,产业间的比例趋于合理。 欧盟、北美国家增势迅猛,日本投资有所放缓。1-9月,欧盟国家投资新批项目29个、合同外资10.9亿美元和实际外资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5%、91.3%和71.9%。北美洲国家投资新批项目135个、合同外资6.7亿美元、实际外资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6%、82.2%和18.4%。来自日本的实际外资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同比下降5.5%,后续态势值得关注。

二、利用外资对浙江经济的贡献

(一)外资成为浙江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2008年以来,浙江省遵循党中央提出的“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总体要求,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在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外资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各方面因素计算,2003年外商投资经济在浙江GDP中的份额达到7.4%,比90年代初提高4.6个百分点,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7%,即在1991——2003年全省GDP年均14.4%的增幅中,约有1个百分点赖在外商投资经济的贡献。2008年,全省现有各类外资企业2.2万家,占到全省工业企业的2.5%,吸纳社会就业占到全部的14.5%,税收总额增长26.5%,完成的进出口总额占全部的25%。

(二)外资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工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浙江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引入了具有符合国际经济一般发展要求的机制和体制,从而带动浙江经济加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1、利用外资促进了浙江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

浙江多数民营企业是从“草根”发展壮大的,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及技术条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要,加之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往往做到一定阶段后会遭遇发展瓶颈。而外资企业信息灵通、观念新颖、经营灵活,有经营多年的国际销售网络和渠道,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功效渠道、市场信息和信贷关系等带进国内,从而引入商品和服务在价格、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激发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意识,同时将民营企业纳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带动民营企业产品出口和“走出去”战略步伐。

2、外商投资企业的迅速扩张助推浙江新型工业化进程

多年来,浙江省抓住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好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加工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全省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统计显示,外商对浙江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1980——2002年,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累计项目为20167个,协议金额为282.8亿元,按实际利用金额78.7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85.8%,78%和79.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3675家,总资产23.99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为20%左右,而在90年代初期,三项比重均不过2%。从增长速度看,1991年以来,“三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国有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类型。1990——2003年,“三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3%,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其中国有增长13.9%,集体下降0.4%。统计测算显示,1990——200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外商企业工业增长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为22.1%,即该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21%的增幅中,有4.1个百分点来自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8%上升到46.9%,外商投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浙江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3、利用外资促进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的好转

外资的进入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客观上转变职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管理体制。

(三)利用外资成为浙江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外资带来了一批新产品和先进技术,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发展,从而加速了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外商对临港重要原材料工农业的投资对弥补浙江上游原材料供应、增强产业链整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发展,一些领域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与世界接轨的企业,他们的移动也将带动其上下游供应商的移动。

同时,外资带来的先进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及售后服务理念、人才培养、人才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经验,弥补了浙江企业家的国际经营管理知识缺口,对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力有重大的帮助。

(四)外资企业对外贸易成为浙江省外贸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球各地的一些跨国公司纷纷来浙投资,投资领域涉及机械、电子、化工、交通、医药、钢铁、食品、金融等众多领域。跨国公司庞大的全球生产与分散体系为我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稳定和拥有巨大容量的进出口渠道,从而为外商型贸易转移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全球市场条件。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外贸对我省进出口贸易的推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加速了我省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多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发展趋势。2008年1-6月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5.7%,增幅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增长26.5%,增幅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409.5亿美元,增长25.6%,增幅同比回落0.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1.8亿美元,增长21.6%,增幅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进口147.7亿美元,增长33.2%,增幅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

(五)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对人才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1.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了税收。

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的逐年增加,有效扩大了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2008年底,全省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215万人,与2003年相比,增长62.9%,占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4.5%,而同期国有单位的城镇集体单位则以年均6.5%和19.7%的幅度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对全社会就业的贡献率为28%,即在全社会从业人员7.1%的增幅中,有2个百分点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省吸纳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外商投资企业在提高就业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税收。近年来,浙江外商投资企业税收逐年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三资”企业创造利税26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1990年的不到1%提高到18.9%,比1998年提高5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呈不断提高态势。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0年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4%左右,外商投资企业为我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外资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

