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12 12:09:2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教师说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健康的心理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推荐第2篇:教师心理健康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否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稳定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等因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也即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需保持的一种和谐状态。

归纳起来,心理健康的内容应该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个是情绪情感要素,一个是思维或智力要素,而且,两种要素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之中。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这是指教师的认知过程,它集中表现为智力或智力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2.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指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悦纳自我就是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能主动地调控自我,积极地适应环境。

3.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

这是指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热爱教师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和情感,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而且应该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应该能够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热爱学生,并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4.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一个具有长期稳定、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的教师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意,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5.健全的教育意志

由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新世纪的教师,面临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其工作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敢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用坚韧不拨的毅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6.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能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冷落、不满、惩戒行为较少。心理健康的教师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教育人际关系。他能为学生、家长、同事等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7.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教师能对教育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适应发展、变革的教育环境,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逃避现实,无法适应环境,不敢面对变革,不敢创新。

8.丰富的创造力

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教育条件的多变性、教育情境的突发性等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教学难题,机智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将不断加大,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才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

案例一: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容易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教师的一时冲动,甚至危及学生一生。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笑。

案例二:亲社会侵犯行为--语言暴力

丁瑞婷 女 15岁 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四、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点 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从正面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

(压力、抑郁、焦虑、自我效能感低、主观幸福感低)

五、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上的冷漠、疏离。具有职业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积极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家庭关系和个人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六、防范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应从环境、工作、组织和个人因素几个方面入手。㈠ 情感支持

1、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在满足教师物质需求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情感上的支持。当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微笑和掌声;当他们在教学中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谅解。

2、学校支持:学校应对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表示同情,对其所出现的偶然性失误应表示谅解。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支持对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会极大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家庭支持 ㈡ 管理体制民主化

1、在学校制定政策或作出重大决定之前,应该预先征询教师的意见,并让他们有一定的政策决定权,这对提高教师的自尊感是极其重要的。

2、权责明确,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要把本应是行政人员完成的任务交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去完成。以往很多研究也表明,角色压力如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也是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3、建立一种公平、合理、客观的评价机制对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必要的。㈢ 开放式“休整”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 情绪放在心里,它就像一种能量,会越长越大,所以要释放出来。

有研究表明,教师在休假后比休假前的压力和倦怠水平要低;3周后,对压力源的知觉恢复到原始水平,但倦怠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埃齐奥和萨皮尔研究发现,几个分散的短假期要比同样的一个完整的长假期在克服倦怠上更加有利。

①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②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因此,1应给教师一些休整的时间,鼓励他们适时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休假;2社会、学校等应该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为教师提供各种进修机会。 ㈣ 优化校规校纪

学生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校规校纪,可以减轻教师的一些压力,一边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堂上。 ㈤ 加强自身修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师心脏、消熬教师神经系统的事。”

① 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② 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把各种任务有条不紊、合理地分配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 ㈥ 提高抗挫能力

归因方式的改变、认知的重构为

①归因理论: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能力、努力、兴趣、态度),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和羞愧。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任务难度、外部奖励与惩罚、运气),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③ 确定合理的工作目标,直面失败,失败提醒你现在的目标并不适合你。

④ 提高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悦纳自我

⑤ 学会人际交往

推荐第3篇: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计划

个人职业规划书

上学期,由于学校的特殊情况和领导的信任,我在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了学校的计划生育工作、学生处的督导工作、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工作,虽然我也尽力想把每件工作做好,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这些工作的交叉让我疲惫不堪,想做好每件事但每件事都没有做好,所以这学期希望能回归教学岗位,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和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特对本学期工作,做出如下计划:

一、认真完成教学工作。按教务处要求认真上好心理课,做到上课前认真挑选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案。课前准备好教具,课件。使每一次的心理课更有效的完成。

二、按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和问题,设计各种活动和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对学生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或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在心灵成长上有更大的收获。

三、心理咨询的建立和心理咨询的宣传推广工作。制度心理咨询的各种制度,规定公布咨询时间,和预约电话,宣传咨询的重要性和保密原则等。

四、设计编写各种记录。有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咨询台账,团体咨询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老师沟通记录,给学校领导建议,高危学生记录,心理预警记录等。。。。

五、丰富自己的工作博客和学习网站。及时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工作中感受写出来上传到博客和网站中。和同事朋友一起交流。

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每天在网上听课,写学习笔记,每天多专业书,并及时写读书心得。

以上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严格执行。往领导监督指导。

丁俊霞

2012年8月

推荐第4篇: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再各行各业压力大的当下,怎么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是每个职场人员都应该学会的自我心理调节。老师作为国民教育者,肩负沉重的压力,在教师心理健康这个问题上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感悟。下面让我们通过心得体会来一起了解吧。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体会,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体会,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推荐第5篇: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期,如何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有不足也有很多收获,先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本学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整体目标: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加快良好素质的养成。其具体目标包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如学习,自我效能、人际关系等。在本学期的努力中,我认真按计划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班学生大多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生活、学习的态度也更加乐观,整体上进步很大。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也认真总结教育方法,也积累了一点教育方法,以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理论分析,案例讲解

认真学习各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认真备课,做到每一节课都箭无虚发,具有班级针对性,避免“虚、大、空”的盲目教学网,并且运用实际案例、故事及视频资料等方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不良的心理带来的危害,并对各种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式发现学习,由教到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影响并能够在生活中学会改变。

其次、实例记录,典型分析

在对全班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针对本班的一些具有各种障碍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并且做好成长记录,真正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心理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有障碍性的心理问题,也有发展性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的是学生存在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小学生处在生理发展期,由于环境、家庭、遗传等原因,呈现出心理发展不平衡、阶段性、差异性等特点,所以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也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所以需因人而异,做好心理辅导观察记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学生也不免存在具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这就更需要老师的耐心辅导和教育。

再次、家校联合,共同教育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加需要家庭的配合,小学生除了在学校,更多的是家庭对父母的依赖,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更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教学研究,不断深入

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人、因时瞬息而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关注各种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和信息,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这学期的努力,我班整体上进步很大,学生呈现了一个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良好风貌,是一个好的开头。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向老师学习,提高自己,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加努力!

