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单元05《孔乙己》导学案专题

发布时间:2020-03-04 07:35: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

资料链接:

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作品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狂人日记》 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根据描述说一说这个人物是谁)大屏幕展示)(3分钟)

二、知识回顾。(2分钟)(大屏幕展示)

1、小说三要素是 人物、故事情节 和 环境 。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 和 结局 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 社会环境 和 自然环境 。

4、回顾一下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作品:(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故乡》《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雪》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三、初读课文,要求认真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下列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提示写词语,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遍,掌握好,以备小测。(15分钟)

1、踱(duó )亨(hēng )舀( yǎo )砚( yàn )拭(shì )蘸( zhàn ) 附和( hè )不屑(xiè ) 阔绰( chuò)颓唐(tuì)羼水(chàn)门槛(kǎn)绽出(zhàn)

2、解释并背诵下列词语的意思

格局: 布置个格局 阔绰:阔气 羼:混合掺杂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名誉

营生: 谋生 间或: 偶然,有时候 君子固穷: 君子能够安于贫困

三、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20分钟)

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指导:阅读一篇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并且还要分析其写作特色。理清故事情节。

1、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开头三段起什么作用?

地点:咸亨酒店 时间:清朝末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人物:“短衣帮” “穿长衫的”“我”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咸亨酒店。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 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 ①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②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作者描写社会环境: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

示例: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第六段—— 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第七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第八段——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

1

2、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在文章哪一部分,即小说的高潮部分,请你概括出来。 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 孔乙己在别人的笑声中离开 ,再也没有人见过。

3、你觉得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死。“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说“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

四、自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较有感受的词句或疑问处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7分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鲁迅用词精妙的技巧,在平日作文中能够学以致用。

【学习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够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学法指津:精读课文,研讨探究并交流体会。

一、回顾上节内容,提问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内容(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中较有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交流展示。提出疑难,讨论交流。)(20分钟)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而又自视清高、自命不凡的读书人;他好逸恶劳、迂腐

麻木、自欺欺人,因而穷困潦倒、饱受凌辱;同时他也是一个本性善良的悲剧人物外貌(整体、肖像、服饰:揭示特殊身份、揭示出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语言:揭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点。 动作、神态:揭示他追求功名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

(2)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2、孔乙己“穿长衫” 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3、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4、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5、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受他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6、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7、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质朴、忠厚。

8、孔乙己“以读书为傲” 说明他: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9、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中封建科举的毒害很深

10、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空虚无聊迂腐

11、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12、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13、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2)也可品析语言:

(一)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提示,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析一下“站着喝酒”与“穿长衫”,思考一下“唯一”一词)“站着喝酒”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刻画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惟一”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提示,思考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

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 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1、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2、孔乙己是被冷酷无情的社会所吞没;

3、孔乙己自己太不争气。

三、【拓展延伸】:(5分钟)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为什么反复写众人的笑?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四、归纳主题(4分钟)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主备人:张书爱 课时:2课时 课型:重点讲读课 审核人意见: 同意

《孔乙己》导学案

第二单元导学案1

孔乙己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二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_第二单元_综合性学习导学案CZY

第二单元05《孔乙己》导学案专题
《第二单元05《孔乙己》导学案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