外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投入,采取各种管理措施设法增加产出。第一,外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把员工的岗位技能大步提高,并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造就符合本公司要求的稳定的高素质队伍,科学、系统的培训,保证了员工的能力能得到高度的开发。第二,外资企业精心设计岗位,使员工的能力得到高度的发挥。外资企业岗位设计的标准时“适当偏高”:工作是员工所能胜任的,但须尽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好,这样设计岗位,即使员工的能力得到超水平的发挥,也使员工因完成了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而产生一种成就感。第三,外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的投入有较高的产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组织有归属感时,才会对组织负责,必要时甚至会为组织作出必要地牺牲。良好的企业文化论强调以企业精神、理念凝聚人,通过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工作绩效。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人才培养投入的较高产出。第四,外资企业精心设计薪酬系统,增加企业对员工流动的“粘滞度”。员工流失意味着人才微观投入的“血本无归”。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管理人才,公司如果留不住,就要付出难以想象的昂贵代价。据测算,仅替换雇员的物质成本就高达辞职者工资的150,而存在于公司知识员工头脑里的知识资本就更没法衡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外资企业精心设计企业薪酬福利系统,以此增加企业对员工流动的“粘滞度”。第五,外资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对未来的追求。员工会关注薪酬福利,但薪酬福利对人才的培养产出的贡献是有限的。如果员工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对工作、对公司、对自己的前景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那么即使还没有跳槽,其工作绩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建立公司合理的管理制度,以留心之道留人,以用人之道用人,才能激发员工对未来的追求。第六,外资企业注重严格、科学的考核。人才的培养、使用讲求效益,效益=(效果×效率)/成本,通过严格而科学的考核,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监控,是保证人才培养有效产出的直接举措。

三、浙江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一) 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虽有所发展,但数量依旧偏小

制造业作为外资企业投资的重点,是至今浙江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也是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浙江凭借优越的投资软硬环境和大批为制造业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将吸引一大批大型外资企业落户,从而使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制造业人仍将是外资投资的主要领域。至2010年4月,浙江省合同利用外资为4.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36%;实际利用外资3.88亿美元,同比下降19.29%,制造业以近九成占比成为最抢眼的亮点,其中外商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电子、防止、接卸、化工、医药等主要产业。重大项目主要有日本松下绿色家电项目、伊藤忠商事、东芝、英国石油、美国陶氏化学、美国通用电气、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化工项目、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项目、美国普洛斯工业仓储项目。

农业是浙江省利用外资的弱项,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加强农业招商投资力度的情况下,至2010年6月底,浙江省利用外资有了新发展,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新批农业外资项目49个,同比增长36.11%,合同利用外资54649万美元,同比增长71.9%,占全省总合同外资6.41%,上升0.7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5965万美元,同比增长2.38%。

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市场准入的施宽,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新的空间和跟广泛的选择范围。外贸、电信、金融、保险、商业等领域分阶段对外开放这些新领域预期良好的发展前景,对外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将使服务业成为今后扩大利用外资的新的增长点。主要项目有班轮公司马士基物流、联邦快递、MSC、英国TESCO乐购公司、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玫琳凯、赛诺菲安万特、肯德基、香港嘉里集团、华润新鸿基集团、美国凯瑞、法国雅高、新加坡凯德置业集团等。

(二)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情况严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新产品产值率指标反映了一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浙江外资企业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情况较为严重。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行业,出于加强全球竞争力的战略考虑,跨国公司不愿向相同的产业“外溢”技术,中方无缘接触到技术的内核,使不少企业未能通过合资方式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自主研制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遏制了产业技术进步和实现技术超越的潜力。特别是高薪技术产品如通讯设备、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由于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和挤压。即使是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高技术产品,也大都属于低端产品,在质量、性能、外观设计等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对中方来说仅增加了一定的税收,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

(三)外商投资方式集中,独资企业大大高于合资企业。

随着我国吸引外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外商在浙江投资成功率较高,投资额逐年增高,使得外商在投资中更加强调控股权,以独资的方式进入的外商逐渐增多。从1999年开始,浙江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已超过合资。

2010年,在外商投资有限公司中,独资企业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已然成为浙江吸收外资的主要形式。

(四)资源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后备资源不多,土地负荷沉重,人多地少矛盾相当突出。随着经济开发、开放,城市规模的不蹲扩大,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第一,良田面积减少,后备资源缺乏。至2005年底,全省减少耕地面积20.51千公顷。经济开发的加速,使得大量良田被占用,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而目前,可供开发、复垦的后备资源极其缺乏,围海造地费用高、周期长,且土地价值不高。

第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中心城区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较为混乱,工厂与住宅犬牙交错,各类建筑密度有增无减。在用地结构中,土地用地偏高,交通用地、公共建筑及城市绿地所占比例较小,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水体污染严重,可利用资源量减少。由于在兴建各类工厂企业时,主要考虑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发展,取水量和纳污量同时增长,同时过去体制上没有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采取统一的规划和全面的管理,造成水体污染的日趋严重,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了危害。

3、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010年止,浙江省劳动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量变,主要原因是退出的比进入的多,由此所产生的就业问题会更加突出。随着浙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已有一大批传统工业受到冲击和调整,由此产生了一大批产业工人陷入下岗、转岗的困境。

