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5: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属于高发群体,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书通过对我国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揭摆实际工作中造成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工作性质所带来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工作绩效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何排解压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教师人格的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本书的核心思想。 共分为八章进行介绍。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怎样清楚地认识它,不随便贴标签,把握科学的标准是一个操作难题。本书体现出两个特点。

1.案例解析:通过活生生的案例,结合我们自身实际,很有可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2.心理测验: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书中所提供的小测验,基本上能够筛查出自身健康状况。有利于及时调整状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积累。

教师群体的健康程度从某种角度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群体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本书的指导思想。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教师心理问题的维护和改进,是按照生命的内在需要和成长规律丰富生命内涵、充实生命价值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与帮助的层面上,应当直达教师的职业成长和生命成长,在生命成长中帮助教师寻找自我成长的生命动力和源泉。

现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涉及到自身素质、家庭环境、工作性质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可能和多种复杂因素有关,把握现有资源、开发有利条件是进行教师心理健康调节的有效方法,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等待问题出现寻找办法,而是面对现实、主动创造条件去预防和维护。

1.什么是心理健康?目前你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心理健康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乱贴标签,不能随便对号入座。应该有清楚的标准和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

2.面对教师的职业压力形成的职业倦怠,我们应该能够找到深层次的原因,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现实的压力。

3.教师人格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成长到老。如何矫正人格发展中的错位,调整人生发展方向和态度,是促进个体全面成长的核心。

4.教师心理健康重在预防和维护。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有效的行为、健康和谐的社会支持是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基础。

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即教师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教师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教育技能的效能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水平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了解和运用简易方法和自查量表

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2)良好地人际关系。

(3)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4)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积极进取。

(6)积极适应和改造教学环境。

(7)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这四个概念发展的学科演变是医学—心理学—心理与教育学的历程,工作对象也相应地有一个面向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有心理发展需求的各类人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考察,其中首先产生的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最初裹挟在医学的进程中发展,尚未分离出独立的学科。关于心理疗法等内容散见于历代的医学著作中,我国在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心理治疗在养生保健和疾病诊治中的作用的论述。心理治疗科学体系的创始人公认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首先是医生,是精神病学家,然后才

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试用催眠术治疗癔病患者时,创立了“宣泄”法。189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关于癔病治疗的研究论文,随后,又用自由联想代替了催眠术。1900年,他的代表作《梦的解析》问世,成为心理治疗理论体系的发端

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与心理学各种流派的发展紧密相关。心理咨询的概念在心理治疗的体系中发展起来。

20世纪初,作为心理咨询的重要领域,职业指导逐渐发展起来。1909年,心理学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发表了《选择职业》一书,初步奠定了职业指导领域的理论框架。帕森斯提出:职业的选择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兴趣、专长和发展优势,同时了解工作性质和环境,达到两者的适当匹配。

20世纪20至40年代间,心理测验的蓬勃兴起为心理咨询进一步奠定了科学基础。在此期间,卡特尔尔个性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丰富了心理咨询的内容,卡特尔的16因素人格测验在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应用。心理测验不仅在于为心理咨询提供了评价的工具,还在于为心理咨询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对问题儿童的研究与治疗工作,在咨询心理学的早期占有重要地位。1912年,匹兹堡大学建立了对学龄儿童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的诊所,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对儿童进行行为指导。1920年在依利诺州也建立了类似的州立研究所。这是心理咨询早期在美国的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咨询的重点由学生和儿童转向了为战士服务,特别是为退役军人和因战争而受到精神创伤的人服务。

1930年以来,以人格为对象的心理咨询发展起来。心理咨询的范围也扩大到职业选择、升学指导、社会适应、情感调适、心身卫生、家庭生活、经济活动等诸方面。卡尔·罗杰斯于1942年发表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成为这一“心理治疗年代”的代表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一学科很快就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职业。其它新理论相继建立,如患者中心理论、存在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与这些理论相适应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完善起来。1949年美国心理学会召开了关于训练临床心理学家的专门学术会议,会上制定了临床心理的职业原则,并对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评价、心理治疗和科学研究等3个方面的培训。至此,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被确立下来。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学案)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学案[优秀]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心得体会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doc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学习心得体会

学会自我调适,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心得体会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