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7: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目前,我国有上千万教师,其中数百万教师生活在农村。他们恪尽职守,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所处的条件极其艰苦,从事的义务教育责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我们理应关注广大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5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2%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5%

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当前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程度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如果我们继续作深入的调查了解,在大部分农村教师身上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1、感觉工作压力大,身心憔悴。这是因为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而又无法渲泄、化解造成的。农村教师的周工作量大都在20节以上,部分教师周工作量达30节。据统计,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大都超过9个小时,甚至达11个小时。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体质受到严重影响,故主观意识明显,得不到渲泄,郁积形成心理问题。

2、感觉人际关系紧张,心灵难以沟通。现在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校长乃至上级领导权力的专断性。教师主观感觉到领导不易接近,很怕因工作或其它的事而得罪领导,甚至担心自己的“牢骚话”被泄露给领导,因而往往采取“封闭政策”而不愿向别人倾述自己的心理状况,以致每次人事变动等都会造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成为心理问题。不少教师不善于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也致使人际关系紧张。

3、感觉教育无力,家长与教师不配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都是家长放纵造成的。不能否认,升学率及考试成绩仍是现在测评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不少教师都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认真地实行着应试教育。但学生厌学、弃学现象日益严重,教育无效时教师就会将责任全部推给家长。特别是现在“留守儿童”的增加以及部分农村家长“吃饱喝足即是福”的小农意识的加重而放弃对孩子家庭教育趋势的增强,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更加剧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化。

4、感觉待遇偏低,家庭经济负担重。近年来,教师待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总的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仍然偏低。调查发现有50%的教师日子偏紧。特别是未婚的、年龄低于40岁的、有子女上中学或大学的以及大部分男教师经济状况更不如意一些。不少教师认为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相配。事实确实如此,不少农村教师(甚至是中学高级教师),竟然拿不出钱来去给考上大学的儿女缴学费;有的身患疾病却不敢去医院医治;有的家庭负担过重,上有双亲,下有儿女,只能靠借钱度日。农村教师也享受不了什么政策性分房,有的甚至退了休也还没有自己的住房。农村教师生活的清苦,常人难以想象。这些给教师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5、职业危机感强,继续教育压力大。“终身教育”在教师这一职业上体现得尤其突出,不少教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忧虑,不得不主动或被迫“充电”但效果又不理想。农村教师好容易才盼上寒暑假,但每个寒暑假基本上是在理论学习或业务进修中度过的。普通话测试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师德教育等等,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带强制性的收费培训。学习固然是好,但大把的现钞也确实交得农村教师心疼。广大农村的中

青年教师都希望通过自修自考等各种渠道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可面对那居高的学费和教材费又望而却步。这些使得广大农村教师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引起教师家庭的矛盾。

总之,农村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使得他们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心态中,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以致出现自卑、精神不振、焦虑易怒、过分担心、嫉妒情绪较重、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或躯体的不适感、无法入睡等心理症状。

二、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教师为什么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呢?笔者作为一名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了整整十八年的教师,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且班级学生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偏重超负荷;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

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

2、福利待遇偏低,心理安全感不足。近年来,农村教师的工资基本得到了保证,但工资待遇仍普遍偏低。据统计,目前农村小学有80%以上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他福利更难以保证。仅这微薄的工资还经常被“莫名其妙”地克扣。物质待遇的“不尽人意”,从某种角度体现了社会地位的反差,与一些高收入行业相比农村教师自然产生了自卑感。3、教师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相比之下,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

4、教师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问题在于,一方面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推展,在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教师不堪重负而无法适应。所以,教师承载了太多的矛盾,他们心理的焦虑、困惑日益增多。新的教育体制的改革,竞聘制的全面实施将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更感不适。

2、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谁都知道,现在学校正在和即将推行校长负责制,但究竟什么是校长负责制?不少校长将“校长负责制”当“尚方宝剑”,学校大小事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大搞“一言堂”,谈不上半点民主。各种监督机制不能正常运行,致使不少学校领导决策失误,给学校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心理会怎样?即使承受力再强,恐怕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吧。

不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产生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所以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起来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因为按规定各校每年都必须对教师进行考核,这也就意味着有些教师轻则没有奖金,重则有被分流下岗的危险。当然,教师的辛勤工作也希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但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众多人为因素影响着考核的公正、公平,也冲击着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心灵不断扭曲,产生心理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三、维护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农村教师心理问题如此沉重地摆在我们面前,置若罔闻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势必导致教师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都来关心教师、爱护教师,解决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解决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引导。可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常识和理论水平,让全体教师都能进行自我诊疗,自我保健,彻底改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的现状。此外,还可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2、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应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切实为教师“减负”,尤其在检查、考评内容上要考虑教师的工作精力和工作实际,注重工作的实效性,避免教师因应付检查而疲于奔命。学校应办好家长学校,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帮助者、合作者,尽快摆脱家长轻视家庭教育的现状。这样不但解决了教师的思想压力,也可从根本上压缩教师的工作压力,从而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2、健全监督机制,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要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充分发扬民主。教师的工作不能仅靠领导说了算,要有切实可行的评估评价标准。教代会、工会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全体教师能正常行使对学校领导监督评价权。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多从人性关怀的角度给农村教师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一些和谐宽松的环境,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大农村教师的生活需求和精神寄托。当前学校应尽量地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成长的环境,特别要解决好落聘教师的善后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努力给教师设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只有社会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

6、遵循教学规律,改革教师考评机制。农村教育的主管部门和学校基层领导应按教学规律办事,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的教师考评机制,制定新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废除以学生考分和升学率评定教师的模式,切实摆脱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束缚,努力营造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将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素质,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和良性运行机制。

5、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农村教师的收入。政府部门应保证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到位,并逐渐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逐渐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要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一些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不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切实保证必要的基础教育投入,多渠道地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办实事。

7、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努力保持平和的心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淡泊名利,学会慎独,洁身自好。农村教师平时要注重自身修养,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愉悦地敬业和乐业,开创自己美好的心灵空间。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农村教师担负着中国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的重担,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希望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能早日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使农村教育更健康的向前发展。

农村教师问题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浅谈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思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