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本学期的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贯彻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义务教育教学计划,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健康教育课,它既有教育的一般性质和特点,又具有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材篇幅短,文字叙述少,课时量也不多,但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生物学、美学、环境卫生与健康,体育运动与健康诸多学科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有较严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了上好这门课,课前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研究教法,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注意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教学:

1、现身说法联系实际

在小学健康教育中有很多内容可以采取联系实际现身说法的方法进行教学。

2、穿插游戏寓教于乐

在导入新课时采用猜谜语、听故事、表演等形式一激发兴趣;在讲重难点时采用分组讨论、猜一猜等形式来化解难点;在巩固练习时采用读儿歌、找朋友等形式加深印象,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

3、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仍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爱听故事,看图画,好摹仿,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教儿歌、歌曲、做游戏、讲故事、实物操作、小品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对健康教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选择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学到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本学年主要内容有:防治宣传,吸烟的危害,并对学生进行了传染病的预防、防烫伤烧伤等保健知识宣传,使学生通过这些系列活动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利用黑板报、班会等阵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回首这一学年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还离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间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

(二)专业知识欠缺。应加强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便与开展工作。

(三)没有积极地与家长交流,没能取得家庭教育,家庭监督的支持,家校统一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年来,我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阶段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我通过讲故事,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家长会上,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推荐第6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措施的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本文就目前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因素及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字: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措施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社会整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据全国不同城市的大、中、小学校调查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焦虑、偏执等等。其中,农村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城市教师的问题严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比大中专教师的心理问题严重,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严重。这足以说明目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职业适应性差

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甚至看不起所从事的工作,缺少职业自豪感。尤其是一部分新教师上岗以后,缺少思想准备,很难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想做好,可却无法做好,紧张、焦虑的心情往往带给他们消极的情绪。一些中年教师不能顺利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认为自己的教育手法很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从面产生职业倦怠。还有些教师没有发展目标、缺乏工作热情,整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2.情绪控制能力差

这类的老师往往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入课堂,一点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或加重惩罚,使学生敢怒不敢言。长期这样下去,师生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

3.认知偏差

教师往往都会有“光环效应”。认为学生读书好,就什么都是好。反之,读书不好,就什么不好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伤害一些读书不好的同学的自尊心,从而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的减弱。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

1 教师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孤僻、敌对、多疑、焦虑等。经常因为过于自我中心、过于自卑、自闭、自我评价过高、对人苛刻等不良性格,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恶劣。这类教师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冲突,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这种行为的矛盾和冲突,既影响工作,又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健康。此外,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对教师的身心都产生不良影响。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工作压力大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下工作,可能摧毁人的整个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人的生理和心理失衡和失调。目前,我国的许多教师仍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高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激励竞争。为了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在寻找好的方法的同时,还要督促和辅导学生等因素造成了教师的超负荷工作。

2.教师工作繁重,特别是班主任,他们除了平时的上课,还要负责一个班级的其他工作,经常早出晚归,工作严重超负荷,长期下去,易产生身心障碍和疾病。

3.教师竞争激励,随着教育体制全面改革,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行,造成了教师职业安全感大幅下降,一些心理较脆弱的教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的人际关系

据调查,某校45名教师中的89%的认为最难处理的是人际关系。教师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人际关系中,往往会产生对立、消沉等不良情绪,并引发出自卑、妒忌、畏怯等心理,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形成人格障碍。

1.教师与领导。领导与教师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教师都应该了解彼此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彼此间的关系。

2.教师与同事。教师工作具有集体性,任何一个学生的成功都是多个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间要意识到这一点,明白一个成功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减少摩擦。

3.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而教师的管理方式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一言一行。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教师职业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的特殊职业,其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素质多样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1.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应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尽可能地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和讨论,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发展观、个性观及能力观等。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自身的不足,化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成效。

2.压力的理智反应。面对压力,作为教师应做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态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尽量避免产生攻击、回归、冷落、固执、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应。或者对原来行为的不足加以补充,将消极的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或者把注意力从造成心理紧张的目标中暂时移开,代之以其他较为轻松的活动目标,用新的成功达到自我心理平衡。

3.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则,但是在了解自己以后,还须进一步做到接纳自己的优点,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自己所难以改进的缺点,就应该勇敢去承认它,接受它。只有做到这个地步,一个人才有信心,才有进步。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既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也不愿接受自己的缺点。有些人却只注意自己的缺点,而不肯接受无法改进这个缺点的事实,于是这个人便永远生活在不安与不满之中。追求完美,是很多教师(据分析主要是A型血)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总认为作为学生的楷模,就应该是完美的、不能有缺点的。事实上,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正是不快乐、心理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好所要做的、喜欢做的事,然后试试着手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如果真的力所不及,可以向同事或朋友讨教,不要过分责难自己,要明白人不是万能的,凡事尽力而为就行,不必事事追寻完美。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的很多压力是来源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如何改善与人的关系,这完全有赖于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接纳与赞许他人,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必事事计较,学会宽容的看待身边的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5.培养业余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此得到放松,提升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最好能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学会弹性工作,力求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以避免过重负荷。

3 6.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还能分散对焦虑问题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避免超负荷工作

1.要做到不按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不与教师的评先、评职、调资晋级挂钩,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2.不在学生和家长中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反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以及工作失误,多宣传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3.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重视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学效果,多给教师深造学习的机会,避免教师身兼多职,对教师的教学采取分层次要求等。学校领导要多关心骨干教师及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让他们有松弛、休闲的时间,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总之,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思想教育的开拓者,应在心理健康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乐观稳定的情绪、完善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更积极的热情做好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瑛.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新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2. 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03 3. 王慧婷.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4. 韩洁,付海玲.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J].价值工程,2011.04 5. 蔡雅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6.11 6. 罗莺莺,夏菲菲.中小学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1

推荐第7篇: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一、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的事业。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二、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三、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

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四、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向上,将影响教师队伍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五、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六、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七、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形式,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八、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一是指教师平时积极愉快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心境良好,乐观开朗,充满热情;二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应教学环境。

九、和谐的人际关系。

指乐于与人交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较充分的精力从事社会交往和闲暇活动,有一种了解别人,参与社会,开放自我的强烈倾向。

十、较高的自我调适能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产生焦虑时,能够运用各种理性的应付策略和心理防御机制加以调节,及时转移、摆脱不良情绪,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推荐第8篇: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教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参加这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目前中等职业教师的职业心态,所得资料仅作研究之用。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完全保密,对您决无任何影响。各问题无对错之分,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敬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回答。衷心感谢您的协助!

个人基本信息:(共17题均为单选题,请在选项前面的□内打√,第17题务必填写)

1.您的性别:□男□女2.您的婚姻状况:□已婚□未婚

3.您是否是班主任?□是□不是 如果是班主任,您是:□正班主任□副班主任

4.您是否是师范院校毕业?□是□不是

5.您的最高学历:□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研究生

6.您的职称:□助讲□讲师□副高级□高级□教授

7.您的年龄:□20岁以下□26-35岁□36-45岁□46岁以上

8.您所教的年级:□11级□10级□09级

9.您担任的科目:□会计□电子商务□电脑美术□物流□建筑经济管理 □文化课□其他

10.您在学校里的岗位是:□普通教师□行政岗位 (包括后勤)

11.您认为目前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包括经济地位、职业声望地位和权利地位三方面)□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下层

12.您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热爱教师职业□工作较稳定□有较多的假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没有别的专长 □其他()

