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的调查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13:23: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的调查与建议

.2007-11-26戴旭宏

四川省提出“四个跨越”的发展战略,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是四川省实施四个跨越的基础性跨越, 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从四川省当前的农业现状来看, 传统农业特征依然明显,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水利化长期徘徊在40% 的水平, 远低于东部中部的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5% ,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个百分点。要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实现“四个跨越”的发展战略, 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成为重要的关键因素。

一、四川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 四川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力度, 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新型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建设已初显成效, 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1.农业科技研发成果取得较大突破

“十五”以来,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批显示优势和特色的农业科研团队正迅速成长, 带动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广大的农业科研人员, 紧紧抓住农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大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克隆技术”“食用菌细胞融合技术”、“动物胚胎移植”等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采用航天诱变技术创制出水稻优质优良品种取得成功, 水稻, 小麦、玉米、油菜、果蔬等近千种新品种和新型配套技术的广泛推广使用, 为四川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初步形成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是由市、县、乡镇三级政府系列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 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二是龙头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 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基地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是由农村生产和营销大户、种养能手、相关农村科技人员等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逐步成为农村中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 四是由大专院校、相关科研单位的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及科技专家大院、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村信息化基地等组成的农村科技中介机构, 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兴力量。

3.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不断创新

实践中四川省各地不断创新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 创新出了许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方式。雅安探索的专家、产业、农户相结合的“专家大院”新模式;邛崃市创造的信息跟踪、

质量追溯的“电脑猪”、“数字米”生产管理新方式; 资阳市探索并推行的畜牧产业发展的“六方合作加保险”运行机制; 广汉专家加协会家农户得模式成都市充分运用“农户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等项目的实施, 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 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科技示范户,雅安、双流、大邑等县建立的“聘请一个专家、建设一个大院、依托一家公司、建设一个基地、带动一项产业”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新模式。

二、四川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川省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虽然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应该看到, 要发挥农业科技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主要表现为“二差三缺失”。

1.农业科技的产学研结合较差

四川省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等各方面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由于科研课题申报, 成果评价机制的导向不合理等体制因素, 使重科研轻转化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导致在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农户之间的结合较差。一方面是四川省虽然有数量较多的科研院所, 但是由于实行的科研院系所分割管理, 科研课题选择、科研活动组织、成果转化申报等工作由各科研院校所自主完成, 力量分散, 且缺乏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难以形成科研综合集成能力, 不能有效推动科技资源共享, 同时同类型的科研课题, 低水平的科研重复, 造成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农户的经济社会条件缺乏一致性, 针对性不强, 农业研发在盯紧市场、瞄准需求方面做得不够,科技成果供需严重脱节, 大量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相当科技成果成熟度较低, 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突破性品种少,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少等现象同时存在。如农户急需的优质农畜产品及节水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缓慢。

2.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投入较差

农业科技研发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才能保证各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有效供给。目前四川的农业科技投入低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 相当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减少的趋势, 使农业科研成了“吃饭”科研, 研究工作得不到正常的开展。另外, 由于涉农企业本身经济实力较弱还未能形成自主的研发体系, 再加上对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 在缺乏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政策导向、税收优惠等激励的情况下, 完全由企业来进行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显然也不现实。而当前由政府和涉农企业共同进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长效投入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使得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3.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的缺失

在近几年的乡镇改革中, 大量的乡镇科技推广机构被精简, 人员流失, 政府主导的科技推广体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随着基层科技推广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界定和分离, 原有的政府主导的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职能转换。调查显示, 现在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科技推广人员主要偏重管理, 懂市场、有技术、会应用的一线农技推广骨干严重缺乏, 基层反映强烈; 同时, 知识结构老化, 市场应变能力不足, 新型技术、新兴产业、产前产后的专

业知识掌握不多, 严重影响到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专家大院、六方合作等新型的科技推广模式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还远不能替代政府主导的技术推广体系, 使得当前的农业技术体系面临缺失。同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彻底, 经营性和公益性没有彻底分开, 各地都存在同样类似的问题,推广体系的缺失, 使新技术新品种难以顺利推广, 农畜产品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4.农业科技推广对象的缺失

作为农业劳动力的资源大省,近年来, 四川劳务产业开发不断深化, 劳务输出逐渐由短期性转移方式向长期性转移方式转变, 务工人员就业岗位类型增多, 劳务输出的效益和质量都有了很大进步。2005年,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637.3 万人, 比上年增长

