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聚焦课堂“学习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聚焦课堂”杭州二中听课反思

2010年5月15日,我们在教研室环银泉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浙江省杭州二中,同来自北京、上海、福建等全国各地的33所中学近600名教师,一同观摩了北京101中学、成都七中、华南师大附中、福州一中及杭州第二中学5所名校45位名师的精彩课堂。这次“聚焦课堂”——中国名校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支援高中课改而进行的一次研讨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名师的课堂将“聚焦课堂“的核心宗旨得以体现。课改的关键在课堂,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这次研讨会的焦点。霍益萍教授说到:同课异构,不是打擂台,而是进行研讨。相同的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场景、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由同到异,由异到同的过程,正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表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提纯过程,也是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进一步探讨到教育规律的过程。因此,聚焦课堂,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是课堂的本质。霍益萍教授的这一主张在我们语文的课堂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语文课堂上,五所学校的五位名师各展异彩,在同题异构方面不仅展示了新课标下对有效课堂的理解与掌控,同时也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个性魅力,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一天之内听了五个老师上同一主题,是我从教以来碰到的最大的盛宴,饱餐之余,更是回味无穷。不同的引入,不同的教态,不同的风格,真是领略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创造性劳动。我在对讲课期间的掌控课堂、反观课堂及名师点评三个环节感到意蕴无穷的同时,也对自己新课改的认识及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下面我从掌控课堂、反观课堂、名师点评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掌控课堂

我们语文此次的课堂主题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性世界。在这个苏教版的专题当中,有三篇长篇文章,他们分别是曹禺的《雷雨》,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其中,杭州二中的娄雨奇老师和北京101中学的田园老师选择的是《雷雨》,成都七中的李雪娜老师选择的是电影剧本《辛德勒的名单》,广东华南师大附中的黄胜老师和福州第一中学的杨卫民老师同选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节选部分。这三篇文章都是长篇幅,如何在一节课中如何将主旨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体会到人性的光辉,的确是不容易的事。而在这五节课中,五位老师都体现出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对学生学情相对准确的把握,以及课堂上主体和主导位置的控制等新课改特质。长文短教,长文精教,长文巧教的种种课堂设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娄雨奇老师针对《雷雨》剧本中特定段落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深入分析语句中包含的心理情感,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戏剧语言的方法,在文中找出体现周朴园复杂人性的典型情节,加以分析揣摩,进而概括人物的性格。之后又引导学生将课文剧本与电影剧本进行比对,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人物的复杂人性的认识。 北京101中学的田园老师上课风格轻松幽默并且发散思维较强。他在讲《雷雨》的时候从“戏”的繁体字切入,强调戏剧的真假人生和矛盾冲突的特点。进而请学生找出文中的矛盾冲突,从称呼上切入找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中谁的主动性更大一些的问题上看二者的心态情感。最后用“人因多重性格而矛盾,因矛盾而精彩,人物性格的心灵历程就是心灵辩证法德展示”的提升语段作结。 四川成都七中的李雪娜老师面对篇幅很长的《辛德勒名单》,抓住文中的典型环境,典型对话,典型动作神态三个环节,进行朗读,通过对朗读效果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这三个环节中的复杂而深沉饿情感。同时还根据老师自身的朗读优势引导学生对朗读方法朗读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的黄胜老师对《巴黎圣母院》中的细节重点分析,抓住加西莫多在台上的情形和观众在台下的反应进行对比,进而凸显艾斯米拉达的美丽与善良。对加西莫多最后留下的眼泪的分析,带着学生深入到人性的光辉中。

福州一中的杨卫民老师对《巴黎圣母院》这篇课文进行课前学生提问,从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 1

课堂上则引导学生对邢台上下的情形进行思考。理顺课文之后,进而进行探讨:你对“人性的美与丑”产生了哪些认识?《巴黎圣母院》中的观众与鲁迅笔下的“观众”有哪些共性?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自己的思考、结论。

这五位老师的课堂风格不一,或大气豪放,或温文尔雅,或严谨深刻,或激情澎湃,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收放自如,我以为首先是与他们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是分不开的。他们对文本深入研究,确定这节课的目标,控制这节课的环节设置,一切以文本为核心。而我们的日常教学与这总是有一点出入的。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注重文本的周全分析,然后是课外拓展。希望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加以运用。但是最后的效果却是不怎么好的。通过这次听课,我以为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我们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学哪些东西,注重面面俱到,只要灌进去就行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个观念的认识还是有出入的。此次这五节课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争取做到一课一得,得,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是深究深挖,强化印象,注重的学生学习思维方法上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热闹,实质上的幼稚。

