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4 01:29: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 谈 数 学 思 维 能 力 的 训 练

1

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基础知识 实际操作 实践活动 数学语言 创设情境 摘要:思维能力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二、加强实际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三、重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三、培养丰富的数学语言;

四、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出明确的要求,即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作出判断的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并强调“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我以为思维能力训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知识是思维的基本要素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训练了思维能力。同样知识也离不开思维,知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思维活动的成果和结晶,知识结构形成过程要依赖于思维的发展,学生有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知识学深、学牢、学活,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以,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知识形成的思维活动;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比较、类比、沟通,促其对数学概念的融会贯通,形成概念系统;要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加强实际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 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低年级学习“有余数除法”,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先让学生各自拿出8根小棒,要求每4根分成一堆,接着要求学生拿出9根小棒,每4根分成一堆,前后比较,自然凸现出剩下的1根就是余数。列式:9÷4=2堆„„1根。接着让学生拿出10根, 每4根1堆,剩下的2根就是余数。以此类推,得出如下算式:

8÷4=2 11÷4=2„„3 9÷4=2„„1 12÷4=3 10÷4=2„„2 13÷4=3„„1

然后让学生观察上述式子的余数与除数大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就会自己总结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并从过程中悟出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三 重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知识,运用知识。实践是思维的源泉。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直接经验,无论是思维方法和方式,还是思维的品质和习惯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

1、在制作中了解知识。课前,老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性因素,针对学生的年龄和教材特点,尽可能提供素材,让学生去动手实践,主动探索新知。例如,教学“时 分的认识”前,要求学生在家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进行评比。一位同学用废旧的光碟作钟面,从挂历上剪下12个数字,贴在钟面上,用塑纸剪了三根针,固定在塑皮条上。钟面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精美极了。虽然,学生的制作有好有差,但是,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学生须主动去了解钟面的构造及一些有关时间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陪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2、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时尽可能结合日常生活举出例子;尽可能从报纸、广播、广告牌中提出问题,给学生的问题也尽可能多样化,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尽可能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实际,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元、角、分”之后,给学生设计一份作业:请你调查下列物品的单价(1):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踺子。(2)班级用80元买体育用品。你准备怎么买?这种问题答案开放的实践题,学生可根据需要,钱数的可能性,作出各种不同的合理选择,老师只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评价,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丰富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载体。在数学学习中,每个数学概念的获得,都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分析、归纳,而获得的每一个概念都必须用语言将其巩固下来。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留出时间,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说”,在学生动口说的时候,思维也就同时展开,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丰富的数学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老师在指导学生“说”时,本身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修养,注意老师的语言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语言产生的“听觉效应”下唤起表象或产生联想。对学生进行点拨时,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使学生有所“思”、“想”、“悟”。老师在读题、谈话、讲解、推导时,语言要轻重得体、快慢适宜,做到字字清晰,声声入耳。其次,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用确切、简炼、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在指导学生说时,对语言上的缺陷,不能疏忽和姑息,在对学生的语言纠正中,实际上就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和更加精确。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剖析时,要注意每个字、词的正确性,在推敲语言的过程中,使思维得到了磨练。老师在课堂是要经常地、有意识地让学生说概念、算式的正确含义,说思考问题过程,说操作过程,把操作、语言和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说应用题的条件与,说解题思路与算理,说选择算法的依据,把算式说成文字题,把文字题说成应用题,还可以一题多说、多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传统教学模式是师问生答,思路是在老师限定的框架里,学生处被动状态,课堂末能体现主体性。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不仅不会思考,而且会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普遍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来问题。因此,老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3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比赛游戏等形式,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例如教学分数大小上的比较时,可采用讲故事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如,猴妈妈给她的孩子分西瓜,猴妈妈说:“我分给哥哥1/3个西瓜,分给弟弟2/6个西瓜„„”猴妈妈话还没说完,猴哥哥就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帮帮忙,“到底猴妈妈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猴哥哥分的份数少是否分得小呢?” “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训练是通过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加强实际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重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丰富的数学语言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4

一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3

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系统综合思维能力训练

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六年级语文思维能力训练7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重视力学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