13.如果人您再择业,您:□一定会再当教师□可能还会当教师□坚决不再当教师□说不清楚

14.您目前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非常强烈□比较强烈□一般 □较低 □极低

15.您追求专业发展的主要动机是:□职称评定□岗位竞争□行政命令□提高业务水平□自我完善

16.您每周授课时数是:□10节以下□12-16节□16节以上

*17.您的具体从教年限:()年

18.教师职业倦怠自测调查。

以下这些情况是否经常在你的工作当中出现?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

分值标准:A、根本没有B、很少有C、有时会有D、很大程度上有E、完全符合

推荐第9篇: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务川民族中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主讲 :朱爱(民族中学副校长 )

第二讲

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整

一是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要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是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自我完善,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粘鱼效应:从海上运输沙丁鱼,航行的时间比较长,鱼全部死掉。偶有一次发现有一部分没有死,是因为鱼箱里混进了一条粘鱼。后来在运输沙丁鱼时就放几条粘鱼。因为沙丁鱼特怕粘鱼,使之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所以没有死。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沙丁鱼效应。

一、合理认知

认识决定心态、行为,如“农民坐火车” 认知的ABC理论:A事件、B认识、C反应

案例一:一个戒烟的人,他戒了一天烟,难受极了,他想:“我才戒了一天,就这么难,天呀假如我还能活一万天的话,还要受9999天的罪,算了吧!”)这戒烟者是个失败者。换个想法:“我第一天戒烟就成功了,真不错!假若我还能活一万天的话,坚持下去,后面的9999天就从成功开始,多好!”这个戒烟者在成就感中,一天天戒掉了烟瘾。

案例二:“卖盐与卖伞-晴天与雨天”一位母亲两个儿子的故事。 案例三:2004年5月6日《超级访问》于娜,粗心--签约后不看报酬,也曾吃亏,但坦然对待,一时难受是肯定的了,但不会一辈子难受……

案例四:孩子重读的不同心态:压力与良好心态(是上帝安排和和孩子再呆一年)。

案例五:如何对待教师的批评?既重视,又不往心理去。

魏书生老师说得好,“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只有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只要改善自己,定能改善环境。

二、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压力来自与适应不良:适应——人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各种适应问题(48个适应问题)。出生-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工作-退休等。如:1.幼儿期:

(1)学习走路;(2)学习吃饭;(3)学习说话;(4)学习大小便的方法;(5)适应离开亲人到幼儿园生活……

2.儿童期:(1)学习一般性游戏中必要的动作技能;(2)和同伴建立良好关系;(3)学习男孩或女孩角色;(4)发展读、写、算的基础能力…… 3.青年期:

(1)学习与同龄异性男女的新的交往行为;⑵学习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⑶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身体;⑷体验从父母或其他成人那里独立出来的情绪及感受;⑸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⑹准备选择职业;⑺做结婚与组织家庭的准备……

4.壮年初期:(1)选择配偶;(2)学会与配偶一起生活;(3)生儿;(4)育儿;(5)管理家庭;(6)就职……

5中年期:(1)形成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2)建立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且维护这种水平;(3)接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方面的变化;(4)照顾年老的双亲……

6.老年期:(1)适应体力与健康方面的衰退;(2)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3)适应配偶的死亡;(4)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乐而亲密的关系;(5)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三、正确调整自己 “三自”

1.积极的自我意象: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自我肖像,即关于“我属于哪种人”、“我是谁”的自我观念。

作为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

案例一:大鱼吃小鱼的故事,大鱼与小鱼之间用玻璃板阻隔,大鱼每次想吃小鱼的时候都要被玻璃板撞一下,撞到20到30下的时候大鱼不再企图吃小鱼了。后来把小鱼放到大鱼一边时,他也不吃了(无力感和建立了碰壁的条件反射-见到小鱼就躲开,出现消极的自我意象)。

案例二:跨栏定律: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笼子里,电击它,使之跳跃一个栏杆。然后把它放在另一个笼子里,把栏杆放高许多,再电击它,老鼠跳了几次,跳不过去,于是无论怎么击它,它也不跳了。然后再把它放在第三个笼子里,把栏杆放在比第一个笼子的栏杆还低的位臵,再电击它,它也不跳了。这个例子与“跳一跳摘果子”和“最近发展区”相联系。

2.增强自信:自卑→自信←自负

简单说就是充分相信自己。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自信心决定我们个人成就的界限,它决定着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了自信就能使我们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就会勇敢地应对压力。心理学家班度拉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产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勤奋是建立积极自我意象、自信心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勤奋往往和踏是、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勤奋能克服心理能力上的种种不足之处。心理学研究研究表明:智商因素只决定人生20%,非智力因素决定人生80%。智商高的人可能事业无成,智力平庸的人反而表现非凡,智商150的人为智商100的人打工也是常见的现象。“勤能补拙”、“天才在于勤奋”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道理。“闭门苦读几度春,刺骨寒梁不厌学”,我们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可以提倡这种精神。

真才实学是积极的自我意象、自信心源泉。

没有真才实学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狂妄自大。 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着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起初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不和谐。他就向评委提出乐谱有问题。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说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当时他还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家,而只是一个参赛者。但他稍加考虑,面对权威人士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他终于摘取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这原来是评委特意设计的圈套,前两名虽也发现同样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人士而被淘汰。

因此,自信要以真才实学作为可靠的支撑点。 3.正面的自我暗示:

无条件地、非理性地接受外界或自己的语言或其它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情感和行动的现象叫暗示。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较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盲人买剪子”。

医学上暗示和自我暗示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 自我暗示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如,

案例 一:比如让某人手拿一只铅笔,在暗示环境中告诉他,你手中拿的是一只烧红了的铁棒,他的手指皮肤就会充血、发红,直至起泡。

案例二:医生给一些高血压的病人每人发一粒非常漂亮的半黄半绿的胶囊,告诉他这是从美国进口的,效果非常好。你吃了一个星期后再来复查,血压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来复查时,很对患者的血压真的恢复正常了。

案例三:有一患者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百药无效。经医生诊断后发现,他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对他的治疗。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一种综合症。正巧,目前刚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例。注射一只,保证三天就康复。三天后,求治者果然病愈出院了。其实给他注射的只不过是普通的葡萄糖水。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积极暗示以及引起患者的积极自我暗示的作用。

案例四:胃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医生说:给你打止痛针吧,打吗啡最好,一打就不疼了。其实打的是生理盐水,竟有40%的人不疼了,这是积极暗示的作用。 案例五:国外还有人以就要执行死刑的罪犯作被试。告知在特殊的装臵下给他以大量抽血的方式结束其生命。被试不能看到,却能听到抽血的嘀哒声音。结果到一定的时间,被试的生命终结了。

其实这是虚拟的,根本就没有给被试抽血。这是消极的暗示的作用。 案六例: 一所肺结核专科医院里住着两个病人,甲的肺结核比较轻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乙的结核病很严重,医院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只好让她回家休养。