9.9% , 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已达40.6%; 3 举家外出务工农户达到200 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比重为10% , 已经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虽然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缓解了人地矛盾, 有利于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但是,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劳力和农村中的精英分子, 留在农村经营土地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出现了较多的“空心村”。

5.农业科技经营载体的缺失

上述问题的存在, 造成了四川农村技术推广, 经营, 生产、融资四个体系的缺失, 虽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的进步, 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但是,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主要还是在产品的销售上为农户提供服务, 或者是简单的技术指导和物资采购等服务, 还没有起到连接农业科技研发单位和农户之间桥梁的作用, 其农业科技经营载体的功能还存在缺失, 更不要说自主进行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三、创新四川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的建议

1.创新农业科技研发主体管理

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和四川农业大学为依托, 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学技术成果, 特别是在畜种、经济类作物等技术壁垒上进行重点突破, 走农业科技集成、集约化道路。同时对全省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分层改革和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 建立成都、南充、绵阳、达州、内江等5 个左右二级特色创新中心, 比如成都市以油菜蔬菜花卉为特色, 达州已苎麻为特色,分类指导, 重点投入, 构建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特色明显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体制。

通过农业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 建成适应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技术体系与平台, 从而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区域中心主要在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疫预警体系, 及配套技术、生物技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等全局性、关键性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 奠定农业技术跨越的基础。市县级农业科研机构则在区域中心的指导下完成本地区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配套研究。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发展。通过政策, 资金等杠杆引导这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加大研发力度, 提高研究水平, 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优势, 加快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化科技研究开发体系, 使其逐步成为农业科技研发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一个以政府推广组织为主体, 推广队伍多元化, 技术服务社会化, 推广形式多样化, 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优化政府推广部门主导型的农业技术传导模式, 加强机制建设, 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探索区域农技推广中心的模式; 农业科技企业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 资金雄厚、机制灵活、市场反映迅速, 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未来农业技术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发展“公司+ 农户”的产业化型传导模式; 要扶持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充分发挥其培训职能作用, 积极探索和发展“农业科研(教学) 单位+ 农户”直接传导型模式。

3.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经营主体

按照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的目标, 推进经营主体和技术推广主体相结合的步伐, 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培育多元化农业科技经营主体, 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一是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二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要加强对各类科技经营主体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充分发挥其机制活、效率高、针对性强等优势, 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三是提高科技型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以企业为载体, 以项目为载体, 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企业示范基地, 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 示范推广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适用和重大关键技术, 使其成为最重要的经营主体。四是各级政府设立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招标中, 应允许各类农业科技经营组织享有平等权力, 参与政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竞标。

4.构建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体制

深化改革和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建设,投入是关键,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银行信贷为支撑, 社会团体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1) 保障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政府要调整投入结构, 建立农业科技的投入的长效管理体制。确保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 使公益性推广机构正常履行职能。强化检查落实, 按照相关法规使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必须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以上; 省财政应保证和不断增加基础性和公益性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 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省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应用于农业科研。对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商品粮棉基地、畜牧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农业项目, 建议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 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

(2) 鼓励社会资金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投入。强化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高科技企业要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科技开发, 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取比例不得低于5%; 企业投入农业科技开发, 可按适当比例冲抵、减免税收; 鼓励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参与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

5.建立农业科技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 深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建设, 还必须全力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1) 对在编的农技人员进行梳理。调整非专业技术人员, 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制度; 清理占有农技推广人员编制却没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 空出编制招录农学专业的大学生; 压缩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人员, 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政策鼓励和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加入研发推广队伍, 应切实解决有志于农技推广事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编制问题, 保障他们的待遇。

(2) 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 培养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 增加推广人员的在职进修机会, 加强农业技术职业教育建设工作, 将职业教育建设成为我省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的重要平台; 培训时应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技校、乡镇企业培训中心等这些学校机构的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 传播农业技术信息。

(3) 政府主导建立专项培训基金, 专款用于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业科普知识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宣传普及工作, 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观念。

戴旭宏 副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农村经济》2007 年第8 期

关于我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探讨论文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强调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西安:科技支撑 园区引领 努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西安:科技支撑 园区引领 努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要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

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的调查与建议
《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的调查与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