(五)利用外资中的“超国民待遇”问题

现在浙江省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资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如所得税减免,土地使用费减免等措施。现在这部分措施(优惠)已然视为引用外资的“必要成本”,全然不计背后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地方为了吸引项目,不断向投资者倾斜,提出更加优惠的政策,甚至不惜损害地方利益。以土地转让为例,目前珠江三角洲土地价格是25万一亩,而一些地方的土地只要5万一亩,个别地方甚至更低。而事实上,成熟的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土地出让金应在15万元一亩的水平。这样,本地政府每亩要倒贴近10万元。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政府和机构及官员是缺乏追求利润、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和动机的,他们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和机构人员规模的最大化,为此增加自己的升迁机会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说是在单一以经济为指标的官员考评体系下,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各自的GDP指标,必然会采取“不计代价”引资的做法,而损害的只能是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超国民待遇”。

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对策建议

外资对我省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也就是说我省驾驭、平衡和调控自身经济的能力,将受到越来越重的制约。因此,我们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还要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结构,通过对外资的利用提高我省自身的经济实力,避免对外资产生严重的依赖。

(一)加大招商力度,拓宽外资渠道

(1) 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思路扩大招商。(点:重点拜访

大型跨国公司,上门招商;线:针对重点行业和产业分类招商;面:部分类别的招商),努力使浙江成为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集聚地。 (2) 发挥浙江省海外“窗口”公司,海外企业、外国驻浙

机构、外国在浙中介机构的信息传导作用,引导更多外商到浙江来投资、办实业;用好浙江省海外“窗口”公司的海外融资能力,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的渠道。

(3) 建立招商选项目库、招商展示中心和咨询中心,在欧 美等发达地区建立“浙江投资角”,通过外国中介机构委托招商。 (4) 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大力发张金融业、信息业、咨

询业、内外贸易、商业批发、服务业、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创造“外商云集”的投资环境;强化金融服务,促进长江流域资金和商贸双向互动,推进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发展。

(5) 促进“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兴办 加工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在境外组织基金管理公司筹备资金,投向一些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项目。

(二)完善外资管理,优化投资环境

(1) 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形成一个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又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不断加强依法管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创造一个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行政服务,办理各种行政事务,做到规范、快速、优质,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税收机制,及配套法律系统。

(2) 在改善投资法规、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外,更重要的

是在项目审批方面建立计算机工作网络,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项目审批。这个工作网络不仅要与省内市、县、局联网,而且要与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联网。在此基础上,实现外资管理的各个项节(办公、传递、批复、存档)的计算机化。

(3) 继续将坚持以利用外资直接投资为主的方针,积极探

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适应跨国购并的潮流,尽快出台有关购并的法律法规,允许外资以购并的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

(三)积极引导产业投向,优化外资产业结构

我省应切实加强外资工作引导和推进力度,把利用外资与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动长江沿岸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1) 继续鼓励外资改造和提升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项目审查,严防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项目进入。 (2) 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等领域,加快培育信息、生物、新材料、绿色技术等新兴支柱产业,吸引更多大型跨国公司进入这些新产业。

(3) 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招商引资要根据浙江实

际情况,以浙江经济长远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改变以往盲目性大、效率低下的引资方式,引导跨国公司投向浙江的重点产业,利用外资加快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基础设施,推进港口及物流服务,合理引导对科学研究、综合技术开发、金融服务、卫生、教育、旅游等现代化服务业的投资方向,同时也鼓励大型跨国公司进入宾馆、写字楼等商务房产领域,提升浙江省城市品味和商务环境。

(4) 鼓励外资建设内销商品房和内销平价房,吸引外资参

与与大工业转移和市级工业区的建设。通过实施这一产业的导向,进一步提高我省产业结构水平,大幅度提高我省经济增长的后劲。

(四)积极鼓励外商与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合作

20多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2003年浙江民营经济

占GDP的比重已达到70%,但我省民营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与国际国内大企业相比差距甚远。当今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产业竞争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产业的技术水平。大部分外资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技术及管理水平较高,因此积极鼓励外商与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里,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推动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升级的步伐,使我省企业在未来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结论

利用外资,提升浙江经济的整体水平无疑是正确的。利用外资,也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如果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不能谨慎思考而可能造成盲目决策,最终还是达不到设想效果。因此,我省各地政府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意识到现阶段我省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市场劳动力等要素优势的前提下,尽量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此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利益。因此,利用外资应“张弛有度”,不要“盲目追求”。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2012年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情况及2013 年工作思路 浙江发展改革委 《中国经贸导刊》 2012年36期

[2] 阎敏 国际投资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 商务部统计数据

乡镇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乡镇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村级卫生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反腐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基层法医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

乡农产品销售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六盘水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浅析浙江省引进外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浙江省引进外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