这两个病人同一天出院,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的马虎,出院时把两份病情通知抄写颠倒了。病已基本痊愈的甲接到的是病重尚未痊愈,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的通知。一接到通知,甲便紧张起来,忧虑重重,认为医生从前对他隐瞒了病情,病是无法治好了。结果出院后病情一天天加重,并有恶化的趋势,没过多久又住进医院。而那位病情严重的乙看到出院通知上写着病情基本痊愈,心情顿时轻松,回到依山傍水的农村,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经常散步,再加上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被认为治不好的严重肺结核竟然痊愈。

我们提倡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对自己连说三遍:我是一个有横心的人,我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我还有很大潜力没挖掘出来!我一定会成功的!试试看,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每天都这样消极的暗示自己,可能你真的就不行了。

4.良好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我国古代中医早已得出了“ 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喜伤心”的结论。

案例一:“心临美境”。装出一份好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

案例二:一位东北人,一天说肝疼到医院就诊,医生把一位肝癌患者的病例与其弄混。确诊其为肝癌,告诉他是晚期了,想吃啥就吃点啥吧。38岁,拖家带口,孩子才8岁,以后怎么办呢。在家拖了40天,瘦了20斤。后来单位的工会主席来看他,问他有什么心愿想实现,他说要看**。四人陪同带担架来到北京,看过**后,同事说一就来北京了,再找个好医生看看吧。一位专家经检查后,对他说,你不是癌症,只是肝囊肿,是你的精神崩溃了,所以才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同样两个得乳腺癌的人的不同反应与结果。 5.恰当、合理地宣泄:

在医学上,对精神病的治疗采取了感情净化法。所谓“净化”就是让患者把所有的烦恼与不安全部倾吐出来,从而获得一种宁静的感情。这种方法对保持一般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作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最终甚至导致神经病。

可以倾诉、发牢骚,找好朋友、知己……

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地向他顾吐出来。我们时常能看到有些人下班回家途中到酒馆去,一边喝看酒,一边发牢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的发泄方法。虽然看上去有损自我形象,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的话,这是个很有成效的方法。人可以通过发倾诉、牢骚来消除心中的不平与不满。能消除精神疲劳,使人轻松愉快。

听别人发牢骚当然不是件愉快的事。所以,平时你就应当尽量地取得别人间产生一种默契。这样,当你发牢骚的时候,对方就能够耐心地听你发泄了。如果找不到发泄对象的话,那最好就采取睡前写日记的方法。比如:科长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气死人了。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报复他一顿。这样写了以后,自己的心情就会好受多了。要是连写日记都嫌麻烦的话,你干脆就独自对着墙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发泄个够。

案例一:卡耐基(美国最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和成人教育学家。也许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接到不认识的妇女的电话……倾诉丈夫有外遇…… 想哭就哭。医学心理专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由此看来,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遇到困难要坚强,心理不畅就哭出来……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刘庸--在中国人的葬礼上,可以呼天抢地,甚至不哭的要被认为是不孝和无情。可是在美国人的葬礼上,亲属能不落泪,却会被赞赏,认为那是自制的表现。

案例二:某男高中一年级学生。胆小,紧张焦虑,思虑过度,循规蹈矩,做事

6.避免期待性焦虑

“生活在现在时中,生活在独立的今日。关闭过去,把已死的过去关闭掉,不要以悔恨去陪葬!把未来也象过去一样关闭起来,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疲惫。我们要养成生活在独立的今天之中的好习惯,把今天过好,只有今天是

一天!”

——卡耐基

“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这样一个万能的公式:第一,可能发生的最坏事情是什么? 第二,如果必须接受,那就接受它;第三,然后想办法改善最坏

的况。”

——卡耐基

所以我们应努力把眼前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过程,不要盲目去想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就顺其自然好了。

每周三件事:1.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2.想要做的事是什么?;3.不是必须做的,也不是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7.自言自语:

德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身心健康。

因此,心理学家们认为“自言自语”有如下作用:

(1)自己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交往的感受。 (2)自我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 (3)“自言自语”对一些个人问题可以较轻松地自我解决。就像对待朋友,澄清一起矛盾冲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解决,各自发表见解,在说的过程中,各种错误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目了然,最后决定就比较容易了。

(4)将自我担心和忧虑的事情,自己讲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压在心中的石头就会被搬掉,赶走烦愁,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5)可以改善睡眠。因为冥思苦想属于混乱的内心对话,而“自言自语”摆明真理就可终止思虑,从而会使睡眠安定少做恶梦。

8.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

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聘。如跑步、游泳;

运用电子游戏这种间接的手段可以使过分压抑的心境得到发泄。如打沙袋、拳击等,这类运动会使人觉得趣味盎然,兴奋不已。

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运动或娱乐活动减压,看小品、幽默故事、听音乐、唱歌等。幽默语言、幽默故事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不会伤及任何人。

案例一: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 “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案例二:醉鬼

有一个醉鬼回家,爬到床上叫醒老婆说:“亲爱的,我们家闹鬼了!” 他老婆坐起身说:“你说什么?”

醉鬼说:“我刚才回来时去上厕所,刚一开门,灯就亮了。”

他老婆说:“真的吗?”他用力点点头说:“千真万确!”他老婆想了想说:“你是不是还感觉有阵阵凉风吹出来?”

他连忙说:“对阿!你怎么知道?”

他老婆这时很很地打了他一巴掌说:“死鬼,这是你第三次喝醉酒了尿在冰箱里了!”

9.采用分解法:

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

一、

二、

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化整为零。

10.抑怒--训练自己不生气

第一,学会说“没关系”。设想以前发怒之事,利用镜子技巧对自己说“没关系”。

第二,发生不顺心的事,遇到误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对自己说“小事一桩”。学会给自己吃“宽心丸”。

第三,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迟几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制。 舌头可以在嘴里打转,一般激情二十分钟后就没事了。保持沉默法。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说过:“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战略。”有句老话:“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记住这一古训。

第四,当你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的权利。 第五,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见你动怒时,便提醒你。 第六,要自爱,提醒自己即使别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发怒首先伤害自己的身体。

11.其它:

(1)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会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消失。

(2)看恐怖片。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

(3)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4)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5)嗅嗅香油。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6)吃零食。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肚子的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进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得到转移,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兴奋灶,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

(7)穿上称心的衣服。当人们穿上自己认为非常“顺眼”的衣服,自我感觉良好时,就会重新鼓起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8)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试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势优雅地翩翩起舞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荣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压力也大为减轻。东京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为消除雇员的紧张,每个月花2500美元请人定时牵来憨态可掬的牧羊犬,让公司雇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来逗弄牧羊犬,从而达到因工作紧张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9)调息放松。调息放松法,也称深呼吸放松法。此法的关键是将胸呼吸(由于紧张,使吸入的新鲜空气最多只到达胸部便被呼出)变成腹式慢呼吸(尽量向内更多地吸入空气,再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此法可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让紧张心理得以缓解,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易感度。