二、反观课堂

课后,这五位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有意思的是,有几位老师在讲自己备课过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自己的语文观。而且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杭州二中的娄雨奇老师紧扣课标,强调自己备课前中后考虑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因此内容的确定决定目标的确定。《雷雨》的讲授不必拘泥于传统教学,应该创造性地选题,记住,课堂只是一个点,不是一个面。而北京101中学的田园老师则力推课堂不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也应该是老师的展台,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其特长风采,甚至可以表演。华南师大附中的黄胜老师温婉尔雅,主张课堂上尽量发挥个人的特长,尽量上得行云流水。成都七中的李雪娜老师主张“长课短教”,要“不择手段”让学生有所收获。福州一中的杨卫民老师主张“三尊重”。一是尊重作家,即文本的原意表达;二是尊重编者,要求从系统中把握该单元及该文的定位;三是尊重学生,让学生的头脑和情绪动起来。

五位老师各抒己见,争端四起,我在听众席上也思绪万千。虽说课堂上老师是主导,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下,在考评的制约下,老师们已经在教学中成为考试内容的奴隶。尽管上课风格不同,但是所教内容却按部就班,大同小异。我们都说学生是有个性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要说的是老师也是有个性的,他们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对学生的个性教育也是不能忽略的。我非常赞赏语文教育家吴非说的一句话: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能呢个教出有个性的学生,只有大胆自信拥有自己观点的老师才能教出坦荡大方自信的学生。有个性的成功地语文老师一定拥有自己独立的语文观。

三、专家点评

此次进行点评的是三位专家,一位是上海育才中学的特级教师李强,一位是中语会副主任、语文教学专家陈忠梁,另一位是华东师大附中原校长顾朝今。他们在对这五节课进行点评的同时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明确的语文课堂要求。我以为这是此次听课的关键所在,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样一个标准,才有可能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让课改的大路更加明朗。

首先,李强老师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首先,教师对人性的问题要注意“知”和“感”的关系,目标直指“教什么”。其次,学生的“知”和“感”该如何获得,即“如何教”。此次几位老师教学过程中对“教什么”都没有什么疑义,只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了演绎法。语文课堂更多的应该是归纳法,而非演绎法。课堂上,老师给学生的机会比较少,回答问题时,还停留在字词的长度上,而非思想的表达。另外,问题的提出,更重要的是学生问题的提出,而非老师的思维以法官的身份和地位出现。问题

的提出最好是让老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讨论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还未进一步深入。这样的讨论过程应该是让学生既演绎又归纳。总之,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特质,就是将课堂搭建成一个平台,让学生尽情进行思维的发挥、发泄。

其次,顾朝今老师提出教师在设置问题的同时,还要对相关思维、朗读方面进行指导,合作探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老师之间,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老师的提问是要教给学生辩证地思考回答的问题。

陈忠梁老师也指出语文课一要诵读,二要思辨。当今语文课进得慢,出得早,再进行无限拓展。然而,要举一反三必先占据一,才能进行拓展,提出研究性学习。因此,倡导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的是在预习中提出问题。

这几位专家给我们传达出的信息,让我的思绪在自己上的课、所听的五节课以及专家所点评的这些标准间回环往复,徘徊良久。虽然说不上是彻底的条分缕析,但是对一节好的课改课也有了相对明晰的认识。为了让自己更加清楚,我专门上网查阅了好课的标准,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于2003年4月18日在上海市“黄浦教育论坛”的报告:“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我以为能够让我和大家能够更加清楚:

①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③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④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⑤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

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不能说这次听课能让我的课堂得到彻头彻尾的改变,因为老师的观念和学生的观念的改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一定会在明确的标准下不断改变观念,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

聚焦课堂反思

聚焦课堂

聚焦课堂

聚焦课堂

聚焦课堂发言稿

聚焦课堂提高效率

聚焦课堂.12do

聚焦高效课堂

聚焦课堂心得体会

聚焦课堂重实效

聚焦课堂“学习反思”
《聚焦课堂“学习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聚焦课堂反思 课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