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4秋天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0: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秋天》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感情,体会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朗读指导

1、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3、体会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资料链接

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州人,代表作《画梦录》。《秋天》选自他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表现明朗纯净的乡村田野风光,描写普通人的生活。 自主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丁丁( ): 幽谷( ) 肥硕( ): ...栖息( ) 归泊( ) 寥阔( ) 清冽( ): ....枯涸( ): 梦寐( ): ..

2、播放示范朗读或范读,指导朗读,让学生齐读。

3、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说说每一小节表现的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填在横线上。(用整齐、漂亮的短语)

1、

2、

3、合作探究

1、品读诗歌,想想诗中三幅图画分别抓住哪些景物表现怎样的环境氛围?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的语言含蓄,请品味下列加点的词的深刻含义。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

(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

拓展延伸

通过对朱自清《春》的学习,仿写最后三个段落,写写秋天吧

如: 秋天像魔术师,把大地变成一片金色.

当堂检测

一、写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二,这首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 角度写出幽谷的 的特点。“稻香”从 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

14秋天

14秋天

14 秋天

学案14

秋天学案

14《秋天》教案

14《秋天》教案

14秋天 教案

14《秋天》 何其芳教案

14《秋天》教学设计

14秋天学案
《14秋天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