⑽注意转移法:所谓注意转移法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使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之前就被一些因素干扰,不再恶化,朝着良性方面发展。过于强烈的消极刺激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只要善于脱离不利的情境,对于情绪的控制就变得相对容易。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一般控制在:强度弱,时间短,尽快浮出水面。地狱中仍然可以建设天堂,苦海也是海,可以游一会儿。

合理思考、及时调整、正确行动!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不能改变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

推荐第10篇:教师心理健康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我深有体会,感受很深,受益非浅。摘要如下: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新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第一,负担过重,过分疲劳。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出各种练习题或考试题,如果是班主任就还得处理班务,进行个别教育,组织各种活动以及家访等。有一部分新教师一工作就当班主任,由于年轻加上经验不足,工作中往往疲于奔命,这样会导致心理冲突。

第二,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新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客观现实往往让他们感到迷茫,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差,\"应该\"与\"是\"之间存在冲突:应该做的做不到;不应该做的有时还必须去做。也就是说,新教师普遍感到,应该坚持社会理想,用理想模式来塑造自己,但难免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力求避免与现实中的不良因素同流合污,但有时又难免随波逐流;主观上想驾驭现实,但实际上又力不从心。

第三,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求与这些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新教师刚踏入社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特别强,面对个人主观需要与客观上难以满足个人主观需要的矛盾,往往无所适从。比如,想有所成就,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天之骄子\"回归平凡,但又不甘于平庸;想崭露头角,但又事与愿违;还有不知如何处理好继续学习与工作、个人与领导、个人与同事、个人与学生、个人同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这些矛盾和困惑长期压抑在新教师的心中,使其难以主宰自我。在心理冲突困扰下,一些新教师从心里感到烦恼、紧张、不安、焦虑、压抑、痛苦……发展为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心理障碍。一些人当无力解决心理冲突时,很容易消沉下去,感到什么都无所谓,情绪低落、抑郁,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四,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张型,其特点是过于悦纳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形成虚假的理想自我,常表现为过于看高自己而导致自负,自吹自擂,盲目自尊;二是自我否定型,其特点是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由自卑导致自轻自贱,最终走向自我否定。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1、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3、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

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再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在往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要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师生共勉,塑造完美心灵

健康的心理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时代在发展,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里一名心理教师,常常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心理困惑,也就常常感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一个学期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感觉收获颇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们共同的交流研讨,吸取了很多实际经验,这是单纯理论所无法达到的。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养、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我希望自己成为虽不耀眼,但足以照彻孩子心灵的一束光!

第11篇:《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听了都主任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怎样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足够信心和力量。我参加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都要做过细的研讨和分析,千方百计地做好每一次培训。今年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要求培训的学员,每人交一份作业或论文,主要是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教育策略。

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是近十年来宝鸡市发生的“真人真事案例分析”。包括心理的、班主任的、老师的和校长的或学生的。每期培训班的学员都要写“真人真事案例分析”,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做好基础工作。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第12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突出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敌意和精神症状。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担当“解惑”的重任。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面临着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微薄的工资难一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操劳过度。长期信息闭塞,职业认同意识不强,使得他们观念狭隘、保守,找不到他们所应有的坐标,缺少最基本的职业归属感。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气得七窍生烟而又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们心情不愉快,以致早衰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第二,缺乏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工作环境相对偏僻,信息闭塞,所以缺乏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相应地自我调节能力也就差一些。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同样,生理机能的异常状态也会导致心理的变化。人们常常陷入思维的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与快乐,此所谓“作茧自缚”。教师尽管受过比一般人更多的教育,往往也难以幸免。

第三.不合理的比较方式。在报酬、地位方面,总爱与比自己高的人比,生活水平上总爱横向比而不爱纵向比,越比越悲观、失望、憋气、不平,不合理比较的结果是平添了许多苦恼。苦恼之源常来自于比较,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往往也是比较。当你因种种比较而烦恼的时候,试一试以下的比较方式,也许能帮助你摆脱烦恼,得到些许快乐。当我们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跟下岗工人相比。当学校发不出那些“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待遇时,跟其它省市发不到工资的教师相比。当别人评到职称而自己“屡战屡败”的时候,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相比。当别人能力不如你却青云直上,你枉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拉磨的时候,跟古今中外无数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相比,并在“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如中品味人生其乐无穷的韵味。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他(她)们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关系比他们的和睦。这在心理卫生学上叫做自慰,在鲁迅笔下叫做阿Q精神。

第四.情绪恶性循环的怪圈。情绪不好——尽量往坏处想——情绪更坏,这就是导致一些人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方式。人一旦陷入了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模式,恶劣情绪就会笼罩着他整个的生活。不仅如此,这种恶劣情绪还会传染给别人。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在家庭中,如某人情绪低落,他们的配偶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第五.钻牛角尖。所谓钻牛角尖,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一条道跑到黑”。这种人的思维是单向的、封闭的、形而上学的、经验型的、求同的,定势的。爱

钻年角尖的人,一年到头过得很累,不是跟别人较劲,就是跟自己较劲,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因此往往人际关系也不好。钻牛角尖的人往往具有一种偏执型人格的倾向。经常处于严重的自卑自责状态,甚至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精神和动力,这是钻入了自我挫败的牛角尖。这样的人遇到最大的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由于容易出口伤人和沟通不畅,很难与人建立积极的、有效的人际环境。人们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尽快从牛角尖里跳出来,学会全面客观理智地看问题,才是上上策。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要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威信,使师生关系融洽。

做教师的一定要明白,我们要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旦我们失去了这个本钱,任何人都回天无力,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也无能为力。所以必须珍惜自己,保重自己,使自己过得幸福快乐,才能健康长寿。人要想健康长寿,光靠有钱、能吃好穿好住好、生活舒适是不够的,光靠补充营养、服用药物或体育锻炼也是不够的,能对健康长寿发生影响的许多重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地面对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学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学工作时,又如何会有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进入角色,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要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学会积极沟通,你会发现效果非常好。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就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方面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

大根源。上班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5、别排斥去看心理医生。现在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为此,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的心态。密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但要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其着眼点还应该放在作息时间、工作量、工作状态等一些具体实在的内容上。

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好学生。自己心里没有美,如何把美教给别人。

第13篇:心理健康教师简介

心理健康教师的自我介绍

我名叫沈彩林,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平常性格比较活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富有同情心,敢于挑战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追求上进。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已四年有余。

生活中,我能做到笑口常开、知足常乐,我这人喜欢聊天,喜欢跟别人分享快乐和忧伤。工作上,我积极肯干,锐意进取,关爱学生,乐于奉献。能以同情、友善、信任、尊重的态度与人平等相处。并乐于帮助他人,能为他人所理解,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平常遇到困难时,能勇于面对,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受到挫折时,能坦然以对,设法克服,并始终相信风雨过后能见到美丽的彩虹。所以我的心态一直很好,对工作和生活有高度热情。

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我想我应该会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暂时性的缺点,不过我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能跨越一个个人生障碍并逐步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一步步向着人生目标奋进,永不停息地去实现生命中一个又一个价值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担任班级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也需要老师在这方面进行辅导。

加上目前学校的工作需要和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极大兴趣,另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胜任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这一职务,所以,我毅然做出申请做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这一决定,并最终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第14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在这里谈不上给大家讲课,我只是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2.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 3.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4.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一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6.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7.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8.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 9.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10.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

2000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县八百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测量。测量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1)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比国内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2)教师群体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精神症性、抑郁和恐怖。 (3)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

更有甚者,心理测量的692份有效问卷,十个因子中有五个以上显示阳性症状的教师,轻度的占29.5%,重度占4.5%。五个以上因子显示阳性症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身上存在五方面以上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经年累月地坚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在受煎熬!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二)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臵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当然,校长和教育局应该在这件事上有一致的看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

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

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时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个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如那个门门功课挂“红灯”甚至语文也挂红灯,但获新概念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出版了一本本专著的中学生韩寒,还有一些虽读不好书,却能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的世界冠军得主们。

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有三位候选人,下面是候选人的一些事实情况:

候选人A:与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遇到事情会咨询占星学家,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B: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每晚要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被授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候选人A:.罗斯福。

候选人B:邱吉尔。

候选人C:希特勒。

那么你还会建议问题一的妇女坠胎吗?

你杀了贝多芬,那是贝多芬的母亲。他怀着的婴儿正是贝多芬。

结论: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事物!人的发展和改变无可限量!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第15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在这里谈不上给大家讲课,我只是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课前欣赏——《美丽心情美丽四季》。(课件展示) 导入:

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季节,相信它们会带给你美丽的心情。我们有的人喜欢春天,它生机盎然,一切展示给我们的都是向上的活力;有的人喜欢夏天,它繁花似锦,生命向我们释放着它的热烈;有的人喜欢秋天,它硕果累累,让人有一种满足感;有的人喜欢冬天,它白雪皑皑,让人心里安静而宁和。而我们做教师的,更多的人四个季节都喜欢,因为我们喜欢大自然,喜欢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博爱。

而我更关心的是你——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同组人、我的好朋友们,拥有博爱的你们谁来疼?谁来爱?你们的健康,你们的身心谁来呵护?

我愿意——是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课件展示)

导言:现代人的生活困境

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很遗憾,到目前为止,人类似乎也还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反道似乎是这样:人类发展的越快越好,离快乐和幸福就越远越迷茫。你看:我们吃的好了,非典和禽流感又来了;我们玩的好了,毒品和死亡游戏又来了;我们住的好了,装修综合症和邻里冷漠症又来了;我们行的好了,尾汽污染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疾病和死亡人数也大大增加了;我们爱的好了、自由了,艾滋病和同性恋又来了。

这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也是人类发展的二难选择。德国的雅斯贝尔斯等西方的哲学家早就对此做了充分的揭示,他们指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人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奴隶;科技的巨大进步,使人成了机器和程序的附属;文化的断裂和信仰的迷茫,使人丧失了灵魂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一位老师借用这句话说:对于现代的年轻人,一句话足矣:追星和上网。还有位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得好,他说,人类的问题其实就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对于现代社会来讲,这两个问题都存在,而后一个问题往往比前一个问题更难以解决,或者说社会往往更关注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因为权利从来都是在“吃饱了的人”的手里的。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 2.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 3.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4.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一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6.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7.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8.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

9.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10.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2、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3、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生活写照

起得比公鸡都早;睡得比小姐都晚;管得比警察都宽;装得比总统都酷; 环境比矿工都差;收入比民工都少;听起来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三)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这是一个来自于新浪教育网的数据图:中国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图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四)教师认为最大的心理问题

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是最大的心理问题;54%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听话,难教育是较大的心理问题;还有48%的教师认为收入低是比较大的心理问题。

(五)教师工作中遭遇的最大挫折

39%的教师认为领导对教师不正确的评价给教师带来的挫折最大; 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给教师带来的挫折较大。

(六)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县八百多名教师进行了心理测量。测量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不同群体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1)班主任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科任教师群体;

(2)语数英学科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它学科群体;

(3)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4)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

(5) 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宣传三个一切,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很少有人提出为了老师的一切,很多的时候,我们把老师比作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把老师当成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为了学生忽视了老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老师的发展,不能让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的发展,也不会有孩子的幸福

为什么部分教师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对中国教师来说10种最主要的原因依次为 :(见课件)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 教师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反映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调查发现,30%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18%的老师承认会因为自己心中烦恼而迁怒于学生,还有14%的老师会因为上课气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情绪失控、朝学生发火。 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经年累月地坚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在受煎熬!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或者“我们现在存在着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好!现在我们就来诊断一下我们自己:(发自查量表)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查量表。

大家看,这是一张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量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诊断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这张表只发给大家,不再收上来,所以大家只要在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上打“√”就可以了,当然不是高分不好,也不是低分就好,只要它是你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查。评分的标准大家填写完后我再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表示你对别人的尊重,在别人不允许的情况下,请你不要看他的表格。谢谢大家!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心理学家 特罗茜罗尔 在谈到人们陷入“心病牢狱”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救出来!”

四、调适教师心理压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自己呢?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当然,校长和教育局应该在这件事上有一致的看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

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

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时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个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如那个门门功课挂“红灯”甚至语文也挂红灯,但获新概念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出版了一本本专著的中学生韩寒,还有一些虽读不好书,却能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的世界冠军得主们。

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有三位候选人,下面是候选人的一些事实情况:

候选人A:与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遇到事情会咨询占星学家,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B: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每晚要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被授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候选人A:.罗斯福。

候选人B:邱吉尔。

候选人C:希特勒。

那么你还会建议问题一的妇女坠胎吗?

你杀了贝多芬,那是贝多芬的母亲。他怀着的婴儿正是贝多芬。

结论: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事物!人的发展和改变无可限量!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第16篇: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

教师心理健康注意事项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在这里谈不上给大家讲课,我只是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用绘声绘影做得一个课前欣赏——《美丽心情美丽四季》。(课件展示) 导入:

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季节,相信它们会带给你美丽的心情。我们有的人喜欢春天,它生机盎然,一切展示给我们的都是向上的活力;有的人喜欢夏天,它繁花似锦,生命向我们释放着它的热烈;有的人喜欢秋天,它硕果累累,让人有一种满足感;有的人喜欢冬天,它白雪皑皑,让人心里安静而宁和。而我们做教师的,更多的人四个季节都喜欢,因为我们喜欢大自然,喜欢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博爱。

而我更关心的是你——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同组人、我的好朋友们,拥有博爱的你们谁来疼?谁来爱?你们的健康,你们的身心谁来呵护?

我愿意——是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课件展示)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 2.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 3.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

4.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5.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一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6.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7.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

8.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

9.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

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

2000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县八百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测量。测量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1)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比国内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2)小学教师群体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精神症性、抑郁和恐怖。

(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

更有甚者,心理测量的692份有效问卷,十个因子中有五个以上显示阳性症状的教师,轻度的占29.5%,重度占4.5%。五个以上因子显示阳性症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身上存在五方面以上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经年累月地坚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在受煎熬!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或者“我们现在存在着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好!现在我们就来诊断一下我们自己:(发自查量表)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查量表。

大家看,这是一张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量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诊断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这张表只发给大家,不再收上来,所以大家只要在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上打“√”就可以了,当然不是高分不好,也不是低分就好,只要它是你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查。评分的标准大家填写完后我再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表示你对别人的尊重,在别人不允许的情况下,请你不要看他的表格。谢谢大家!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心理学家 特罗茜罗尔 在谈到人们陷入“心病牢狱”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救出来!”

(三)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

“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当然,校长和教育局应该在这件事上有一致的看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

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

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时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个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

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如那个门门功课挂“红灯”甚至语文也挂红灯,但获新概念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出版了一本本专著的中学生韩寒,还有一些虽读不好书,却能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的世界冠军得主们。

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有三位候选人,下面是候选人的一些事实情况:

候选人A:与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遇到事情会咨询占星学家,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B: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每晚要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被授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候选人A:.罗斯福。

候选人B:邱吉尔。

候选人C:希特勒。

那么你还会建议问题一的妇女坠胎吗?

你杀了贝多芬,那是贝多芬的母亲。他怀着的婴儿正是贝多芬。

结论: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事物!人的发展和改变无可限量!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第17篇: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

黄喜玲

2010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1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今年3月19日,河北曲周县某村办小学代课教师刘丽娜,强迫她的41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

一边是教师自己心理不堪重负,英年早逝;一边是因学生的小过失招来残酷的体罚与辱骂„„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个案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错综复杂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院心理学教授陈晓荆在接受采访时说,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我们推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专题,是为了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爱身边的老师。因为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我们的孩子。

此次调查共获得26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教师128人,女性教师137人;中学教师151人,小学教师114人。

【调查结果一】 四成教师常常焦虑

SCL-90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高达42.5%的老师常常感到疲劳,38.1%的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33.8%的老师出现了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30.6%的老师觉得不安。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

因为情绪上的波动,38.4%的老师“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入了课堂。

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运动和睡觉成为老师舒缓的方式,各占比例53.7%、41.5%。但有23.8%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同时,3.6%的老师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关系。

心理不健康核心反映是不良情绪。

解读者:淮北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心理产生问题或症状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反映。而不良情绪主要的表现症状是焦虑、抑郁、不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很高。同时,调查还显示,不少老师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

一个人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只能调解。对于强度稍弱的不良情绪,老师选择运动、睡觉等方式进行缓解,这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如果强度很大且持续时间长,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控制进行调解。

【案例】

好强女老师患上癔症

闽侯一位小学女教师,有一段时间,情绪发生了令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如当她坐在办公室里,这时如果有同事来到这间办公室,没有和她打招呼,她就会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同事是不是看她不顺眼。甚至,如果有时感觉同事或领导冷落了她,她就会故意搞破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专家称,她患的是典型的癔症,这是神经病的症状之一。因为这位女教师个性非常好强,对学生要求很高,都要争第一。同时,她平时也非常在意同事、上级领导对她的看法。久而久之,她对自己估计过高,以自我为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调查结果二】 八成老师压力巨大

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只有32.5%的老师“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下”,除此之外,41.3%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17.8%的老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还有8.4%的老师每天工作甚至达到了1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26.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对于工作的付出,有44.9%的老师认为自己“付出超过回报”。

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只有21.5%左右的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压力”,另外八成左右的老师认为压力巨大。其中,47.1%认为“压力很大,但可以承受”,31.4%的人已“无法承受”。

从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来看,升学率当之无愧地成为“罪魁祸首”。收入低、工作量太大、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竞争紧随其后,成为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四大原因(如图2显示)。

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有58.2%的老师表示“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有37.6%的人“发牢骚,不情愿地工作”,4.2%的人想“辞职或提前退休”。

工作压力是外因个性是内因

解读者:淮北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相比之下,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就少得多,其中原因就是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着升学率、职称评聘、同事竞争、教学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往往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是造成他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外在因素。

个性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从事教师行业的群体在性格上往往倾向完美主义者、敏感等,这样的个性造成他对事事都在意、追求完美、不容自己有小小的过失等。

【案例】

新手老师半年就打“退堂鼓”

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王某,分配到淮北一所中学教书。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天性腼腆,几堂课下来,学生上课吵闹使他无法安心讲课,学生对他的冷漠与生疏,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他还只是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该怎么去教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仍无起色。渐渐地,因为工作不顺利产生的压力使他失去了信心,他开始问自己,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他变得越来越急躁。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半年里,他就开始打退堂鼓,想离开教师这个岗位,经常夜不能寐,精神不济。

【调查结果】 教师地位受到撼动

“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那么,在老师眼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统计显示,认为教师地位“一般”、“不太受尊敬”和“很不受尊敬”的比例竟然高达59.7%。(如图3显示)

超高荷的工作量、强大的压力、社会地位的变化影响了老师对本职业的喜爱程度。只有8.9%和30.6%的老师“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教师职业,37.1%选择“一般”,16.5%选择“不喜欢”,还有6.9%的老师“非常不喜欢”这种粉笔生涯。

但是,如果再给老师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选择“会”的比例仍超出“不会”。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姓名:黄 喜 玲

学号:1134001257349

第18篇: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听了都主任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怎样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足够信心和力量。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一名新手身份参与的我参加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心理辅导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都要做过细的研讨和分析,千方百计地做好每一次培训。今年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要求培训的学员,每人交一份作业或论文,主要是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教育策略。 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是近十年来宝鸡市发生的“真人真事案例分析”。包括心理的、班主任的、老师的和校长的或学生的。每期培训班的学员都要写“真人真事案例分析”,165穆越个人空间在灿烂的阳春四月,我参加了《南岗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做好基础工作。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第19篇: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教育目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克服职业倦怠,让每一个教师在阳光的心态下享受幸福生活、开展快乐工作;同时,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发展,终身受益。

三、组织与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属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和考核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系列,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1.组织者和责任者

本学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由范进国校长直接领导,由檀基友副校长组织实施。 2.教育培训工作分工

教务处是开展本学期教育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具体负责包括培训教师、发放学习材料、检查考核等各项组织、检查和评价工作。学校将妥善安排好本校教师的培训教育时间,集中学习,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关系。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工作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制度措施落实,考核总结落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动员到位,教材到位,培训时间到位,督查措施

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业务档案,确保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四、考核评价

考核分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两部分,各占总参值的50%。1.过程性评价。以学校集中培训实际活动为基础,主要通过对教师平时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评价。2.成果性评价。实践能力主要考核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提高的水平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能力。在培训结束时,每个教师都要上交心理健康教育个案一篇。

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两部分的综合,就是该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的最终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五、教育培训时间及内容

时间

学习内容 2013年9月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 2013年10月

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分析 2013年11月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2013年12月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2014年3月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2014年4月 教师心理健康自查 2014年5月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2014年6月

教师心理健康考核篇2: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一、培训背景: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与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教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持。

二、培训目的和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5、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6、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四、培训方式: 1.培训讲座 2.团队辅导 3.个别辅导

4.体验式辅导、拓展训练 5.团队交流平台

五、培训流程:

(一)心理评估与分析

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惠诚软件)对教师进行测评分析,撰写分析报告,结合访谈等形式进行培训辅导需求分析,根据结果提交初步辅导建议书。

(二)培训联系

(三)培训实施

根据设计好的培训方案,和流程,进行培训,执行科学的培训流程,包括培训时间进度控制、培训现场控制等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

(四)培训后跟踪 首先进行培训后评估、提供培训评估报告,并提交讲师建议。制定跟踪计划,促进成果转换。篇3: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计划

个人职业规划书

上学期,由于学校的特殊情况和领导的信任,我在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了学校的计划生育工作、学生处的督导工作、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工作,虽然我也尽力想把每件工作做好,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这些工作的交叉让我疲惫不堪,想做好每件事但每件事都没有做好,所以这学期希望能回归教学岗位,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和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特对本学期工作,做出如下计划:

一、认真完成教学工作。按教务处要求认真上好心理课,做到上课前认真挑选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案。课前准备好教具,课件。使每一次的心理课更有效的完成。

二、按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和问题,设计各种活动和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对学生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或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在心灵成长上有更大的收获。

三、心理咨询的建立和心理咨询的宣传推广工作。制度心理咨询的各种制度,规定公布咨询时间,和预约电话,宣传咨询的重要性和保密原则等。

四、设计编写各种记录。有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咨询台账,团体咨询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老师沟通记录,给学校领导建议,高危学生记录,心理预警记录等。。。。

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每天在网上听课,写学习笔记,每天多专业书,并及时写读书心得。

以上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严格执行。往领导监督指导。

丁俊霞

2012年8月篇4: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培训目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二、培训对象

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形式

1、选派1名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的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2、在继续教育中心的指导下组织校本培训,主要采用听讲座、教研组研讨和实践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并进行测试。

3、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的实践活动,由骨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4、由骨干教师在全校教师集会上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

四、组织与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属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学分和考核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系列,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1.组织者和责任者

分管校长直接领导,由教导处主任组织实施。 2.培训工作分工 教导处是开展本次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具体负责包括培训教师、发放资料、学分登记、检查考核等各项组织、检查和评价工作。受培骨干教师负责培训实施工作。学校将妥善安排好本学点教师的培训时间,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教学工作与培训学习的关系,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关系;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工作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制度措施落实,考核总结落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动员到位,教材到位,培训时间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业务档案,确保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五、考核评价

考核分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部分,各占总学分数的50%。 1. 过程评价

以学校集中培训实际活动为基础,(要求在24学时以上),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评价。 2.成果评价

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实践能力主要考核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提高的水平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能力。在培训结束时,每个教师都要上交心理健康教育个案一篇。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部分的综合,就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的最终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篇5: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4年上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

面的弱点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以及个别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现象。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

教育问题成为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达到以下标准

1、要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建立学生心理信箱,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

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

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

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

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发 展特点和规律,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

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

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

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

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

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 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

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

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广大教育工作者

达成共识,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动。学校组织心理辅导老师认真

学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积极学习全国各地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积极开展对本校的调查研究,制定计划,

重点推进,分层实施。在各校的素质教育方案、德育工作计划中,必

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培训、

有课程、有活动、有检查、有评语。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

班主任工作、班(团队)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

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是心理健康

教育的根本途径。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科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心

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每

周一节课;也可结合选修课进行,把传授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在

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增强学

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切忌上成心理学

知识的讲授课。

(五)科学开展咨询和辅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同时,学校要根据一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建设和完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老师都能利用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有完整的心理辅导记录。

(六)努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利用村资源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普及,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同时,学校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净化学校周边及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1、继续深入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课堂心理教育效果。本学年将原来由班主任担任的心理健康课变为政教处、教务处与班主任相结合,心理健康教师每人担任两个班的心理健康课的教学。

2、在学生和教师中发动心理健康志愿者,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本学年我们打算在教师和学生中招募一批心理健康志愿者,扩大学校中关注心理健康的人群,便于随时把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动向,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或不良倾向进行及时了解,及时疏

导,及时解决。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发现身边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学生,并与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取得联系,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 ⑶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志愿者的作用,将有问题或困难的伙伴引领到心理辅导教师。

⑷ 咨询教师要做好辅导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沟通,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⑸ 发挥“心理健康信箱”的作用,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育意识

⑴ 利用周二的学习培训时间,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 ⑵ 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相关培训,大力支持领导干部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培训工作,做好学习的传帮带作用。

5、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档案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定期更新。如发现严重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和心理咨询教师联系。

6、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经常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家长对自己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促进与子女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7、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第20篇:教师心理健康措施

2009年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为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员工身心健康,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健康发展,我校大力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职员工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一、改革教师评价体制。学校在体制上改革。首先变“奖优罚劣,末位淘汰”为“奖优扶劣,重点帮助,整体提升”,对教育教学暂时落后的教师帮找原因、想对策、多扶持,学校重点派他们外出学习提高,校内对他们开展向学科带头人“一帮一拜师学艺”活动,全面促进他们提升素质;学校年终考核教师时,减轻教学成绩比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校统筹安排科目时也以自愿为原则,提高他们工作的认同感、事业感和趣味性。

二、转变领导作风。

学校领导常年坚持与教师谈心,全面了解教师的家庭、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三、广泛开展教师健身活动。

根据教师年龄、兴趣爱好、特长等,开设活动组织,学校定期开展比赛活动,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放松了身心、增强了体质。

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大力开展座谈调研、走访慰问等送温暖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体、退休职工、优秀教师等,让广大教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以工会为依托经常开展增进团结、强身健体、愉悦心智的文体活动,引导教师合理宣泄情绪、增进理解,积极构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扎实开展了“治庸、治懒、治散”作风整顿活动,引导教师告别“庸懒散”,树立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切实关心教职工疾苦,大力解决教职工的遗留问题;积极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消除误解,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五、帮助教职工化解工作压力。

构建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以人为本、发展性地评价教师的业绩,减少人为造成的压力。建立宽松的人际环境,领导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用诚恳的态度与教师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与教师交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让全系统干部职工在活动中寻求快乐,在快乐中努力工作。

六、广泛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每学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聘请心理专家作心理咨询;缓解教师心理压力,培养健康、开朗、阳光、和谐的教师团队。

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